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吞噬天下 >

第13部分

吞噬天下-第13部分

小说: 吞噬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妃怒道:“你这死性不改的东西,今晚你等着跪搓板吧!”
“不是吧!”
大殿里传来王爷幽怨的声音。
第7卷第六十七节:006怪异告示(1)
第二天清晨,整个玄武城又热闹了起来,玄武城的居民们又是三个一群,五个一堆的聚在一起说起闲话来。
而他们的主题无怪乎与独孤逸风有关。
面对这一切,独孤逸风早已习以为常,每年听个三百多遍,而且还听了个七八年,不习以为常那才怪。
收回神识,独孤逸风从床上跃了下来,洗涑完毕后,又吃了几个水果便出了王府,奔青楼而去。
今天本来应该早早开门营业的青楼,却破天荒的没有开门营业。
这样那些精虫过盛的人们无从发泄,忍不住的乱发牢骚。
原来昨日独孤逸风与王妃的对话不知被哪个多嘴的丫鬓传了出来,然后一传十,十传百,最后弄的整个玄武城的人都知道了。
如果还有人不知道,那个人绝对是昨晚“跑马”,跑的太狠了,以致于今天肾亏,一无所知独孤逸风走在大街上,往来的行人们看到他,不断的的问好打招呼!
独孤逸风一边回应一边纳闷道:“虽然自己住在玄武城,不过自己好像才第二次出王府吧!怎么全城的人都认识我?”
“呀!难道我也成了‘四大天王’级的人物了?玄武城的人都开始崇拜我了!”
独孤逸风意淫到。
随便找了个中年人问道:“大伯,你是怎么认出我的啊?”
中年人一脸的激动道:“小王爷,很荣幸与你对话!你是不知道啊!整个玄武城的人现在谁不认识你啊!你的大名早已家喻户晓,你的长相早已是人尽皆知啊!”
独孤逸风郁闷至极,自己问他怎么认识自己却换来一大堆废话!
不过,可以理解,看到偶像了,激动呗!
独孤逸风有耐心的问道:“大伯,我是问你如何认出我的啊?”
中年人一指不远处的一个围墙上的白纸道;“小王爷,我们是通过那告示看出来的!”
独孤逸风告别了中年人,来到围墙前一看。
只见围墙之上贴了一个硕大的白纸,白纸之上画了一名玉树临风,风度翩翩的美少年。
独孤逸风看着这画,越看越感觉眼熟。
第7卷第六十八节:006怪异告示(2)
咦!这不是我吗?可是我真的有这么帅吗?虽然我很帅,可是还没达到这种地步吧!
又接着往下看,
画像的下面有一行小字。
只见纸上写着:“某年某月某日下午,一无赖在怡情居外调戏良家妇女,被碰巧赶来的小王爷独孤逸风给制止,在小王爷义正严词的质问下,强奸犯羞愧而死。
我们的小王爷成功的救下了那名良家妇女。他为我们玄武城所有的人们树立了榜样,小王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下书:“玄武城主;苏论”看到此的独孤逸风顿时一阵窘迫。
四周瞅瞅没人注意自己,赶忙灰溜溜的溜走了。
本以为自己的脸皮已经够厚的了独孤逸风,却发现自己和城主那厮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晕,狂晕。
“明明是在怡情居内嫖妓,却被他说成是在怡情居外调戏良家妇女。”
“明明那人是被自己给骂死的,却被他说成是羞愧而死。”
“不过替自己宣传好名声,不要白不要。”
“这小子还挺有颜色,到时在父王面前替他说几句好话!”
独孤逸风的官僚思想开始作怪了,看来什么人都经不住吹捧啊!
一路走到怡情居。
独孤逸风却发现,今天怡情居竟然没有开门,独孤逸风一阵失望,既然没开门自己就走吧!
独孤逸风转身欲走,突然一声门响,接着是一堆轻细的的脚步声传来,独孤逸风扭头一看,一大堆青楼女子从门内走出来。
看到自己后,齐齐跪倒在地,恭声道:“小女子们叩谢小王爷大恩,小王爷大恩大德,小女子们必将铭记于心。”
独孤逸风纳闷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美女姐姐们,你们先起来,到屋中坐吧!,难道你们要将我拒之门外吗?”
众女子也不是矫情之人,纷纷起身将独孤逸风请进怡情居内。
待众人都坐下后,独孤逸风才问道:“美女姐姐们,我对你们的大恩大德这从何说起啊?”
