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时行 >

第131部分

宋时行-第131部分

小说: 宋时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眼前牛皋和那评书里的牛皋显然有些不太一样。年纪似乎大了些而且看上去,比那评书里的牛皋,透着几分清醒。这可不是说岳全传中那个大大咧咧,气死了金兀术,而后又笑死了的福将牛皋。
不过这个牛皋看上去,似乎更真实。
玉尹倒是知道历史上的牛皋,并非如说岳全传中那般,从小和岳飞一起长大……
事实上,真实的牛皋比岳飞大了十几岁。
史书里记载,牛皋是鲁山人,出身也还算好。
建炎二年,也就是公元川凹年,金军全面入侵,牛皋在家乡聚众抗击金兵,因功而授中军统领和荥阳刺史之职。而那时候的岳飞,尚未崛起。直到绍兴三年,也就是川召年,岳飞统制江西和湖北军务,奉命剿灭杨幺,牛岳才算初次相会。
不过从那之后,牛皋便追随岳飞东征西讨,建立功勋无数。
至于小说演义里的“气死金兀术,笑死牛皋,的说法,不过是演义而已。
真实的牛皋,是在岳飞遇难之后,赵构和秦桧为斩草除根,在绍兴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四年,密令都统制添师中在任和以宴请各路大将的名义,以毒酒害死牛皋。
牛皋死前,曾悲愤而言:恨南北通和,不能以马革裹尸。
享年,六十岁!
这是个有勇有谋,且极为忠义的名将。
虽然一生为岳飞名头所掩盖,可实际上,牛皋的本领,未必就逊色岳飞太多……
玉尹前世,曾参观过牛皋在杭州栖霞岭上紫云洞口的牛皋墓。
当时给他留下深刻记忆的,莫过于徐渭留下的那首《吊牛皋墓》。
诗云:将军气节高千古,震世英风伴鄂王。
这鄂王,便是岳飞。
玉尹突然感觉有些可笑,但心中又有无限敬佩。
杨再兴已经来了,而今又有牛皋出现在眼前。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玉尹思付片刻后问道:“伯远,你那边,如今有多少人?”
“除了这些兄弟,尚有老弱fu孺,五丰余人。”
玉尹lu出为难之色,沉吟良久后,突然转身来到柳青身边。
“大官人,家中可有良田。”
“啊?”柳青一怔,不过也没有掩饰,便低声道:“牟骆岗那边倒是有些田产,不过我很少过去,都是让人过去打理。”
“有些,是多少?”
“这个……六七百亩地倒也还有。”
这家伙果然是个大户六七百亩地!那可是东京开封府治下的田地,你又六七百亩,还是“有些田产”那让我这等连一亩地都没有的人,又当情何以堪呢?
“大官人以为,这牛皋如何?”
柳青搔搔头,轻声道:“听他所言,倒是个有情义的好汉。”
“既然如此,何不把他留在身边?
牛伯远的身手,恐怕不逊色于开封城的小关索。若有他帮衬,大官人日后行商,外有九郎打点,内有牛皋护卫,可谓万无一失。只是不知大官人,可有这等魄力吗?”
“小乙的意思,是让娄收留这些人?”
柳青眉头一蹙,那双小眼睛滴溜溜打转,心里面便打起了小算盘…!。

   

