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数据三国 >

第455部分

数据三国-第455部分

小说: 数据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又问曹彰之志。曹彰答道:“愿为将。”
曹操问道:“为将当何如?”
曹彰答:“披坚执锐,临难不顾,身先士卒。赏必行,罚必信。”曹操闻言大笑。
由于曹操身死华容道,曹丕继位还在年幼之时,曹彰、曹植年岁更小,也就没有发生争夺王位之事。这几年曹丕渐渐掌权,对于两个弟弟虽然加以提防,没有给予重权,可是也没过分逼迫,搞出什么七步作诗的事来。
曹彰的志向是统兵为将,可是他要想在曹丕麾下统兵何其难也,所以平日最多也就带着三五家将,训练百余亲兵。如今见众将都不愿去许昌,他便自告奋勇,向曹丕请战。
曹丕见是曹彰请战当时大喜,曹彰身份特殊又爱身先士卒,若能去许昌守城,定能提升士气。就算战败身死,曹丕也能除去一个隐患。曹丕心中虽喜,嘴上却道:“贤弟愿代朕守城,朕心甚慰。只是此次三路兵来,不容小觑。贤弟之前又不曾领兵,岂可轻往?”
曹彰拱手道:“弟虽不曾统兵出征,但此次只是守城,又有文优先生指点,想必不会误事。如今大敌当前,弟便不为将统兵,也愿做一军前小校,上阵为兄长分忧。还请陛下应允。”
曹丕闻言喜道:“好!贤弟真勇武也!此次便封贤弟为北中郎将,统兵五千前去助战。不知还有何人愿一同前往?”
年少的曹彰一请战,确实带动了众将士气。夏侯尚、夏侯德、邓义、刘先、牛金五将先后请战。曹丕又拨五人军马四万五千,与曹彰凑齐五万大军,前往许昌迎敌。
李儒在许昌得知曹彰等六将来援,急忙命人大开城门,将众将兵马迎入城中。而后立刻与众将商议退兵之事。
曹彰这还是头一回领兵出战,心中难免激动,坐在李儒下手,聚精会神的听他讲解目前战局。
李儒见曹彰贵为皇弟却并不插言,而是十分听话,心中也很满意,对众将道:“如今三路大军齐至,合计兵马三十万。我等守城之兵不过十余万。若等三家兵来,此城难守矣。依我之见不如先起兵退其一路,而后守城。诸君以为如何?”
夏侯德道:“许昌城高墙后,便是敌军倍于我军,也难下此城。何必出城冒险?”
李儒道:“此次若只孙权、刘备二人前来,休说三十万,便是五十万人马前来也难攻陷此城。可南烨国师发兵,我等不可不小心应对。”
曹彰道:“适才听先生讲,孙、刘、南三家兵马一路十万,我等城中士卒约有十五万,若尽全力,退其一路不难。我愿为先锋,取那南烨首级。”
李儒闻言一愣,而后笑道:“三路兵马,殿下何故要取南烨?”
曹彰道:“文优先生不是说南烨最需防备?只要先取南烨其余两路不足为惧矣。”
众人听曹彰之言都笑了起来,深感曹彰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夏侯尚笑道:“南烨征战四方攻无不克,岂是易与之辈?此次他又过豫州,与刘备同来,若攻其一路,便是攻他与刘备两路,岂有得胜之理?”
李儒点首道:“伯仁之言是也。三路军中应先退孙权为上策。”
曹彰好战不假,可也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经验不足,所以十分虚心。听完夏侯尚与李儒解释,他便不再坚持己见,而是拍着胸脯道:“若战孙权,末将愿为先锋!”
李儒倒是听说过曹彰勇武,也明白曹彰上阵可鼓舞士气。但是曹彰武艺究竟如何,会不会一上阵就尿裤子,李儒也拿不准。于是说道:“大军先锋不但要修桥补路,还要克敌制胜。殿下欲为先锋,必先在士卒之前一展勇武才行。”
曹彰对武艺极有自信,当时兴奋道:“不知我要如何一展所长?”
李儒道:“可往校场比武。”
曹彰最不怕的就是比武,拉着众人便往外走。校场上的士卒一听二公子曹彰要与众将比武,都争先恐后凑了过来。
众士卒只见曹彰头戴金冠,手持画戟,胯下一匹宝马名曰白鹤,策马来到校场正中喝问:“谁来与我一战?”
李儒知道众将之中牛金武艺最高,夏侯尚、夏侯德兄弟次之,荆州降将邓义、刘先武艺最差。在李儒看来,曹彰的本事只要能胜过邓义、刘先也就凑合了,至少不会上阵就送了性命,若是还不如这二人,那就最好让他老老实实城里呆着。于是李儒吩咐道:“还请邓将军上前一试。”
邓义撇了撇嘴,并不愿给年方十七的曹彰当陪练,不过他官职卑微无法抗命,只得策马提枪来到阵前拱手道:“还请殿下手下留情!”
