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上南下 >

第229部分

北上南下-第229部分

小说: 北上南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一个对手,城府之深,远非一般敌特可比。

但是,在那么一场惊心动魄的行动中,他究竟有没有留下破绽呢,白兵听着战友们的分析,心思早已不在了眼前。

林山寺,广场,小偷,弥勒佛,假冒高兴,西厢火灾,究竟哪一个场景里出现了“向阳花”的影子呢?

再狡猾的狐狸,终究会露出尾巴,留下痕迹。

当他的目光抬起,无意间瞥过正在的设伏在殿内的侦查员时,突然,一个念头闪过。

第三五八章蛛丝马迹

第三五八章蛛丝马迹

正文第三五九章最后的较量

更新时间:2012…6…2615:57:13本章字数:3960

正文'第三五九章最后的较量

从开始的打草惊蛇,到最后的调虎离山,向阳花的摆兵布阵不可谓不严密,不可谓不层层设伏,步步推进。

但是,毕竟,毕竟还是露出了一点点的蛛丝马迹。

高手对垒,一点点的破绽,就可以留给对方穷追不舍的动力。

白兵的头脑中一遍遍放着电影,把上午的每一个场景逐一回访。

终于,他找到了向阳花在这场战斗中的一点点马脚——孕妇

在大家汇报现场情况的时候,在侦查员自我检讨的时候,几个人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那个孕妇——第一个呼叫起火,声称老公被火场包围。

孕妇进香,一般都会有家人陪同,既是安全,也是民间烧香的一种风俗。

火势扑灭后,并未现现场有任何人受伤或被困。

之前大喊大叫找人灭火救人,可是,火情控制之后,却再也不见了身影。

不管是广场的便衣,还是弥勒佛大殿附近的几名侦察员,对那名孕妇的相貌都印象深刻:

长脸,中等个子,腿肿腰粗,估计起码有五六个月的身孕。

等刑侦处长白兵把自己的想法一说,大伙相继言,表示了相同的意思,不管从哪个角度讲,这名孕妇疑点最大。

根据审查,假冒高兴的胖子,是一名外地游客,是在进入林山寺前被人拦住,以一块银元的代价,让他带上墨镜。

年轻的小偷,则是被一名身份不详的人,同样给了好处,唯一的要求,就是在大殿之内出手。

总结会后,孕妇的情况立即被整理出来。

紧急送到各派出所,全市户籍警在各地区进行一次走访。

市局刑侦处还马上与几家有妇产科的医院取得联系,请他们提供协助,查找类似的孕妇。

结果很快有了。

当天晚上,在各方面的配合下,市区共找到了五名类似体貌特征的的孕妇。

当五个人的情况汇总到专案组的时候,经过现场侦察员的辨认核实,确认那名进入林山寺配合作案的孕妇,正是其中的一个,名叫李毛妹。

侦查员立即出动,连夜赶到李毛妹的家中。

面对突然到来的公安,李毛妹吓得腿软,她很快交代了经过:

原来,那天她在林山寺附近闲逛,忽然有一个戴着太阳镜,看不清脸容的五十多岁男子拉住她,和她谈了一笔“生意”,给她两块大洋,只要干一件事情,喊人救火,取走袋子。

两块大洋如此唾手可得,李毛妹喜出望外。

在老头用随身带的汽油纵火之后,李毛妹按照要求,一头跑到弥勒佛大殿,大喊起火了,起火了。

然后趁人不备,取走了袋子。

李毛妹因为干扰办案,很快被拘留了十天。

真是钻到了钱眼里,咎由自取。

可是,这名老头究竟是谁呢?难道他正是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国民党高级特工“向阳花”?

