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上南下 >

第52部分

北上南下-第52部分

小说: 北上南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欣文投降小鬼子,汪jīng卫对他不错,日本人对他也不错,这下子,这个吃里扒外的家伙要开始回报新主子了。

日本人给他的最大任务,就一个,跟八路军对着干。

于是乎,姓周的汉jian,在鬼子的全力支持和撑腰下,肆无忌惮地进攻沂méng抗日根据地,疯狂地屠杀抗日军民。

翻翻资料,在山东地区,小鬼子够狠的,杀了不少抗日老乡,这姓周的呢,更狠,手段比日本人还要残暴。

没有汉jian,日本人侵华没那么顺手。

没有日本人,我们还不知道这些人做了汉jian有多坏。

资料记载,和平建**杀害抗日军民手段之残暴令人指,如集体枪杀、砍头、活埋、大开膛、打活靶、点天灯、拴在马尾巴上拖死等,hua样不下几十种。

罪恶滔天,磐竹难书。

周欣文最大的罪恶是制造了震惊全国的沂鲁“无人区”。

无人区,其实不是日本人的明,而是这些卖国求荣、认贼作父的汉jian的杰作。

除了屠杀人民群众外,还横征暴敛,疯狂掠夺,最后索xìng见粮就抢,见东西就拿。在这种敲骨吸髓式的压榨下,人民群众的钱粮迅枯竭,加上连续两年大旱,可怕的瘟疫,终于导致了山东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无人区”。

沂鲁“无人区”以临朐县为中心,东至安丘,西至méngyīn,南至沂水,北至益都,连绵近1oo公里。

仅临朐一个县不完全统计,被杀害和冻饿疾病而死者1o万多人,背井离乡逃荒的16。8万人,全县38万人锐减到8万人。

山东历史上战事甚多,风云聚会强者胜,但从来没有听说过,方圆百十公里不见人影的。

所以前文说过,老百姓见了鬼子那叫怕,见了汉jian,是憎恨、是厌恶,是鄙夷。

关键这周汉jian,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拉来广播报纸,恬不知耻地大肆宣传,华北司令官给他的几个大勋章,他献宝一样整天挂在xiong前。

其实,那哪是荣誉啊,是耻辱,是卖国求荣的标记。

那么多的难民,四面八方逃了。

逃到抗日根据地的难民,跪求八路军出兵“无人区”,铲除大汉jian。

因为种种原因,八路军迟迟没有动手,为啥呢?

***江湖喜读历史,藏书甚丰,工作之便,对许多东东更是多加关注和研习。

每日清茶一杯,故事两节,诚jiao各路朋友,认可的投票收藏,不喜欢的,留言批评几句,江湖也会认真听取,多谢了***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正文第七十章六字要诀

更新时间:2012…2…1715:29:41本章字数:4293

无耻汉jian,人人喊打。

如此蹂躏屠杀自己父老乡亲、无恶不作的山东头号汉jian,社会部早有意向,动用秘密手段,设法除掉周汉jian。

但是纵队根据分局的要求,除恶务尽,不留后患。

不但把这个头号汉jian要干掉,还要把你的那批军队也要给一起干掉。

这,就不单纯是社会部的事了,成了纵队、成了115师、成了山东分局当时的头等大事。

乔向文立即和杜克明商量,配合大的进攻,在秘密战线上也起一轮攻势。

信息很快了出去。

再说远在延安的五大书记之一,oo2,听到分局的汇报后,十分赞同,他认为,八路军在具备一定实力的情况下,集中优势兵力,干掉这个汉jian部队,完全有可能,而且在山东,在全国的影响都将十分利好。

关键是时机!

究竟何时出击呢?

八路军山东部队先后制定了各种方案,反复论证。

打掉这支几万人的汉jian部队固然不难,但是,这可是日本人豢养的一只恶犬,它的背后,是山东日军,是华北方面军虎视眈眈的jīng英部队。

除此,还有一个顾虑。

你懂的。

要是我和汉jian斗,小鬼子加进来,我也能应付。

这时候,老蒋要是趁机cha一脚,在我后面捅一刀,那也不是没有可能。

事例多着呢。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时机的选择,对于一场大战,绝对重要!

机会,属于有心人!

机会,属于有准备者!

