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红楼之女儿当自强 >

第17部分

红楼之女儿当自强-第17部分

小说: 红楼之女儿当自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题外话------
新文!求收藏!也求亲们点评!

、第十六章、奴去也,莫牵连

探春的好日子定在七月水草丰美的时节。过完年,各府的贺礼,宫中贵妃娘娘的赏赐,就都陆陆续续地到了。王夫人虽然心中千般不愿,却也不敢太苛刻了探春的嫁妆。毕竟是远嫁异邦,不仅关系着贾府的脸面,更关系着大夏朝的脸面。不过好在这种事朝廷自有惯例,宫里也自有礼部的专人料理此事。贾府所出不过是自己那一份罢了。
过年的日子在熙熙攘攘的迎来送往中疲惫而喧闹地过去了。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格外地快。虽然是作为尚在闺中的小姐,过年并没有太多让她们操心的地方。然各家的来往拜会,又有家中有待娶男子借机举行的各种宴会。也耗费了不少心神。黛玉并不喜这样的聚会,然而这却不失为一个了解和找到一些往事线索的机会。当然,这种可能性也和大海捞针没什么两样。可是,在没有别的思绪的前提下,也只有聊胜于无地安慰自己了。气温回升,天气渐暖,日子也在时光里日日地拉长了。小河破了冰,园中的落雪早被爆竹吓得没了影踪。小草儿在春风里开始探头探脑,有些心急的顾不得尚未完全散去的清冷寒意,就莽莽撞撞地露出了头。有了这些带头人的引领,小草儿们便三三两两地携着手,欢欢喜喜地冒了出来。一时间,绿色便如一首欢快地乐曲,铺满了整个大街小巷。大姑娘、小媳妇们也迫不及待地换上来轻便花俏地春装。小娃娃们在屋子里被关了一冬天,内心早被这昂然的春意撩拨的蠢蠢欲动。放风筝、荡秋千、蹴踘、斗禽……把一条条街道都喧腾地不得不从严肃地冬日里睁开了眼。虽然还不是草长莺飞的季节,可这种悸动和期待却更令人兴奋着。探春有条不紊地准备着自己的嫁妆。宫里的教养嬷嬷也来将宫中的礼仪教习了一遍,虽不敢偷懒,却也算不得认真。或者是因为所去为异邦,大夏习俗就算是纯熟也没什么大用的缘故吧。探春也不甚在意,倒是礼部送来的关于匈奴习俗的几本书看得甚为仔细。黛玉也通过自己的渠道悄悄收集了几本关于匈奴历史、文化及风物的本子给探春。
成亲的日子虽然在七月,可送亲的队伍却得四月初就出发了。为了这送亲的人选,朝中也很有些伤脑筋。后来四皇子奋勇自荐,又指了水溶做送亲的先锋,皇上才首肯。可太子拓拨念心里却有许多不爽。近年来,四皇子风头渐盛。尤其是几次办差得力,甚得皇上嘉许。一时竟有不让自己之意。其实四皇子拓拨瑾已是诸多小心,只是皇位实在是个太过于诱人的噱头,实在是让每个角逐着都无法掉以轻心。何况历朝历代为此掉了身家性命的也不在少数。虽然拓拨念数年前已被立为太子,也多得圣上之青眼。但一日不坐上那个位子,一日便心里不得安宁。也许是一心求稳吧,反倒有些束手束脚,只做了些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的事情。反观是拓拨瑾可能因为心无所侍,大展拳脚的空间倒更多些。此次送亲,深入匈奴腹地,正是绝好认识敌人的一个机会。可是这样一个机会就好好的让自己拱手让人。尤其是一个自己的竟争对手。外面已是杨柳青青的季节,也颇有些暖风薰得游人醉的意味,可书房中的拓拨念看着窗外的美景却无论如何也开心不起来。拓拨念轻叩了三下桌面,一个面无表情的黑衣人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书房里。“主子有什么吩咐?”黑衣人伏地道。“给这次送亲添些堵,如果能重创老四也可以。”“是!”黑衣人领命而去。快得如同没有出现过一样。看着明媚的春色,拓拨念仿佛一瞬间感到了春天的迷人。心情也从谷底回升。脱去外面的长罩衣,只留了利落的中衣,便信步朝紧邻着书房的花园中走去。
