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数据三国 >

第444部分

数据三国-第444部分

小说: 数据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达见吴懿起身便一同起身道:“我等有守城要务在身也不宜多饮,不如到此作罢,改日再饮。”
吴兰哪容孟达离去?起身劝道:“今日难得与子度对饮,当不醉不归。巡城之事交予子远兄便是。”
吴懿也道:“此言是也!你等且饮,我稍后便归。”说罢便往帐外走。
孟达与吴懿、吴兰并无深交,见他们如此殷勤又想起法正之言便出言试探道:“子远将军不是要去见国师吧?”
吴懿闻言大惊,回首道:“子度此言何意?”吴兰也同时按住了佩剑。
孟达看二人反应便知法正算计不错,当时笑道:“若是去见国师,我当与二位将军同往相投。”
吴懿、吴兰闻听此言才知孟达也想投靠南烨,顿时哈哈大笑。吴兰笑罢道:“可笑我等互相提防,原来心意相同。”说罢三人一同离城来见南烨。
南烨见了三将当时大喜,先遣三将回城准备接应,而后尽起兵马入城。有三将为内应,南烨领兵直入南门围住州牧府。
刘璋心忧南烨辗转难眠,忽听府外人喊马嘶之声,他刚起身想要一探究竟,便有下人惊慌来报:“主公不好,南烨国师大军已然入城围住府邸。”
还不等刘璋回过神来,刘循便领家将而来道:“父亲快随我出府逃出城去。”
刘璋闻言摇头苦笑道:“成都已失,纵然逃出城去又往哪里走?不如早降,还可保住一条性命。”
刘循闻言也没办法,只能跟随刘璋大开府门而降。刘璋作为乱世诸侯懦弱如此,也难怪麾下文武皆有归顺南烨之心。
南烨见刘璋投降也不为难,还让他在内宅安住,并命士卒不可骚扰。次日刘璋亲捧印绶文籍献与南烨,交割了城中钱粮印信,算是正式投降。
成都百姓直到天明才得知南烨国师兵不血刃一夜得城。这一夜没有一户人家遭士卒骚扰,百姓欢天喜地各安生计,不少人家在门前摆放香花灯烛庆贺南烨入城。
南烨升堂坐定,城内文武官员,皆拜于堂下,先前俘虏的泠苞、邓贤也随刘璋归降。唯有黄权、王累闭门不出。众将愤怒,欲往杀之。南烨劝阻众人道:“此二人心怀忠义,不可擅杀。”说罢亲自登门请二人出仕。
黄权见南烨礼贤下士亲自登门,便答应辅佐。王累则是让南烨吃了个闭门羹。南烨知道人各有志也不强求,只是开启了将星录而还。
将星录:黄权,字公衡。巴西阆中人。三国时蜀汉将领,后归曹。黄权年轻时为郡吏,后被州牧刘璋召为主薄,曾劝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因而被外放为广汉长。刘璋败,才降刘备,被拜为偏将军。刘备伐吴败还,而归途隔绝,黄权不得归,无奈之下率部降魏。被魏文帝所赏识,拜镇南将军,后迁车骑将军,去世后谥景侯。智力82。
将星录:王累,东汉末广汉人。刘璋部下从事。刘璋遣法正请刘备入蜀,王累倒悬于州门劝谏刘璋不要引狼入室。刘璋不纳,于是王累自断绳索摔死。政治80。
南烨此次入蜀得了不少文武,除了先前投靠的法正、吴懿等人,还有费观、彭羕、卓膺、李严、李恢、张翼、秦宓、谯周、吕义,霍峻、邓芝、杨洪、周群、费祎、费诗等等,南烨尽皆重赏。
这些人中给南烨增加将星的便是法正、费祎二人,这二人一个长于军略,一个长于政治,都是蜀中良臣。
将星录:法正,字孝直,扶风郡人。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终年四十五岁,被追谥为翼侯,陈寿称赞其可比魏国的程昱和郭嘉。智力94。
将星录:费祎,字文伟,荆州江夏鄳县人。三国时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深得诸葛亮所器重。诸葛亮死后为尚书令,再迁大将军,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性格谦素甚廉,家无余财。政治93。
南烨收服一群城中文武之后杀牛宰马,犒赏士卒,又开仓赈济百姓,于是军民大悦。之后南烨又命刘璋给葭萌关张任四将写信劝降。
刘璋不敢不从,写罢书信交给南烨。南烨得了书信便要命人前去送信,却被郭嘉劝阻道:“四将领兵在外士卒甚众,若肯归降还好,若是不降反攻关隘,其害大也。又或转投张鲁,同样对国师不利。依我之见国师当领兵向北,到白水关截住四将归路,而后再以书信劝降。”
法正道:“奉孝所言极是!另外西川平定难容二主,国师可将刘璋送去交州。”
南烨听从二人之言,休兵数日之后便出兵北上,同时遣人将刘璋送到交州软禁。等南烨到了白水关,张松已然完成使命,劝张鲁退了兵马。
庞羲、张任、严颜、雷铜四将见张鲁退兵松了口气,可他们刚要回兵成都,南烨便断其归路,送来了刘璋劝降的书信。四将见信便知大势已去,于是献关投降。至此益州全境皆为南烨所得。
张鲁兵马刚退就闻听南烨得了益州,当时心中大惊。汉中乃是四战之地,北接西凉,东接司隶,南接益州,如今三面皆被南烨所得,张鲁岂能不怕?忙召众将商议对策。
阎圃道:“主公不必担忧,南烨出师必然有名,主公与其无怨,何必惧其来攻?”
张鲁道:“昔日我驱逐镖师,封闭镖局,断绝两家来往,又如何无怨?”
阎圃道:“此乃小怨而已,南烨若以此为名,主公便重设镖局,再请镖师,与其讲和,看他还有何话说?”
杨松此时在帐下冷笑出言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南烨真欲起兵还愁没有原由不成?依我之见当趁南烨、刘璋两败俱伤立足未稳之际兵发益州,再结连曹丕共攻南烨。待攻陷益州,主公可令曹丕为主公请封汉宁王。两家合力可不惧南烨矣!”
张鲁想要封王久矣,听杨松所言十分顺耳,便问杨松道:“若是出兵何人可为先锋?”
杨柏乃是杨松之弟,自然心向杨松,当时出班道:“末将愿往!”
阎圃见张鲁想要出兵急忙劝道:“如今正恐南烨来攻,主公反要前去攻打岂不授人口实?何况我等只知南烨得了益州,却不知其是否与刘璋两败俱伤。若其兵马尚多,我等出兵岂不自寻死路?”
杨松道:“主公不必为此担忧,我家中有一客人,最知南烨、刘璋根底。南烨兵马如何,益州有何险要,唤来此人一问便知。”

