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上南下 >

第115部分

北上南下-第115部分

小说: 北上南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上,八路军的方向。

北上,中国**的方向。

许世友和乔向文正给部队编号,安排上船顺序呢。

延安电报又到了,这一回又是mao伟人亲自草拟,直接给了许世友,把罗荣桓也给跳了

啥情况那么着急?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正文第一百七十一章万马千军抢东北

更新时间:2012…2…1723:48:21本章字数:4395

第一百七十一章万马千军抢东北

胶东区党委:

近日部队渡海情况如何,千万要多要快,不得片刻迟误,将此当作第一位工作,派大批干部和主力准备渡海,其他工作均属次等,否则将贻误战机。

不等人啊,mao伟人一看,大量的主力部队还未上船,东北依稀已经出现了老蒋的部属。

电报一接,许世友急坏了。

马上和乔向文分工,你心细,来管安排船只吧,我去挑部队,主席要我们出主力,我不能对不起主席。

后来的分析表明,mao伟人对于东北的心情大家可以理解,但是,对于渡海,包括解放金mén这样的渡海作战,他和其他领导成员还是没有经验的。

为啥这样说。

在缺乏现代运输工具而又十分紧迫的情况下,要将十万人的部队,短短一个月之内,就从海上运送到东北,几乎不可能。

当时,许世友乔向文等人所能筹集到的汽船,单船每艇最多装载8o人,而帆船,当年是没有动力装置的的,就是靠着风吹船帆往前跑。海里那是不能玩船桨的,这样的帆船每只最多装得下3o人。

别看垂直距离近,船舶差啊,也没科技含量,就算你完全顺风、顺水,单船单程也需要一天一夜,要是不遇到风1ang,就没法算了。

这次海运,前所未有,谁都没干过。

人多船少,没有气象预报,没有通讯工具,一切都是靠责任,靠信念,靠jīng神。

举个例子,

当时的海军支队,那是许世友的心肝宝贝,八路军最早的海军部队,为了让他们早点到达东北,派上用处,许世友安排他们早点出,可是,谁都没想到,一百多海里的航程,你猜走了多久才到。

三天三夜

那木帆船,抗不了大风1ang,同时没导航啊,稀里糊涂,就找不到北了。要是在岸上,爬也爬到了,这就是走海路的风险。

童鞋们算一算就了,十万人要多久才能运。

后来打金mén,也是一个原因,叶飞没经验,只算去的人,没有算回得来的船,结果第一批九千人那里一上岸,就被人家打了伏击。蒋军有经验,不打人,先打船,把你的船都给打沉了,炸毁了,看你咋办。岸这边呢,大部队早已整装待。就这样,眼睁睁看着一个师的战友牺牲掉,这是中国**自打成立以后,近万人全军覆没的唯一一次。

海战,海上运输,到现在,依旧是中**队的一个短tuǐ。

延安焦虑,语气不断变硬。

十万大军,那是要一船一船运的啊。

乔向文看下眼里,急在心上。

从事秘密工作那么多年,就没遇到这样靠头脑,靠智慧解决不掉的问题。

他反复思量,把已到达码头的部队,即将到达,还在驻地没出的部队,一一统计,征求了许世友的意见后,他给罗荣桓提了个建议:

那么多人员,全部从海上走,绝对法完成中央下达的任务,是否可以分出一部分兵力,战东北。

山东一把手罗荣桓,此刻正为这事愁,胶东的所有船只已经全部搜刮出来,按照目前运力,两个月之内完成任务不太可能,但中央的大政方针他是参与讨论的,举双手支持。

对了,中央关于罗荣桓的任命也刚刚到达,本来,指派军区政治部主任负责山东八路军进入东北以后的指挥,但考虑到人员、级别,威望等各种原因,虽然罗荣桓身体非常不好,急需手术,还是经常便血,但是没有办法,山东八路军主力全部北上,没有一个压得住的人坐镇东北,那也是不太合适的。

