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时行 >

第346部分

宋时行-第346部分

小说: 宋时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键人物……
没错,就是关键人物!
如果赵叔向并非赵桓或者赵佶的人,如果他另有谋划。如果整件事都是他在操控……
想到这里,玉尹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念头突然间变得通达起来,顺着这个思路,玉尹一路想下去,脸色顿时变得煞白。
赵桓或者赵佶。其实都是赵叔向手中的棋子。
赵桓也罢,赵佶也好,也许……都只是陷入了赵叔向为达到某个目的而设下的局。
赵叔向有什么目的?
玉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
赵叔向的祖上赵光美,当年因为阴谋篡夺皇位,被贬为涪陵郡公,世代不予实权。想当初,赵光美跟随赵匡胤和赵光义一同打江山,后来又有什么金匮之盟,说什么兄死弟及。也正是这个劳什子金匮之盟,让赵光义坐稳了大宋的皇位。
可最初支持赵光义的赵光美,到头来非但没有落到好处,反而被贬为涪陵郡公,郁郁而终。
他的子孙,便真个会甘心吗?
恐怕是不太可能……
但大宋皇权稳固,赵光义的后代,也没有做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使得赵光美的后代,一直没有得到机会。一直到徽宗当政,朝堂日渐混乱,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
赵佶的不作为,令女真崛起。
这原本是一个大好机会,谁想到开封之战,却使得赵桓崛起。
依稀记得,那万民伏阙和太学罢课的主谋张炳雷观,与赵叔向走的非常近……
玉尹印象中,下桥苑鞠战时,那两人便跟在赵叔向身边。
若这两人是赵叔向的人,那么之前的许多疑问,便可以得到解释。
燕山之盟内容的泄露,恐怕就是赵叔向一手操办。而后来的太学罢课,万民伏阙,也都是赵叔向暗中谋划。他这样做,便是为了把局面搅乱,而后可以从中谋利。
可谁想到,玉尹在燕山与女真人开战,却令得赵桓从那漩涡中解脱出来。
燕山之盟,而今已经被赵桓宣称是他迷惑金国人的一个手段,赵桓的声望也就随之暴涨,皇位日渐稳固。在这种情况下,赵叔向便兵行险招……不对不对,赵叔向就算推翻了赵桓,登基的也是赵佶,他又能得到什么好处?这似乎不太合理。
他要做皇帝,他要恢复祖宗的荣耀……
但问题是,他会如何谋划?
玉尹发现,他的脑瓜子有点不够用了。
古人的权谋,真个是有些复杂,并不是他这种文艺青年可以揣摩。
嗯,天亮之后,把罗德找来,说不定能想出个端倪……其实,最好的谋士是孙海,可惜这厮因为在桑干河杀俘,已经隐姓埋名跑去了杭州,一时半会儿也过不来。
如果孙海在,一定能看出端倪。
想到这里,玉尹轻轻拍了拍脑门,颇为苦恼的站起身来。
回到卧室和衣而卧,可这脑袋瓜子里一会儿是赵桓赵佶,一会儿又变成了赵叔向,乱七八糟的让他难以入睡。不知不觉间,天快要亮了,玉尹在天将发白的时候,才迷迷糊糊睡着。只是这心里有事,也睡得不是太沉,中午时,吕之士拎着食盒过来,把玉尹从睡梦中唤醒。
吃罢了午饭,玉尹便让吕之士把罗德找来。
向罗德询问了一下他太子亲军背嵬的情况,便让罗德去找高尧卿,命背嵬进驻下桥苑。
下桥苑便在旧曹门外,入旧曹门顺潘楼大街,可直扑东角楼,抵达左掖门。
万一,万一发生什么意外,太子背嵬便可以接应玉尹。
赵福金已经带着燕奴和李小翠入宫了,而昨夜王燕哥已提前一步进入禁中,让玉尹或多或少,松了口气。
再过一会儿,周凤山便要来了……
到时候先设法混入禁中,视情况而定吧。
玉尹现在能做的,也只有这些。
朱绚那边还没有消息,不过想来小哥赵谌,应该已经得到了玉尹回还东京的消息。
可一时半会儿,赵谌那边不会有什么动静。
便这么等着?
玉尹可不是太心甘情愿。
还得靠自己,靠自己啊……
想到这里,玉尹又感到一阵头疼,便坐在书桌前,轻轻拍着脑门,视线在无意中,扫过了眼前的名单。
这名单,是昨夜玉尹随手写出。
玉尹的目光落在了殿前司都太尉王宗濋的名字上,眉头一蹙,觉着自己似乎还是忽视了什么细节。
可究竟忽视了什么细节呢?
玉尹拍着头,再次陷入了沉思…


   

第365章 最长一夜(三)

