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现代史下卷 >

第76部分

现代史下卷-第76部分

小说: 现代史下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价格等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调节。(2)规定工商企业和农业合作社 

都有独立自主权,包括自聘自选领导人、自主经营、自由竞争、自愿联合等。 

 (3)成立工厂委员会。它有权决定厂长的任免、利润的分配和职工的福利待 

遇等。(4)取消外贸垄断,企业有权独立进行外贸活动,国家只根据市场情 

况采取调节措施。 

     捷共当时的领导认为,他们主张的这种社会主义是“民主的社会主义”, 

 “具有充满活力的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 

     4月行动纲领和“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在国内外都引起不同反响,苏 

联尤为关注。苏《真理报》多次发表文章,警告要警惕“修正主义”的危险 

和“反社会主义分子的活动”。苏共领导更多次提出尖锐批评,声言不能坐 

视捷克斯洛伐克“脱离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危险”。它甚至不顾捷共中央和广 


… Page 261…

大群众的强烈反对,不顾国际法的基本准则,纠集波、匈、保、民德几个华 

约国,于8月20日深夜突然出兵侵捷。随后,逼捷签署了《苏捷会谈公报》 

和《苏军暂驻捷境条约》,将捷实际置于苏军监视之下。 

    捷克斯洛伐克的剧变 1968年10月27日,捷克斯洛伐克议会通过法 

律规定,捷克斯洛伐克为联邦制国家,由享有平等地位的捷克社会主义共和 

国和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1969年4月,捷共中央全会改选胡萨克 

取代杜布切克为党中央第一书记。5月,中央全会通过新的施政方针:恢复 

捷共的领导作用;巩固同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联盟;稳定经济,改善 

人民生活。捷共领导还决定,对党、国家和社会生活进行清理和整顿。1970 

年6月,杜布切克被开除出党。在此前后,还有 1/3以上共约 50万名捷共 

党员被清洗,占全国人口约1/7的200多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惩处和歧视。 

12月,捷共中央全会通过《从捷共十三大以后党内和社会危机发展中吸取的 

教训》的决议。决议批评了诺沃提尼的政策,更全面否定了“布拉格之春”。 

     1971年5月,捷共重新召开“十四大”,提出在捷克斯洛伐克建设“发 

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它强调重视马列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决定加强民族阵线、革命工会、青年联盟以及各级人民委员会在社会和经济 