43年,7月,千载难逢的机会,突然来了。

整个山东分局、115师、纵队,立刻行动了起来。

什么机会呢?

送于拒李。

1943年上半年,八路军山东部队的出击,还抓住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有利战机。

原来,蒋介石看到山东国民党部队作为不大,八路军实力不断增强,他心生一计,在山东方面,他令对**向来有好感的国民党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率领的军队离鲁,同时令自己的嫡系部队李仙洲部入鲁,向八路军“收复失地”。

于学忠本来就对蒋的抗战政策不满,一听此令,不等李部到来,拍拍屁股,立刻率领自己的部队撤了。

很多人不太了解,于学忠,国民党战区司令,怎么会和**走得那么近?

里面纠葛很多,江湖为你说几句。

从国民党的战区司令、二级上将,到拒绝老蒋的胁迫,自己主动隐居江湖,退出政界,这是国民党中的一个另类。

从国民党的隐居将军,不理世事,到共和国有关领导三顾茅庐,最终再度出山,担任**的要职,独此一个!

戎马一生,不管官阶高低,不管顺利失意,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于学忠的另一张标签---东北军。

他曾经是张作霖、张学良两代东北王都十分亲信的将领,东北军核心成员之一。

看他当时的职务就知道,东北军第一军军长。

随着少帅加入老蒋的队伍后,他一直主张对外抗日,对内亲共。

津浦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将军都领着东北军子弟兵冲锋陷阵,血染战袍。

对了,忘了说一句。

西安事变,张学良动兵谏,用的就是于学忠的部队,捆了老蒋,bī他抗日。

西安事变,周恩来和张学良联手导演,jiao情颇深。

张学良一声令下,本来前来围剿红军的东北军后退两百里,把延安城作为礼物送给了周恩来,从此走过二万五千里的红军总算有了一处立身场所。

张学良对**,那是有情有义。

**对张学良,那是惺惺相惜,知恩必报。

张学良很快被老蒋软禁,从南京,到重庆,再带到台湾。终老美利坚,活了一百多岁。

那昔日那支生龙活虎的东北军去了哪里呢?

有人知道吗?呵呵,知道答案的童鞋举个手。

对了,于学忠后来所带的,正是原来东北军的jīng华主力。

无论他当第三集团军副总司令,还是鲁苏游击战区总司令,他的拳头产品,永远不变的是那支东北军。

八路军在山东展最好的一段时间,正是因为有了于将军的特别关照。39年他指挥所辖51军、57军从大别山鄂豫皖地区越陇海、津浦路向敌后鲁南进,于一直在山东、江苏两省jiao界处与八路军并肩抗日,往来友好,这51军,正是当年的东北军第一军,57军也是东北军的老部队。

当然,江湖前文说过的很多山东地区的摩擦,补充一句,其实绝大部分是国民党地方部队、杂牌部队所为。真正的国民党正规军很少参与这种小儿科游戏,为啥,日本鬼子在那盯着,追着,人家**主力都在忙着和日本人开战呢。

有实力的上前线,没本事的在后方折腾,老蒋这一招,可以吧。

话说回来,于学忠对老蒋在山东地区消极抗日积极**的要求,本来就能推则推,能躲则躲,**对自己的少主人那是情意有加,自己怎么可以把枪口对准主人的好朋友呢?

一看老蒋的这封电文,马上明白咋回事了。

撤!

一声令下,51军、57军两支老部队,那还看不懂领导的意思啊,马上收拾行李,辎重武器一打包,走!

纵队社会部在51军的内线第一个得到了这个消息,火报告了乔向文。

事关重大,纵队即刻向分局作了汇报。

罗荣桓政委一拍桌子,戴着眼镜、平时一向温和的他迅下达电令:

山东各级党组织及八路军部队,务必把于学忠离开营地,作为最大之良机,全进驻,同时全体官兵作最高准备,围歼周欣文之所部。

一段话,两层意思,看懂了吗?

于学忠几万大军一撤退,李仙洲的部队还没到,这么大的地盘,这么好的位置,哪个不想抢了?

