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国征途 >

第18部分

战国征途-第18部分

小说: 战国征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昵暗碾戎讲拍苡胫啾取

同时这也是继三年之前的肥之战以后,李牧再次大破秦军,而且取得的战果更大,因此李牧的声望,也被推到了一个新得高峰。

而在南线的秦军主将杨端和这时己经攻破了赵军的漳水防线,正要挥军进攻邯郸,但得知北线的秦军大败之后,杨端和也不敢再继续进军,而是立刻率领秦军撤退,这一次秦国南北两线进攻赵国,也彻底宣告失败。

二十余天之后,从邯郸又派来上大夫施崇为使者,带来了大量的牛羊美酒,黄金铜钱,犒赏三军,同时也带来了赵王迁的诏书,对李牧以及赵军的诸将都大加赞扬,同时也着重对高原称赞有加,最后诏李牧带着高原返回邯郸面前赵王迁,要对李牧、高原当面加封厚奖。

第二十五章诏回邯郸

在打败了强敌之后,主将回到国都,受国君的封赏,这在列国之间都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在三年以前,李牧在取得了肥之战的胜利之后,就在邯郸受到了赵王迁的隆重礼待,并且被赵王迁加封为武安君,并领食邑三千户。

因此听施祟念完了诏书之后,李牧道:“既然大王有诏,李牧身为臣下,自当尽快赶回邯郸面见大王。不过现在秦军方退,而且我军收复数城,因此李牧还要对边境的驻防进行一些布置,才能够放心离开,因此需要三五rì的时间,不知大夫是在军营等候,随李牧一起返回邯郸,还是先行返回复命。”

施崇笑道:“前线之事,自然是由君上自行处置,迟缓一些时rì,也是在情理之中,不过下官恐怕大王等得心急,因此还是先行返rì邯郸复命,君上这次又大破秦军,大王一定会重赏君上。等君上返回邯郸之曰,下官一定在邯郸恭迎君上,为君上接风洗尘。”

李牧点了点头,笑道:“大夫太客气了,不过大夫远道而来,一路车马劳乏,还是先在营中休息一rì,明天再返回邯郸,只是营中条件简陋,委屈大夫一夜了。”

施崇忙道:“君上说那里话,既然君上和将士们都能在营中居住,下官又有什么可挑剔的呢?”然后又凑近一点,道:“听说在前不久有将星降世,当时火石天降,四野震惊,不知是真是假?“

李牧微微一笑道:“这一点我己如实上奏大王,自然不假,当时火石从天而降,声响如雷,裂焰冲天十数丈,郧坑数十丈,环周树木匀被拆断烧毁。”

施崇道:“有此异人,不知其人现在何处,能不能请为下官一见。”

李牧道:“是否是将星降世,在下不得而知,随火石天降之人,名叫高原,现在确实我军中,却只是凡胎俗体,不过他到是一个将材,这次大破秦军,立下首功,只是大夫来得不巧,他现在井径大营中处理军务,不在这里,不过当时火石天降,留下的大坑仍在,大夫若是不嫌劳乏,李牧愿领大夫亲临现场一见。”

施崇听说高原不在军营里,也微微有些失望,他这次来到李牧的大营,还有一个重要的目地,就是要见一见这位所谓的将星降世。因为李牧将高原的事情上奏到邯郸之后,赵王迁立刻让太卜占卜,测算凶吉,而太卜测算的结果是:将星降世,大利北方。赵国就是北方之国,因此赵王迁也十分高兴,而众朝臣也都向赵王迁恭贺,赵国有将星降世,必然会有兴盛之且。

而随后李牧又大破秦军,斩杀秦军的主将桓齮,因此更是显示出了将星降世的大吉之兆,于是赵王迁派施崇来向李牧传诏,也是要让施崇亲眼见一见这位将星。只是施崇来得不巧,高原这时并不在赵军的番吾大营中。但听李牧说可以带自己去看当时砸出的大坑,施崇也立刻来了jīng神,忙道:“下官到不劳累,请君上立刻带下官前去一观。”

李牧到是没有骗施崇,现在高原确实不在赵军的番吾大营里。而是在井径大营中。就在李牧接待施崇的时候,高原也正坐在井径大营的自己帐蓬里,挥笔书写。

虽然这次击败秦军斩获极大,但李牧也十分清楚,以秦国雄厚的国力,这一次败场并不算什么;只要秦国愿意,可以在三五个月之内,再起大军来进攻赵国,因此必须早做预防。

不过在夺取了井径之后,赵国的局面也要比番吾一战之前要好得多,不仅防线也整体前移,回旋的余地也要大得多,而且井径、番吾两地也可以互相呼应,互相犄角,因此李牧也决定,将赵军指挥中心移到井径大寨。下一次抵御秦军的战斗,就以井径大寨为主要的基地做战场。而高原、李瑛鸿等人己经先期移驻到井径大寨。