为首一红衣女子道:“感谢小王爷体谅我们的苦衷,能够理解我们!”
“你和王妃争辩的事我们都已知道了!”
第7卷第六十九节:006怪异告示(3)
独孤逸风心里暗道:“靠,这个世界上八婆还真不少啊!昨天晚上的事,今天上午就已是满城皆知了!”
“以后要注意,注意,再注意!否则自己一不小心办件‘掉地’的事那可就英名尽丧,遗臭万年了。”
心里这么想,嘴上却不断说着:“各位姐姐没什么,没什么!”
那些女子们一听嘴里忙道:“小王爷且莫叫我们姐姐,岂不是折杀小女子们吗?
小王爷出身高贵,小女子们身份低微,而且还是残花败柳之身,如何敢高攀小王爷这棵大树呢!”
本来还在心里嘀咕的独孤逸风听到那些女子如此说,马上正色的道:“各位姐姐,在小弟的眼中没有什么贫富贵贱,没有什么王侯将相,有的只是众生平等。
虽然世人不这么看,可是至少小弟这么看就足以。”
“小王爷你这么做不怕别人说吗?你不怕别人嘲笑你吗?”
众女子中一位红衣女子道。
独孤逸风笑了笑道:“不怕!”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所谓溺水三千,吾只取其一饮之。”
“我就是认为终生平等,何必在乎他人看法呢?他人的选择又与我何干呢!”
独孤逸风适时又剽窃了上辈子某位大师的名言。
只见那在坐的女子们个个眼冒金光一脸崇拜的看着独孤逸风。
独孤逸风顿时有了种“知识在手,天下我有的感觉。”
看了看陷入崇拜中的众女们,独孤逸风轻咳一声,将众女震醒。
众女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纷纷脸色一红,一股小女人的姿态悠然而出。
独孤逸风顿时感到自己醉了,将要醉倒在这小女人的姿态中。
听到独孤逸风如此说,在青楼跌打多年的众女也不是矫情之人,就和独孤逸风姐弟相称了。
独孤逸风也很高兴,毕竟见一个人,动不动就给你跪,即使是皇上也会烦的,只是他们碍于皇上的威严,不能赦免而已。
可是自己是小孩,再怎么做,估计也没人能把自己怎么样,何况自己又不做皇帝,要威严干什么?
第7卷第七十节:006怪异告示(4)
当独孤逸风和众女熟络之后,众女也就放下了对独孤逸风的敬畏,个个挣着要抱独孤逸风。
独孤逸风被众女抱在怀中,感觉背后有两团“柔软”紧贴于背,一股女子的体香不断从每一个接触的女子身上扑入鼻中,独孤逸风只感到自己要成仙了。
同时心里开始鄙视那个写什么“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的苏东坡来。
那种诗句又如何能形容出自己此时的愉悦呢!
还是本天才自己编句吧!
就是它了,“日抱女子三千名,不辞常作小孩童。”
独孤逸风又陷入了意淫中。
经过一阵熟络之后,众女决定表演才艺助兴。
首先是怡情居众女的舞,七彩霓霞舞。
只见怡情居的舞台上,冒出了一阵阵的“云雾”,白色的“云雾”越来越多。
慢慢的弥漫住了整个舞台,就在此时,一阵琴箫和鸣的缓缓响起。
乐声初始低沉,轻缓,慢慢的越来越高,越来越急。
在高到不能再高之时,乐音陡然一转,顿时变得清幽和缓。
独孤逸风只觉得眼前出现了,高山,幽壑,深涧,清潭一个个仙女从云雾中浮现,慢慢的所有仙女都“飞”了出来。细细一数,有三十六名女仙女。
只见那三十六名仙女身穿七彩霓裳,手持雪白丝绦,轻迈细步。
盈盈然,个个如出水芙蓉般,清丽般非世俗之人也。
但见三十六名仙女手舞丝绦,卷起一片片云雾。
在云雾中漫步,嬉戏。
独孤逸风看到此只感到自己也仿佛处于云端之上,和仙女们一起谈笑,嬉戏声音减缓,最终慢慢的沉寂了下来,仙女们也个个挥袖,返回了天宫。
而独孤逸风则还沉浸于那种意境中,久久不能自拔!
当表演的众人从后台走出,走到独孤逸风面前。独孤逸风才缓了过来。
“风弟弟,你说我们跳的怎么样啊?‘独孤逸风笑了笑,顿了下声音,道:“此舞只有天上有,何必下落到凡间啊!”
“你们弄得我都不想再在尘世间身活下去了!”
