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上南下 >

第121部分

北上南下-第121部分

小说: 北上南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文第一百八十章得失一月间

更新时间:2012…2…1723:48:52本章字数:3980

第一百八十章得失一月间

东北第一战,枪声大雨点

**输了,丢下四平后,几万人马撒tuǐ北撤。

远在重庆的老蒋,一面忙着谈判,着手准备撤离陪都重庆,杀回南京,一面几道电令,又是嘉奖又是表扬,杜聿明童鞋,继续给力,你不愧是我的黄埔一起高材生,给我一鼓作气,继续打,灭了他们抢东北的念头。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杜聿明虽然带着远征军打了不少硬仗,但如何全面挽回野人山的负面影响,他一直琢磨着呢,这回,他,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

建功立业,在此一举

马鞭一挥,数万大军乘胜追击,在东北平原上长驱直入。。

东北形势变数忒大了

几百公里一跑,指挥部带着几万吃败仗的军队,转眼就到了长netbsp;进城会合,死守长netbsp;还是放弃长net,继续北撤?

这个问题太纠结了。

不止是指挥部纠结,所以**决策层都在纠结。

延安和东北局,东北局与自治军,自治军内部,各有看法。

延安要求坚守,那是必然的,因为此刻国共谈判到了关键时候,四平虽丢,长net在手,经略东北仍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东北局呢,东北最高决策机构,也认为长net幅员广阔,辐shè四周,如果能坚守成功,对东北工作有深远影响。

自治军领导看法迥异。

应了一句老话,站着不腰疼。

不是们能,而是**这回火力太猛了。

经过四平的强势较量后,他们第一次清晰地了队伍的弱点:

长期农村游击战争,缺乏城市防御基本经验,这一点没啥话说。八路军嘛,本来就是游击战运动战的专家,在鬼子后方搞搞破坏,抢点地盘,sao扰sao扰,正面作战那种苦差事,让国民政fǔ的正规军去当冤大头,打了八年,从来没有玩过一次战役xìng的大兵团对抗,国民党死了几百万,八路军增加了百来万。这一会,让他们放弃了的长处,换种打法,容易吗,就像足球场上,最好的后卫,那是管盯人的,可是你让他去打前锋,去进球,滑不滑稽?

从前分散抗日,未曾集团作战,以致友邻部队缺乏协同作战、互相配合的意识;这一点明显不过,八路军新四军,都是以根据地为单元的,一个地盘一个军队,平时都是围绕着根据地的保卫打打小仗,极少极少互相联手出击,用不着的嘛,游击战,sao扰战,小部队就足够了。鬼子来了一个大队,已经让八路军总部如临大敌了,《亮剑》看过吧,说的是事实,我们的几个团,往往也吃不下日军的一个大队,呵呵,大队,那才几个人,一千来人啊,国民党老蒋那里都是和人家师团旅团以上的重量级选手对抗,动辄几万人几十万人血战,你编的历史书老骂国民党不抗日,三百多万**难不成全部禽流感猪流感玩完的啊。

火力配备不科学,缺乏梯次,不适应城市作战要点;这一点就不用说了,咱们的老部队,压根就没打过城市战,原先哪这些。

通讯手段落后。

这一点,非常致命,战斗jī烈时,指挥部与各队伍经常失去联系,要城市防御战,那就是要根据敌人进攻情况,不断调整兵力火力部署,通讯跟不上,干着急。

每一点都是致命的

最终,枪杆子说了算。

对照这些问题,四平守不了,长net一样,也迟早完蛋。

与其再次吃败仗,不如主动撤退,保存实力。



乔向文和独立支队是在5月2o号,得到撤退命令的。

进城刚满一个月,一切百废待兴。

舍不得啊。

独立支队的官兵,千里跋涉,毫不容易有个地方吃顿饱饭,睡个暖铺。

乔向文接到电报,那是心里也很难受的,长net从侦察,到攻打,到秘密开展电影公司的转化,大规模的招兵买马,与这座城市能没感情吗?

