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时行 >

第295部分

宋时行-第295部分

小说: 宋时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玉尹沉吟片刻;对齐龙腾道:“请大郎转告师叔;他的好意;小乙领受了。

却不知小乙能否拜入少林门墙;做个俗家弟子?若师叔有意;小乙也可以牵线搭桥;为少林某一香火之地。一来可以弘扬佛法;二来嘛;也能彼此多一些照应。”

天下武功出少林

这在后世;可谓尽人皆知。

虽说那位释CEO把个少林寺经营的是充满了铜臭味;但不得不承认;也着实推广了少林寺的影响。此时的嵩山少林寺;尚没有那种铜臭味。寺中武僧人数不少;若是能招揽些高手来;未尝不是一个保障。玉尹现在;实在是太需要人手了。

齐龙腾倒是没有如玉尹想的那么多;听闻之后;便答道:“此事;还需回去与师叔商议。”

“如此;小乙便敬候佳音。”

送走齐龙腾之后;玉尹在安道全的指点下;服下大还丹。

说起来;他的伤势比高宠杨再兴等人要重不少。哪知道在服了大还丹后;竟比高宠两人提前康复。惹得高、杨两人眼红不已。可这是机缘;便是求也求不得……

三月中;太子亲军正式开始重建。

五千兵马已经补充完整;并在张 闹富酉驴 佳盗贰?br》

三月初十;直龙图阁大学士朱桂纳代表皇后朱琏。将绣有‘太子亲军’四个大字的大纛送至诸率府。也标志着太子亲军正式成立。太子亲军不受枢密院所制;只受东宫委派。

朱桂纳在授旗之后;便示意玉尹。有话与他说。

玉尹哪能不明白朱桂纳的意思;把他带到了偏房;命何元庆和狄雷两人在外守候。

“国丈。莫非圣人另有吩咐?”

朱桂纳坐下来;沉吟片刻后突然发问:“小乙;我且问你……当初官家欲除康王为河北兵马大元帅之职;可是你与太子说;让太子劝阻了此事?”

“这个……”

玉尹当时就愣住了;半晌说不出话来。

此事;的确是他当初阻挠;只是时隔数月;他险些已忘记了这件事情。

而今朱桂纳突然提起。让玉尹心里有些发毛。他不知道;朱桂纳问这件事;究竟是什么意思?

不过。在犹豫了一下之后。他还是咬着牙;点了点头。

“那你。为何要阻挠此事?”

玉尹沉默良久;才轻声道:“自古以来;藩王掌兵;必出祸乱。

当年汉高祖以为分封子弟;便可以是大汉稳固。结果七国之乱;险些令景帝颜面尽失;西晋时;也是藩王掌兵;结果战事不断;令西晋迅速败亡。而今我大宋四面环敌;若藩王出掌兵权;恐有祸事发生。小底以为;当年太祖削藩;也是出于这个目的。康王年轻气盛;若久掌兵权;难免生出坐大之心;于我大宋非福。”

朱桂纳没有开口;只是凝视玉尹。

良久;他突然道:“如今河北兵马元帅府已经建成;黄潜善、张所、刘浩以及张悫为副帅;可是这元帅人选;至今尚未确定。不知小乙对此事;可有什么看法?”

玉尹疑惑看着朱桂纳;有些不太明白朱桂纳的意思。

这种事;似乎不应该询问他的意见吧……

“这个……”

“小乙只管说;莫要有顾忌。

其实;官家心里也有一个人选;只是还无法确定。”

玉尹搔搔头;沉吟半晌之后;才轻声道:“若说人选;小乙的确是想不出合适的来。

不过;河北关系重大;这兵马大元帅人选;务必是官家可以放心;也能够信任之人出任。切不可再用那郭药师之流;还需选一心腹出掌元帅府;才算最为合适。”

他说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人选。

不过看朱桂纳的样子;似乎对他的答案;非常满意。

“对了;我听说你这诸率府;尚缺少一名长史?”

“这个……”

诸率府长史;原本是朱梦说担任。

不过他此次也算护驾有功;故而被封为太子舍人;从诸率府调出。本来;陈东是最好的人选;却因为身体原因;在家休息。如此一来;这诸率府长史和主簿两个职务便空缺下来。玉尹原本打算等陈东身体好了;让他顶上来。哪知道朱桂纳却主动提起了这件事;让他一时间;也弄不清楚朱桂纳这喉咙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太子亲军长史;乃太子近臣;必须要有一个妥善之人担当。

我并非是说陈东不适合;事实上;我一直以为;陈东做个舍人还可;为长史却不足。

不瞒小乙;我这里倒是有一个人选。

此人乃中明法科进士出身;除安陆县丞之职。此次他率部勤王;也来到开封。我见他颇有才干;便不想让他再回安陆。只是而今各部人员齐整;我也无法进行安置。左右思来;便想到了小乙;却不知道小乙这边;能否接纳此人?”