所以,罗荣桓也是刚刚得知,他本人也正在准备前往胶东,司令部机关人员也正在收拾家伙。

对于乔向文的意见,罗荣桓很是惊讶,因为从6路走,绕了大弯。

海路虽近,但是运力有限。

6路好走,但是距离遥远。

其实,因为信息的闭塞,**各部队互相之间通气很少。

实际上,此刻,除了山东八路军,还有两支部队,正在遥远的地方,沿着6路赶往东北。

mao伟人要拿东北,哪个部队能不给力啊。

一支在南边,比山东八路军部队路途远了很多的,那是新四军一支三万人的部队,奉命紧急赶赴东北。带头的人,正是后来的开国大将黄克诚。

另一支部队,人少一点,那是晋察冀,晋绥边区的,在北面,直接往东北赶,那是以根据地干部为主,准备开辟东北农村根据地。

想像一下吧,四面八方的八路军、新四军,正同一,由南向北,在数千里战线上移动着。

山东军区党委反复研究之后,最终通过了乔向文提出的海6两路同时开拔的方案,不过,罗荣桓加上了一句的意见:

6路的部队,先是要选战斗力强的,其次军区机关主要部mén必须挂靠一支6路部队,捆绑前进。

这就是罗荣桓的细心,一个具有很高指挥艺术的战略家的谋划。

海上部队,集中在胶东,好指挥,好联络,他亲自把控同行,出不了问题。

6路呢,千里奔bo,地形复杂,敌情不明,如果机关的领导干部亲自和官兵们在一起,让大伙感受的,绝不仅仅是上级的重视。

童鞋想想看啊,那时候,多复杂啊。

这里,小鬼子刚投降,但是主要城市还在他们手里,等着**前来接受。

那里,苏联红军占了东北,和老蒋签了友好协议,八路进东北困难重重。

一边呢,国民党的军队虎视眈眈,早就准备对八路下手,只恨没机会。

如果是一支八路军的地方部队,镇守山东一个区域的二级军区司令员,师长们,带着部队,独自面对这么复杂的局面,保不准要出1uan子。

这不是不的干部,而是各个人角度不同。

那些带兵打仗的,特长明显,但是短处也很明显,形势看得不如上面准啊,大局观相比要差不少。

前线打仗要很,后方政策吃得要准。

这不是谁好谁坏,谁优谁次,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规矩,屁股决定脑袋。

军区一征求意见,乔向文二话没说,回独立支队去。

看到他回到娘家,大家那个高兴啊,尤其是老虎团的官兵们,对他尤其亲近,因为这支部队是乔向文亲自策反的,很长一段,为了便于开展思想转化工作,他还兼着这个团的政委。

马司令和蒋政委请他为团长以上的干部介绍了东北的形势、中央的要求,乔向文把东北对于中国**、对于国共两家的重要意义一说,听得大家都热血沸腾,收拾行李更快,行军度更欢了。

与此同时,胶东码头,数万大军经过了初期的航行mo索后,开始加大运力。

路上万马齐鸣

海上百舸争帆

那一幕幕,许多参与了北上的老战士终身难忘,那场面,那气势,那紧张的气氛。

再把社会部的骨干全部分到了独立支队的每个团后。看着战斗了八年的这一片热土,乔向文依依不舍。

临出之前,他拨通了一个人的。

第一百七十一章万马千军抢东北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正文第一百七十二章王牌之师

更新时间:2012…2…1723:48:23本章字数:5996

第一百七十二章王牌之师

其实,在和乔向文一起干运输大队长的时候,许世友一直有一种冲动。

去东北

不但有了想法,而且还让警卫员备好了过冬的。

他和妻子田普都商量好了,包裹被褥都已经收拾停当。

抗战胜利,胶东再打仗,这里还需要他这个攻不克的猛将吗。

东北,中国**未来的方向和大本营,将来一定不平静,有仗打,能挥特长。

许世友一生,啥都敢干,就是从来没像上面要过官,没给组织提过要求。

就这样,渡海过半,他才被谈话,上级决定,他留守胶东。

山东主力转移,兵力空虚,你从胶东半岛渡海去东北,轻轻松松,赶明儿老蒋的军队不会依葫芦画瓢,一样学你吗?

惟其如此,胶东必须有部队,有主将,而且要是镇得住,压得稳的干将。

虽然有所失落,但听到罗荣桓反复嘱托,山东主力一走,老蒋绝不会善罢甘休,山东兵力空虚,一定要做好打大仗的准备。

确实,此刻主力一走,留下的部队,要磨合,要恢复,不容易。

这个情况,在胶东军区,最为突出。

为啥呢?

