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唐骏正传_2 >

第13部分

唐骏正传_2-第13部分

小说: 唐骏正传_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形成。 
  其实,很多方法,都是唐骏在上海屡试不爽的方法,他只是把这些方法〃移植〃到了北京。
透明的天花板(1) 
  三个计划的顺利实施,使唐骏达到了微软事业的顶峰。接下来的一年,唐骏一直努力扩大战果。微创的实际负责人COO王晔也对记者表示:〃由于第一年市场表现不错,上海市政府越来越重视微创在上海信息化中的作用。〃 
  2003年3月,通往首都机场的高速公路上微软的广告牌从Windows换成了一句口号:〃微软与中国软件业共成长〃。每次在路上看到这块牌子,唐骏都会暗自对自己说:〃唐骏和微软共成长。〃 
  在微软(中国),唐骏基本上是早上去得最早,晚上走得最晚的人。如果因为堵车迟到了,他就会有〃负罪感〃。 
  唐骏也把自己的潜能〃挤压〃到了极点。他的勤奋是出了名的,每天工作不少于12个小时。〃我经常凌晨1点多睡觉,可是3点多就醒了,再也睡不着了,有一段时间感觉自己这样都要崩溃了,我试着吃安眠药,但几个小时后也没了效果。我去看医生,医生说,你白天想的事情太多了。〃 
  在微软,唐骏晚上睡觉手机也不能关,中国这里有什么事情他必须第一时间知道,美国总部那里有什么事情也会马上打电话过来。由于时间差,美国是白天,中国往往是半夜,这样的电话经常让唐骏半夜里还在思考问题。 
  这些努力和勤奋,让唐骏的团队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回报。唐骏,微软(中国)第一位微软自己培养的总裁,带领自己的销售团队创造了连续6个月的优秀业绩。2003财年(2002年的7月到2003年6月30日),微软(中国)成为微软全球82家分公司中销售业绩增长最快的分公司。 
  2003年7月,微软2004财年开始时,微软(中国)公司升格为TopSeven,即微软全球最受重视、最有优先权的七家子公司之一,微软(中国)公司总裁可以越级向总部直接汇报。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骏对微软的感情与日俱增。这种感情,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对工作投入的热情,而是发自内心的情感。他在给员工的一封信中写到:〃微软是一家全球最好的公司,以后也一定还是最好的公司,我们都应该庆幸我们是其中的一员。即使哪天也还会离开,但我们都曾经拥有过,这就够了。〃 
  微软10年,唐骏的业绩和收获与日俱增,但是,另一种烦恼也在与日俱增地袭扰着他。唐骏发现,对于总部来说,他永远是公司战略的执行者,而无法成为制定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职业经理人的〃天花板〃。不过,这是一层玻璃做的天花板,看似没有隔阂,其实咫尺天涯。 
  而直接向总部汇报,势必造成他和微软大中华区的摩擦。任何时候,〃公司政治〃里,放权与收权都是很难处理的管理矛盾。当公司需要你没有顾虑地开拓市场的时候,会很信任你,在很多问题上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豁达地放权。但是,局面基本稳定后,公司就会将你狂飙突进中遗留的问题当作把柄,顺势收权。
透明的天花板(2) 
  任何一个职业经理人在立下赫赫战功后都面临两种选择:在巅峰状态功成身退;还是褪色后被渐渐遗忘?狂飙突进的猛将在和平时期往往最容易受到伤害。他们看清楚了市场;却忽略了总部对区域的控制欲望。区域市场做大做强,是一把双刃剑:占有市场的同时,总部也希望派人,通过〃削藩〃实现对区域的控制。但这不是唐骏所愿意看到的,也不是冲锋陷阵的将帅们喜欢的游戏。然而;总部如果不玩这样的游戏,还叫总部吗? 
