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唐朝小厨娘 >

第13部分

唐朝小厨娘-第13部分

小说: 唐朝小厨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被太子爷一个手势给硬生生的挡了回去。太子爷出宫哪里想惊动百姓啊!他只想安安静静的和沈小西好生待在一起,哪怕什么都不说,只这样静静的坐着,互相看着也好。

老夫妇俩也认出了太子爷,见太子爷一大早大驾光临,也都激动得不知道怎么办是好,下意识的便要跪下磕头,同样被太子爷阻止了。“大婶,小西呢?”太子爷伸长脖子,朝屋里张望着,没见到沈小西,忙转头问刘大婶。

“哦,她在后面伺候她的宝贝呢!”刘大婶说的是沈小西正在后院摆弄她的盆栽土豆呢!不过太子爷显然是没听懂。要不,他也不会瞪圆了眼,看着刘大婶发愣呢!

“等着,我给你叫去——小西,小西呀,你快出来,看谁来啦?”刘大婶没多给太子爷解释,只是笑着,边快步走向屋里,边向后院喊道。

“谁呀!大婶?我来啦——”沈小西清脆的声音从后院传来,不多时,她便拍拍身上的土,一脸兴奋的出现在了大堂。

“太子殿下!小西见过太子殿下!”沈小西拍打着身上的尘土,一抬头,竟然看见了太子爷,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她使劲挤了一下眼睛,确定不是幻觉,这才忙着给太子爷行礼。

“免了免了!”太子爷赶忙上前,搀住了正要行礼的小西,马上又意识到,男女授受不亲,又慌乱的抽回正握住小西手臂的自己的双手。

显然沈小西被太子爷给弄蒙了,这一大早的,他来干什么?

“小西,你看——”太子爷忘记了刚才的尴尬,转过身来,示意小顺子上前,只见小顺子手捧一个红漆描金的大托盘,上面还盖着一块大红布,颇显神秘。

太子爷很帅气的给这托盘揭了红盖头,只见托盘之上,整齐的码着一列列的金元宝,这可是整整黄金百两啊!

老夫妇俩眼睛都看直了,眼前这金灿灿的金子,可是他们一辈子都没见过的呀!

连店小二在一旁,都看得口水快流出来了。

“小西,这是父皇赏赐给你的,感谢你那天的‘香飘万里’!”太子爷兴奋的冲着沈小西说,似乎话里有邀功的成分。本来嘛,那天要不是太子爷带回去些“香飘万里”,李世民是万万吃不到沈小西的手艺的。如此说来,太子爷还是个大媒人呢!

“真的?这些都是皇上赏赐的?”沈小西惊异的走上前,本来她对钱是没什么概念的,素来都认为钱财乃身外之物,可如今,见到这么多实实在在的黄金,又听说是李世民赏赐的,心里还真是美滋滋的。要知道,这么多黄金,就是在现代,也只能在商场的金柜里看到,现在真的摆在面前,金灿灿的一大片,触手可摸,当真是开心啊!

“太子殿下,我可不敢一个人邀功,这里面还有大叔大婶、小二哥的帮忙呢!这些赏赐大家都应有份!”沈小西手里捏着一锭金子,笑着对太子爷说。

“是是,大家都有份,人人都有赏!”太子爷见沈小西这么高兴,也随着她的话说了下去。

这下,老夫妇俩和店小二可兴奋了,纷纷围了上来,店小二还偷偷拿过一锭金子放在嘴里咬了一下,然后裂开嘴傻笑,呵呵道:“真的,真金子!”

看到大家都这么开心,沈小西也挺高兴的,她邀请太子爷入座,然后自己也自来熟的坐下,对太子爷说:“对了,太子殿下,您这次来,不会只是为了给我送金子吧?”

太子爷刚才光顾着开心,就把正事给忘了,亏得沈小西提醒,他朝沈小西那挪了挪位子,把一只胳膊撑在桌上,探身对小西说:“其实我这次来,是有件事情要告诉你。”

“太子殿下,有话就请直说吧。”沈小西有礼貌的笑笑说。

太子爷看了看沈小西,神秘的笑了笑,缓缓道:“小西姑娘,我想让你进宫!”