发展中的作用,要求在向集约化过渡的基础上发展国民经济。此后几年,经 

济发展形势稍好,人民生活有所提高。1975年5月,联邦议会选举胡萨克为 

总统。 

    但是,随着70年代中、后期国际市场形势的恶化,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 

又不断出现新的困难和问题。80年代虽也几度提出一些“完善国民经济管理 

体制”的措施,但收效不大,群众日益不满。特别是,社会上各种反对苏军 

入侵、要求为“布拉格之春”平反的力量,在1977年1月成立起“七七宪章 

民权运动”,正式形成了捷共政治上的反对派。80年代后半期,随着苏联贯 

彻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交,提出应重新评价1968年事件,捷共领导与 

反对派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捷共领导层内部也出现分歧。1987年12月, 

雅克什取代胡萨克出任捷共中央总书记,他表示要完善政治体制,扩大社会 

主义民主,但仍拒绝重评1968年问题。 

    进入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政局严重动荡。各种政治力量围绕如何评价 

1968年事件,斗争激烈,出现了不利于捷共当局的急剧转折。1月和11月, 

布拉格连续爆发数万至数十万人参加的反政府示威游行。当局拘捕了示威发 

起者之一、“七七宪章”发言人、“独立作家协会”主席哈维尔等数百人。 

但捷反对派不仅得到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而且得到波、匈当 

局的公开支持。在11月政治风暴中,“七七宪章”等十几个反对派组织宣布 

联合成立“公民论坛”,在斯洛伐克也成立起反政府的“公众反暴力组织”。 

它们与此后陆续成立的其他反对派组织形成了反对捷共的联合阵线。11月26 

日,捷共中央非常全会经过激烈争论,改选与1968年事件无甚牵连的乌尔班 

内克为总书记。12月1日,捷共中央主席团宣布,1968年苏联等华约5国出 

兵捷克斯洛伐克是错误的。12月4日,在莫斯科会晤的苏、波、保、匈、民 

德5国领导人也宣布,他们国家的军队“1968年进入捷克斯洛伐克是对主权 

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内政的干涉,应当受到谴责。”至此,1968年事件彻底 

翻案。 

     1989年11月29日,联邦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取消了关于捷共在社会 

和国家中的领导作用等条款。12月,联邦议会选举杜布切克为议会主席,选 


… Page 262…

举哈维尔为共和国总统。1990年2月,哈维尔访苏,两国商定,驻捷的7。35 

万名苏军于1991年7月1日前分三阶段全部撤离。3月29日,捷联邦议会 

决定将国名由“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改为“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 

和国。4月20日,又改名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仍简称捷克斯 

洛伐克。 

     失去领导地位的捷共于1989年12月又举行非常代表大会,选举阿达麦 

茨为党的主席,莫霍里塔为中央第一书记。大会通过了《在捷克斯洛伐克实 

现民主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以求在多党制议会民主中发挥一个“左翼” 