  6月初,微软全球组织架构开始调整。自上而下的调整,将微软新政的力量,由微软总部一波一波地传递到亚太区、大中华区,最后到中国区。 
  7月初,微软亚太区总裁罗迈克调离微软亚太区。微软韩国公司总裁、日本公司总裁阿多亲市正式离职,罗迈克出任微软日本公司总裁。 
  虽然唐骏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在此次调整之列,但是,无风不起浪,已经有媒体发出这样的声音。 
  〃某一天,如果一定要我离开微软(中国)去微软的其他地方,我宁愿辞职。〃这是唐骏在2003年初说过的一句话,没想到一语成谶。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1) 
  微软全球组织架构的调整终于到了微软大中华区。2003年8月11日,来自微软的消息证实:原摩托罗拉总裁陈永正出任微软大中华区CEO,原微软大中华区总裁黄存义调任区域销售总监。 
  微软的这次调整,非常富有戏剧性。典型的现代职场人事变动:干净利落,不透风声,不留痕迹。 
  陈永正此次跳槽不仅对媒体保持低调,就是微软与摩托罗拉内部员工也觉得十分突然。微软大中华区高层8月10日凌晨才接到来自美国总部的正式通知,微软(中国)高层直到8月11日早上9点走进办公室大门那一刻才知道此消息。一般员工知道得更晚,直到中午,微软研究院的员工还问微软市场部的员工:这消息是真的吗? 
  对媒体保密的原因在于陈永正新政后将对微软(中国)进行一系列调整。在整个调整结果没有出来之前,公布此消息会让微软(中国)显得被动。所以,连唐骏事先都一点也不知道。 
  唐骏后来说:〃我和当时微软大中华区总裁黄存义有权力之争。我是中国区总裁,他是大中华区总裁。那时候我跟他的权力之争非常明显,外人看了还是蛮激烈的。但这不是我的问题,也不是黄存义的问题,而是微软架构的问题。 
  〃我跟总部反映,微软不需要有双重架构,应该把它取消。但美国人判断不是架构的问题,是人的问题,只要派一个好的人就能解决,所以很快换了一个陈永正进来。〃 
  出身惠普的黄存义在2000年出任微软台湾公司总经理。在过去的工作中,他赢得了微软亚太区原总裁罗迈克的青睐,罗迈克力主黄存义出任微软大中华区总裁。 
  黄存义就任大中华区总裁后,旋即成立了微软大中国区销售团队,并通知微软(中国)公司北京市政府采购等重要项目全由这个团队负责。结果,整个采购过程中,在操作系统和办公系统软件项目中微软无一中标。七家竞标的企业,微软竟是唯一一家没有入围的。微软总部对黄存义的不满由是开始。 
  但唐骏没有想到的是,黄存义和他一样被冷落了。唐骏知道这个情况的第一反应,是有点心凉。 
  〃那是8月11号,我一到办公室就接到黄存义的电话。他说:'唐骏,你知道吗,网上说陈永正要加盟我们。'我赶紧上网,一看果然是。我们俩马上同时打电话给总部,那时候总部是凌晨,说你们等着,公司会发邮件就这件事跟大家做解释。这下我们知道,这已经是一个结果了。〃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2) 
  唐骏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在没有协商的前提之下,一下子挖来一个人。而黄存义更是悲剧,连有人要取代他的位置都不知道,还是从网上看到的。这是职业经理人的悲哀,也几乎是所有跨国公司的悲哀。 
  〃当然总部安慰我说:Tim(陈永正英文名)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你可以跟他好好合作。可我知道谁来都没用,不是黄存义的问题,也不是谁的问题,是架构的问题。我跟陈永正说,要解决问题,只能让我离开,你也别再去招任何一个中国区总裁。事实上,我是最后一任微软(中国)区总裁,我离开之后就取消了。〃 
  其实,这正是唐骏天真和幼稚的地方。这就是〃公司政治〃:挖你的时候一定会和你反复探讨,尊重你的意见,满足你的条件;但是,一旦需要调整,就必须对你保密。很少有企业在调整你的位置之前,或在你的头上安插另一个位置之前,征求你的意见的。 
  两个月后,10月17日,微软一次秘密会议上,得到总部许可的陈永正采取了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正式进行结构调整。会后,陈永正立即给微软(中国)全体员工发了一封信,宣布了〃公司新思维〃。 
  令人吃惊的是,这个重要的会议,唐骏却没有参加。据微软内部人士说,近两个星期的微软北京高层会上都已经没有唐骏参加了,唐骏一直待在上海。唐骏在北京的办公室也在一周后撤消了。离开北京,就意味着离开了微软(中国)的权力中心。至少,唐骏在微软(中国)已经被〃边缘化〃了。 
  微软一些内部员工提前就知道了这个高层会议,甚至传言唐骏可能不再担任微软(中国)公司总裁一职,而只是负责微软在中国的两大技术中心和微创公司。虽然最终的结果,唐骏仍然担任微软(中国)总裁,但实际权力已经被大大削弱,实际上跟微软员工的预期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很多安排,总是在第一当事人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的。这说明你已经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唐骏明白了,是到了该选择的时候了。摆脱尴尬的方式,不是对抗,而是审时度势,理性地撤离。 
  10月18日,有报道称,〃陈永正已经展开了铁腕手段,目的就是要打造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微软大中华区,彻底改变这个微软大中华区过去那种有名无实的局面。〃 
  很快,微软新领导层名单〃提前曝光〃。虽然名单中,唐骏仍然是总裁,但有意思的是,当天网络上就出现了一个调查题目: 
  1.你认为唐骏还能东山再起吗? 
