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唐再续 >

第295部分

东唐再续-第295部分

小说: 东唐再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葛从周马不停蹄,将得胜之师引至邢州城下。邢洺节度使马师素乃是一个文官,治理地方还算可取,要他上阵杀敌,那纯属肉包子打狗,绝对有去无回。他惊闻洺州失守,朱温大军将至,慌慌忙忙逃回了太原。葛从周不费吹灰之力,便即进入军府。休整一夜,次rì回军再攻磁州。

磁州刺史袁奉韬,与邢善益同时自孟方立归晋,乃是一对挚友,更有助晋王围住李存孝的功劳。闻葛从周攻洺州时,早已固城壁垒,严阵以待。葛从周攻打了三rì,城池未下,固守得还算拼命。可是至第四rì,磁州城已经处处断壁残垣,守城的千余士卒也伤亡殆尽。葛从周令军士于城下高呼:“袁奉滔还不投降,更待何时!”

袁奉滔料已难守,流泪回道:“奉滔镇磁州多年,深受晋王厚恩。唯有以死相报,与城同亡!”说完,挥剑自刎,一腔忠魂寻他那挚友邢善益去了。磁州也就改姓了。朱温于是奏表葛从周为邢洺节度使,加检校司空。

然而葛从周深知取邢洺功劳,王彦章莫大。葛从周虽不结党,也没有拥兵自重之心,但却偏爱带兵打仗,此时恐王彦章异rì必将取代自己,深觉此人断不能留在军中,就对朱温道:“王子明勇冠中原,末将请辞帅位,让于子明!”

朱温很是惊讶:“汴梁新军,都是你所训练,通美之帅才,有目共睹!怎的突然便要请辞?王子明确实骁勇,我但将他置为亲牙,通美勿以为念好了!”遂收王彦章为牙将,代李思安为开封府押牙、左亲从指挥使,朝夕伴随在自己身侧。

葛从周五rì内大败周德威,夺取邢洺三州的消息很快越过太行山,传入山西四镇(河东、河中、昭义、大同),山西士民无不惊骇。关键是他们一向自认为沙陀铁骑天下无敌,早些年河阳之败是因为众寡悬殊,后来洹水、安塞之败都是中了敌人的jiān计,这三次败仗实属意外。可是,邢洺之战却是实打实的正面交锋,葛从周竟然能在清口、蒲州败后,仅用三个月训练出来的新军就将强大的沙陀兵打败,因此对葛从周那是敬畏的了不得,于是传出一句俚语:山东一条葛,无事莫撩拨。

卷二开山军使第210章力挽天倾(叁三)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早在朱温开始在汴梁募集士卒,命葛从周训练新兵之时,李曜已然从太原回转河中。他在太原做了一些善后,也为一些事情打了伏笔,回到蒲州时,心中思来想去的事,除了冯道能不能顺利将李嗣昭、李嗣源连带高思继兄弟接应出来之外,就是赵颖儿的安排。

按说赵颖儿年纪是真的不大,十八岁都还未满,婚嫁之事,着实不必着急。要知道,同为女子的王笉还比她大两岁呢,按照李曜的想法:“就算嫣然也还是‘大学未毕业’的年纪,颖儿这年纪放在后世,通常才刚进大学,这有什么急的?”不过,他总归算是了解了颖儿的心思,回到蒲州之后便打算去与她父母一说,待得眼下几桩大事办妥,便先为她定个名分。

谁料回到蒲州之后,接连几件麻烦找上门来,弄得李曜第一次感到有些焦头烂额。

第一个麻烦,出在河中医学院,更近一步说,出在王笉的女子之身上。事实上这个麻烦李曜在当时知道了王笉是女子之后有过一定担心,但思虑一番之后又觉得不会有大问题,然而最终还是出了问题,这是他始料未及的。这个麻烦就是,不少从落魄学子中搜罗而来的男弟子,对王笉的xìng别提出极大的质疑,并且有不少学员出现“罢课”,甚至来找节帅府喊冤——虽然李曜觉得这跟“冤”毫无关系,但这年头不兴申诉,这种行为用上访形容似乎也不妥,只能这么说了。除此之外,女学员的招募工作,也做得颇为不顺,这一点让李曜心中最是着急,因为他对随军护士的作用是非常看好的,这个工作不能一直拖下去。