我就知道

太子亲军从太子左右;朱桂纳岂能不安排自己人进来?

好在;玉尹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于是便问道:“却不知国丈所荐之人;换做何名?”

朱桂纳笑道:“此人名叫陈规;字元则;密州安丘人氏。”

   

第310章 陈桥大捷风云起(六)22

  陈规?
玉尹对这个名字,感到非常陌生。
而且中明法科出身的进士,居然只是个下县的县丞,品秩不过从八品,似乎与他的功名不甚匹配。想来也是个不得意的家伙,却不知道,怎就能走了朱桂纳的门路。
早在太子亲军成军初,玉尹已经做好了准备。
似这种地方,怎可能没有一些人情关系。朱桂纳能专程来与他说明此事,已是给足面子。
所以,玉尹倒也不甚在意。
诸率府长史,也是个从八品的衔,陈规过来,也算不得委屈。
所以,玉尹道:“既然国丈举荐,想来也是个有本事的人,便让他来吧。”
心里面却在盘算,怎么给陈东再捞一些好处。
太子舍人的职务确是有些低了,怎比得太子亲军长史主簿这般实权官职?原本,玉尹打算让陈东顶替朱梦说之前的诸率府长史之职,再把高尧卿提到主簿位子。
此事,玉尹已经和高尧卿说过,所以不好反悔。
但陈规突然插了这一杠子,陈东的职务,确需要妥善安排。
朱桂纳似乎看穿了玉尹心思,便笑道:“那陈少阳内舍登第,也是个有出身的家伙。
只是他的性子不好,不太适合留在东京。”
玉尹眉头一蹙,“国丈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已经答应让陈规来,怎地听你这话里面的意思。还想要把陈东从开封赶出去吗?
朱桂纳道:“小乙,你而今行走东宫,有一个朱梦说便足矣。
陈少阳的性子太刚烈,需要磨砺一番才好。兼一个太子舍人的衔,留在这边也有些可惜。倒不如让他出去,做一些实事,说不得效果更好。之前宗泽在济南府。把刘豫拿下,已站稳脚跟。他前些时日还派人来说,希望能增加几个参议。”
朱桂纳说的非常清楚。陈东的性子不适合留在朝堂之上,甚至不适合主政一方。
但他确有本事,而且立下不小功劳。若没有封赏,也不是件好事。
陈东这个人,适合做幕僚,而非独当一面的人物。宗泽在济南府开设京畿东路兵马元帅府,也需要人来帮忙。让陈东去济南做个元帅府参议官,也许才最适合。
京东元帅府参议官,正七品官职。
玉尹想了想,觉着朱桂纳说的也颇有道理。
而且正七品的官职,也不算委屈了陈东,再加上玉尹和宗泽的关系。想来到了京东,也不会太受委屈。这的确是一个好去处!玉尹沉吟良久,也就同意了朱桂纳的主意。
“此事,我回头与少阳商议。”
“当尽快解决,莫要拖得久……过些时候。我可能要离开东京,便不好再插手这些。”
“国丈要离开东京?”
玉尹愕然看着朱桂纳,“却不知要何处高就?”
朱桂纳呵呵笑道:“而今虏贼战败,河北急需整治。
官家有意命我出任河北宣抚使,留守大名府。”
“却要恭喜国丈。”
河北宣抚使,大名府留守。听上去似乎没有开封府尹威风,但实际上权力却增加许多。
之前郭药师叛变,金兵一路南下,造成河北一片混乱。
赵桓也是痛定思痛,决意派一个可靠之人出镇河北。朱桂纳原本出任过节度使,倒也最适合担任这一职务。只是他这一走,开封府尹便又要换人,让玉尹有些担心。
“国丈这一走,开封府尹由谁接掌?”
“哦,官家尚未决定,不过已有两个人选。
一个是假资政殿学士徐秉哲,另一个便是观文殿大学士吴敏。这两人官家都很满意,只是犹豫让谁接掌。吴敏有拥立之功,而徐秉哲却颇有才干,为人机敏,不好决断。”
吴敏?
玉尹知道此人!
当初郭药师投降,吴敏是第一个上疏,请求徽宗皇帝禅位。
历史上,此人还做过钦宗皇帝的宰相,只是时间不长,便因为与而今的门下侍郎,太宰徐处仁发生争执,遭遇御史中丞李回弹劾,一同罢职。这个人,也是个颇能取巧之人。
而徐秉哲……