送亲的事情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水溶也选好了要跟着一起去的约百人的队伍。隐在暗处的卫队自然不能计算在内。拓拨瑾也安排好了明处暗处的人,处在这个漩涡中,不想争也由不得自己了。看着外边尉蓝的天,拓拨瑾心里想着关外那一望无垠的草原,心里不由得豪情万丈。大丈夫当驰骋天下,纵横四阖,建功立业,敢为天下先。如何能蝇营狗苟于世,无所建树?!暮色四合,夕阳毫不吝啬地将余辉酒满了大地,树叶上跳跃着金色的光影,静谥的时光里闪烁着律动的节奏。真所谓: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草长莺飞的季节过得很快,任是再多的不舍也留不住别离。赵姨娘早哭红了双眼,就算是泼天的富贵她也不愿送自己的女儿到那么远的地方去。谁知道这一去是不是就是永远呢。探春也在想着自己的争强好胜换得今日的结局是否还不若安然地在母亲身边做一个无为的女子呢?不过少年的志气高昂总胜过别离的苦楚,对于外面世界的好奇也冲淡了离别的愁苦。何况,既不能改变,就不如积极地接受吧。谁也无法预知未来,且行且珍惜吧。四月天,正是京城往郊外乘着车撵而去。十里长亭外,早置了酒席,贾府众人,以及一些与贾府相交好或利益相关的府里都派了人来。赵姨娘的身份够不着在人面前,只能远看着自己亲亲的女儿穿着大红的礼服。强忍着眼泪,默默地送上祝福:山长水远,只望你一路安好。也愿你得嫁一知你疼你的好夫君。娘愿足矣。赵姨娘双手合什,向天祈祷。探春接过家人递上的送行酒,合泪饮下。然后庄重地跪倒在早已铺好的红毯上,重重地向贾母、王夫人、贾政等人磕了三个响头。心里也默默地拜别着自己的娘亲,不能上前来拉着自己的手,殷殷嘱咐的娘亲。:奴去也,莫牵连,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四月的柳,如不解风情的女子,依然随风招摇着。温柔地如同情人的手臂,全然不顾面前的别离。再伤的离情也有诉完的时候,再?的夕阳也会落山。随行的小太监几番提醒:“娘娘,该启程了。”狠狠心舍弃了爹娘,万般无奈转身登上那华美车撵,直把那千般怨,万般念尽抛却脑后。方转身,就把珠泪儿洒,怕亲人牵挂,不敢掩袖擦。真正把人愁煞!这壁厢咽泪强欢,那壁厢是寸肠愁断。风儿不遂人愿,依旧把柳枝儿拂的亲切。终去远,算望穿双眼也只剩滚滚黄尘在眼前。且收拾了心绪,暂寄下这思念。
等一行人等看不见了踪影,凤姐就上前道:“老太太,王妃这已经去远了,虽然是春天了,毕竟早晚还是凉的,顾念王妃,老太太也当珍惜自己,若真因此病倒了,岂不是反倒让王妃牵挂?”老太君毕竟是经历了生离死别的老人了,哪里能不明白个中的道理。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终究,终究心中还是有许多的不忍。罢!罢!罢!儿女自有儿女福,随它去吧。贾老太君没有言语,似乎觉得今天的风分外有些冷,紧了紧身上的披风,向周围尚在的亲朋好友福了一福,算是答谢。众人哪里敢受,忙大礼相还。贾母道:“诸位受累了,也这半日了,都请回吧。”言毕,自行登车而去。众人也各自散去。
------题外话------
求亲们给力收藏!

