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品江山 作者:三戒大师(完结) >

第337部分

一品江山 作者:三戒大师(完结)-第337部分

小说: 一品江山 作者:三戒大师(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足够书社上下六百员工,过一个肥年了。自然人人感恩戴德,只是恨得周定坤牙根痒痒:“不是说好了节约开支么?”
“不能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吧?”陈恪自知理亏,打个哈哈道:“对了,阿齐兹那厮终于到了,你和我去接一接吧。”


第三四三章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中)


马车驶到距离汴河码头不远的四海码头。
顾名思义,这个码头是四海商号专属的。如今的四海商号,在大宋朝的海商中,还算不上顶级,主要是因为时间太短,规模有限……海商的生意,受制于其在国内外的市场,在海上的航路,以及熟练船员的数目,这些都不是光靠有钱就能解决的,还需要时间和机遇。
应该说,陈恪的眼光不错,李简的弟弟李繁,确实比李大官人优秀多了。他紧紧抓住陈恪婚礼的机会,将白金钻戒和海鲜水果,深深映入汴京城达官贵人的心扉。
婚礼之后,无数人向四海商号打听,是否可以买到那种钻戒,是否可以长期供应新鲜的海鲜和热带水果,正中了李繁的下怀。只是以四海商号的运输能力,不仅无法满足汴京城的需求,甚至连富人们花高价,都得排队等上十天半个月。
别家商号看着眼馋,却苦于没有运输冰鲜的能力,只能任由四海商号独占风光。
这种情况下,四海商号保证优先供应的贵宾券,就成了宝贝。谁家有这样的券,撕一张拿着去四海商号的店铺,就可以插队提货,不仅免去排队之苦,还倍儿有面子。
结果贵宾券成了身份的象征,达官贵人们更加趋之若鹜。就连曾相公都在讨论完了武学院事后,不大好意思的问陈恪,能不能搞到四海的贵宾券……
这都是陈恪的创意。还有什么代金券、优惠券……实在是送礼行贿走关节的必备佳品。有了这些利器,以李繁之精明。自然很快便建立了之前梦寐以求的人脉网。
这座顶级商号才会拥有的专属码头,就是四海商号即将雄起的最好证明……不过陈恪今天不是来参观码头的。而是来接人的。
天寒地冻的,汴河早就结了厚厚的冰,但是这座人口百万的大城市,每时每刻都需要输血,人们只能改为陆路运输,河道上于是空空如也。
陈恪便给李繁出主意……等到冰层够厚。能承担极大的分量时,便改用马拉雪橇运货,不仅快捷省力,而且整条河道都是四海的。
因为要避开周定坤的聒噪。他来得稍早了些,码头上空空如也。好在李繁知道今天他要过来,特意早到了,便将陈恪请进房里取暖吃茶。
“今年冬天真是贼冷啊,”李繁给火盆子里加炭道。
“还好吧,”陈恪抹着冰凉的鼻尖道:“去年这时候,也一样冷。”
“时间过得可真快。”李繁有些感慨道:“距离跟大人去日本,已经整整一年了。”
“是啊,一年了。”陈恪点点头道:“也不知道佐渡岛,现在是个什么样子。”把那么多人扔到兵荒马乱的日本。他不能不担心。
“前些日子,陈杉他们不是向大人汇报过么?”
“不亲眼看看,总是放心不下。”陈恪道:“可是我一时半会,没法离京了。”
“那就让属下去一趟吧。”李繁笑道:“大人是这个意思吧?”
“这说明我信得过你。”陈恪也笑道:“去了佐渡岛,一是检查城堡的修建进度,二是看看何时能出金。第三,你得替我见见藤原经清,给这小子打打气。”
藤原经清,便是邀请陈恪到东京的那个家伙。此人算是关摄家的远亲。却娶了安倍家的女儿,结果背叛了朝廷,与安倍家一起,对抗朝廷的讨伐。
谁知后来安倍家主被源氏设计杀害,其两个儿子接掌了军队,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源赖义军。之后,迅速膨胀的兄弟俩,开始排挤藤原经清,把他赶到前线,抵挡朝廷的大军。
藤原经清看得清楚,安倍氏以陆奥一隅之地,对抗整个日本。对手又是狡猾如狐的源赖义,安倍氏的胜利只是一时的,只要一次失败,就会万劫不复。因此他抓住陈恪来到日本的机会,积极运作这位天朝偶像去京都,并由此与关摄家建立了联系。