第一二四章 为靖康谋

  
靖康就要来了!
在那场灾难到来之前,玉尹希望能够拥有一定的自保之力
  
不管他能否找到那根能让他飞黄腾达的大腿,都必须要先拥有能够保护自己的力量。
开封城破之日,那些所谓的社会精英其实未必会遭受太多波及,倒霉的永远是如玉尹而今一样的普通百姓。所以,玉尹必须有一定能力,保护他的家人和朋友。
只不过,玉尹而今的能力实在是太小了!
此前他在断碑沟招揽了王敏求和霍坚这样的人物,已经是他的能力极限。
便是这次从可敦城带回来七八千贯,听上去挺数目不小,可在开封这个大都市里,又算得什么?别的不说,便是柳青手中掌握的财富,都远远不是玉尹可比拟。
十几个人能养得起,一二百人,他能养得起吗?
只说那吃喝拉撒,就能让他感到头疼……
牛皋,必须拉拢。
可是听他谈吐,如果不能妥善解决他那些乡亲的话,牛皋决不可能轻易离开鲁山。
一百多人的吃喝拉撒,绝不是玉尹而今可以担负。
更何况一旦迁移,一百多人的户贯也是个大问题,大麻烦……没错,玉尹认识开封府的肖堃肖押司,可即便是肖堃出面,估计也解决不得这一百多个人的户贯。
这里面牵扯的麻烦,太多太多。
有开封府的,还有汝州的,鲁山的……
玉尹一个小小的屠户,焉能解决这么大的问题?
再说了,他一个小小屠户,蓄养一二百个人。这传扬出去,恐怕不用金兵打过来,那开封府的人便要找他麻烦。官家对民间还算放纵,却不代表可以让人聚众结党。
昔日宋江在京东惹来滔天麻烦,官家又岂能不在意这些事情?
不过,玉尹解决不来这种问题,有人可以解决。
比如说:柳青!
别看柳大户在开封名声不显,却是个隐形富豪。他的接触层面,也都是那些达官贵人,即便算不上手眼通天,也是门路众多。先前对玉尹而言的诸多麻烦,对柳青而言,却算不得大事。试想一个能年入十万贯的富豪,没有些手段又怎可能?
而柳大户若接下了这些人,也并非没有好处。
单就说牛皋这帮子鲁山盗匪,虽说不上身经百战,却也经过训练,比之官军不遑多让
有了这些战力,柳大户以后走西域商路,便可以轻松许多。
而最重要的,还是牛皋这个人!
“大官人可知,而今东京城里什么最难得?”
柳青搔搔头,反问道:“小乙以为呢?”
“人才!”
“哦?”
“大官人方才也看到了,牛伯远的身手,胜九郎多矣。
九郎,非是咱说是非,你常年走动江湖,门路比较多,更适合负责外务。比如和那些江湖人物打交道,有你出面,可以避免许多麻烦。但有的时候,并非单凭拜山便可以解决。这江湖风云诡谲,恩怨错综复杂,九郎的面子也不是人人识得。”
话有些不中听,但对于久历江湖的柴霖而言,却算不得什么。
自家本事自家清楚,柴霖微微一笑,点头称是。
“关键时候,还得靠拳头!
牛伯远武艺高强,还懂得战阵之法。
呵呵,大官人可以想想,有这么一个帮手,以后西域商路的那些好汉们,看到大官人你的商旗,少不得要揣摩一二。毕竟这脸面若没拳头撑着,谁又能够识得?”
“这个……”
柳青听到这里,也是不禁点了点头。不过,他还是有些怀疑,轻声道:“那牛伯远,真如小乙所言那般厉害?自家方才看他,也不过如此,未见有厉害之处啊。”
不等玉尹回答,柴霖开了口。
“东翁,若非方才小乙拦下此人,小底与他交手的话,不出十招必败。”
“不是吧!”
柳青闻听一惊。
柴霖的武艺虽不算太高,可也不是庸手。
寻常五六个大汉,不见得是他对手……没想到竟然在牛伯远面前走不出十个回合。
柴霖跟随柳青也有年头了,所以他不怕柴霖说谎。
“此人,能比得小关索?”
“不遑多让!”
“如此……”柳青心动了!
似他这种隐性豪商,最怕遇到一些不知所谓的人物,遭逢一些不知所谓的麻烦。比如李宝之流,其实就是柳青这种人的心腹之患。如果能有牛皋这样一个高手在……
嗯嗯嗯!
至于一百多口人,又算得什么?
指头缝里随便露出一点,便够那帮人吃饱喝足。
而户贯这样的事情,在柳青看来更不是问题。实在不行,便花些钱两找蔡懋出面。堂堂开封府尹出面,便是鲁山官府心怀不满,也不会为难什么……嗯,如此甚好!
见柳青眼珠子滴溜溜直转,玉尹便知道有门儿。
他知道,凭他现在的身份和地位,拉拢牛皋难度不小。这位可不是那评书演义里的傻大个,能名留青史的人,哪个又愚蠢来着?便是唐朝的程咬金,在很多人印象里好像三五不着调。可实际上呢?那家伙是初唐名将之中,极精明的一个。
牛皋可能比不得程咬金的精明,但也绝对不傻。
这样的人,必须要用情感拉拢……能解决他那些乡亲的生存问题,牛皋必然心怀感激。只要你感激就好!等到了开封之后,自家便有足够的时间,和你拉近关系。