李毛妹只记得,此人中等个子,个子精瘦,看起来不像是一般没见识的农民或工人。

林山寺伏击战,唯一的收获,便是这名精瘦的老头

可是,人海茫茫,到哪里去找这名老头呢?

~~~~~~~~~~~~~~~~~~~~~~~~~~~~~~~~~~~~~~~~~~~~~~~~~~~~~~~~~~~~~~~

最后的较量渐渐逼近。

双方都在全力以赴着。

一方要保护水库,不让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不让敌特的阴谋得逞;

另一方,则要不惜代价破坏水库,制造一起骇人听闻的事件,对刚刚解放的临江治安予以致命一击。

连日来,根据水库保卫方案,管理处、公安军、交通警三道公开防线,紧锣密鼓地开展着工作。

根据乔向文和李作人制定的方案,外松内紧,就是要利用公开的巡逻形成震慑,现情况,同时,刑侦处的公安人员便衣潜入,扮成游客,在水库重要位置暗中监测。

管理处的保卫人员反映,连日来,水库附近已经6续出现了来历不明的人,扮成游人,表面看看风景,指指点点,有的还带着相机拍摄照片,但他们无一例外的对水库地形、重要设施、保卫人员多加观察,之后,一旦现被盯梢,立即消失的无影无踪。

严克东的电台没了,华一山被抓获了,备用电台也落入了公安人员的手里,此刻的“向阳花”无疑被斩断了翅膀,虽然林山寺侥幸成功,但是,组织事实上已经遭到了沉重打击。

根据乔向文的推断,“向阳花”暂时没有办法和台湾联络,如果有事与上司联络,只有两个办法,要么重再弄一部电台,要么直接和高兴联系安排计划。

而种种迹象表明,高兴这一次的成功脱逃,正是“向阳花”的功劳。

这说明,“向阳花”和高兴之间的联络是非常畅通的。

在最后的行动之前,两人之间一定保持更加密切的联系,准备对水库下手。

而丢了地图的高兴,依据他的性格,一定不会把这个信息告诉向阳花,那么,他唯一的补救方法,就是派遣人员,现场侦察。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这些假扮游客的形迹可疑者,极有可能正是高兴派出来的。

既然有了这样的把握,剩下来的,就比较好办了。

乔向文和白兵商量了一下,关照三道明哨,有意放松水库上的两个重点部位,诱敌上钩:

一个是水库的闸门,蓄洪泄洪,排水灌溉,这是临江水库的基本功能。

一个是水电站,利用水力电机电,这是临江水库的核心部位;

这些部位都是要通过大坝才能进入,巡逻的公安军表面看起来对进入库区游览的人不管不问,只是维持着治安,实际上,对于由此靠近两个重点部位的人,一个个看在心里,随时通过对讲机,通知两名便衣和管理处值班人员。

两名便衣化装成游客,分别死死地盯住那里。

外松内紧,有意放出缺口,请君入瓮。

这些人正是高兴派出的。

根据向阳花的电话指令,高兴在搬到了新的住所后,一方面躲避着公安的搜捕,一方面在密谋对水库的破坏。

究竟该对临江水库用怎么样的破坏,才能形成对临江军管会的致命一击呢?

正文第三六0章贪腐案到了中央

更新时间:2012…6…2615:57:13本章字数:3306

正文'第三六o章贪腐案到了中央

“向文,这几天的案件忙坏你了吧?”

丹桂飘香,秋风送爽,乔向文窗台上的几盆花,这几天次第绽放,一走进办公室,一股淡淡的花香,让人神清气爽。

刚和财经部、交通部、文教部、宣传部、公安局的负责人碰头,再次商量十月一号前后临江市广大人民群众欢庆新中国成立的盛典,初步商量,当天下午,全市干部群众十万人左右,在黄龙体育场集会,届时,先通过广播,现场聆听北平的直播活动,之后,群众举行盛大游行,当晚,还是在体育场,军管会文教部、警备司令部会同临江大学共同组织一台军民文艺晚会,军管会领导全部参加。节目的质量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气氛热闹,反映临江人民高涨的热情即可,最主要的,还是现场秩序的维持,为此,经协商,当天公安军支队、警备司令部将和临江公安局一起,联合组成保卫工作领导小组,乔向文亲自挂帅。

会议刚开好,大伙按照要求分头行动去了。

军管会主任李作人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向文,今天不和你谈“向阳花”,我们说说另一个案子。”

乔向文听了,稍微一愣,这李作人葫芦里卖的啥药。

秘书范文芳飞快地帮李作人的杯子倒上水,然后一欠身,带上了门。

李作人的风格,但凡他和自己的助手商量事情,不喜欢中途被人打搅,而且,军管会人人皆知的一点,那就是与其他人谈事,都是要姚秘书通知对方前来主任办公室,唯有乔向文,每每遇到事情,只要乔向文在军管会大楼里,他一般都会主动前来乔向文的办公室。