按他的想法是,自己与朝廷联手,出其不意的剿灭安倍氏。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在陈恪离开后的一年内,源赖义迅速从失败中恢复,并在关东、东海、畿内地区召集武士,补充兵力,比原先更加强大。
这让朝廷深感不安,他们虽然希望平叛,但更害怕日益强横的源氏夺去东北地区,于是迟迟按兵不动。这下可苦了藤原经清,日益遭到安倍家猜忌,日子过得极艰难。
陈恪还指望他为佐渡岛打掩护呢,当然不希望藤原经清完蛋,然而距离日本太远,实在插不上手,只能表示声援,希望这小子福大命大,能度过这一关了……
“大人,我们得考虑,藤原经清倒掉后,佐渡岛该怎么办了。”李繁皱眉道:“纸里包不住火,佐渡有金山的消息,早晚会传到日本国内的。”
“是啊。”陈恪点头道:“之前我把日本的局势,想的有些简单了,现在看来,我们能对日本施加的影响终究有限。”
“佐渡岛还是远了。”李繁叹口气道:“要是跟耽罗岛那么近,就好办了。”
“说起耽罗岛,”陈恪转个话题道:“柴师德他们已经摸清楚了,整个岛上一共两万常驻人口,对这个数字,你有什么想法?”
“人实在太少了,”李繁道:“耽罗如此重要的地方,这么点儿人怎么守得住?”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陈恪淡淡道:“早晚就要被高丽吃掉了。”
“大人的意思是?”李繁沉声道:“抢在高丽之前,吃下去?”
恪点点头道:“有了耽罗,佐渡岛就不是孤岛,自然不用再担心。而且耽罗本身,也是极有价值的……我们南方有钦州港,但北方还缺一个基地。而且钦州毕竟在境内,一旦有事,跑都跑不了。耽罗岛就不一样了,它现在还是个独立国家,却又十分弱小,巴不得和大宋建立关系,以抵御高丽人的侵蚀。”
“柴师德他们,在那里开设的商号,据说很受耽罗王的优待,我看他八成是想通过他们,来汴京朝贡。”李繁笑道:“耽罗王打得好算盘,一旦朝贡,便与高丽同属藩国,再要入侵他们,朝廷便不能不管了。”
“他想得不错。”陈恪哼一声道:“可惜已经被我们惦记上了。”说着看一眼李繁,下令道:“耽罗岛气候湿润、地广人稀,你要和柴师德他们,商量出一个尽量不引起警觉的移民计划。当我们的人口数,超过土着时,就可以彻底占领这个岛了。”
“我知道了。”李繁点点头,自己此行的任务,还真是繁重啊。不过这可是在谋取一国啊!虽然这国小了点,但对头一次做这种营生的李繁来说,已经足够刺激了……正在说着话,外面侍卫禀报说,他们要接的人到了。
两人忙打住话头,赶紧出屋一看,果然见长长一队雪橇车,缓缓驶入码头,当先的几辆已经停下。车上的人上了岸,正在舒展筋骨。
看到陈恪走过来,为首的一个身穿皮裘、头戴皮帽的大胡子,赶紧快步迎上去,行一个郑重的阿拉伯礼道:“英名的、睿智的、慷慨的陈大人,愿真主保佑你永远健康富有。阿齐兹蒙你召唤,带着族人不远万里前来投奔大人了。”他的汉语十分纯熟,只是稍稍带了点闽南腔。说着抽抽鼻涕道:“终于来到了伟大的遍京城,真让人激动的涕泪横流。”
“你这是冻得吧。”陈恪笑道:“我的朋友,待会儿为我介绍一下贵客们,然后咱们回去温暖的屋子,喝酒取暖。”
“确实算得上贵客,放在以前,这些学者都如贵族一般,就是真主也没法让这么多人背井离乡几万里,来到遥远的大宋。”话虽如此,阿齐兹脸上仍挂着自得,显然对能忽悠这么多人来大宋,感到十分骄傲。
说着话,一个六十多岁的红胡子老头,踱着步过来。虽然穿着厚厚的皮裘,但皮肤白净、胡须梳理的一丝不苟,一派阿齐兹所说的‘贵族范’。
阿齐兹对他说了一串阿拉伯语,然后为陈恪介绍道:“这位是我阿拉伯最顶尖的数学家曼萨穆萨,”说着压低声音道:“他曾经是陴路支南方区的世袭贵族。”
老者朝陈恪微微颔首示意,然后小声嘟囔了两句。
“是啊。”陈恪点点头,竟顺着他的话道:“该死的塞尔柱人,该死的基督徒……”
此言一出,满场皆惊,因为尽管不是很标准,但他说的是阿拉伯语无误。
阿齐兹一下就听出,这带着粤语味的阿拉伯语,是跟着广州的舌人学的。不禁暗暗咋舌,这得多变态的学习能力啊,亏着刚才没胡说八道。