想到这里,玉尹心里忍不住一阵得意。
到这个时候,玉尹就不方便在出面了……柳青在三思之后,迈步上前,来到牛皋身边。
“牛伯远一身好本事,就这么沦为盗匪,实在令人心痛。
方才小乙哥与自家极力推荐,说伯远你武艺高强,是一个顶好人才。自家这个人,生平最敬重那些有情有义的好汉。这么说吧,自家在开封也算有些田产,只是一直空在那里,也无人照拂。若伯远你愿意的话,便带着乡亲们一起来吧……别的自家不敢保证,让大家吃饱穿暖,有个栖身之所,还算不得太大的问题。”
牛皋闻听一怔,看着柳青,半晌说不出话来。
本想着能得三百贯便心满意足,没成想捞来一张长期饭票!
“你……不会是想欺骗自家吧。把自家骗去了开封之后,便是官府把自家拿下?”
柳青闻听,顿时大笑。
“伯远,自家若要拿你,根本不需费这等力气。
待自家回了开封府,便可以托人从河南府派兵围剿……伯远以为,这事情会很麻烦吗?便是你们鲁山官府虚以应付,自家也能请来人,把你们打得无处可以安身!
伯远,自家是真爱惜你是人才,不想你这一身好本事,凭白浪费。
不如这样,等到了开封以后,你们安顿下来,自家说不得还能找机会,为你在军中安排个差遣。似你这样的好汉,若真个被官府拿下,实在是太可惜,太可惜了。”
牛皋很精明。
可不管怎么说,这眼界也就在鲁山巴掌大的地方。
试想,三百贯就能让他心满意足,他这眼界又能有多么宽广。
听柳青这么一说,牛皋心里也有些虚了。而他身后那些青壮,也是一个个面面相觑。
眼前这位爷,好大口气!
莫非,这是个大人物?
牛皋下意识朝玉尹看去,内心里,他对这个能唱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青年,还是颇有好感,甚至有些敬重。毕竟在这个时代,文人骚客的地位崇高。
即便牛皋有些心气,可是在玉尹跟前,还是不自觉低了一头。
玉尹朝他笑了笑,轻轻颔首。
那意思分明是告诉牛皋:莫担心,这厮倒是有这种本事。
“若真如此,牛皋便带牛家村一百八十四口老少爷们,感谢大官人慷慨相助。”
玉尹的点头,让牛皋一下子安了心。
他退后一步,向柳青一揖到地,令柳青忍不住开怀大笑。
“今有伯远助我,自家以后又焉能再惧小人?”说着,柳青转身对玉尹道:“若非小乙想出如此好办法,自家还招不得伯远这等人才。来人啊,先取三百贯来。”
有家丁忙捧了银两上前,双手递给柳青。
说起来,早在北宋初年,为方便交割,民间便出现了‘交子’这样的纸币,方便与携带。在成都等地,有专门为商人准备的交子铺户,不过主要是用于存款和取款,所以这交子,并无法作为货币流通。到仁宗天圣元年,便有朝廷设益州交子务,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算是把交子这种纸币正是列入官办的形式。
不过当时的交子,主要集中在四川境内,并未全国流通。
到大观元年,宋徽宗又改‘交子’为‘钱引’。不过由于钱引不置钞本,不许兑换,并随意增发,以至于纸币加之连年贬低。史书记载,到南宋嘉定时期,每缗钱引只值一百文。而在宣和年间,这钱引虽未贬值如此厉害,已不为商人重视。
许多商人出行人,会用铜钱兑银两,方便携带。
牛皋结果那价值三百贯的银两,顿时懵了!
柳青笑呵呵说道:“伯远可以着人把这些银子兑换成铜钱,先拿回去让乡亲们安心。
自家返回东京之后,就立刻操持这件事情。
待户贯妥善之后,自家便让九郎前来寻你,到时候你们拿着户贯在县府办了章程,便可以全部迁移东京。自家如此安排,不知伯远是否满意?若有要求,只管提出。”
看了柳青的手段,玉尹也不禁连连点头……


   

第一二五章 荼蘼花落玉郎归(一)

  
六月,野花绚烂。
不管外面是怎样一个模样,可是一进开封府治下,便立刻感受到别样的繁华。
路边野花绽放,五颜六色,铺满大地。
从黄河中游吹来的河风,驱散笼罩在东京上空的炎热,凉爽宜人,感觉非常舒服。
再往前,便可以看到西水门。
高厚坚实的城墙,在阳光下透出一股子雄浑之气。
那路上来来往往的车马,川流不息,营造出一副生机勃勃的景状。
玉尹牵着马,随着车流缓步行走。他一边呼吸这熟悉而又略显陌生的空气,一边又有一种归心似箭的冲动。小别三月,不知家中尚安好?燕奴此时,又在做什么?
是在马行街的铺子里忙碌?亦或者在熟肉作坊里操劳。
也可能坐在自家那安静的小院子里,缝补着衣衫,等待自己归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