这一次战役,高原组建的一千新骑军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由其是在最后一场追击桓齮的战斗中,更是显示出远超过战车的战斗力。因此李牧也决定,将新骑军扩充到两千人。选拔新的骑兵,训练,以及编制装配等等,当然都是全部交给高原来付责。

而且在这一次战役中,这一千新骑军一共阵亡了一百三十三人,另有六十二人受伤,暂时也失去了战斗能力,总计损失接近了两成。而且由于这个时代的医疗水平落后,伤员的治愈率并不高,因此这一批伤员也很难全部伤愈归队,因此这一次新骑军的扩编实际人数要超过一千人。

另外由于在这一战中新骑军的战功赫赫,战后也受到了李牧的重赏,而且高原也将李牧的重赏全部分散给士兵,对阵亡和受伤的士兵进行了重恤,因此也对其他士兵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不少和高原交好的士兵,如前军营的王虎、王豹兄弟,也都纷纷都来找高原,要求加入新骑军。

高原干脆制定下一些条件,对要求加入新骑军的士兵进行考核,达到标淮的才入选,这样一来公平合理,谁给说不出什么来。因此这一段时间里,一些想要加入新骑军的士兵也都纷纷按照高原制定的条件练习,争取能够通过考核入选。

同时高原也和李瑛鸿、杜义、纪华等骑军将领一起,在认真的总结在这一次战斗中,骑军战斗的得失,吸取经验,制定更为合理的骑军训练方式和战术。

虽然高原知道战争发展的历史大势,也有不少骑军战术的理论知识,但毕竟缺乏实际的经验,因此这一战对于高原来说,其实也是一次非常难得的体验,把实践和这些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也逐渐的摸索出了一整套骑军训练方式和战术。并且打算将自己总结出来的这些方法写出来。

但写了几个字以后,高原这才发现,自已根本就用不惯这个时代的书写工具。

老实说,过去高原写文件报告,基本都是在电脑上完成,连钢笔都用得不多,而毛笔字仅限于上小学时写过几天,那时还都是写的大字,更别说写蝇头小字,而这个时代根本就还洠в兄降母拍睿松偈ü蠼撞憧梢允褂镁睢⑺俊⑵っ皇亩髦猓蠖嗍奈淖质榧际切丛谥窦蚧蚰炯蛏稀6揖褪侨ü螅膊豢赡苋坑镁睢⑺俊⑵っ醋帧R虼艘残吹昧罡咴反笕缍罚蚜司排6⒅Γ膊判闯隽思概牛闯隼吹淖侄际峭嵬崤づぃ耆挥幸桓鲅荨

高原也只好苦笑了一声,把毛笔放下,想着自己是不是该把纸造出来,自己还记得一点造纸术的原理。就在这时,只见帐蓬一挑,李瑛鸿已经大步走了进来。

虽然李瑛鸿是女孩,但因为常年跟着李牧,久在军营中生活,对一些生活小节并不拘束,而且她和高原并肩战,也已经十分熟悉了,因此也十分随便,问也不问,就直接闯进了高原的帐蓬,道:“高原,父亲传令来了,让我们回到番吾大营去,然后和他一起返回邯郸去,还要把我们组建的骑兵也带回邯郸去。”

高原点了点头,道:“我们现在新招募了多少人?”

李瑛鸿坐到高原的对面,道:“现在一共有一千六百多人,战马有四千多匹,昨天,王虎、王豹哥俩也通过考亥,也算加入进来了。剩下的人可以回到邯郸以后再选。”

高原道:“好吧,人数也差不多了,通知他们,我们明天出发。”

这时李瑛鸿才发现在几案上放着笔墨竹简,忍不住道:“你在写什么东西?”