感情归感情,理智归理智,**的高级干部基本都是感情装在心里,埋得深深的,平时一切听组织的。

为了大局,乔向文很快调整思路,亲自上阵,给山东老们做思想工作。

们,眼前撤退,是为了将来有一天扬眉吐气地打,大伙别急,长net迟早还是我们的,东北也是,只要咱们枪杆子在手。

老虎团本来就是国民党那里的,乔向文和陈虎几次三番jiao流,最终,说得老虎团的们热血沸腾,乔政委,既然被你一忽悠,从**那里跑了,你说咋干就咋干。



马司令一声令下,全员集中,当然临出了,忘不了动群众,把尽可能多的物资、粮食、武器、yao品全部装车。

走就走,独立支队要给国民党留下一座空城。

军队工作做好了,乔向文一溜烟,来到电影厂,召集了电影公司的负责人开会。

把情况一说,大家在惋惜之余,纷纷表示愿意跟着队伍一起走。

还别说,电影厂人有文化啊,看得出,老真心真意尊重他们,重用他们的。

乔向文高兴坏了,马上调集了多辆军车,把道具、设备、机器,统统地装上了车。

东北局一听汇报,乐得不行,立即派人来接洽搬家事宜。

mao伟人重视文化界名人,那是大伙都的,你别看这些人,弱不禁风,人家在社会上稍微帮你说几句,比你扯破喉咙喊,都要效果好上很多倍。

**靠着两个东东得天下,一杆枪,一支笔。

笔,其实是借指手法,说的就是意识形态,就是文化宣传。

那么困难的情况下,**都搞起了新华日报,延安广播电台,那就是要打舆论战,出的声音。

报纸,电台,都有了,如果再有一个电影厂,那不就功德圆满了。

不信,你翻翻延安电影厂的老童鞋,里面就有东北的,东北被电影厂,那就不用说了。

独立支队在离开长net派了一个连的部队,保护几百名演职人员前往哈尔滨。

后来,东北电影厂就是以这些人为基础,很快建成。

办妥这事,能带的都带了,独立支队于23日主动撤离了长netbsp;长net,在**手里,前后就是一个月。

hua儿虽谢,毕竟美丽过。

城市虽丢了,**的理念和口碑却深深地扎了根。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正文第一百八十一章杀气为谁?

更新时间:2012…2…1723:48:59本章字数:5162

第一百八十一章杀气为谁?

这是一次难度堪比长征的大撤退

一离开四平,自治军主力在前面跑,杜聿明的大军就在后面紧追不舍。

打不过就跑,那说的小规模的游击战,那么几万人的队伍,跑起来哪里会那么轻松?

杜聿明为了彻底消灭小师弟的部队,让老蒋谈判桌上心情更好些,他亲率多路大军,紧咬自治军不放。

一边是跑步撤退。

一边是汽车和坦克追击。

撤退的队形很快被打1uan。

本来就是来自不同地方的部队,从未互相配合过作战,防御时根本难以协防,撤退时同样各自为战。

秀水河。

沙岭堡。

这两个地方对于幸存下来的自治军很多官兵来说,是绝对难以忘怀的。

就在这两个地方,他们有几千名战友永远留在了这里,静静地于这片黑土地相依。

大老远,来自山东,来自苏北,来自华北,为了中央的东北攻略,卯足了劲,没想到,踏上白山黑水没几天,就连打败仗,牺牲了那么多经过抗日烽火考验的老。

队伍的士气,不言而喻。

更要命的,还不是这个。

战争嘛,哪能没有牺牲,为新中国而死,死得其所,东北大地永远呵护着他们那年轻的生命。

致命的一击,来自敌人。

主力撤到哪里,杜聿明追到哪里。

终于,总司令倒下了。

平型关战斗后,林总被阎锡山的部队误伤。子弹击中肺部血迸出来,伤势很重,延安悄悄地都准备开追悼会了。后来去苏联治疗,据说脊髓神经受伤,结个疤,造成植物神经紊1uan。

据说这种病人喜静,怕光,失眠,忧郁,且病情会随年龄增长而加剧。根治办法是手术,把疤取掉。可是这种手术非常危险。九死一生。

不知是医生不敢做,还是他不想做,反正手术是没做。

从沈阳到锦西、抚顺,再到四平,林童鞋的身体和jīng神都tǐng好。

从四平撤退到吉林,也没看出兆头。

到舒兰的时候终于病倒了。

据说是“jiao感神经炎”,烧不退。

39岁的他,当时负担和压力太大了。

四平打得那样艰难,成百上千的官兵牺牲,部队眼前的撤退那样不顺利,敌人那样猖狂,下一步究竟办?