、第十七章、遇袭

一宿无话,探春随着卫队一行往西北方向渐行渐远。许是景色新奇的缘故吧,倒冲淡了不少离情。车行的节奏并不算快,送亲嘛,总不能太累着新娘子了。在大夏朝境内的时光可以说是缓慢而愉悦的。探春也体验着不同于京城的风情。或下车购购物,或只是无赖地看看一方的风物人情。
越往西北,越凉爽,倒消除了往日此时在京城随着夏季的来临随之而来的炎热。西北的民风粗犷而豪放,服饰、民居、习俗均渐渐地显示出不同于中原的风貌。带着小白帽、留着山羊须的老大爷;长年带着面纱的美丽妇女。带着各色鲜艳佩饰、蓝眼睛、高鼻子的异族人。奔放而热烈的舞蹈,奇怪却又能奏出优美音乐的乐器。所有这些,无不冲击着探春的心灵。世界原来如此巨大,自己原来只是一个京城之蛙。或者,此次也算是一个幸事?天底下的事情,原本福祸相依,有时真的很难一言以蔽之。
循行近一月余,这日,终于到了边境最后一座城市-靖城。城中守卫的是三品大将军燕宁。这燕宁自然早就得到了和亲队伍要来的邸报。听得有人通报和亲队伍到来的消息,自然不敢怠慢。早在城外迎接。四皇子并不托大,知道这燕宁是北静王水镜手下第一能征善战之勇将。年方三十开外,正是武将建功立业的好年华。一行人上前厮见完毕,燕宁又亲自目送几人上了车骑。方一路随行至城中邑馆。
要说这靖城虽是边城,却繁华得紧。足见燕宁是个人才。大夏朝为方便边疆守卫之功能。边境均以军事长官统领一切事务。虽有行政长官,却多为辅助。这百余年来,大夏朝与匈奴交好,边贸往来频繁。而做为边境最大城市的靖城自然是商旅的首选。只见这街上商肆林立,馆舍齐备,往来既有匈奴族人,又有借道西北而来的高卢人、回鸬人、突厥人等。各色服饰鲜艳,语言迵异。听着大呼小喝,真是好不热闹!
四皇子着人对探春等人道:“这是大夏最后一站了,再往前去,就是匈奴境内了。将在此歇息数日,一来补充一下所带东西的耗费,二来适当休息。王妃若是累了,尽可先行休息。若想逛逛,也不妨看看城中风物。”四皇子和水溶前来,燕宁自然免不了一番款待。大夏朝虽于男女大防上没有那么大的讲究。却也是有些在意的。
王妃一行自然是另行安置的。探春倒也乐得自在,回到邑馆,早有馆中小二备好了热热的洗澡水。洗去几日来的疲惫。又草草用了一些子饭菜,探春就着侍书告诉外边的护卫欲去街上看看。侍书服侍着探春重新梳洗过,又简单地妆扮了起来。探春也不是个喜欢奢华的,不过是日常里穿的湖蓝色的宽袖衫,下边着一条紫蓝色的月华裙。在这炎热的一天气里,倒清爽宜人。侍书却怪道主子穿的未免过于素净。探春只笑笑,也不理会。侍书只得将小丫环子捧着的鲜艳的衣服又收了起来。再簪上一支金鈿的步摇,又点缀了几粒珍珠在发间,侍书方放了探春出来。
邑馆转个弯就到了正街上,靖城地方不算太大,横着是三条大街,纵着小巷相通。若论繁华,莫若这条景福街。整个街道以大青石条铺就,能容两条马车并列通过。街道两边是二或三层的楼肆,间或也有到四层的,却极少。街道的后半截子上有一座清真寺,占了三进院落的地方。可能是逢着礼拜日吧,人来人往的,倒是热闹得很。道路两旁种植的是西北特有的树木:刺槐、钻天杨、五角枫、白腊树等。这个季节正是绿树成荫的时候,倒绿的正招摇。树下也有一些临时的小摊点,不过一些便宜的家常用品或零碎小食。也有三三两两的人围拢着,或浅尝,或寻问,或只是与摊主人若有若无地搭着话。店铺里或是花枝招展的大姑娘、小媳妇,或是端肃庄重的士子,或是面孔迵异的外族人士。往来熙攘,与京城的朝阳大街可以相媲美,却又比京城多了几分新奇。街上多的是商行,风格各异,从外面的装修就可以大致分辨出是经营的是哪个地方的货品。
有一个是半圆的穹窿下半一个圆柱形的建筑,上面只有几个小小的窗子。进出的俱是一些人高马大,满脸大胡子高鼻子、蓝眼睛的人。紧邻着的倒是一家规规矩矩的大夏风格的三层小楼,斗壁拱檐,屋脊上有或坐或卧的祥兽。一层是大众消费的散座,只在进去的地方设了一个掌柜的位置,方便结账及看见外来的客人。从敞开着的雕花木窗可以看到里面正在吃饭的客人。已经过了饭时,所以用餐的人并不多。二楼应该是雅座吧,只从半掩半开的窗户能稍窥几分。三楼太高,就无从考证了。大约是更私密或更高层次人的场所吧。
再往前去,是一座二层的小楼,却是平顶,下多廊柱,廊檐上俱是各种植物的绘画,白、绿相间,清郁可人。上边一层也是廊柱扩了一个回廊,然后往里才是穹形雕花的木窗。影影绰绰地可见里面人来人往。问了旁边的人才知道原来是一家高卢人的货行。探春不由来了兴致,便拉着侍书走了进去。接待他们的倒是一个大夏朝的人,见进来的人衣饰不俗,小二也不敢怠慢。殷勤地向两人推荐着店里的货物。
探春一眼就看上了两只银鎏金,珊瑚翠掐丝珐琅的长羽毛的小鸟。两只小鸟灵活有致,羽毛是鲜亮的蓝色,一个侧身左顾,一个婉转右盼。倒是一对情侣。待问过价钱,却有一百两银子之多,探春也不由得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