曹彰不知邓义是客气,点点头道:“嗯~我会注意分寸的。”那语气如同必胜一般。
邓义见曹彰高傲,心中不免有气,说了一句“殿下小心!”而后便一枪刺来。

第五十六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南烨仗义再兴兵(8)
邓义与曹彰一交手,这才知道自己小看了曹彰。二人交锋不到五回合,邓义便被曹彰打的毫无还手之力,若非曹彰因为切磋手下留情,恐怕邓义三回合都挺不住。
李儒对于武艺虽是外行,可也能看出曹彰的厉害,只凭这一点就说明邓义与曹彰相差不是一星半点。李儒对刘先道:“刘将军且去助邓将军一臂之力。”
刘先与邓义同为荆州降将,在曹营中关系最好。他也觉得邓义输给一个黄毛小子丢人,于是挺枪策马上前道:“殿下且看末将枪法如何。”说罢便与邓义双战曹丕。
曹彰见二将来战不怒反喜,挥舞画戟如同游龙一般。古代武将但凡用戟者,要么膂力过人,武艺超群,要么不堪一击,只为装13。曹彰显然属于前者,与二将交战不落下风。
众士卒见曹彰勇武,纷纷喝彩叫好。李儒等人在一旁看了也不由点头。夏侯尚感叹道:“殿下有大公子之风。”他所说的大公子并非指曹丕而是曹昂。
话音刚落,就见阵上曹彰用画戟月牙一锁邓义枪尖而后往外一拉,邓义长枪当时脱手飞了出去。刘先挺枪来救,曹彰策马闪过,回手用画戟在刘先的马屁股上划了一下。那战马吃痛策蹄飞奔,结果就把赤手空拳的邓义留在了曹彰面前。
邓义失了兵器还怎么比试?只能抱拳拱手佩服道:“殿下武艺高超,我等不敌也!”
曹彰举目四顾周围士卒那敬佩的眼神,不由哈哈大笑,看向李儒道:“以我武艺可为先锋否?”
李儒点了点头道:“殿下本领足以为先锋,不过那孙权麾下能征惯战之士不少,殿下还当小心谨慎。”
曹彰点头答应之后众人又回殿中。李儒命夏侯尚、牛金、曹彰三人领兵十万,埋伏于于颍水之北,截断桥梁,专等孙权。
却说孙权得了鲁肃回报并不急于出兵,而是日夜命细作打探。直到听说南烨、刘备合兵一处开始往许昌而行,这才从徐州境内发兵。由于此次三家兵马数量相同,南烨、刘备又亲自统兵,孙权便也亲率兵马而来,免得在南烨、刘备面前失了话语权。
此次出兵,孙权留周瑜等将守家,命吕蒙、董袭为前队,自领凌操、凌统、陈武、宋谦居中,蒋钦、周泰等将居后。一路之上所过郡县皆望风而降。
吕蒙、董袭来到颍水之南,见河上桥梁被毁,便四处寻找船只渡河。人马刚刚过河,吕蒙、董袭便见一小将骑白马,持画戟,引数千兵马而来。
董袭见曹彰领兵而来并不认识,不由对吕蒙笑道:“常言半渡而击,我等已然渡河,此将才来,可见此子不会领兵,不知战机,待我胜之。”说罢策马引兵来战曹彰。
曹彰与董袭交锋不到二十回合诈败而走,董袭急忙招呼吕蒙一齐引军追赶。吕蒙劝董袭道:“小心诱敌之计!”
董袭道:“主公后队人马将至,便是计策也不打紧。”
吕蒙回头一望,果然孙权兵马已到。原来就在他们收集船只渡河的时候,孙权的中队已经到了河边。见了孙权的人马,吕蒙也有了底气,跟随董袭去追曹彰,只留少量人马助孙权渡河。
董袭、吕蒙追着曹彰到了颍川以北,忽闻战鼓声响,左边夏侯尚引一军杀来,右边牛金一军杀来,曹彰引兵回身杀来。这三人合兵有十万之众,董袭、吕蒙的前队不过三万,如何匹敌的过?当时便被杀的大败。
吕蒙、董袭奋力死战,这才杀出一条血路往河边逃去。还未到河边,便见孙权引兵而来。原来孙权渡河之后听前军得胜,便催兵而行前来接应,哪里想得到片刻工夫前军已败?
董袭见了孙权便高呼道:“主公快走!”