沈小西闻言,立时“哐当”一声从凳子上掉了下来。

贞观十年 第二十九章 月饼1

“太子殿下,您说什么?让我进宫?!”沈小西从地上一跃而起,“噌”得一声站了起来,看着眼前的太子爷,自己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的,进宫。”太子爷笑眯眯的看着沈小西。

沈小西深深吸了口气,有些艰难道:“太子殿下,多谢您的厚爱!只是小西还小,还不想嫁人。况且小西只是民间的一平凡女子,自在散漫惯了,想来难以适应宫中的富贵生活,还请太子殿下收回成命吧!”

太子爷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不由有些好笑的道:“小西姑娘,你想什么呢!”他顿了一下,接着道:“眼下马上就到中秋佳节了,宫里每逢这样的大节都会很热闹。我想邀请你进宫,陪着我一起过这个中秋佳节。”太子爷眯着眼睛,对沈小西道,心中却升起了一阵说不清的淡淡失落。

沈小西这才明白自己会错了意,不由俏脸绯红,可是心中却是澎湃起伏,涟漪层层,一时难平。

居然是去皇宫过中秋节!这样的邀请,真让人不忍拒绝呢!

大唐皇宫,金瓦红墙,那恢宏的建筑,那长长的台阶,那历史中形形色色的传奇人物——李世民、李靖、李绩、尉迟敬德、程咬金、魏征……都藏在那皇宫的深邃神秘的朱红色大门里。

原本这所有的一切只有在现代的复原建筑中才能见到、听到;只有在现代的电影、电视中才能感受、感知!而今,有了太子爷的邀请,自己竟然有机会亲身感受这些真实,能够亲自与这一个个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如雷贯耳的响亮名字进行亲密接触!

想到这些,沈小西顿觉精神恍惚,似要晕倒了,马上用手扶了扶桌子,这才撑住了自己摇摇晃晃的身子。

“是的,小西,我想带你去宫里过节。”说到这里,太子爷迟疑了一下,有些吞吐道:“不过,小西姑娘,到时候可能得委屈你一下,你要化妆成宫女才成。因为未经宫中传召,是不许百姓随意进入的。平时倒也罢了,但这次宫中的中秋夜宴乃是父皇亲自下令举办,未经父皇同意,我只能偷偷带你进去。”太子爷显然有些不好意思,身为堂堂太子、一国之储君,想要带小西进宫,还得让人家乔装打扮。

“没问题!太子殿下只要能让我见识见识,去皇宫里开个眼界,就算你让我扮成小太监都行!”沈小西丝毫不在意,开心的随口答道。

这时在一旁的小顺子逗趣道:“小西姑娘这么漂亮,跟天仙儿下凡似的,倘若真要是打扮成小太监,指定也是全大唐最俊俏的小太监了。”

“哈哈哈哈哈……”大堂里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

“不过,太子爷,真的可以吗?会不会被发现?”沈小西高兴之余,还是有些担心,这可是唐朝啊,法规严明,弄不好惹得太宗李世民不高兴,到时候再把小命儿给丢了,那可是白来唐朝一趟了。

“没事没事,放宽心吧,包在我身上,那天人多,不会有人注意一个宫女的,到时候,你就看我的眼色行事吧!过几日,我让小顺子把宫女衣服给你送过来,等到时候,我再亲自过来……”太子爷拍拍胸脯,又低头靠近了沈小西,把具体的时间、地点、注意事项,一一交代给了她。

沈小西听着、记着、想着,很是认真,毕竟这是她第一次进宫,兴奋之余,还是得小心谨慎哪,毕竟小命儿要紧、安全第一嘛。

这些日子,因为知道沈小西要进宫,老夫妇俩一直都没让小西帮忙,只让她歇着,做些进宫的准备。

不过,究竟要准备些什么呢?

沈小西这几日的闲暇之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既然太子殿下肯冒这么大的险,让自己进宫过节,那自己怎么也得向太子殿下表示一下吧。一来感谢太子殿下对“天下客”美食的照顾,二来也感谢太子殿下对自己的特殊照顾。

可是要表示点什么好呢?太子殿下自幼生长在皇宫大内,乃天之骄子,自小锦衣玉食,享尽富贵荣华,什么珍宝能没见过?究竟要送点什么才好呢?

沈小西苦恼的挠头了,太子爷到底对什么感兴趣呢?到底这个中秋佳节送什么好呢?