除了八路军,还有谁最想抢。

那还用问,周欣文这个大汉jian呗。

一举两得,在抢夺于学忠遗留地盘的同时,巧施妙计,把这个大汉jian灭掉,立时成了山东分局同时考虑的两件大事。

根据罗荣桓亲自指定的方略,六个字,每个字,都仿佛石破天惊,彻底改变山东敌顽我格局。

送于,拒李,灭周。

懂了吧,这就是把控全局的**山东老板,这就是共和国元帅中唯一的政工元帅!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正文第七十一章初战告捷

更新时间:2012…2…1715:29:43本章字数:5919

阵阵电bo。

层层传达。

罗荣桓书记的六字方针,最快度,成为山东十几万八路军的战斗动员令。

六个字,三个层次,两个含义。

送于,很简单,于学忠将军是我们山东八路的老朋友,几年合作,总体愉快,他要调防,我们欢送,所有部队均需礼貌相待,不得有任何冲撞和冲突。

拒李,那就是拒绝李仙洲进入山东。

简单说一下,李仙洲,这也是国民党军队中的一员猛将,黄埔一期,正宗的老蒋弟子。

抗战中和小日本干过好几架,业绩还不错。以92军中将军长的衔头,带领所部一直驻防皖北阜阳,对了,看过电视剧《彭雪枫》的人都知道,这位新四军的儒将,在安徽期间一直和国民党军队有争斗,那对手,就是李仙洲的部队。彭雪枫当时是新四军四师师长,后来如果不是壮烈牺牲,55年最起码扛着大将上将的肩章。他也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投身革命2o年,出生入死,战功卓著,被**誉为“**人的好榜样”。

朝中有人好做官,在老蒋的体制内,三种人重用不疑。

第一是黄埔毕业,那些封疆大员,扛着几颗星的,见了老蒋,一直是叫校长,叫得自然,听着亲切。

第二种人,浙江人,浙江人老乡观念重,老蒋的部队中,这样的人数不胜数,下从文胆陈布雷,到shì卫长俞济时,再到鹰犬戴笠,无不出自浙江。。

第三种人,那就是四大家族里的人,沾亲带故,这个更不用说了。

42年,李仙洲升任二十八集团军总司令,老蒋给他的任务,就是进驻山东,打日本的同时,盯着那里的**。

根据分局的六字方针,八路军山东部队立刻兵分两路。

南路,115主力部队,火出动,全力阻击李仙洲部队进入山东。

中部,山东纵队集中火力,在争夺于学忠原来管辖的沂鲁山区和诸日莒山区的同时,坚决地阻击周欣文部队的进攻,力争全歼这股不要脸的汉jian部队。

不但要地盘,我还要顺手牵羊,干掉周欣文。

山东分局这一招,很奇,很美,也很险。

效果到底好不好,就看开战第一仗。

115师集中数万兵力,一字长蛇,迅集结,在鲁西那里扎下口袋阵,就等李仙洲钻进来。

说实话,这一路,分局不担心。

前文说过,八路军到41年的总兵力已经达到5o余万。

啥意思,原来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来的第十八集团军,老蒋给的编制只有三个师,每月军饷3o万。

懂了吧,**的武装力量是怎么样在对日战争、对内抗争中,滚雪球一样壮大的。

所以,翻翻资料,江湖给你说的这个数字,不奇怪吧,呵呵,国民党一个满员主力师,满打满算,6ooo人,我们八路军的一个师呢,十万以上。

百团大战,记得吧,八路军官方数据,出动军队四十余万,这还没算上115师和山东纵队,因为种种原因,这十几万人未能参加百团大战。

你有政策,我有对策。

你给我定编,定人,何足惧哉,八路军依靠老百姓,自己招兵买马,自己给自己军饷。

经过多年的战火锤打,115师已经练得了一身钢筋铁骨,打日本,他们勇往直前,打伪军,小菜一碟,如今打**,自然也不在话下。

南线,罗荣桓不担心,那是他看着成长起来的部队,他本人也是在这支部队中不断成长,从政治部主任,到副政委,再到全面主持工作的政委,营连长以上的干部,他哪个不认识,哪个部队善于打强攻,哪个部队能打防御战,他掰掰指头,随时能给你报出来。

六字秘诀的关键,在于北面。

作为山东地区八路军的最高领导,他明白这一点。

作为承担主攻任务的山东纵队的领导,也十分明白这一点。

虽然是地方部队,虽然人数只有115师的一半,六万多,但是,打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