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好莱坞制作 >

第132部分

好莱坞制作-第132部分

小说: 好莱坞制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明白,妈妈。”

听到这话,杜克自然而然想起过去做的一些蠢事,他曾经弄过所谓的未来广告的创意给母亲看过,却没有一条能通过圣菲亚的审核,原因非常简单,不符合当时的主流审美。

为兰黛集团的青春朝露拍摄的广告,杜克肯定不会傻到去套用未来的例子,两千年以前和两千年以后。完全属于两个时代。

在纽约待了一天,杜克就与剧组汇合,飞往了法国。

期间,他还收到了另外一条消息,来自遥远的太平洋对岸某个国度的电影机构,想要引进他的影片。华纳兄弟首先推荐的就是火遍全球、还在某些偏远地区放映的《独立日》,却因为意识形态问题被拒绝了,对方首先选中的影片是《勇闯夺命岛》,对《拯救大兵瑞恩》也很感兴趣。

消息传过来,杜克不禁想起了曾经的传闻,难道说对岸确实有高层是尼古拉斯?凯奇的影迷?

当然,这些消息他看看就放在了一边,对面的市场虽然广阔,但即使再过去十年。也不值得重视。

开阔市场之类的,好莱坞的六大巨头自然会去做,也用不着一个电影导演费心。

6月6日,法国北部小镇乌伊斯特勒成为了整个世界关注的焦点,因为适逢二战胜利五十周年,世界各国的政要名流云集乌伊斯特勒的宝剑海滩,出席纪念活动。

“那是法国总统,那是英国首相。那是德国总理……”

站在海滩的观礼区,蒂娜?菲小声对杜克说着前边不远那些政要的身份。不止是这些掌握一国命运的管理者,还有例如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等欧洲的君主及其王室成员们。

这些人才是活动的主角,也吸引走了大部分媒体的关注,而《拯救大兵瑞恩》剧组出现在这里,与前次没什么区别,都是为了宣传需要。

虽然很少有媒体关注。但时代华纳和新闻集团在欧洲的电视台和媒体记者的摄像机镜头,一直跟随着剧组在活动,如此一部电影和如此一个剧组,出现在诺曼底登陆日上的消息,也能吸引不少欧洲观众的注意。

而且影片在北美的票房大爆。也让两家集团公司看到了足够的盈利前景,他们显示出了深厚的底蕴,以及资本跨越政商两界的强大影响力,不但将《拯救大兵瑞恩》的欧洲首映放在了今晚的乌伊斯特勒小镇,还邀请到了一些欧洲王室成员和政要出席。

《拯救大兵瑞恩》的主题也是吸引这些人参与的重要条件,支持这样一部电影,也是政治正确的一种体现。

影片的放映在当地的一个小型剧院内举行,参与的人除了政要名流外,剧组还邀请到了大批的二战老兵。

总之,就一个原则——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里,怎么能博取公众关注,剧组就怎么去做。

这样的首映不用细说,自然少不了媒体的关注,首映式结束的新闻发布会之后,剧组还按照政界的惯例,在附近一家酒店举办了正式的招待晚宴。

剧组中最受人关注的是汤姆?汉克斯,这位双料奥斯卡影帝是那些名流,特别是王室成员重点结交的对象,如今的欧洲王室,某种程度上与好莱坞的明星也没什么区别,从五六十年代起,两个圈子就有来往,而且也能找到交流的语言。

关注杜克人同样不少,虽然对方一个个顶着显赫的身份,王子、公主、亲王的名头说起来都很吓人,但在杜克的眼中,他们的重要性甚至比不上汤姆?汉克斯,自然能以平常心相待。

应酬完几名公主和王子,杜克找到稍稍安静点的地方,打算先休息一会。

旁边有个女孩似乎注意到了他,确定没有认错人后,直接走了过来。

“你是……罗森伯格导演?”她的英文不是特别流畅。

杜克点点头,确认对方是剧组邀请的嘉宾,露出了客套的笑容,“你可以叫我杜克。”

“你可以叫我维多利亚……”女孩明显是外向的性格,“还是叫我维姬或者爱丽丝好了。”

ps:第三更了!咱今天一直在偷空码字,争取明天四更!大家给点鼓励啊!

