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贵圈(古代) >

第95部分

贵圈(古代)-第95部分

小说: 贵圈(古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事实上,这些与平民百姓却又谈不上有多少关系。
端王及亲眷谋士临刑前几日,众藩王都奉旨进了京。明眼人都清楚,这是杀鸡儆猴绝不会容恕的警告。被剥宗籍焚尸扬灰;这等惨烈下场虽不至于令有心者彻底绝了念头;但一时间却也不会有人再敢轻举妄动。
其中势力仅次于端王的晋王,亦是被单独召见。那日皇帝特意留了家宴,直到宫禁时分这才让人送晋王走。个中明示暗示,外人虽不知细节,但也能猜个大概。
同晋王一道离宫的,除了这次平叛功臣裴九思,还有陈俨。
三人行至门口,晋王忽停住步子,转过身来,同陈俨道:“我如今立场,不大方便去陈府做客,替我向你父亲问个好。”
陈俨面有淡笑,低头应了一声,便再无他言。
晋王见他如此反应,唇角动了动道:“若有机会见到贾志敏,也替我问个好。”
陈俨又回了一声“好”,随即又道:“天黑路远,王爷慢走。”
晋王闻言笑了一笑,这才转回身,大步往马车那边走去。
待他走后,裴九思眯了眼道:“我只知晋王以前为了个女人同你父亲生过嫌隙,如今看来却是不像啊。”
陈 俨并没有回他这个问题。晋王何等聪明寡情,而陈懋又何等理智,心都冷得像寒月雪的两个人怎么会为了区区一个女人做出这样争于意气的事?贾志敏一介女伶,当 年借晋王势力在京城混得如鱼得水,其实也不过是晋王一颗棋子,游走于权贵间,既是交际花,又是明处最好的眼线。
只可惜这样的女人,却也有不理智的时候。心稍微有了点偏向,便被抓了弱点,以至于当年陈懋借此将在京城自由逍遥的晋王赶回了封地。
外人看着只以为是权贵为了一介名伶而生嫌隙,但其中角力,清楚的人却少之又少。这其中又有多少是圣上授意,更是不得而知。
陈懋之后默认了与贾志敏不清不楚的关系,但陈俨知道,除却兴趣相通的部分,更多的其实还是交易。此后贾志敏一路富贵,再不必攀附某个人而活,是上苍给她的机会,也是她的选择。
世事总比看到的部分,要复杂难说一些。
裴九思似乎是想明白了这个道理,于是他问了陈俨一个思索了许多天也不得正解的问题:“捉拿端王那日你最后为何要那样做?”
“你 当时已全无理智可言,为给裴家留一支血脉,只想着替段书意保守秘密让他离开。但当时那么多部将在,几十双眼睛盯着,你那样做便是自掘坟墓留人话柄,说不定 将来连我都会被牵连。所以我必须让人将段书意带走,至于后来他有通天本事能逃走,便是你我所料不及的事。这样一来,没人好指摘。这手段虽卑劣了些,但这份 自保私心,希望你能给予理解。”
陈俨寥寥数语,将那日的事已说了个明白。
可裴九思却认为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陈俨那天让人将段书意关起来,在里头待了有足足一个时辰。那时段书意应当刚从药效中恢复,陈俨与他聊了一个时辰,应是说了不少。
裴九思更愿意相信,这不短不长的时间内,陈俨与段书意可能达成了某种交易。他当时已清楚自己这位族弟冒充段书意一事,心惊之余却也担心这场叛乱从头至尾可能是由他设计。若是这样,那他手中的秘密,与触角所及,恐怕十分惊人。
一个人知道得太多做了太多,很多时候都是祸事。
他冷静下来想了想,觉得这位族弟于君国而言,的确是……有罪的。
就在裴九思艰难地在家国公私之间想要做出选择时,陈俨已拿了他想要的东西出了那间斗室。
陈俨只说:“裴将军平叛辛苦了,我请你喝茶。”
再然后,部将来报,说段书意跑了。
裴九思下令去追,陈俨却说:“让他死在平羌江不也很好么?反正他也活不久了。”
于是军中都传,说那个人跳平羌江死了。
裴九思对此事未再说过一句话,他重整军队,押解着叛军一路回了京。
抵京时烈日炎炎,已是盛夏。