两头加在一起,李曜觉得有些难办,但同时也知道,他必须把这件事处理好,其实在他看来,男学员罢课的事情好解决,唐人连女皇都接受得了,女院正又有何妨?麻烦的反倒是女学员的招募。

众所周知,要在中国的古代史籍中寻找女xìng的身影,通常都会收获甚微。因为在帝制时期的中国,基本上所有的事业领域都是男xìng的天下,而良家女子最得体的生活状态应该是默默无声地呆在家中。但这并不是说,所有女xìng都绝对地在家庭内部活动,各个事业空间都由男xìng绝对地独霸。比如说医学这个领域,从古至今,参与医疗行为的女xìng其实不乏其人。

李曜也弄不准最早有女子参与医疗事务是在什么时候,他只知道从《汉书》的记载中,已经看到有女医服务于后宫。自此以后的北周隋唐各朝,似乎也都有使用女xìng参与宫廷医药事务。至于说,既然宫廷中使用了女医,这些女医来自哪里?是否应该有一些相关的制度xìng规定?这个李曜就不太清楚了。还是王笉告诉他,说本朝一条规定女医教育的令条文“女医”条里说:“诸女医,取官户婢年二十以上三十以下、无夫及无男女、xìng识慧了者五十人,别所安置,内给事四人,并监门守当。医博士教以安胎产难及疮肿、伤折、针灸之法,皆按文口授。每季女医之内业成者试之,年终医监、正试。限五年成。”

在这以后李曜才知道,原来在唐代,女医已经进入了国家的制度视野,专门培养女医的教育机构已经出现。并且,唐代女医教育的设立、学生的选取、医博士教习女医的授业内容及讲授方式、女医的考试及学习年限等,也就都比较清楚了。

李曜为此又稍微详细一些地请教了王笉关于医学教育沿革的情况,根据王笉的说法,从整个医学史的发展来看,中国最早有医学教育是刘宋元嘉20年(443年),太医令秦承祖奏置医学,以广教授。但直到隋朝创设太医署,此前很长时期内,医学教育似乎都处在粗略草创的状态。隋设太医署,应该是医学教育体制化的重要一步,而唐承隋制并进一步发展,才使医教体制具体化和完善化。

不过李曜以医学门外汉的角度来看,觉得还有另一个意义深远的发展,就是医学知识的传承,由之前的基本上依靠家族内部世代相传,发展为以公开发表的医学著述和公开xìng的医学教习为主。从这两方面重大发展来看,所谓女医教育,应该也是在隋唐年间才出现,而且很可能是唐代的创设,是医学教育走向具体化和完善化过程中的产物。

再次问过王笉之后,李曜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

唐代医学教育较隋朝更为发展的两个最主要的体现,一是教习和考校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化;二是课程分科的发展。唐代太医署医学教育设有医、针、按摩、咒禁四个分科。另有药园生的培养,其教习似乎不在太医署而是在京城及各地的药园中进行。再就是女医的培养,“女医”条规定女医要“别所安置”,即不和太医署医学生安置在一处。而“别所”又是何处?王笉告诉李曜,朝廷的办法是“尚药局侧,造别院安置也。”也就是在尚药局旁边造别院安置。她同时告诉李曜,除此之外,另外还要分派四个宦官,对她们严格看守。

李曜这才知道,唐朝虽然有女医教育,但却是在一种相当封闭的管理体制下进行的。从这两点来看,女医教育培养的人才应是主要供给后宫驱使。因为,其一,她们就学地点很可能是在内廷机构尚药局旁边;其二、正因为她们业成后要直接面对后宫嫔妃提供服务,属于皇室成员的贴身仆从,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知悉一些宫中内幕,才要对她们严加看管。

这些女医,取自“官户婢”。李曜知道,唐代从身份上将民众分为良人和贱人,属于官府的贱人称官贱人,官奴婢、官户、杂户,构成唐代官贱人的三个阶层,其中官奴婢身份最低,官户稍高。此处所说“官户婢”,则是官户和官奴婢两个阶层中女xìng的省称。

另外,唐代的官奴婢,“凡初配没有伎艺者,从其能而配诸司;妇人工巧者,入于掖庭;其余无能,咸隶司农。凡诸行宫与监、牧及诸王、公主应给者,则割司农之户以配。其余杂伎则择诸司之户教充。”在古代,医术属于“杂伎”,所以女医是从配于诸司的有伎艺的官婢中选取。若官婢取用不足,就要扩大从官户女xìng中选取。最终取足五十人,按照后世的说法,这就是招满一届了。

