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亲爱的苦难 >

第13部分

亲爱的苦难-第13部分

小说: 亲爱的苦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信中,从诗中,我都读出了,读出了那一份深深的、深深的爱……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要疯了……

华:

今天傍晚,再一次独自来到那座黄昏中的山岗…… ……特意把你的信带了去,就在那个山冈的枯草丛坐下。黄昏的天空飘着淡淡的云彩,深邃高远,把你的厚厚的信笺又一次展开在眼前……华呵…… …… ……

能对你说些什么呢?爱,恨,怨,怜……华,舟不知该说什么。说什么又能表达舟万千感慨之一二呢?一遍遍读你的信,舟只想哭,内心翻江倒海的情绪,分不清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痛苦,只觉得满满满满的温柔潮水般涌上心头盈满眼眶。华,那一刻,舟只想做一个溺水的孩子,在你汪洋恣肆的柔情里深深地失足、窒息,不作任何的挣扎。华,华,你虽然不在我身边,我却像一个偎依在你胸怀里的孩子拥抱着无比的温柔无比的幸福呵!

当我站起身,面向遥远的群山,你的舟,你的傻傻的舟,傻傻地向着山山岭岭喊出了那一个刻骨铭心的美丽的名字:

──华……

──华──我──爱──你──……

…… ……

你想哭的:舟

1996。1。11子夜

我像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不顾一切地下注

一天, 不知是在哪一本旧书中,偶然翻出夹在里面的几篇老旧的文章。

那是几年前在异乡流浪时,从《读者文摘》等杂志上撕下来的。其中一篇是我国著名诗人、美学家宗白华写的《我和诗》,我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最后几段,其中的两句诗怦然触动了我敏感的心弦:

“在中学时,有两次寒假,我到浙东万山之中一个幽美的小城里过年,那四围的山色浓丽清奇,似梦如烟;初春的地气,在佳山水里蒸发得较早,举目都是浅蓝深黛;湖光峦影笼罩得人自己也觉得成了一个透明体,而青春的心初次淋浴到爱的情绪,仿佛一朵白莲在晓露里缓缓地展开,迎着初升的太阳,无声地战栗地开放着,一声惊喜的微呼,心上已抹上胭脂的颜色。

纯真的刻骨的爱和自然的深静的美,在我的生命情绪中结成一个长期的微妙的节奏,伴着月下的凝思,黄昏的远想。

这时我喜欢读诗,我欢喜有人听我读诗。夜里山城清静,抱膝微吟,灵犀一点,脉脉相通,我的朋友有两句诗‘华灯一城梦,明月百年心’……”

“华灯一城梦,明月百年心”,这两句诗像利刃一样瞬间贯穿了我的胸膛

第七章 抉择(4)

——“华灯”、“明月” ——“灯明”、“月华”——我和她的名字……

命运!命运!这真是命运么?世上真有命运么?

痛苦的滔天巨浪,是在最后的自我欺骗下渐渐平息的——那时,我竟然这样相信:

我和华,只是“一城梦”,“梦”终究要醒,华最后会离去……

可是,这时的我已不可能自拔了。我像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明知最后要输,也仍然不顾一切地下注。

我几乎每天都给华写信,长长的,一封接一封。不能见面,我就只有把爱的激情化成如火的文字,凭借鸿雁,传递给远方的她。

我和华,就这样进行着甜蜜而又痛苦的爱情。她也和我一样,几乎天天写信给我,生怕以后没有机会相爱,恨不得在一刹那间将自己全部给予出去……

第八章 金凤之死(1)

“宁为薄行狂夫,不作厚颜君子。”明代曹芹之如是说。

人,就该敢爱敢恨。

今天,即便死神降临,我是不会感到空虚和悲哀了,因为,我曾真真实实地爱过,真真实实地恨过。

——沙漠舟

忽然,石破天惊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1996年元月27日,我生命中又一个黑暗的日子。

这一天,从早上开始,天就出奇的阴郁,铅一样灰暗沉重的阴霾,沉沉地压抑着我的心,也压抑着每一个人的心。

上午,我从桔山上的“篱笆别墅”下来,到家中帮着打理嫂嫂的“生日酒”。

嫂嫂正赶上今天四十岁生日,按家乡的风俗,哥哥为嫂嫂办了三四桌酒,请了亲朋好友来给嫂嫂“祝寿”。

我还特意倒了一杯可乐,不计前嫌地敬了嫂嫂一杯,祝她长寿。

十点多吧,我抽空往小卖部前的邮箱投进了一封给月华的信。

或许是掏信时把口袋里的一张百元人民币带了出来,而我不曾发觉。

回到家中,才发现口袋里少了一百元钱,那是我半个多月前向老同学借来的300元钱中的三分之一呵!