玉尹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他知道这个人,甚至在前世也听说过这个名字。
历史上的徐秉哲,的确是做过开封府尹,但开封献城,斩杀李宝等人,以及缉拿太子赵谌献于女真人,便出自徐秉哲手笔。后来,这徐秉哲还做过伪楚宰相。
让这么一个人做开封府尹?
玉尹犹豫一下,轻声道:“郭药师也有机变之能,开封乃京畿重地,还是谨慎些好。”
朱桂纳闻听一怔,眸光闪动。
他没有接玉尹的话,而是笑了笑,轻声道:“小乙,而今朝堂局势复杂,有些事情,你还是小心一些为好,莫要被卷入其中。你是太子的人,只需为太子尽忠。”
这番话,说的颇有玄机。
玉尹隐隐觉察到,开封看起来,便要不太平了……暮春时分,迎来了一连数日的小雨。
汴河河堤上,桃红杏白散满地面,似乎预示着夏日即将到来。
陈东已经离开了东京,前往济南府出任京东元帅府参议官。临走时,他对玉尹说:“陈元则此人,颇有才干,员外不妨对他多几分信任。此人才学,更胜我与三郎。”
想来,陈东也知道陈规。
这并不稀奇。那陈规毕竟是中明法科进士出身,陈东又怎可能不知道?
玉尹虽然接纳了陈规入太子亲军,却不代表他真个就信任陈规。毕竟此前没什么接触,甚至根本就不认识,又如何谈得上信任?陈规不比陈东,那是和玉尹交情深厚,曾陪伴玉尹走南闯北。一起经历过事情的伙伴。不过,玉尹也必须承认,陈规的确是有本事。入诸率府后。很快便进入了状态,把太子亲军打理的井井有条。
张玘吴玠,只需用心练兵;高尧卿则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与各部进行交流上面。
诸率府的杂事,几乎是陈规一手打理。
便是朱梦说,也在私下里承认,陈规比他更胜任长史一职。
可是,玉尹依然没有太过亲热的表现,哪怕朱梦说和陈东一再称赞陈规的才干,玉尹还是需要再观察一阵子。北宋末年,便真个人才凋零吗?其实不然,可那些有才干的,却没有品行。玉尹有时候。更愿意用庸才,也强过无行的良才……
但在大体上,玉尹对陈规,还算是满意。
柳青的漠北商路章程已经做好,并得到了玉尹的首肯。
眼见初夏将至。他也开始着手开始准备,第二次西州之行的事宜。
玉尹这日子,倒也过得还算自在。
进入四月,天气渐渐转热。
开封府也逐渐恢复了生气,而观音巷的扩建工程,也进入尾声。
“小乙。近来官家的动作可不小啊。”
观音院禅房中,已正式出家,换上一身缁衣的李师师,为玉尹添了一杯香茗。李师师在三月时,正式在观音院出家,法号妙音。玉尹虽劝阻过几次,包括徐婆惜在内,更多次阻拦,却无法改变李师师的决定。这个已经见惯人世繁华,历经沧桑的女子,决意跳出红尘,潜心向佛。玉尹见李师师已经决定下来,也不好在阻拦。
好在这观音院,已经成了他玉尹名下的产业。
李师师在这里出家,倒也不必担心有人来骚扰……
“姐姐这话里,似乎有话啊。”
李师师……不对,而今应该称之为妙音长老道:“贫尼听说,官家任吴敏为开封府尹,又任王宗濋为殿帅,这是在清除太上道君留下来的首尾。此前官家一直没有动作,也是担心人心不稳。而今开封大捷,官家皇位已经稳固,便要动手了。”
李师师虽说只是个女子,可对政治上的了解,远远高过玉尹。
毕竟,她曾侍奉过赵佶。
对于这朝堂上的手段,自然非常了解。
玉尹皱了皱眉,叹了口气,“是啊,官家这是准备动手了!”
动什么手?向谁动手?
玉尹和李师师都没有说明,但实际上在心里,都非常清楚。太上道君赵佶在金陵停留的时间太久了!而且他在东南动作频频,已经令赵桓生出不满。此前,赵桓根基不稳,自然不好轻举妄动。而今他凭借开封大捷之余威,已稳定了朝堂。
这时候,若继续让赵佶呆在外面,的确不是一件好事。
以赵桓赵佶父子二人之间的龌龊,赵桓绝不可能容忍赵佶,继续留在东南逍遥……
怪不得朱桂纳离开东京前,曾告诉玉尹,让他不要卷入朝堂争纷。
这种事,也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