  
是夜,大庆殿灯火通明。
晚风徐徐,拂动殿外杨柳摇曳,那扎在柳枝上的红丝绸条子,更增添几分喜庆之气。
赵佶坐在玉阶下,看着玉阶上的龙椅,眼中流露出一抹怀念之色。
不过,他旋即便把目光移开,转而这金碧辉煌的大庆殿上。过一会儿,赵桓在宝津楼签下盟书,这皇位就算是稳固下来。与其争个头破血流,倒不如趁此机会从这争纷之中退出。平日里写写字,作个画,抚个琴,吟诵诗词,倒也还惬意。
赵佶骨子里,是个风雅文人。
此前把全部精力投注于掌控朝堂上面,虽说手握天下大权,却失了本应有的风雅。
退出吧,退出吧!
赵佶在心里轻轻叹了口气,目光落在不远处的赵构身上。
眉头微微一蹙,这九儿怎地看上去神情恍惚?
赵佶知道,对于他退出争纷一事,赵构并不是非常情愿。奈何赵佶一意退出,赵构就算再不愿意,可若是没了赵佶出来,也就不那么名正言顺。其实大哥带九儿倒也不差,只可惜九儿看不明白这局势,更不知道大哥的苦心,真个不堪大用。
大哥,便是赵桓。
宋人对儿子,多称呼为‘大哥’。
哪怕是贵为九五之尊,在私下里也是唤儿子为‘大哥’。
赵构身强体壮,有神力,隐隐为赵佶诸子之中,武力最为强悍之人。更兼弓马纯熟。
只是,如此力大,如此体魄,如此武艺,偏没有一颗强者的心。
从他对女真人的态度,便可以看出些端倪。
以前赵佶一心稳固政权,并没有留意赵构的性子。可而今再看来。便有些不太满意。
这一点,大哥倒是做的比九儿更好……
想到这里,赵佶便不再去观望赵构。
这时候。赵谌从外面走进大庆殿,来到赵佶面前,恭恭敬敬道:“孙儿拜见翁翁。”
“小哥怎地才来?”
赵佶脸上。顿时满带着笑意。
大庆殿之中,正等候赵桓来到的文武百官,也都纷纷与赵谌招呼。
赵谌一一还礼,而后坐在赵佶身边,“圣人要孙儿把功课作完之后,才让孙儿过来。”
赵佶笑道:“圣人都安排了什么功课?”
“今日读了大学,而后又练了一会儿字。”
赵佶连连点头,“大学好,大学好啊……小哥要好生钻研,那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
赵谌乖巧无比。连连点头答应。
目光从大殿上扫过,眼中闪过一抹失望之色。
十八姊说,小乙来了!
可惜却不能光明正大在人前出现,偏都是些个不知所谓的家伙坐在这里。
此次与虏贼大胜,与他们有甚关联?
若不是小乙和我的太子亲军在燕山府奋勇杀敌。哪儿来得如此大捷?功臣不得光耀,偏这些尸位素餐之辈,在这里呱噪不停。若他日我登基时,定要让小乙风风光光。
想到这里,赵谌的眼中有一丝不屑。
他不想再和大殿里的那些文武官员寒暄,便坐在赵佶身边不肯离去。
“翁翁。父皇怎地还没有回来?”
赵佶轻轻抚摸赵谌的脑袋瓜子,轻声道:“官家正在签订盟书,其中要走的程序颇为繁杂。估计这会儿也差不多了,等官家回来,便可以开席……小哥,想吃什么?”
赵谌歪着头想了想,正要开口时,却听得大庆殿外传来一阵嘈杂声。
“大事不好,大事不好了!”
赵佶闻听一怔,忙站起身来,顺手习惯性的把赵谌往身后一拉,便站在大殿正中。
大庆殿内,突然间安静下来。
文武百官一个个面带诧异之色,向大殿外看去。
“道君,大事不好了。”
“怎么了?”
赵佶沉声喝问。
他心里,突然有一种不祥预感,不过脸上却是古井不波,没有流露出任何表情。
当了二十六年的皇帝,这点涵养和城府还是有的。
虽然当初女真人南下,令赵佶乱了分寸,惊恐不安。可是现在,赵佶却没有露出任何慌乱之色,努力维持着大殿上的局势。
“涪陵郡公,涪陵郡公反了!”
一句话,顿时令大庆殿乱成了一锅粥。
赵佶厉声喝道:“都与我闭嘴。”
二十六年的积威犹在,令大殿再次安静下来。
赵佶喝道:“你慢慢说来,涪陵郡公好端端,怎地反了?”
“回禀道君,涪陵郡公率殿前司副都统孔彦舟已冲开宣德门,言要为官家报仇,正朝大庆门而来。”
为官家报仇?
赵佶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胡说八道,涪陵郡公怎可能造反?”