高原道:“我想把这段时间骑军的训练战术写下来,以后就应照这样方式训练骑军。”

李瑛鸿听了,也大感兴趣,道:“你还能写书立著吗?让我看看你到底写的是什么东西。”说着,抓过了高原面前的竹简,看了起来。但刚看了第一眼,李瑛鸿就皱起了眉头,道:“你怎么是横排写字。”

高原也苦笑了一声,中国古代的文字一向都是竖排,而且还是从右向左的排例,但高原习惯是横向从左向右的格式排列,因此也把竹简横着写。只好道:“在我们那里的习惯,就是这样横着写字的。”

平时和众人聊天谈话,说起自己的来历时,高原也只能半真半假,把另一时空的情况有选择的说了一些,也让李瑛鸿觉得既新鲜又好奇。不过这样也有一个好处,就是一但有什么和这个时空不同的习惯,高原就推到我们那里就是这样的,搪塞了事。

虽然现在的中国还没有统一文字,各国之间所用的汉字也都不同,但也基本大同小异,一般的读书人也都能够看得懂各国的文字,而高原用的是现代简体汉字,也是由秦国的小篆字进化而来,因此李瑛鸿还是大体看得懂。但看了一会儿之后,李瑛鸿又道:“你们那里的习惯真奇怪,而且你写的字好难看啊,为什么还有这些弯弯圈圈的东西。”

高原道:“这个叫做标点符号,是帮助用来读书时断句用的。”

李瑛鸿笑道:“这也是你们那里的习惯吗?”

高原道:“是啊。”

第二十六章天命(上)

“骑军之要,速如闪电,动若雷霆,如风似火,教人防不胜防。一曰迎敌始至;二曰乘虚败敌;三曰追散击乱;四曰袭敌击后,使敌奔走;五曰遮其粮食,绝其军道;六曰败其关津,发其桥梁;七曰掩其不备,卒击其未振之旅;八曰攻其懈怠,出其不意;九曰烧其积聚,虚其市里;十曰掠其田野,俘其子弟。此十旨,皆为骑战之利也。”

李牧放下竹简,看着高原,连连点头,道:“写得很好,此十旨,皆是得骑战jīng要,如果此书能够完成,我看足以与孙吴司马并尊,又是一位兵法大家。”

高原忙道:“大将军太过讲了;其实我写的只是一些兵法皮毛,我看大将军如果将生平用兵心得写成书,才真是能够与孙吴司马并称。”

李瑛鸿在一边笑道:“他的兵书写得好不好我不知道,但他的字写得实在不怎么样,这些写的可都是我代笔的,以后真要是成了书,可一定要把我的名字写上去,算是我们两人一起写的。”

李牧轻轻抚摸着女儿的头,笑道:“都是要出嫁的人了,还是这么疯疯颠颠的,一点也没有个女儿家的样子,以后嫁到丈夫家去,人家恐怕还要笑话我教女无方啊。”

李瑛鸿的脸上一红,娇嗔道:“父亲,我才不要嫁人呢?”

李牧呵呵一笑,道:“好了,先不说这个了,高原,大王下诏,我马上就要返回邯郸,你有什么打算呢?”

高原怔了一怔,这才想到自己现在只是暂时留在赵军大营里,尽管自己出任了赵军中的骑军指挥,但严格来说,他还不算赵军的正式将领,免强只能算是李牧的门客,而现在战事结束,因此李牧问自己下一步的打算,也很合理。

李瑛鸿到是没有想那么多,有些奇怪道:“父亲,您为什么这么问,他当然是跟我们一起回邯郸了,要不然他还能去那里。”

李牧摇了摇头,道:“高原并不是赵国人,现在只是暂时在我们的大营里安身,现在战事结束了;因此我才想问一下他下一步的打算。”

李瑛鸿道:“虽然高原不是赵国的臣子,但这一次他立下了大功,回到邯郸以后,一定会受大王加封,成为赵国之臣,而且他现在反正就是孤身一人,出仕赵国也很好啊。”

李牧转头看着高原,道:“高原,我当然也希望你能够留在赵国,而且以你在这一战中所立的功劳,再加上我的推荐,你也一定能够入朝为官,但我也要告诉你,现在的赵国,已是岌岌可危,连我都不能保证,赵国还能够维持多久,因此如果你出仕赵国,未必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李瑛鸿也大为不解,道:“父亲,这一次我们不是又打败了秦国吗?怎么说现在赵国是岌岌可危了呢?”

李牧微微一笑,道:“瑛鸿,你还是太年轻了,不明白天下大势,虽然这次我们又击败了秦军,但秦国国势强大,地方万里,人口千万,带甲百万,区区这一败根本无伤筋骨,而我们赵国现在的彊域已不足昔rì的一半,人口不足三百万,可战之兵不过二十万,如何能和秦国为敌。这到还是其次的,而现在秦王政的年龄虽然不大,但却英明决断;,赏罚分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