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夺宋 >

第12部分

夺宋-第12部分

小说: 夺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着众人的赞赏,安敬亦不为所动,只是半垂着头朝几位赫赫权贵连道‘谬赞’‘小可愧不敢当’等语。

这时,幔帘内郑皇后的声音又道:“本宫也欲奖赏乐寿小郎和乐寿知县安德忠,两父子忠贞可用,望郑大人量才提携,若须本宫在官家面前美言,亦不吝啬安家小郎年纪尚轻,若经多方励练,日后必成干才。”

“娘娘所言极是,郑廷石必善待安氏父子,不负娘娘所托”郑仕元忙起身应诺,并替安氏拉近关系。他提携这父子俩人,却道是受了皇后娘娘之托,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如此一来,安氏父子也就有了靠山。

当然,这一靠隔着数重阻碍,没有郑仕元的话,他们又如何靠得住皇后?有起事来,谁为他们递言入禁中?只怕非郑仕元不可了,否则便有天大的冤枉,也难抵天听,有靠等若无靠,除非安氏父子能自创新局。

安敬眼下倒也没想着利用这层关系去汴梁图谋展,他深知徽宗年这段历史,自已无职无势,入了汴梁又能如何?当务之急便是在民间积蓄自已的力量,展自已的班底,北宋末年也是英杰辈出的时期,辅宋也好,逆宋也罢,都需要民间的力量来支持,一待有了民间的班底,再入朝为仕可相辅相成,更可假公济私

心中计较间,又闻听郑居中道:“啸风口一节,可见乐寿小郎颇具谋略,在州、县多方励练也是好的”

他是顺着皇后的话说,暂时不让河间的力量深入京师吧,能打压还是要打压的,郑仕元一系久必成患。

又叙了几句闲话郑皇后便让几位大人退了,独留安敬说话,显是心感他父子救命之恩,几人也不疑有它。

花蕊挑帘出来,亲自赐了锦墩让安敬坐,安敬也忙谢坐,花蕊媚眼凝着一丝笑,便吩咐宫女涣茶弄点了。

郑皇后也在妹妹侍候下,披衣下了凤榻,须臾间,幔帘挑起,一对姐妹花就实实在在的出现在安敬面前。

这一刻安敬看到了郑皇后的‘国色天香’,经过这些日的修养,郑皇后已然恢复过来,只是懒的接见哪个,今天破例出来见安敬,也算是异数了,其实她心中亦是欣赏这小郎,刚刚传来郑居中、郑仕元,后者秘禀安敬一番见地,由此让郑皇后进一步对安敬有了新的认识,此人年少,但其见识却深,自已倒想与之促膝一谈。

后晌,安敬和高宠回到馆驿时,日头已渐渐西沉,在高宠看来,今天的‘祸’事也真够惊心动魄的,却不想会是这么一个收场,可是从始至终,安衙内都是那么淡定,这让他很是看不透这位摔坏了脑壳的衙内

在馆驿养伤的安贞,是事后才知晓情况的,等他想过问时,安敬等人早跟着去了郡王府,倒是有高莺美在一旁劝说,安贞却是垂腿不已,亲子是什么个性他一清二楚的,何曾有此胆大?莫不是真摔坏了脑壳吗?

还好,在焦虑之中盼回了安敬和高宠两个人,安敬把金鸾殿上的情况一番转叙,安贞更是惊奇无语了。

ps:请大家给浮沉推荐票票,另请兄弟们收藏一下,养肥了好宰,下周每日两更,这周更的少些,为了攒些稿子,看过浮沉书的兄弟们也知浮沉的更新度,公众版要进行到七月底,所以更新上有既定安排,见谅!

谢谢支持!

第十三章偶遇公孙胜(求推荐票、收藏)

至于别人的死活,安敬也懒的过问,象蔡宏又或6敬武,今死又或明葬统统与他无干,他应关心或该关心的就是自已身周这几个人的现在和将来那晚,安敬与‘父亲’安贞一直聊了许久,而高家兄妹也聊了许多话,接下来几日,却是相安无事,听说那6敬武给过堂之后就被打进囚车木笼,然后押赴东京待刑。

四月,草长莺飞,春意尤胜,这一日,安贞赴府衙议事,他伤势已然复元,听闻近日郑皇后便欲启程南归京师,河间府又热闹了起来,府城南埠头数艘军舟泊于岸侧,盔明甲亮的禁卫军士全天候戒备在这里

从城南一路至埠头,道路两旁都满是行商的小贩,茶棚、酒肆比比皆是,杂耍卖艺的,算命医卜的,南来北往的,四处流串的,沿街乞讨的,骑驴的,坐轿的,赶车的,呦喝的,叫骂的,嘻笑的,闹成了一片