山东军区给予胶东军区的北上任务,在山东各二级军区里独占鳌头个团,而且必须是主力,能打硬仗,不准注水。

那么,许世友此刻有多少人马呢?

抗战一胜利,他刚刚把的部队整编了一下,成立了新五师、新六师,两个主力师,合计六个主力团。

任务一下,意味着,除了这六个团必须全部前往东北外,胶东还要立即组织四个团。

一咬牙,二话没说,许世友喊了贾参谋长,两个人对着兵力部署图指指点点,哪个部队还可以,哪个部队需要扩充一点。

转眼之间,他把其余的部队重新整合了一下,把经过战火考验的jīng锐部队全部集中到了一起。

十个团

概念呢?

除了一个团,那是驻守军区的机动部队,其余,所有主力,全部chou调一空,胶东成为一座没有主力的空城。。

十个主力团,许世友马踏胶东的辉煌战果

一个不留,何等的xiong怀,何等的纪律观念

尤其是胶东海军支队,对于三面环海的胶东军区来讲,具有重要意义,那绝对是许世友的独家明,心肝宝贝。

但是为了全局的需要,许世友除了留下一部分人组建成“山东胶东海军教导队”之外,所有海军骨干全部去了东北。

之后,并肩多年的副手,吴副司令,带着十个主力团,踏上了北上的征程。

许世友在码头,和所有的老胶东,营连干部们一一握手,告别。

男人有泪不轻掸,这一会,许世友也掉眼泪了。

这些,这些子弟兵,跟着他出生入死,感情太深厚了。

此去一别,谁何时方得相见呢?

这批部队,在以后漫长的征战岁月中,虽然许世友再也没有指挥过,但是,他们时刻记住是山东八路军,是胶东许世友的嫡系部队。

辽沈战役,四野的名片,其中最火爆的,又非塔山阻击战莫属:

面对国民党军队数倍于的“人海战术”,有一支四野部队,以少敌多,以牺牲三千多人的代价,杀敌六千,最终守住了塔山阵地,保证了大决战的顺利进行

这个有着钢铁意志的部队,因此获得了“塔山英雄团”的最高称号。

它正是胶东子弟兵,后来的41军,第四野战军四大王牌之一,名震江湖

据说,许世友闻讯,含笑畅饮,连呼痛快。

而留在胶东的,也没有让许世友失望。

当时仅有一个主力团,其余的,都是地方武装转的。

但是,强将手下弱兵。许世友慢慢招兵买马,慢慢训练,很快就重新带出了另一支常胜之师,不断壮大,最终组建成了27军,参加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中,渡江战役。之后的军部,就建在江湖俺家里不到五十米的地方。当然,再后来,军部搬去了石家庄。

留下的人马里,当时有一个文书,后来当过班长,连长,最终他的官比许世友还大很多,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是也。

山东八路军主力已去,此后他们的展如何呢?

说到这里,顺便说几句。

四野,拥兵百万,战将如云,一般评论,它有四大王牌主力军。

刚才说过的,41军,胶东八路军完美转身,那是其一。

38军,天下第一军,那绝对算一个。巍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写的就是它。它是哪来的的,前身这会儿正在渡海呢,山东军区第一师第二师也,论攻坚能力,还是长途奔袭能力,均属王牌中的王牌。所以你也就容易理解哦,1966年开始,38军驻防保定地区,拱卫京师,直到目前为止,还一直是解放军最威猛的集团军,兵力最多,兵种最齐,武器装备最优良。

还有一个4o军,那也是四野的拳头产品,战功赫赫,此刻的前身鲁中军区主力部队也正在等着渡船呢,这支部队后来战功数,抗美援朝第一枪,就是它干的。

童鞋们一看,你这38;4o;41,漏掉一个39啊。

呵呵,39当然也是四野的一块招牌,它是四野主力中唯一一支不是从山东走出去的部队。

回头看看,刚才说的新四军,黄克诚,对,39军就是它。

看着胶东子弟,看着山东八路大军,浩浩dangdang地开拔,许世友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