第五十五回 南烨平定汉中地 三分鼎立多国师(1)
张松受南烨所托出使汉中,来到汉中之后他并不急着贿赂杨松,而是按郭嘉之计找了一处僻静宅院住下,四处搜集汉中消息,以备他日之用。
经过一番打探张松方知汉中张鲁与其他诸侯不同,其祖张陵在西川鹄鸣山中造道书以惑人,人皆敬之。张陵死之后,其子张衡继之。百姓有学道者,献米五斗。故有“米贼”之称。张衡死后,张鲁又继之。
张鲁在汉中自号为“师君”,来学道者皆号为“鬼卒”,为首者号为“祭酒”,领众多者号为“治头大祭酒”。官府中人多为信徒。众信徒以诚信为主,不许欺诈。
治下有生病者,便设坛使病人居于静室之中,自思已过,当面陈首,如同基督徒忏悔,然后为之祈祷。主祈祷之事者号为“奸令祭洒”。祈祷之时书病人姓名于纸上,将服罪之意写于名下,一式三份,名为“三官手书”。一份放于山顶以奏天,一份埋于地下以奏地,一份沉于水中以申水官。如此之后病若痊愈,献米五斗为谢。
张鲁又盖义舍,舍内饭米、柴火、肉食齐备,许过往行人量食多少,自取而食,多取者受天诛。境内有犯法者,必先宽恕三次,再不改者,方才施刑。村间乡亭并无官长,尽属祭酒所管。如此雄据汉中之地多年,朝廷无法约束。麾下谋士以阎圃、杨松为首,武将有张卫、杨昂等人。
张松探查明白,十日期限已到,张松便找到杨松献上金珠,游说张鲁退兵。杨氏乃汉中大族,杨松在张鲁面前说话很有分量,三言两语便劝得张鲁退兵。张松一计已成,并不离去,反而留在杨松家中住下,装作一见如故之态,日日请杨松饮宴。
杨松不知张松心意,见他完成了刘璋使命依然殷勤侍奉自己,便以为张松真心实意与自己为友,于是留张松在家中好生款待。
南烨攻取益州的消息一到汉中,张鲁与杨松几乎同时得到了消息。张鲁得到消息的反应是聚将议事,杨松得到消息之后便先来找张松商议。
张松得知南烨已得益州,心中欢喜,面上却装作悲痛,再次献上金珠,让杨松劝说张鲁出兵益州。
杨松这人虽然贪财,可是也有一个优点,就是言而有信,收钱之后绝对办事,这一点比现代的某些官员可强多了。正因得了张松嘱托,杨松这才在殿上举荐张松。
张鲁闻听杨松家中客人有知南烨、刘璋根底者,急忙命人将张松请到殿上一同议事。张松一见张鲁便哭诉道:“南烨不仁侵我益州,还望师君兴兵为我主报仇。”
张松本就长相难看,他这一哭,鼻子眼睛挤到了一处,脸上肌肉皱成了一团,看着就更加可怜。
张鲁眉头微蹙道:“我闻刘益州乃是献城而降,子乔先生不随故主同降国师,反而寻我发兵报仇是何道理?”
张松道:“师君所言差矣!若非南烨贼子兵临城下我主不敌,又岂会降贼?我主与众将纳降皆不得已,师君若肯发兵为我主复仇,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说蜀中众将皆来归顺。”
张鲁闻言大喜过望,便要答应出兵。可是还没开口,阎圃便出班插言道:“兵者国之大事,岂能因你一言而决?南烨兵马虚实如何?蜀中又有何人能被你所说来投我主?你若不能一一道来,我主又岂能发兵?”