一旁赵构抢身出来,厉声喝骂。
赵佶眼睛一眯,目光中透出一股子狰狞,从赵构身上扫过。
这九儿定然瞒着我做了什么事情,否则方才还魂不守舍,这一会儿功夫便成了这模样?
赵佶正要开口,忽听大庆门方向,传来一连串的爆炸声。
人喊马嘶,乱成了一团。
大庆殿上的文武百官,也顿时失了方寸,一个个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小哥,速往宝慈宫,通知圣人,有事故发生。”
赵佶此时的第一个念头,便是让赵谌离去。
可就在这时,大庆殿外人喊马嘶。
负责今日酒宴司礼的景王赵杞抢身出去,却不想迎面跑过来一队殿前司禁军,不等赵杞开口。便一刀把他砍翻在地。赵杞惨叫一声,便倒在血泊之中,顿时没了气息。
数百名禁军从外面冲进大庆殿,呼啦啦将大庆殿内的众人团团包围。
赵叔向一身甲胄,手持宝剑从外面大步走进来。
那宝剑上,犹自滴着血,显然是刚杀过人。
“赵叔向。你要作甚?”
一名官员站起身来,便指着赵叔向喝问。
不等他话音落下,从赵叔向身后窜出一员武将。二话不说,手起刀落,把那官员砍倒在地。
一时间。大庆殿内,已乱成了一锅粥。
赵佶把赵谌拉到了身后,目视赵叔向,眼中犹自带着不可思议之色。
而赵构更是面色煞白,透着几分茫然之色。
“十九哥,你这是作甚?”
“奉先皇遗诏,特来诛贼。”
赵叔向厉声喝道,大殿上文武百官,又是一阵骚动。
先皇遗诏?
所有人这心里顿时一紧,难道说……
赵佶的脸色。格外难看。
他向前迈出一步,沉声喝问道:“却不知你奉得又是哪个先皇。”
赵叔向脸上透出一股悲戚和愤怒之色,怒视着赵佶道:“昏君,你还敢出来问话?”
说着,他手中宝剑一指赵佶。“昏君,你为谋夺皇位,竟与虏贼勾结,在宝津楼刺杀官家……有道是,虎毒不食子。你为了皇位不惜割地求和,更连亲生儿子都不肯放过。若我大宋被你这等昏君把持朝堂。只怕用不得多久,便要基业尽丧。”
嗡……
大殿上,顿时沸腾起来。
枢密院使耿南仲站出来,厉声喝问:“涪陵郡公,你说的可是真话?”
“句句属实!”
赵叔向一脸悲恸之色,“耿相公,自家又岂敢拿此事说笑?今日官家在宝津楼等候虏贼使者,哪知道那虏贼使者左右不至。官家便向那虏贼代表询问,不想虏贼丧心病狂,将官家当场刺死。燕直阁与吴学士,更被虏贼趁乱所杀……我当时便在宝津楼外值守,听闻楼内发生变故,便闯入宝津楼,可是官家他,已然不成。
那虏贼俘虏,言是太上道君吩咐。
自家本不太相信,直到那虏贼拿出一纸盟书,自家才知道……
道君,臣亦知道君有意重掌朝堂,却不想道君竟然用这等方式……燕山之战,乃我大宋将士死战得胜,你竟然要让出蔚州和应州不说,还要割让燕山府与那虏贼。你如此作为,又置我大宋将士于何地?”
赵叔向说到后来,已是声泪俱下。
赵佶站在那里,沉默不语。
他在看,默默的观察局势……
而在他身后的赵谌,则紧紧抓着赵佶的手。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赵谌也有些糊涂了……他知道,父皇死了;可他更清楚,翁翁并没有去杀父皇。因为就在昨日,翁翁还兴致勃勃问他,等赵桓和女真人签订盟书之后,愿不愿意随他去东南走走?翁翁说,要带他去杭州,去感受一下苏杭的美景。赵谌年纪虽然不大,却可以感受出来,赵佶那发自内心的喜悦。
既然不是赵佶所为,那么……
赵佶心中的怒火,已经到了极致。
可是他依旧做出一副平静表情,等待着赵叔向露出最后的杀招。
耿南仲上前一步,从赵叔向手里接过那份盟书。他认认真真看过一遍,幽幽一声长叹,呼的转过身,凝视赵佶,“道君,你怎能做出这等糊涂事!”
刹那间,大庆殿沸腾了。
耿南仲这句话,无疑是证实了赵叔向的话。
赵构厉声道:“耿南仲,你胡说什么?”
耿南仲则怒气冲冲,手指赵构喝骂道:“齐国公,你还想要狡辩不成?
这盟书之上,便有你的玺印,还有你亲笔所签的名字……老臣虽年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