第三四三章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下)

听陈恪会说自己的语言,那曼萨穆萨的表情,顿时生动多了其他本来站在一旁的人,也走过来,纷纷向陈恪致意,并表明自己的身份。
这首批前来大宋的学者,启程时有五十人,连带一部分家眷,一共二百多人。尽管阿齐兹已经很悉心的照料,但还是不可避免的有人在海上去世,其中就包括三名优秀的学者。
抵达大宋的四十七名学者中,有波斯人、埃及人、叙利亚人、乃至拜占庭人、印度人。其大部分都是信仰伊斯兰教,但也有景教徒、印度教徒、萨比教徒……总之,是一个多民族、多信仰的学者群体。
没有这样兼容并蓄的开放风气,也不会有轰轰烈烈的百年翻译运动!
在一代代阿拉伯帝王的大力支持下,阿巴斯王朝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学者,孜孜不倦的将波斯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印度文明、埃及文明的辉煌成果,翻译成了阿拉伯文字。
浩若烟海的神学、医学、星象学、天文学、哲学、数学、物理学等上万种着作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极大的丰富和增长了阿拉伯人的见识、学问。更为重要的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演绎法、类推法、证明理论和三段论的形式理论等被大量而广泛地应用于辩论、研究、表达及论证方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孕育出了璀璨之极的古阿拉伯文明。
而且这场翻译运动中,受益最大还不是阿拉伯人,而是欧洲人。
可以说,没有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的吸收保存,欧洲人就无法走出蒙昧的中世纪、进入伟大的文艺复兴。当时,欧洲人在教会统治下,已经不知道自己来自何处。处于愚昧无知的混沌状态即所谓的‘黑暗中世纪’。
直到十二世纪的十字军东征,欧洲人攻陷托莱多城,在该城发现了大量阿拉伯文的古希腊着作。他们才知道自己传说中的祖先。竟是如此伟大。居然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拥有了如此伟大的思想!表述这些思想的着作不仅被异教徒翻译成为阿拉伯文字,而且帮助阿拉伯人创造了如此富足的财富。
于是他们在托莱多城开办翻译学校。吸引大批欧洲学者来校学习,并将阿拉伯文的着作,翻译欧洲文字。由于他们的工作,亚里斯多德、托勒密、欧几里得这些早被历史淹没的先贤,才再次出现在中世纪的欧洲,直接从根本上冲击了教会的神学统治基础。
什么是文艺复兴,就是复兴希腊文化,希腊文化从哪来的?从阿拉伯文翻译回来的……
陈恪既然来到这个世界,自然不会让欧洲人独美,何况他也正赶上了好时候。一来野蛮的塞尔柱人占领了阿拉伯。强力推行苏菲主义,非但不再赞助这些自由的学术活动,反而将那些来自异教徒的思想视为毒害,打压和排斥广大学者。
二来,也因为塞尔柱人疯狂的迫害基督徒。禁止他们到耶路撒冷朝圣,导致基督教世界和阿拉伯世界尖锐对立,双方已经在海上打成一片。欧洲人切断了阿拉伯人的商路,并叫嚣着要组成远征军,光复圣城耶路撒冷。
依靠商业兴旺阿拉伯人,生活水平大不如前。整个国家都在整军备战,那些从事翻译和学术工作的人,自然更加不受重视。许多世代生活优渥的学者,不得不走出智慧宫、翻译馆,从事抄写记账等琐碎的工作,以求养家糊口。
这正好给了阿齐兹招揽人才的机会,加上大宋本就是世界的文明中心,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在优厚条件的诱惑下,那些处于失业状态的学者,几乎没有不心动的这批来的四五十人,只是来打探情况的先头部队,若汴京城真如传说中那样,是文化人的天堂,还会有数以十倍、几十倍的学者陆续跟进。
~~~~~~~~~~~~~~~~~~~~~~~~~~~~
但说实在的,这些阿拉伯人来的不是时候,此刻的汴京城暗涌潜伏,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陈恪,想要把他撵出汴京城去。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异族人,对他绝对是很大的风险。
但他不能把他们安置在广州或者泉州了事,那样固然安全,却会寒了这些知识分子的心。又如何指望他们,能全心全意工作,为华夏文明提供再次腾飞的丰富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