政党的作用。 

     1990年6月,捷进行首次多党制议会选举,“公民论坛”获胜执政,共 

产党被排除在外。但“公民论坛”本为松散组织,执政后内部分歧扩大。特 

别是,1991年1月联邦政府推出激进的经济改革措施,对经济较为落后的斯 

洛伐克地区的冲击更大,其失业率比捷克地区高出一倍多,促使民族矛盾激 

化。1992年6月举行新一届大选后,新获胜的执政联盟两大党——捷公民民 

主党和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就联邦组阁问题举行了几轮谈判,均无结果。6 

月20日,两党领导人同意捷克和斯洛伐克一分为二。7月17日,斯洛伐克 

民族议会宣布了《主权宣言》。同日,联邦总统哈维尔辞职。11月25日, 

联邦议会以一票的优势通过了《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终止法》。据此, 

1993年1月1日,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正式分成为捷克共和国和斯洛 

伐克共和国两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这样,捷克斯洛伐克47年的社会主义事业 

和74年的统一事业也出现了历史的大曲折。 



                   五、民主德国的发展和德国的统一 



     民德发展经济的措施 民主德国50—60年代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顺利地 

进行了更替。1960年9月皮克总统逝世后,改设国务委员会,由统一社会党 

中央第一书记乌布利希兼任国务委员会主席。1964年9月部长会议主席格罗 

提渥逝世后,由斯多夫继任。1971年5月,乌布利希改任新设党中央主席的 

职务(1973年逝世),昂纳克当选党中央第一书记,1976年改称党中央总书 

记,同年他开始兼任国务委员会主席。 

    在苏联、东欧各国改革浪潮影响下,民德在50—60年代也逐步推行了局 

部放权的“新经济体制”,取得一定成绩,但又出现了新的比例失调问题。 

1971年5月,公布了国民经济平衡法,重新加强了中央集中管理,但在价格、 

税收等方面仍保留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同时,决定推行发展经济同 

改善人民生活相统一的方针,并把生产集约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1978 

年5月,开始在高度专业化基础上建立托拉斯式的大型工业联合企业。联合 

企业有一定经营自主权。在农业生产组织方面,也倡导建立这种大型企业和 

农工协作团体,同时仍鼓励发展自留地经济和家庭副业。70年代至80年代 

中期,民德的经济稳步增长。到1988年,人均国民收入达8 500美元,人均 

住房26平米,家庭普遍实现电器化,每百户居民有小轿车53辆,全国粮食 

能自给。这时期,其经济发展水平居东欧国家之首。 

     开放“柏林墙”和两德边界 但是,民德在建国后长期处于东西方和 

两个德国的对立之中,其处境十分艰难。一方面,它受苏联控制较深,其领 

导人的思想又日趋僵化,难有更大作为。另一方面,它与联邦德国相较,经 


… Page 263…

济实力悬殊,难以与之抗衡。而且,在柏林一分为二后,民德公民还利用西 

柏林为桥梁不断流往联邦德国,对其发展也产生不利影响。为了制止公民出 

走及其他非法活动,在苏联支持下,民德于1961年8月沿西柏林边界修筑起 

总长165公里的隔离设施“柏林墙”。1963年,民德领导人还完全改变了他 

们过去关于争取德国统一的主张,明确宣布,德国统一是不现实的。1972年 

12月,民德与联邦德国首次缔结了双边“基本条约”,规定双方相互承认为 

主权国家,互不干涉内政并友好合作。1973年9月,两个德国同时被接纳为 

联合国成员。但联邦德国这时虽然承认了两个德国的现实,却一直未放弃谋 

求统一的立场。 

     1989年中期,在苏联推行“新思维”政策和东欧各国形势相继剧变的影 

响下,民德政局也开始急剧动荡和变化。大批公民通过第三国逃往联邦德国, 

国内反政府示威游行迭起。10月18日,举行党中央全会,昂纳克被迫辞职, 

由克伦茨接任总书记。11月9日,政府被迫宣布开放柏林墙和两德边界。12 

月初,人民议院通过宪法修正案,删去了关于工人阶级及其马列主义政党领 

导国家生活的内容;昂纳克、斯多夫等12名前领导人被开除出党;国家党政 

领导机构连续变动。12月8日和16日,德国统一社会党举行特别代表大会, 

决定将党的名称改为“德国统一社会党—民主社会主义党”,居西当选为党 

的主席。1990年2月4日,党名又改为“民主社会主义党”,以示与过去决 

裂。 

     民德开放柏林墙和两德边界,诱发了两德立即实现统一的强烈愿望,旋 

即使这一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抓住这一历史性时 

机,于11月28日提出了关于德国统一的十点计划。苏联在此问题上的立场 

开始时较为强硬,而后节节后退,最终同意两德统一。但是,在两德之间, 

苏、美、英、法四个原占领国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对于如何解决德国 

统一的内部和外部条件问题存在着分歧。其他有些国家对德国的统一则不免 

疑虑。两德之间的分歧主要集中于统一是两个主权德意志国家的对等联合, 

还是民德根据联邦德国《基本法》并入联邦德国。四大国之间的分歧主要集 

中在统一后德国的联盟归属和外国驻军问题上。西方三国主张未来的德国应 

是北约的完全成员国,苏联主张德国中立不结盟。联邦德国基本上赞同西方 

三国的主张,民德支持苏联的立场。 

     德国的统一 1990年3月,根据民德政府和各反对派组织在这年1月 

圆桌会议的商定,民德议会进行了首次多党制的自由选举。参加竞选的有24 

个党派,参加投票的选民近1200万,占全国有选民资格人数的93。3%。受 

到联邦德国执政党大力支持的民德基督教民主联盟在选举中夺魁,得票率为 

40。 91%。以它为首的“德国联盟”(其中还包括德国社会联盟和民主觉醒 

两个党派)共得选票的48。15%,社会民主党得21。84%,民主社会主义党仅 

得16。33%。随后组成了以基民盟主席德梅齐埃为总理的新的联合政府,民 

主社会主义党丧失执政党地位。 

     民德新政府同意尽快按联邦德国基本法实现两德统一,并于5月8日在 

波恩正式签署了建立两德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条约规定, 

从7月1日起,联邦马克取代民德马克成为民德的法定货币。8月30日,两 

德政府又签订了一项双边“统一条约”,确定民主德国采用联邦德国宪法, 

于10月3日加入联邦德国,统一的德国首都定在柏林。 

     为解决德国统一的外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