自河道开埠伊始商事频繁,北上莫州、雄州、霸州、清州、燕云的商舟汇于北埠,南下翼州、恩州、德州、薄州、大名府的商舟集于南埠,整个河间埠头在近两年的经营中已形成了颇大的规模,一派的盛世景象。

接连几日,安敬就蹲在城南埠头最闹的南埠街看景,这里有一座称得上是南城外最完美的建筑,座西朝东,占地甚广,置身在三层高楼之上,可俯瞰方圆里余内河道、河面、埠头的景况,此楼东家乃河北大名府人士,姓徐名安,字定平,听说也是河北大名府有名望的富户员外,广做南北生意,丝绸、皮毛、畜马、油食、瓷器等,不过这些还是其次,最初使他声名鹊起的一项生意却是经营妓寮,因其经营妓户遍达天南海北,民间称其为‘花员外’对这样一个在这种时代就搞出‘连锁店’的大商人,衙内安敬不由生出浓厚兴趣。

负手于楼头,远眺近河繁华景象,安敬心下不无感慨,比起21世纪的那种海港,这里就是个土泥沟,但放在公元1113年,河间府的南埠却称得上是盛世‘大港’,必竟跨越了近9oo年的时空,天壤之别不为稀奇。

“衙内,小人回来了,都打探清楚了”脚步声蹬蹬上楼,邓怀粗犷的声线把安敬的思绪打断。

阁楼外台上摆着一张厚檀木方桌,高宠居左,做男装打扮的高莺美坐于右,空出中间位置,这二人成了衙内的随身侍从,但都着了便服,也没佩带兵刃。桌面上摆开几盏茶碗,另置三两盘干果、瓜子、花生等。

三楼颇为雅静,偌大空间十几张桌子,仅坐着三四桌人,各桌也不过三两人,倒是二楼和外街的嘈杂声不时溢上来,安敬闻听邓怀返回,转身回来落了坐,他素有洁癖,喜着淡色衣饰,便是在这大宋时代也不例外,一袭净白的雪缎长衫,内里也是雪色绫绸的内衫和灯笼裤,足蹬软底快靴,雪衫飘飘,恍似神仙中人。

便是一向清高自诩、傲气无双的高莺美,也给这‘小白脸’剌的眼仁儿酸,心里郁闷着,却无可奈何。

“仁宽劳顿了,且坐,喝些茶水再谈不迟”安敬笑意盎然的亲自给邓怀倒了碗茶水,邓怀,字仁宽,河间乐寿人,一身好枪棒武艺,颇受安贞大人赏识,抬举在县衙当都头,当然县‘都头’不算朝廷正式编制。

双手捧了茶碗,邓怀忙道:“如何使得?衙内折煞小人了”试想这养尊处优的衙内何曾给人倒过茶?

望着受宠若惊的邓怀,安敬淡然一笑,抬手示意他落坐,才瞥了一眼右的高莺美,又对邓怀道:“小高都头曾说本衙内摔坏了脑壳,你道如何?”这话引的邓怀、高宠等都笑了起来,高莺美却是白了安敬一眼。

不过这些日子,大家有目共睹衙内的作派,却与之前判似两人,不说他们,便是安贞都搞不清怎么回事。

安敬也知这个时代的人封建思想深入骨髓,想改变他们的传统认识,无疑是驱牛上树,自已做到哪里算哪里吧,但求随性,他人如何看法,自已也懒得去管,不过也从高莺美眸子里每每读到‘讶色’,不由就暗笑。

邓怀连灌了三两碗茶水,抹了嘴就道:“好叫衙内得知,这‘绣玉坊’主事之人正是大名府徐大员外的掌上金珠徐翡,翡姑娘也是年后才来河间主事的,闻得这富甲一方的徐大员外目下也在河间府内”随后,邓怀又详细的把徐氏的生意往来说了一番,安敬只是静心听着,剑眉时轩时蹙,显出兴趣浓浓的神色。

待邓怀讲完,他才微微颌,沉吟半晌方道:“这趟护娘娘鸾驾,摔的衙内我前事尽忘,不知是福是祸,倒是连乐寿埠头的近况也忘得个干净,仁宽你一并道与我听听”邓怀应诺,又把乐寿县的埠头介绍一番。

河间治下仅三县,严格的说河间府非重镇,但自河间郡王迁徒于此之后,该府因贵而重,近年余光景,郑姓家户子弟望风而聚,无不为攀结权贵而至,其中亦不乏富户,便是‘荥阳郑氏’也有来攀权附贵者至政和年间,河间一府治下户籍才达三万余,境内民众逾十多万,与崇宁年不足六万人相较,增幅算极大。