连日来为了向阳花的案件,乔向文和白兵等人心里的那根弦一直崩得紧紧的。

敌我双方,都在与时间赛跑。

看着乔向文疲惫的神情,李作人心疼地拍拍他的肩膀,老规矩,递过一根烟。

两个老烟枪,腾云驾雾了起来。

“想不到吧?张青山的案件有消息了。”李作人翘起二郎腿,随手把文件递给了乔向文。

乔向文听了,颇为意外,这一次上级审批的怎么那么快?

一般这类的案件,尤其是涉及到可能判死刑的案件,都由省委拿出意见,报华东局,之后,经由中央终审。

意外之余,他赶忙细细看起文件来。

这是一份省委转的中央文件。

乔向文一边看着,李作人给他说叨了起来,原来,就在批复下的同时,省委领导专门与李作人通了电话,把张青山案件的层层批复情况做了个通报。

接到临江军管会的报告后,省委根据省内的形势和自己的判断,很快签署了自己的意见,上报了华东局。

省委的意见,留下张青山的性命,判无期徒刑,但缓期两年执行。

是杀,还是不杀?根据建国时期的体制,在法院和检察院尚未完全建立健全的情况下,人们在等待着中央的最后决定

从历史上看,中央在审查这类案件时,拥有最终决定权的是毛伟人,而他在1943年正式当选一把手以后,除了政治方向性的错误,那是痛打落水狗,绝不手软,而对于党内干部的一般错误,他还是主张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避免打击面过宽,能不杀尽量不杀,而作为山沟沟里出来的领袖,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经济问题,就是贪污**,就是生活腐化,对于这类人该杀的则决不手软,铁面无私、严惩不贷。

据省委领导介绍,由于张青山案件,案在建国之初,当时在刚刚解放的许多城市,还很少出现类似的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分子,为此,华东局的一些干部在看法上也不尽一致。

有的人主张杀一儆百,起个示范作用,让大伙知道啥叫碰不得的高压线。不杀贪腐分子,就不能平民愤,不杀,就不能正党纪国法,不杀,就要当李自成第二。

也有一部分,主要是地方干部,认为在从事地方经济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因为一时糊涂犯了错误,应该允许他们有一个改正的机会。

当然,也有一些人,还有其他方面的担心。他们认为张青山这样的老八路,老地下工作者,在群众中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如果毫不留情地清除了他们,不是党的胜利,而是党的损失,不是提高了党的威信,而是降低了党的形象,让广大人民群众有可能因此把党组织看低。

据介绍,当办公厅将华东局的报告以及临江军管会原始的案件侦查资料呈上,毛伟人看后,许久不语。

“你们说说,这是最近各地报上来的第几个**分子啊?”

秘书赶忙答道:

“主席,东北有两个,华北有一个,西北一个,华东局报的这个应该是第五个。”

伟人皱紧眉头,脸色十分凝重。

“还没建国,这些人就忘了党的宗旨,忘了自己的入党誓言,如果长此以往,党将不党,国将不国,到时候,我们还怎么为人民服务,怎么让人民放心地把国家交给我们来管理呢,七届二中全会刚刚开了半年多,这些人真是吃了豹子胆。”

七届二中全会,那是49年3月在西柏坡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面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之后中国形势的变化,毛伟人果断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也正是在这个承前启后的会议上,他有一个著名的论断:

“可能有着有一些共c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听到他的这番话,秘书试探着问道:

“那主席的意见呢?几个中央局都出现了腐化分子,对我党的形象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再有几天就要建国了,世界的目光都在看着北平。”

毛伟人握紧拳头在桌子上轻轻一拍,一锤定音。

正文第三六一章最后的晚餐

更新时间:2012…6…2615:57:14本章字数:4233

正文'第三六一章最后的晚餐

“死刑,坚决判处死刑,不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