张松先前打探消息之时,便知阎圃不好对付,因此早就准备好一番说辞。此时听阎圃质问,从容答道:“阎公所虑不无道理,诸公且听我将南烨虚实一一道来。诸公当知曹孟德百万之众败于赤壁一战,此战孙仲谋、刘玄德二人出力最多,可到头来曹孟德却被南烨麾下马超所害,荆州、司隶、西凉三地也被南烨所得。如此一来孙、曹、刘三家皆不喜南烨,南烨更要留大军在三州之地以防三家兵马。原本南烨提防三家,再无力出兵攻伐益州,只因师君与我主相争,这才令南烨趁虚而入。
南烨入川兵马本不甚多,战犍为,攻成都又损兵折将,此时已是强弩之末,师君正可发兵。再者我主麾下忠臣良将不少,黄权、王累、张任、严颜皆是忠贞之士,投降南烨迫不得已。法正、孟达乃我故交,我只用一言便可说其来降。”
张鲁听张松说的头头是道十分欣喜,阎圃却谨慎道:“若按子乔所言,蜀中便无一将投南烨乎?”
张松道:“那也不然!只是几员叛将不足为惧,我自有计克之。”
阎圃道:“不知子乔有何妙计?”
张松从怀中取出西蜀地形图展开道:“此乃我所画西川地理图,南烨新得益州不识路径,师君有此图在可敌南烨。至于几员叛将,自然有我蜀中忠臣斩之。”
张鲁一见此图再无疑心,当时大喜道:“有子乔之图,南烨不足为惧也!”说罢命其弟张卫与大将杨昂、杨任兵分三路为先锋往葭萌关而来,张松随军参谋。张鲁自己亲率大军往阳平关总督粮草军马。
张卫、杨昂、杨任三将到了关前,早有人禀报南烨。众将一听张鲁派兵前来纷纷请战,就连刘璋之前镇守葭萌关的旧将庞羲、张任、严颜、雷铜四人也都请战。这四人未降之时确实忠于刘璋,可是如今已然随刘璋投降,效忠的对象就成了南烨。
南烨听张鲁兵来就知张松计策已成,对众将道:“张鲁不足为惧,我已有妙计破之,你等可如此这般……”说罢众将领命而行。
张卫到了葭萌关下对张松道:“子乔能否说守关之将来降?”
张松摇头道:“尚不知守关之将何人,将军可先往搦战,若是蜀将守关,我当阵前说之。”
次日张卫便与二将到关前搦战,南烨在关上隐藏身形,施放技能存星、取星一番,便命张任出关迎敌。
将星录:张卫,字公则,沛国丰人,张鲁之弟。建安二十年,曹操征张鲁,张卫守阳平关拒敌。张鲁降操后,张卫亦降。
将星录:杨昂,张鲁部将。曾奉张鲁之命,率兵助马超争夺凉州。曹操攻打汉中时。杨昂与张鲁之弟张卫守卫阳平关,双方攻防多日,终为曹操所破。
将星录:杨任,张鲁部将。曹操攻打汉中时守阳平关。曹操趁守备松懈时发动夜袭,杨任被斩。

第五十五回 南烨平定汉中地 三分鼎立多国师(2)
张卫关前搦战不久,便见葭萌关大门敞开,一将引兵策马提枪而出。张鲁与刘璋交战多年,张卫对刘璋麾下将领十分熟悉,一眼便认出是大将张任。
作为知根知底的老对手,张卫自认不是张任对手。他看向身后的张松问道:“子乔可否说张任将军来降?”
张松胸有成竹的点头道:“待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