孙权闻言大惊,待他想要回兵,前队败军已然冲进中队军阵,士卒一片混乱。曹彰三将见机不可失,率领曹军直冲孙权帅旗。孙权忙命身边凌操、陈武、宋谦三将上前交战,只留小将凌统身边护卫。
曹彰与凌操战在一处,陈武对上了牛金,宋谦对上了夏侯尚。若单论武艺,除了曹彰对凌操占上风外,其余两个曹将都不是吴将对手。可是曹军比吴军多啊!主将不是对手,可以召唤士卒帮忙群殴,如此一来三名吴将哪儿能抵挡?
凌操在乱军之中与曹彰交战不到十合,便有一曹兵用长矛来刺凌操。曹彰趁着凌操抵挡长矛,挥手一戟将凌操砍于马下。与此同时宋谦也被夏侯尚领兵围殴致死,唯有陈武仗着武艺高强,从乱军中逃了出来。
东吴三将虽没能抵挡曹兵,却为孙权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孙权趁着三将交锋之时与凌统跑到了河边,此时他身边还剩三百余骑。
就在孙权松了口气,想要寻船渡河的时候。曹彰引着两千余骑从后追来,口中大叫:“孙权哪里逃!”
凌统见曹军来势如山倒,大呼道:“寻船不及,主公速渡小桥!”说罢翻身与曹彰死战,要为父亲凌操报仇。
孙权此时已然慌了神,根本忘了桥梁已断之事,策马朝着一小桥奔去。待他纵马上桥,才发现桥中已被拆断,并无一片木板。这下可把孙权惊得手足无措。
就在孙权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刚才战败的陈武浑身浴血也杀到桥前,对孙权大呼道:“主公可令马退后,再放马向前,跳过桥去。”
孙权闻计大喜。原来由于时间匆忙,这小桥曹兵只拆了中间一段丈余距离,前后桥身还有木板,普通战马未必跳的过去,可是孙权的宝马快航却没问题。就见孙权收回马来有三丈余远,然后纵马加鞭,快航纵身一跳飞过桥南。陈武紧随其后也跳过桥去。
帮孙权抵挡追兵的凌统年纪、武艺与曹彰都不分上下,曹彰见猎心喜,并不许士卒围杀凌统,而是与凌统斗将单挑。若是放在平时,凌统确实有与曹彰大战一百回合的实力,可是今日他为父报仇心切,还牵挂着孙权安危,周围又全是曹兵难免紧张,这就令凌统心态不佳,有些发挥失常。
曹彰、凌统交战到了三十余回合,凌统便落了下风。此时凌统望见孙权已然跃马过河,去了一块心病。他自知此次难以杀曹彰报父仇,便趁着还有体力虚晃一枪,拨马就走,身中数枪才杀出重围。曹彰岂能让凌统逃了,领兵随后追来。
凌统杀到桥边,见桥梁已断,曹彰又紧追不舍,暗道一声:“我命休矣!”便在此时,董袭、吕蒙引败兵到,救下凌统沿河而走。三人且战且逃,身后东吴士卒越来越少,凌统护卫孙权那三百余骑早已全部阵亡。眼看三人就被曹兵围上,只见河中船来,孙权在舟上相迎。
原来孙权纵马过河之后行了不远,便见蒋钦、周泰引后队人马而来。于是孙权急忙催促后队向前接应。蒋钦、周泰这才快马加鞭来到河岸,与孙权一起来接凌统等人。
董袭、吕蒙、凌统三人见到船来毫不犹豫纵马一跃,不过他们可不是想跳上船去,只听“噗通~噗通~”落水之声,三人全部连人带马掉入河中。
曹彰在后面见三人跳河就是一愣,更奇怪的是三将身后残兵也纷纷跳河。过了片刻曹彰才明白过来,只见三将领着残兵泅水上了孙权小舟。原来东吴将士皆通水性,虽无法顶盔掼甲游过河去,不过只游一段距离到船上还是没问题的。
夏侯尚、牛金此时也赶了上来,见孙权要乘船而逃,便命士卒放箭。不过此时孙权已然离岸退远,箭雨只杀死了一些没来得及上船的东吴败兵。
曹彰见孙权从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跑了,心中着实难受。便对官职最高的夏侯尚道:“吴兵所剩已然不多,我等追杀过河,定能擒住孙权。”
夏侯尚确实也心有不甘,不过河上桥梁皆断,船只又都在南岸,如何追的上去?便对曹彰道:“我等无船,不能渡河,这便回城复命吧。便是未擒孙权,此战也是大胜,殿下当居首功!”
曹彰还不甘心道:“莫非我等不可寻船而渡?”
夏侯尚解释道:“待我等寻来船只,孙权已然在对岸列好阵势。吴军半渡而击,我等必败。何况南烨、刘备兵马将到,若在此耽搁反而失了许昌,是因小失大也!”
曹彰好战不假,可是却并不傻,听夏侯尚一说便知道有理。于是命士卒打扫北岸战场,将孙权遗下的粮草辎重、武器盔甲尽皆运回许昌。
东吴众将保护孙权回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