时节是很奇怪的,一圈又一圈地轮回,每一年都是一样。变化的,大概只有人与事。
今年夏天迎他归来的,是圣上隆重的贺礼及嘉奖。但裴九思心是虚的,虽知道皇帝这样做是为了向天下表达强硬的立场,可他放走了这场叛乱中的始作俑者——他的族弟,所以心中一直忐忑。
陈俨悄无声息回了京,未受礼也未受褒奖。裴九思只听说他那日进宫留了许久,之后便一头扎进尚书府闷睡了好几日,谁也不见。
裴九思今日是第一次回京后见到他本人,且是在皇帝所设的晚宴上。席间陈俨几乎不说话,仍旧蒙着眼,只闷头吃东西,好似饿了几天几夜一般,皇帝也由得他去,甚至让内侍给他案上多添了一些吃食,其中纵容谁都看在眼里。
自古以来,君主对有价值的人才予以宽纵。那么陈俨手中,自然有值得被器重的筹码。裴九思一介武人,心思虽粗了些,但这点还是能想得明白。
或许陈俨手中的筹码,正是从段书意那里换来的。端王已败,可朝中密线遍布,要清理干净,耗时又费力。段书意狡黠爱玩,能给到陈俨的部分,恐怕也十分模糊。
陈俨最终还是没有明明白白地回答裴九思的问题。
——*——*——*——*——
端王临刑那天,京城晴空万里,地表干燥得几要冒烟,蝉鸣连片,叫嚷不息,热闹得好似比赛。
西街茶肆点心铺子凉棚下都坐满了人,没位置坐的便站在路边,伸长了脖子等囚车经过。牢狱之苦非人人能忍,端王那样一个人竟能瘦成这般枯槁模样,头发散乱形同乞丐,身披粗布囚衣,目光无神地望着前面,不知在想些什么。
陈俨这时换了身白裳坐在天棚下悠闲喝茶,身边便是熙攘人海。他想,如果这时候有一盆冰镇葡萄便好了,酸酸凉凉应是十分解暑,可惜哪里有葡萄呢?他果然是在做白日梦啊。
他将最后一只点心塞进了嘴里,伙计瞥见他蒙着眼,遂走过来提醒道:“公子您碟子空了,要再上一盘否?”
“哦。”他应了一声,“不用啦。”
伙计识趣离开,陈俨则接着吃茶。
街上的人潮跟着囚车往刑场走,陈俨却仍旧坐定。说实话他对行刑并没有兴趣,他不过是在等人。
这夏日如此好,是他最喜欢的时节,可他却并不开心。因为一些麻烦事,他需要在京中留更长的时间,这已经超出了他的打算。
开始学着做计划似乎不是他的行事风格,如今这样大概是受常台笙影响太深了罢。
他想着想着竟有些走神,就在这时,忽有一叠册子在他面前放了下来,紧接着,便有一人坐到了他的对面。
陈俨端起杯子浅抿了一口茶,等对方开口。
“别来无恙。”段书意,哦不对,裴渠的声音。
对于精通乔装之术的人而言,换个身份活实在是太简单不过的事。
陈俨没回,又喝了一口茶。
裴渠侧头看向旁边人潮涌动的街道,不自觉道:“这样的结局太令人满意了,我原先以为不会有这么多人来观刑。”
“多数人只是闲得无聊,他们并不关心事情本身。”陈俨极自然地说着,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刚刚泼了一盆冷水。可他想了想,却说:“如果你觉得失望,不妨再哭一场,你那日哭得似乎很是痛快啊。”
陈俨指的是他晕后被关押那次。当时大约是受了药物影响,陈俨与他说裴家往事时,他竟失声痛哭。
那大概是裴渠身为“段书意”这一段短暂人生中,最屈辱的一刻了罢。
裴渠却并没有在意他这嘲笑,径自从袖袋中摸出一张方子递过去,随即换了话题,道:“你要的方子。”
已死的商墨留下的方子,用来治他的眼睛。
陈俨接过来也未道谢,只收进袖袋,不咸不淡地说了声:“还有事么?”
“你看起来似乎不大高兴。”裴渠说完又朝街上看了一眼,行人渐渐少了,大约是都已聚集到了刑场,就等时间一到,刑场点火焚杀叛贼。
他微微眯了眼,又重新看向蒙着眼的陈俨。
陈俨此时面色淡淡,实在没什么情绪可言。他回:“拜你所赐我需要在京城待更长的时间,你认为我有理由高兴?”
“不 要紧,又不会闲着。”裴渠说着低眉瞥了一眼桌上的一叠册子:“我烧了芥堂所有的藏书,但留下了书目。”他说着抬起头,看着他缓缓道:“我想你治好眼睛后, 应当有兴趣将芥堂藏书默写一遍,你不是全看过么?既然有过目不忘的天赋,自然也该用到实处。”他微微笑:“你说是不是?”