“呵呵!”
“风弟弟,你说的是真的吗?”
第7卷第七十一节:007霓裳羽衣(1)
“你好有才华啊!要是你再大些就好了,我们都嫁给你!”
一名红衣女子道,边说着的同时还瞄了下独孤逸风的下身。
独孤逸风顿时一阵恶寒。
“牡丹,注意你的身份,别乱说。”为首的一名素衣女子说道。
“呀!芙蓉姐,我不过是开个玩笑罢了!”
“风弟弟,你也给姐姐们表演个节目吧!”那名叫牡丹的红衣女子道。
独孤逸风擦擦脸上的冷汗道:“这个自然!”
说完,迈步走上舞台之上,清了清嗓子,一首宋词悠然从口中脱出。
凤栖语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秋,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座的众女子全醉了,独孤逸风也醉了。
不过不同的是众女是被独孤逸风剽窃来的宋词给陶醉了,而独孤逸风则是被众女一脸崇拜的表情给迷醉了。
独孤逸风这时不期然间又想起了上辈子有句叫;“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偷。”
“我偷,我偷,我狠狠的偷!虽然这诗不是自己写的,可是这个世界上又有谁会知道呢?”这是独孤逸风心里此时最深切的想法了。
独孤逸风的嘴都乐得没合住过。
好一阵时间,众女从词的意境中醒来,看着独孤逸风的眼都是满眼的小星星。
如果说,本来对独孤逸风的表现仅仅是惊讶的话,现在的众女对独孤逸风绝对是超级的崇拜。
从与母争辨到那不在乎众女的身份地位,从那句“此舞只有天上有,何必下落到凡间啊!”到这首《凤栖语》,众女对独孤逸风的崇拜有英雄上升到了神仙的地步。
在众女眼中,也只有独孤逸风才配称得上是神仙中人,世间的凡夫俗子哪有独孤逸风这么有才华,这么有正气,还是这么的帅气这时,难名叫芙蓉的素衣女子又开口了。
“风弟弟,你能不能帮姐姐们在舞蹈上再指出些不足来。”
独孤逸风点点头,表示答应。
看好独孤逸风上辈子比较喜欢史学,众所周知,史学均可不仅仅包含着历史方面的知识,他可是覆盖着古典的文学,科技,艺术等方面的精华啊!
第7卷第七十二节:007霓裳羽衣(2)
那些古诗词,全是独孤逸风看史学学来的,而史学中也包含着关于舞蹈方面的东西。
如汉朝的《巴渝舞》、《七盘舞》、《零星舞》、《长绸舞》等唐朝的《绿腰》、《春莺啭》、《剑器舞》、《胡旋舞》、《胡腾舞》、《霓裳羽衣舞》等。
其中《霓裳羽衣舞》在历史中最有名。
此曲约成于公元718~720年间,关于它的来历,则有三种说法:一是说玄宗登三乡驿,望见女儿山(传说中的仙山),触发灵感而作;第二种说法则是根据《唐会要》记载:天宝十三年,唐玄宗以太常刻石方式,更改了一些西域传入的乐曲,此曲就是根据《婆罗门曲》改编;第三种则折衷前两种说法,认为此曲前部分(散序)是玄宗望见女儿山后悠然神往,回宫后根据幻想而作;后部分(歌和破)则是他吸收河西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曲》的音调而成。
唐玄宗引《霓裳羽衣曲》为得意的作品,开始仅在宫廷表演,开元二十八年,杨玉环在华清池初次进见时,玄宗曾演奏《霓裳羽衣曲》以导引。当时,大臣张说《华清宫》云:“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霓裳羽衣曲》在开元、天宝年间曾盛行一时,天宝乱后,宫廷就没有再演出了。
由于《霓裳羽衣曲》乐调优美,构思精妙,以后各藩镇也纷纷排演此曲,因此唐代文人都有歌咏或笔录。以后,随著唐王朝的衰落崩溃,一代名曲《霓裳》竟然“寂不传矣”。其实到中唐,此曲已被许多人淡忘。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得残谱,昭惠后周娥皇与乐师曹生按谱寻声,补缀成曲,并曾一度整理排演,但已非原味了。
南宋丙午(1186)年间,姜白石旅居长沙,一次登祝融峰在乐工故书中偶然发现了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他为“中序”第一段填了一首新词,即《霓裳中序第一》,连同乐谱一起被保留了下来,词如下:丙午岁,留长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黄帝盐、苏合香。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词。按沈氏乐律“霓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