河北东路辖三府、五军、十一州、五十七县,总计人口过一百五十多万,不过屈一指的还是大名府,治下近六十余万人口,开德府又或河间府,与之相较差了数倍不止,即便如此,现今的河间府也令人侧目,实因河间府乐寿县开埠已久,又借黄河之利,肥了一方水土,休要小覤这小小乐寿,其商埠半点不次于河间府南埠,乐寿地理位置优越,居于滹河三叉口,水道尤为便利,北上辽邦,西可入川,东能归海,南下大名。

乐寿舟船局更是河间府之银源所在,郑仕元花了十万金珠去和国丈郑绅套亲戚,后来亦从这边补了回来。

邓怀和高宠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把乐寿埠头描绘的有声有色,安敬频频点头,唯有高莺美不一言,只是眸子不时盯着衙内,更流露出思忖神色,仿佛在猜测他问这些的意图又是什么,该不会是要搜刮民财吧?

日近正午,艳阳高炽,绣玉勾栏坊更热闹起来,这楼本是酒乐、嬉耍、狎妓、牌赌的好去处,安敬日日泡在这里,不耍不赌不狎妓,高氏兄妹也郁闷的紧,搞不清他呆在这里所为何事,隐隐间又觉得他必有所图。

便在此时,楼下突然传来一声大喝,“兀那杂毛道人,何故独占一大桌,却令我等几个无处落坐?”

另一个不愠不火的声音道:“你这厮又是何人?口出不逊,莫不是欺贫道是方外之人不敢与你计较?”

“欺你便又如何?爷爷乃河间府城南郑霸王是也,你长了几颗鸟头,敢在河间府地面上与爷爷我叫阵?”声落间,突然就传出一声惨叫,然后就是噗嗵的重物落地之声,“贼道厉害有种别走,爷爷喊些人手来。”

“哈无胆痞类,你只管去喊人来帮衬,道爷若惧了你跟了你姓便是,快快滚去,休要聒噪”

“好你个杂毛,报上名来,自有人寻你讨债”那汉子色厉内荏,气势明显弱了,艺不高,胆不壮嘛。

“道爷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江湖人称入云龙公孙胜的便是,你几个小泼皮不服只管寻些趁手兵刃来战。”

入云龙公孙胜,听到这名字楼上的安敬却是心头一动,此人不是个简单的角色,水泊梁山上赫赫有名的天王,生性淡泊,却嫉恶如仇,不想在此处居然能碰上他心念间,楼下一通脚步声乱响,感情是几个痞类下楼去寻帮手了,下一刻,店小二的声音就传来了,“道长,宜离去,迟恐不及,这郑霸王实乃府尹郑大人的从侄,一惯欺行霸市、鱼肉百姓,若他叫来了府衙差役,定叫道长你吃了官司,不若暂去避个风头。”

“哦”公孙胜闻言,也不由有些心虚了,自已势单力孤,又如何架的住官府差衙的群殴,暂避也好。

一念至此,便长身而起,提了行囊还未举步,耳畔就听得一声朗笑传至,“久仰入云龙大名,如雷贯耳,不期相遇,乐寿安文恭这厢有礼了”安敬已然立身在三楼的梯口处,遥遥朝下面的公孙胜拱了双手。

公孙胜不由抬望去,眸光就是一定,好个美风姿的男儿,他忙拱手,“微名不足挂齿,公子好风采”

“咦是乐寿安知县府上衙内”早有耳尖的听到了安敬说话,这几日啸风口事件已然由军中传出,安敬再非腌臜衙内了,而是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真英雄,只是没多少人见过他,此刻他自报门,难怪引人注目。

公孙胜也不是头一日来河间府,自也听说了此事,当下又拱手,“衙内当面,贫道有目不识,望乞恕罪!”

ps:看完书要投票哦,呵,大家都记着投啊,哈,拜托了!!!

谢谢!

第十四章腌臜衙内与小泼妇1(求推荐)

这边安敬把公孙胜让上了三楼,早有店小二上前侍奉,邓怀吩咐道:“好酒只管筛来,熟肉也切五七斤,”

“客官且坐,小的这便上酒切肉,店中还有好大馒头,菜疏一应俱全,不知”小二忙着推销店食。

高宠听的不耐,开口道:“休要啰唣,但凡下得口的只管上桌便是,我家衙内还能少了你几个酒钱不成?”

“是是是小的这便去”店小二不敢再多言,施礼便转身下了楼去,安敬先请公孙胜入了座,再与他介绍了自已身边的三位都头,公孙胜又一一见礼,落坐后道:“贫道何幸,竟在此结识啸风口群英”

关于衙内、高宠,以及乐寿一干悍如猛虎的差役的事迹,尽被河间府人传颂,市井里坊闲话,越说越玄,都神乎其神了,本来公孙胜不以为甚,但这刻真的和高宠几个当面,他心下暗暗赞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