陈俨无声地回了他一个笑。
此 时不远处忽传来敲鼓声,裴渠掩唇懒懒打了个哈欠,淡笑着说:“哦对了,其实你不问我要这个方子也是无妨的。杭州城有个大夫叫商煜,是商墨的关门弟子,得了 商墨真传,医术并不输他师傅。你找他看眼睛,或许会好得更快。关于这位商大夫,据我所知,他近来似乎准备了五口棺材,一口留给了程员外的儿子,一口留给了 商墨,一口要留给程夫人,另外两口,会留给谁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我猜,杀弟弑师害母这样的事都能做得出来的人,大概会有一口棺材留给自己作后路,另外一口 大概是——找个陪葬?是要弟弟做陪葬,还是要求而不得的爱人做陪葬呢?”


、第115章
常台笙许久未收到陈俨的消息;本想问一问梁小君,可这丫头却似人间蒸发了般,毫无踪迹。只留下一呆傻徒弟,愣愣看着前来寻人的常台笙说:“师傅出去赚大钱了。”
一句话;大概就是全部的动向了。
就像今日入暮时分常台笙收到陈俨的久违书信一般,上头只寥寥数语就将近况说尽。陈俨清楚她对朝堂之事并不感兴趣;故而也讲得极其简略。常台笙看到最后,未见其写归期,便又将信收了起来。
她对着信封看了半晌;发现他字迹竟有变化;似乎比以前更端正了些;他近来难道还有空练字么?
常台笙想了想,并没有立即回这封信。书房内这时光线黯得一塌糊涂,常台笙未点灯,只起身走到门外,穿过走廊,行至堂间。
江浙一年一次的书市提前,芥堂忙成一团。恰这时,杭州城无情又匆忙地入了秋,一场场萧瑟细雨下着,潮湿的空气冷得让人心生错觉。
“又下雨啦。”宋管事拎着一个竹筐子急急忙忙进了门,外面已是雨雾弥漫,什么都看不真切。门房探过头去瞧他手里的筐子:“哟,是螃蟹!”
满满一筐子的螃蟹,一只只都被扎得严严实实,安安分分挤在一块儿比赛似的吐泡泡。宋管事笑笑,拎着螃蟹便去了后院。
此时虽已到了饭点,堂间的版工却各自却都在忙着手上活计。常台笙亦是坐在灯下审阅样本,看有无错漏。外面无边秋雨安安静静下着,堂间满是纸墨味道,忽地帘子被挑开,宋管事露了个脸道:“东家请大家吃刚上市的螃蟹,都已煮好摆上桌啦。”
版工陆陆续续都放下手中工作起了身,常台笙且仍是低头看着手中样本,直到堂中只剩了她自己,这才抬了头,收拾东西打算回家去。
宋管事瞧她没过去吃饭,便又折回来,见她正收拾着书匣,便问:“东家要带些螃蟹回去吗?”
“恩。”
于 是常台笙带着几只未下锅的螃蟹上了回府的马车。这天气里,人似乎也都不大愿意出来,一路上冷清得很,除了车轱辘声便什么也听不见。常台笙轻轻挑起帘子,朝 外看了一眼,雨雾中亮着的小灯有气无力似的,青砖地被这雨水浸润得更是光亮,她微微眯眼,看到的便是一片模糊街景,令人觉得如同置身幻境。
大约这空气太凉太潮了,常台笙陡然回神,竟遥遥看见商墨的医馆。马车继续前行,从医馆门前路过,只见那牌子仍旧在,可门却是紧锁着,檐下一盏灯似有许久未点,外面糊着的灯罩子都破了。
好几个月了,谁也不知道这位商大夫去了哪里。好像自从程夫人被定罪流放之后这里便一直锁门不开,药僮们也都各自走了。于是杭州城内少了一位好大夫,多了两座孤坟。一座是名医商墨,另一座则是程夫人的宝贝儿子程康。
程夫人虽逃过一死,但常台笙知道,还剩两口棺材没有用。不,大约是只剩下一口了,因为他将杨友心也送走了。
杨友心死得有些奇怪,先是得了失心疯一般砍杀了家里的妾室,随后又去衙门说有人要害他,让衙门的人去保护他,再然后杭州知府在杨府查到了他与叛贼段书意有往来的证据,于是顺理成章地将他抓进了牢中。
那时正值端王一行逆贼被捉,朝中对平叛功臣大加提拔,就连地方上曾与端王势力有过抵抗的官员,都受到了褒奖。人人都知道此时踩端王及其走狗一脚能得到好处,杭州知府这等见风使舵趋炎附势之辈,自然更不会放过这个送上门的好机会。
杭州知府将杨友心关在牢中,反反复复提出来审问,恐是将衙门里那些刑具都给用上了,这才令杨友心伏了罪。杨氏一族被抄没,苏杭的产业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