第一百八十六章女王储

这是一个典型的北欧女人,有着一头漂亮的金棕色长发,蹬着高跟鞋的个头几乎与杜克平高,蓝色的眼睛像宝石一般明亮,尖尖的下巴衬托出了面部硬朗的线条,宽阔的肩膀撑起的玫红色礼服显得极其合体。

如果不看脸蛋的话,她的身材有些像查理兹?塞隆,都是那种身高肩阔的典型。

这样的女人成熟的都及早,单看外貌的话,杜克无法分辨确切的年龄,估计在十六岁到二十二岁之间。

与那些艳光四射的好莱坞女星不同,她算不上多漂亮,或者说她的妆容走的明显不是艳丽的路线。

大地色系的妆容突显出的是稳重端庄的气质,淡淡的鼻影和橘色的腮红使五官显得更加立体,珊瑚色的唇妆和整个妆容的色调高度统一,与整个人的气质极其搭配,给人一种时尚而又不失典雅的感觉。

用了大概十秒钟的时间,杜克回忆起了对方是谁,毕竟刚才打过招呼。

“我应该称您为殿下?还是公爵阁下?”杜克显得很有礼貌。

维多利亚轻轻笑了起来,“美国人会在意这些?”

从杜克的角度看过去,对方正好露出了八颗牙齿,显然经过系统化的训练,他回以近似的笑容,“并不是所有美国人都是粗俗的乡下佬。”

“那只是英国人的看法。”

说着这话的时候,维多利亚看了看人群那边,一个挂着公爵头衔的英国王室成员,下巴快抬到了额头上,“叫我维姬或者爱丽丝都都可以。”

“你也可以叫我杜克。”

这位来自瑞典王室的女王储显得要平民化一些,也没有那么多繁琐的客套话。跟杜克聊了几句刚刚看过的电影,又说道,“我对美国很好奇,一直想在法国读完中学后,去美国读大学。”

“维姬,我建议你选择纽约大学电影研究所或者说南加大电影学院。”

对方不端所谓的公主架子。杜克也会说几句应景的玩笑话,“你在电影上方面很有见解,说不准能在这方面做出些不一样的成就呢。”

这话纯属哄维多利亚公主这种高中生小女孩开心,就算是傻瓜也知道瑞典的王储不可能去当电影导演,不过杜克的身份毕竟不同,由他这种好莱坞一流大导演以极其认真的口气说出来的话,还是很让人受用。

“跟你聊天很愉快。”

即使外表再如何稳重端庄,都改变不了她是一个小女生的事实,维多利亚公主脸上的笑容更加自然和真诚。而不是刚刚那种久经训练的模样,“我也见过几个法国的电影导演,他们的话永远与艺术有关,聊不了几句,就会让人失去兴趣。”

“跟你聊天是我的荣幸。”杜克的话中多了丝玩笑,“美丽的殿下。”

虽然不是完全养在温室里的花朵,但真要论及见识,特别是电影和娱乐圈这种小女生感兴趣的话题。维多利亚公主比杜克差了太远,大概是很难遇到能与她谈论这些的人。维多利亚公主与杜克聊的似乎很投机,甚至连年龄都被杜克隐晦的问了出来。

或许相比于普通高中生,维多利亚公主足够聪明老练,但在杜克面前,她也就是个有点聪明和社会经验的不到18岁的少女而已。

两人边说边向着人少的露台走去,虽然维多利亚公主的侍从一直不远不近的跟在后面。但杜克根本无视他们,一直说着公主殿下很感兴趣的话题。

“演员并不好做,特别是像汤姆这样公认的演技派。”

刚才的试探中,杜克已经得知她很喜欢汤姆?汉克斯,所以毫不犹豫的拉起了大汤姆这面虎皮。

走到露台边。站在栏杆前,杜克看着她,问道,“还记得影片中有一处米勒上尉无声大哭的镜头吗?”

“记得!”维多利亚公主赶紧点头,“汉克斯先生的演技真的很棒!”

“为了演好这一幕,”杜克换上了神秘兮兮的语气,稍稍靠近一些,在少女的耳边压低声音说道,“汤姆付出了很多心血,我听科林说,就汤姆的大儿子,他说汤姆在圣诞节假期期间,为了练习这一幕,经常独自坐在一边流眼泪,而到了拍摄的时候,镜头结束,整整五分钟,汤姆的眼泪都没有停下过!”