  总票数:1436票,认为〃能〃的占42。62%,〃不能〃占43。04%,〃说不好〃占14。35%。2.你认为唐骏在微软(中国)总裁的位子上还能坐多久? 
  总票数:1528票,其中认为3个月的占了34。03%。
第一次感到如此的孤单(1) 
  从领衔主演突然成了观众席上一个边缘的看客,无论如何,唐骏很受伤。 
  在新管理架构下,唐骏已经找不到北,也失去了激情:〃我要做的是每天上班都要有激情,我要找到一种我最能接受的方式。〃微软曾要求唐骏回到美国总部发展,但回到总部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同时,多家厂商向唐骏伸出橄榄枝,唐骏开始认真考虑去留问题。他不能再在这里待下去,否则,对他,对微软,都是一个难题。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原则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其位,谋其政〃,能为公司的大局着想,而不是争权夺利。 
  唐骏那个时候的情绪,一度跌落到了极点。 
  2003年11月1日,茫然的唐骏一个人出游,开始了他的〃毛泽东故居之旅〃。唐骏说:〃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感到如此的孤单寂寞〃。还是来看看他当时的日记吧: 
  小时候家里有一个印有毛主席故居韶山的茶杯,是父亲当年去韶山出差(时)带回来的。童年时代好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读的是毛主席的书,听的是红太阳的歌,看的是歌颂社会主义的电影,内心深处一直有一种对毛主席的敬仰。 
  当飞机降落在长沙机场的时候,没有觉得特别,但当我意识到这次外出就一个人的时候,在人群中,我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感到如此的孤单、寂寞。 
  到了湘潭,才发现这是一个只有10万多人口的中小城市,中国中部地区的一个很平常的城市。不知是我心情的反差还是湘潭和北京、上海的反差,心情感觉压抑。 
  打消了游览湘潭的念头,其实我已经都看过了,坐车转了一下,决定改变行程,下午就去韶山,也许那里能找回一点感觉。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很快就到了韶山。来的人很多,更多的是和我一样大,甚至更大一点的人,也许都是想来这个中国革命的圣地看一下,留个影。看得出,大家是在旅游。 
  我还是觉得很沉重,尽量不去想最近发生的一切,但是当你一个人的时候,确实很难。我也不知道我来这里是为了什么…… 
  一个人找不到游览的感觉,就在毛主席故居前的河塘边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什么对我来说最重要?事业、财富、荣誉、家庭、健康、朋友、快乐……以前的我,对这些都很看重,都很重要,似乎到了追求所有的一切,追求每一个完美的境界。静静的想过去所做的一切,我现在觉得很累很累,在为别人生活着。
第一次感到如此的孤单(2) 
  我坐在那里静静的想(以前的我,好像都是意气风发,没有时间,更不会去想这些……)但是我知道,当时的我,并不是在为其中的一个目标而去努力,当时的我并没有觉得累,至少说没有去想过我在为什么努力。我是在为我自己的信念,在为一种信念一直在努力,那时的我觉得很充实,那个时候的我很真实。 
  当你觉得很累的时候,一定是一种心理的压力。这样的感觉,这样的压力会让我消沉,会让我失去自我,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