有啦!忽然,一个绝妙的点子闪入沈小西的脑袋里,也算得上是灵光一现吧。

如果是现代的话,人们过中秋节,最常吃的就是月饼,各式各样、品种繁多、口味造型各异的月饼,总会是中秋时分的超市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人们或自己吃,或买了送亲朋好友,总不失为一个应景的礼品,而且决不会出错。

对,就是月饼了!

沈小西得意的想。

因为此时乃是唐朝,民间还没有中秋吃月饼这一说法和习惯。如果记忆没错的话,根据史书上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但这时还不是真正的月饼。据说,直到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二字,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开始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况且,那时的胡饼也甚是单调简单,口味单一,怎比得上后世月饼的丰富多样。

“我何不让月饼提早出现在贞观时期,让大唐的百姓,提前吃上香甜可口的月饼呢!嘻嘻,对不住了杨玉环,你那么荣宠一身,这月饼的名称,就先借我用用吧。反正都是你们李家王朝,给谁吃都一样哈!”沈小西这么想着,双手合十,朝天拜了拜,嘴里默念着一些让杨玉环莫怪之类的话,样子甚是可爱。

贞观十年 第三十章 月饼2

沈小西绝对是个说一不二的主儿,思想到了,就要马上行动。她要借用“月饼”的名字,用21世纪的手法,让大唐的民众品尝到甜品的幸福。

只见沈小西先找来一只大木盆,洗净拭干,这是和面用的;把一袋白面缓缓的倒进大木盆里一些,然后加水调和,再加入些面粉,兑入水进行调和,如此反复多次后,一袋面粉正好用尽,面和水的比例也刚刚好;接下来就是揉面,沈小西在爸爸的酒楼帮过厨,又有着极高的厨艺天赋,当然也包括做面点,中式西式的全都不在话下,有时也会犯点小懒,因为她总觉得做面点手累胳膊酸的。不过这次,她却没有叫苦,因为她想赶在进宫前,让月饼惊艳亮相呢!

话不多说,沈小西用她那双白白净净的小手,在那一大盆面上,揉啊揉啊,用转腕的技术,盆壁上的面渣全都收揽到手里的面团上,然后压实再揉,把上面细小的气孔全都揉灭。一大团雪白的面团,在沈小西柔软的小手下,翻滚徜徉,似懒懒的打着盹,又似舒舒服服的伸着懒腰,让人真想化身为那团幸福的面团,在沈小西的手下,按摩着,享受着。

不多时,沈小西的面团揉好了,由于在揉面时加进了做馒头的面头,可以起到自然发酵的作用,沈小西用一块干净的木板,盖在大木盆上面,不留一点气孔。然后灌了个汤婆子放在木盆下,让汤婆子的温度给面团加热,促进它的发酵。

接着,沈小西又找来一床被子,把汤婆子和盖着木板的大木盆结结实实的包了起来,这样可以有助于温度的保持,不至于让汤婆子冷掉。接下来就是等面发好了。

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沈小西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调陷儿。因为这是唐朝,没有电烤箱,现代的广式月饼和苏式月饼都无法完成,只能做出家庭用蒸锅完成的蒸月饼。不过,这也是极其考验一个厨师水平的面食,面皮儿发得好不好、馅料配制的好不好、蒸制的时间控制、甚至月饼的造型设计……每一样都影响到蒸月饼的口感和美观,要做到“色香味意形养”这现代美食届六字评判标准,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眼下沈小西准备利用唐朝现有的材料,做几款多重口味,造型独特的“沈式月饼”。有白糖芝麻陷儿、山楂桂花陷儿、葡萄干核桃仁陷、还有红豆沙陷。

前面几种馅料准备起来比较简单,只需炒制熟,按比例配好即可,操作起来也简单易行,唯独最后一种红豆沙陷,唐朝没有现成的红豆沙,沈小西便用现成的赤豆洗净、蒸熟,再加入白糖,用臼子碾碎,虽有些费事,但看着毕竟还像那么回事,尝起来倒也香糯可口,自有股豆香,让人顿生思乡之情啊!

配好四种馅料,沈小西揭开棉被,看了看盆里的发面,尚未发酵好,还需要点时间。正好趁这个档口,找了几块南瓜,在上面发挥了一下自己厨艺的雕刻水平,弄了几个模子,准备包好月饼后,在上面卡出图案应景。

一切准备妥当后,面也发酵好了,白白胖胖的溢出了木盆的边缘。沈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