我赶紧在村里走过的大路小路上来回寻找,一直找到绝望。

那一个上午,我沮丧至极!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却一下子就冲淡了我丢钱的沮丧——天,就要塌了……

中午时分,家中宾客正推杯换盏,吆三喝五,沉浸在一片喜庆、热闹的氛围中。

忽然,石破天惊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不好了!金凤自杀了!快去救人啊!”

人们——尤其是金凤的亲友们,纷纷丢下酒杯、筷子,夺门而出。

闻讯,我不禁呆愣了一下,不敢相信——

自杀的,竟然是好友瑞的妻子:金凤。

我推出自行车,翻身而上,疯了似地向出事的地点——也在桔山那儿的瑞的鸭棚赶去。

——金凤怎么会自杀?不可能的。上午我从桔山回家时,她和瑞去桔山鸭棚,她坐在丈夫自行车的后座,还向我点头微笑来着。

——自杀?她为什么自杀?她怎么可能自杀?她从未说过要自杀的呵!

——她是怎么自杀的?还有救吗?

……

当我赶到瑞的鸭棚时,医生已放弃了抢救,对在场的人说:没用了……救不起来了……准备后事吧……

我的心,沉入了一个无底的深渊。

金凤面无人色地躺在那儿,双眼紧闭,脖子上一道深深的勒痕。

她,是用一根绳索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的。

她,还不满29岁。

我嫂嫂的生日,就是另一个人的忌日,这一天,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瑞,以及瑞的父亲、弟弟或弟媳、舅舅、婶婶等等,至少有七八个是瑞的,也是金凤的亲人,他们兴高采烈地来喝一个人的生日酒,然而,却不曾想,金凤会选择在这样的时刻,悄然离这冰冷的世界而去……

那一天,我省悟了:

从生到死,仅仅只有一步!

明天,会有温暖的太阳么?

瑞,一个刚强的汉子,在这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精神彻底崩溃了。

这时,所有的安慰都是徒劳的,我知道,但我仍然做了徒劳的安慰。

在村里所有朋友之中,瑞是帮助我最多,也是最无私、最肝胆的一个朋友。我和他是前后房子的邻居,从小到大的伙伴,在我的各种事业如养鸡养鸭及文学创作上,他都是最积极的支持者。

他的妻子金凤,也是我很为敬重的一个农村女子。她首先是一个贤妻良母,结婚十几年,她和瑞一直是村里公认的模范夫妻,偶尔争吵及至打两下,也是关在门里,不像有的夫妻闹得鸡飞狗跳、满村风雨。她不像村里许多做妻子的好吃懒做、成天打麻将赌博,而是啥活都能干,上山、下地,拉车,挑担,里里外外都是瑞的一个难得的好帮手。

她和瑞是包办婚姻的产物——那时,已经是改革开放多年了的20世纪80年代。瑞去相亲时,看上了金凤的妹妹,但在母亲的威逼下,被迫选择了金凤。订婚后,瑞一度想退婚,我们几个好哥们也附和着他,“不知好歹”地和他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有一天,瑞、我、以及另外一个朋友,一起在我家的院子里谈着这件事,瑞的母亲阴沉着脸,幽灵一样悄无声息地闪进来,把我们吓了一跳。

“你们不要害瑞!退婚?退什么婚?!明天瑞讨不到老婆,你们就高兴啦?……”

瑞母亲是村中少有的几个会识字的中年妇女之一,并且被公认为是全村最胸有城府的一个女人。就是这几句硬梆梆的话,我们再不敢劝瑞“反抗”了。而瑞,虽然在结婚当天都还在抗争,但,他失败得很……

晚上,我从家中赶回桔山,先到了瑞的鸭棚。鸭棚内停着年轻的死者,两支点燃的蜡烛在默默地流着泪水。瑞和弟弟在守灵。我和他们一起无言地枯坐了很久。

外面,无星无月。天格外的寒冷和黑暗。明天,会有温暖的太阳么?