“上帝啊,他真努力。”

维多利亚公主稍稍退后了一点,似乎在遵从礼节,拉开与杜克间的距离,但杜克说完这段秘密,立即主动拉远了距离,仿佛刚才只是与好朋友分享秘密而已。

“如果将来有机会的话。”维多利亚公主似乎有那么点向往,毕竟隔着一段距离看那个圈子,它总是显得特别光鲜亮丽,“我很想去好莱坞看看。”

杜克适时接了一句,“我可以把你介绍给好莱坞。”

其实他很清楚,这种话也就是说说,毕竟王储的地位不是英国的那位威尔士王妃可以比的,行事也会更加谨慎。

当然,如果能让瑞典的王储与好莱坞牵扯在一起,那欧美两地的媒体都应该感谢他。

“能与你一起聊天很愉快。”

在后边的侍从过来提醒之后,维多利亚公主主动向杜克伸出了手,“时间不早了,我还要赶回巴黎的学校,必须告辞了。”

“巴黎?”杜克在她的手上轻轻握了下,“剧组下周会去巴黎宣传,不知道……”

维多利亚公主明白了杜克的意思,稍稍凑近一些,低声报出一串数字,然后说道,“我可以带你游览塞纳河。”

在诺曼底登陆纪念日之后,《拯救大兵瑞恩》全线进入欧洲的主要票仓市场,从英格兰到爱尔兰,从法国到德国,从瑞典大意大利,影片几乎占据主流院线近六成的银幕,声势浩大的宣传也在欧洲掀起了一股观影热潮。

如同在北美的宣传一样,参与过二战的老兵,同样是欧洲宣传的重中之重,不少来自英国和法国的老兵,都为影片唱起了赞歌,剧组抵达伦敦之后,以汤姆?汉克斯为首的主要演职人员,更是频繁在公众场合露面,出席各种宣传活动,为影片在欧洲市场的上映造势。

来自舰队街的很多小报,都深受新闻集团的控制和影响,短时间内将追踪报道的重点完全放在了剧组身上,不停的捅出剧组演职人员的八卦绯闻,以此吸引这个八卦程度堪称世界第一的国家的关注。

随着影片在欧洲渡过第一个周末,也吸引了很多欧洲导演的目光。

“媒体都在迫不及待的为杜克?罗森伯格唱赞歌,认为他制作出了战争片中里程碑式的作品。”

将咖啡杯重重放下,让?皮埃尔?热内面现不屑,“即使影片的人文关怀再感人,战争场面再写实,也掩盖不了这是一部纯粹的商业电影的事实,杜克?罗森伯格只是庸俗的好莱坞流水线上的一个部件,《拯救大兵瑞恩》不过是他破坏欲和商业手段的一次延伸!”

“让说的很有道理!”

咖啡馆中,聚集了好几名法国导演,其中有人附和,“杜克?罗森伯格和他所在的好莱坞,根本不懂得艺术为何物!”

“请你们不要忘了,好莱坞电影已经占据了欧洲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市场份额!”

坐在角落中的大胖子,正是被欧洲电影圈排斥的吕克?贝松,“我刚刚拿到了《拯救大兵瑞恩》的最新数据,北美第三个周末1665万美元,北美票房累计1亿9112万美元!英国第一周789万美元,法国687万美元,德国852万美元,西班牙421万美元,澳大利亚411万美元……首周海外票房突破了6000万美元!”

咖啡馆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吕克?贝松从这些眼高手低的同伴身上看过,继续说道,“杜克?罗森伯格只有25岁,他的电影却横扫了全世界,这难道不能为我们带来些提示吗?欧洲电影不能从他身上学到些东西吗?难道我们要拱手将欧洲市场完全让给好莱坞?”

吕克?贝松的话引起了少数几个人的共鸣,但更多的人都在摇头,显然不认可这个大胖子的话。

“学习杜克?罗森伯格和好莱坞?”

终于,场中年龄最大的让?皮埃尔?热内开口打破了沉默,语气中带着浓浓的不屑,“让商业和金钱沾污电影这门高雅的艺术?吕克,你在好莱坞待了一段时间……”

听着对方关于艺术的长篇大论,吕克?贝松懒的再说什么,这些人眼中的艺术,其实就是脱脱脱!所谓对好莱坞电影的不屑,是真的不屑吗?

比如说这个口口声声瞧不起杜克?罗森伯格和好莱坞的让?皮埃尔?热内,前段时间刚刚接受了邀请,准备去好莱坞执导《异形4》,难道说这也是为了艺术?难道他能把异形拍成文艺片?

或者说,他想让异形与女主角来一段……

想到这里,吕克?贝松缓缓摇了摇头,站起来向着咖啡馆外走去,不再回头看一眼,在他看来,欧洲电影有这么一群导演把持着话语权,未来只会继续衰弱下去,甚至距离死亡线越来越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