东北,**最大寄托,党内高度关注,眼前的情况与原先料想的,已经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不但要打仗,还要大硬仗。

不但难以取胜,一连几站,都被大师兄pk了下去。

mao伟人最得意的mén生,红军之鹰,常胜将军,丢不起这个脸啊。

最奇怪的是,杜聿明就像长了眼睛一样,自治军撤到哪里,他就尾随到那里,马上展开攻击。

延安十分泄气,据说曾经考虑了两个方案,一个是自治军撤退到朝鲜境内,另一个是退入苏联,请求苏联出面暂时保护收留。

好在,最终一路溃逃以后,指挥部临时想了个主意,渡江。

松hua江。

以滔滔江水为天堑,暂时把杜聿明部队拦在了松hua江以南。

几年以后,百万东北野战军直取辽沈,bī走杜聿明的时候,不杜聿明的心里是何感受。

后悔,沮丧,还是兼而有之?

如果当初乘胜追击越过松hua江,如果不是听信下面的建议,那么,结果会是如何呢?

在松hua江北岸,部队进行了休整。

就在这个时候,延安一个电报,改番号了:

东北境内所有**正规武装,全部改为东北民主联军,各部队重新进行编号。

独立支队因为在长net主动撤退,损失较小,反而在沿途中招收了一些当地青年,此刻人数已经过一万六千,堪称奇迹。

经过联总的考虑和这支部队的历史,将它们和原东北自治军三旅、新四军七旅整合为独立纵队,属机动力量,总部直接管理,魏国权担任司令员,支队马天立司令员担任副司令员,蒋康凯担任政治部主任。

从山东到山海关,再到长net,乔向文屡建功勋,此时走马上任独立纵队社会部长。

社会部下设三处一室,分别是情报处、行动处、对敌工作处和机要室。

刘胜和文静继续担任情报处副处长,白兵担任对敌工作处副处长,许一梅担任机要室主任。

就在新成立的社会部根据斗争形势,有条不紊地投入工作时,突然,总部来电,请乔向文去一趟。

会是啥事呢,他跳上吉普车,半个多小时,到了。

这是一座古sè古香的老建筑。红sè的大木mén,嵌在灰sè的水泥墙中。

院内青砖铺地,六根红sè木柱,擎着两米宽的廊檐。檐下青砖上雕刻着凤凰、麒麟、hua草,做工jīng细,栩栩如生。

和警卫一说,进了院子,就看到了在院子中等着的参谋处长老李,两人亲切地打招呼。

这李处长因为在山东鬼子大扫dang时,被毒气熏坏了一只眼睛,所以平时总带一副墨镜。现在他担任了总部的参谋处长。

不久前,北上渡海,三人指挥小组,两人还一起合作过一段。

“向文,你快总算来了,长在等你?”

乔向文一听,不知啥事,随口问:

“老李,1o1找我啥事啊?”

李处长一拍他的肩膀,压低声音,说:

“不清楚,反正最近1o1身体不好,脾气也不好,老把关在房间里看地图,刚才让我把你找来,我还奇怪呢,你们啥时候认识的?”

乔向文把兴城的事情一说,李处长点头:

“看来他对你印象不,快进去吧,有好事告诉一下。”

说完一指东院,然后轻声说和其他参谋住西院。

各一四合院,中间一道月亮mén。

乔向文大步走入东院的正厅,双脚并拢,声音响亮:

“报告,独立纵队乔向文前来报到。”

房间很暗,墙上一张地图,一个人背着手,对着地图。

听到声音,转过身,勉强一笑。

“向文同志,坐下吧,你是我来东北的第一批老,不要客气。”

说完,坐了下来,一颗黄豆塞进了嘴里。

1o1吃黄豆的习惯是从秀水河战斗初开始的。

那时候,部队军需十分困难,一天有时只能吃两顿饭,有一次一个战士nong到一点黄豆,在烤火时放在小铁锹上炒了填肚子。**意中碰到了,尝了几颗,没吭声。回到总部,觉得炒黄豆的香味还在,他便让警卫员按照战士们的炒法去炒了一点黄豆。打仗行军携带不便,警卫员又给他缝了个小布袋,装上炒黄豆。

从此,这个大司令爱吃炒黄豆,成了一种嗜好,一个习惯。

炒黄豆、或炸黄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