第二天,元月28日。阴天。冷。没有太阳。

下午,我生命中的一场“决战”骤然开始了。

我根本没考虑什么后果,就“挺身而出”了

第八章 金凤之死(2)

金凤娘家来了一帮人马,他们悲愤交加,一定要让金凤回到村中入殓。

但瑞父母这边的本村亲友却坚决不同意,说,死在外面的人不可以进村,这是祖宗千年以前就传下的规矩,如果进村,将会带来“阴气、污秽、不吉利”,“坏了下园村的‘运’”,全村人以及后世子孙都要“遭殃”。

金凤娘家人中有不少血气方刚的汉子,挟悲带哀而来,本已为“你们婆家害死了金凤”而窝了一腔怒火,听了“不许金凤进村”的叫嚷,一些人已是按捺不住挥拳捋袖,连吼带骂。

一场流血事件一触即发!

瑞在村里有不少好朋友,但此时,只有我一人在场。

我根本没考虑什么后果,就“挺身而出”了。

是死者的死带给了我无畏的勇气与力量。

我径直走向在场的“关键人物” ——瑞的母亲。

我知道,“打蛇打七寸”。只有说服她,才可能平息这场已经点燃的“战火”,避免更大的悲剧发生。

而我,还没有想到另外一点:

我,是在为金凤争取最后一次做人的尊严。

“××婶,你看,不让金凤进村,金凤娘家人会答应吗?他们要是动手,你们将会怎样?”

“村里有这个规矩,村里人不让进村……”

“规矩是人定的,也是人破的。村里人不肯,那是村里人的事。如果真的让金凤进村,他们拦也没用。你已经对不起金凤了,难道在她死后也想对不起她吗?”

后面这句话,我知道,我是一针见血地切中了这个“全村最厉害的婆婆”的要害。

瑞的母亲的确是全村最厉害的一个妇女。她的大女儿,即瑞的姐姐,曾为追求婚姻自由而跳河自杀(被人救起)。这“跳河”的背后,其母“功不可没”。

瑞的大弟媳,是一个个性极强的女子,敢说敢做敢抗争,不止一次在我面前说起她婆婆的厉害,说得咬牙切齿,泪水涟涟。

金凤是一个与世无争的女子,性格内向、厚道,正是这种性格最终使她走向了绝路。她是大媳妇,却没读过书,而瑞的两个弟媳,一个初中毕业,一个高中毕业,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金凤始终处于“下等人”的地位,不仅仅是被某一个人排挤或压制,这一点,是瑞在金凤死后告诉我的。

瑞和金凤结婚后,生了一男一女,一直很穷。瑞的两个弟弟结婚后,他们还把房间让出来,自己到外面租了房子。由于夫妻二人合力同心,精打细算,勤劳苦干,到了金凤自杀这一年,总算有了上万元的家底,正计划努力两三年,好好盖一座自己的楼房。

然而,就在熬过了十几年的穷日子,来到了苦尽甘来的起点上时,金凤却因为长期的被压抑(也即变相的被侮辱),而丈夫又不知理解,不知安慰,孤立至极绝望至极的她,终于一声不吭地选择了死亡。

谁,来最后审判,审判那些把金凤一步步逼上绝路的人?

那拉着金凤的两个车轮,多像民族的一个侧影呵!

由于我切中了瑞母亲的要害,她终于点头同意:让金凤最后回家一次。

冲突,总算被我“扼杀”在萌芽状态。

有人提出上路时要放鞭炮。我自告奋勇骑车到几里外的东田村供销社买了几包鞭炮,用尽了身上所有的20多元钱,还差2元钱,正巧同村大姐的儿子也来买东西,于是我以娘舅的身份向大外甥借了2元钱。

去买鞭炮的路上,我碰上了瑞两个很亲的亲戚,是他的婶婶或姨姨之类的农村妇女。她们劈头就问:“不会让金凤进村吧?”

“进村!××婶自己已经同意了。”我愤然答道。

“灯明,可不能让死尸进村啊!那会坏了祖宗千年的规矩……”

“是啊,进村的话,会给村里带来不贞洁……”

听了两位麻木、寡情的“婶婶、姨姨”的一唱一和,我肺都要气炸了,一股无名火猛地往上撞,我厉声喝骂起来:

“你们还是人吗?你们还有没有良心?你们还是金凤的婶婶、姨姨吗?金凤人已经死了,你们还这样对待她?你们怎么不去死?奇Qisuu書网河在那边,没盖,你们去跳河吧!……”

骂完,我没再理睬她们,一踩脚踏板,自行车便飞也似的向前冲去……

天,阴沉沉的,依然没有太阳。

金凤被人从床上抬到了手推车上,一床薄薄的被子覆盖在她身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