从“官户婢”中选取女医时,还要依据三个标准:第一,年龄上要在二十到三十岁之间。比起太医署学生和药园生来说,年龄略偏大。唐代药园生取人是十六到二十岁之间,太医署学生取人也是这个年龄段。但李曜估计,这些女医因为主要学习生产生育的知识,因此就要求最好是达到一定年龄的生理上成熟的女xìng。这是二十岁以上的女xìng所能满足的条件。

其次要求是未婚嫁、或者即使婚嫁也不曾生育的女xìng。这个事情李曜知道原因,在唐代以前,女xìng担任助产者,拥有丰富的经验很重要,这样,婚嫁生育过的女xìng就比未曾生育的女xìng更占优势。但唐代的女医教育,主要为后宫需求而设,也就是说,一旦被选为女医,就意味着将专属于后宫驱使,而且极可能将终身服务于后宫之中,直至老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们的命运近似于宫女,而宫女都是没有家室的。与之相类,女医也最好是没有家室的女xìng,即使有丈夫,至少也要没有子女才好。当然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在汉唐时期,女xìng生育通常会被认为是秽污之事,被视为是不吉的。而女医既然要直接面对后宫嫔妃提供服务,当然就被期望是洁净的,那就要选择未生育的女xìng。

在满足了上述两个条件的“官户婢”中,选择资质较好的女xìng,聪慧一些、领悟力好一些的人,会便于教习的进行。

这些女医主要学习安胎产难,兼及疮肿、伤折、针灸之法。从现实需求上来说,面对人们的生育生产,从胎儿孕育到生产到产后照顾的期间,以及在此期间孕妇身体上可能出现的某些不适症状等,单有男医可能会有诸多不便,会显得不够。从而,女医也就被需要。其实不惟唐朝,自古在生育生产事项中有经验的女xìng便担当着重要的角sè,因而有“稳婆”这个职业。只是在唐以前,辅助生产的女xìng可能主要依赖经验,而唐代从制度上设置了女医教育机构,从而保证了有一定水平的女医的供应,这在女科的发展史上是一大进步。

承担教授女医之任的是医博士,女医要学习的疮肿、伤折、针灸之法分属医、按摩、针不同的科目,则教授女医的医博士,可能由太医署各科博士兼任。但由于这些医博士也都是男子,因此教习的方式是“按文口授”。

河中医学院目前开设的科目,基本上是对比太医署学生的教习来定的。医针生都要学习医经和医方,学生自身要读习,博士也要讲解。尤其是《素问》、《黄帝针经》、《甲乙》三部经典,需要按照讲五经的方式jīng加教习,即是先让学生读经文,等读熟了之后,博士再“案文讲说”,对学生讲解其中的义理。按摩生也要读习相关经、方,不过总体来说,按摩和咒禁两科的学习内容重在技法,对于学理的要求相对低一些,这大概是由这两科本身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不过李曜由于不懂医术,对这些事情的了解程度也就是“听听报告”就完事。

比较起来,女医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她们自身不读经方,由博士“口授”。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官户婢”大多本身没有足够的文化知识,不具备读医经医方的能力。显然,这将导致女医学理xìng不强,她们所学很难达到太医署医学生所学的jīng深度。从而,她们所能够达到的医疗水平和医学造诣的高度,都不可能超过太医署医学生。当然,学得不够高深并不是招不到学员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李曜目前还没有宣布这些女学员今后会被如何“安排工作”。而李曜之所以不宣布,其实也是在纠结:如果告诉人家今后是随军的,恐怕更招不到人了。

想想看,成千上万的青壮男子,几个或者几十个年轻女子夹杂其间,这想起来都让这个时代正常的女子视如虎豹,谁敢应募?而李曜不宣布也有麻烦,就是她们或者她们的家长以为成了医学院的女学员之后,今后就呆得在节帅府一辈子了……这显然也糟糕之极。

再有就是女医的学制是“五年”,这个时常也很麻烦。如果是宫廷女医,在学习期间,女医要进行季试和年终试。季试由学业有成的女医主掌,年终试由医监、医正主掌,所试应该主要是实践能力。比起太医署医针生“其考试法式,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