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朝秦不暮楚 >

第142部分

朝秦不暮楚-第142部分

小说: 朝秦不暮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王从来都是墙头草,被儿子女儿哄了哄,觉得自己当时都没想到那么多,想来儿子女儿可能也真的没多想,便也不再计较这事儿,算是揭过了。只是面对吴王妃的时候还是十分的心虚:闹腾了一圈儿,他白得了几万两银子,却是让儿子损失了一半儿的固定收入,在王妃面前老脸都没处放,连着半年在王妃面前过得都跟缩脖子乌龟似的。
杨艳辉得知父母来到开封,自然是要去接的,他站在运河的码头上,看着父亲被两个娇滴滴的姬妾扶下船,再看看四个嫡出的兄姐,一大群庶出的弟弟妹妹,只觉得头大如斗,这一大群人在眼前晃,比群魔乱舞也差不到哪里去了吧?再看看正含着泪朝他走过来的吴王妃,只觉得不过两年没见,母亲苍老了许多,一时间再也忍不住眼泪,与吴王妃抱头痛哭。
吴王与自己这个曾经相当疼爱的儿子相遇的感觉则没有妻子那么单纯。人的心理是很有趣的,比如一个人,若只有一个儿子,然后对他十分疼爱,然后不小心做了做了对不起儿子的事情,十有八九会想办法对儿子做一些补偿,来让自己好受些。可若是有许多儿子呢?他太久没有见到杨艳辉,感情上本来就有些生疏,后来又不小心做了对不起儿子的事情,这种情况下,他那颗怕麻烦的脑袋瓜子很自然地选择了对他来说最能减少尴尬的方式,那就是不自觉地疏远这个儿子——毕竟,他不缺儿子,与其面对一个被自己亏欠了的,相处起来总觉得心虚的儿子。他宁愿去面对那些被他宠着爱着需要仰仗他鼻息的儿子。
人的心理就是这么奇妙,杨艳辉微妙地感觉到了父亲对他没有以前那么亲切,倒也并不意外:喜新厌旧一般使用在女人身上的,不过放在他爹这里,对自己的孩子也一样:如今吴王的儿女加到一起都快六十个了,他不缺孩子,哪里有精神在某一个孩子身上投入太多的精力?过去喜欢杨艳辉,那是因为他是现任王妃的唯一的孩子,也是因为杨艳辉非常会讨他的欢喜。而现在,杨艳辉显然对讨父亲喜欢这件事儿兴趣不那么大了:有什么用呢?三人还能成虎呢,就算这几个月让父亲又重新喜欢起他来,可是一扭头回了江宁,只怕没几个月,他就又把这个儿子忘得干净了!
杨艳辉对修复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兴趣不大,所以他听说了父亲嫌弃开封的住处紧,想要借他房子住住然后被吴王妃抽回来的事情也只是晒然一笑:若放在两年前,他肯定会主动提出把房子借给兄弟姐妹们住的,不过现在,他半点兴趣都没有:开什么玩笑,他才找人修缮了房子,把房子收拾的差不多合了阿昭的意,如今阿昭还没住过呢,凭什么让这些人来糟蹋?
当然,这种微妙的感觉,吴王并没有发现,对他来说,对儿子的印象还停留在两年前那个小少年的模样上,如今虽然窜高了一截,可是那苍白的小脸,总是不等说什么就害羞的样子,似乎跟过去没什么区别。想到前阵子听说儿子受了伤,做父亲的自觉终于发挥了一点点作用,把杨艳辉招呼到身边,让他解了抹额,果然看到下头一道粉红色的伤疤,足有一寸多长,看着便能想象当日这伤口有多么的狰狞,吴王没想到儿子的伤竟然有这么重,吓了一跳,吴王妃的心里头却只有心疼,不等吴王说什么,便一把将杨艳辉搂到怀里,儿啊肉啊的大哭了一场。
吴王妃这么一哭,她名义上的儿女们自然要上前相劝,庶子庶女们想要讨好王妃,有一些还要跟着哭两声才算演齐全,一时间屋里乱七八糟的一片,只把杨艳辉吵得想要撞墙:这忒玛还是人过的日子么?过去怎么没发现,母亲过的竟这般辛苦呢?
吴王原本对儿子是有些疏离了的,可是此刻被这么一闹腾,杨艳辉小时候那可爱的模样顿时结结实实地砸回到了他的脑海里,再看看他那苍白的脸色,想来是失血的原因,十四岁的少年,瘦弱的像是一阵风就能吹走似的,不禁也心疼万分,恨不得也跟着掉了几滴眼泪。
吴王妃哭罢了,立刻想起秦昭来,当即跟吴王说,她明天便要去秦府做客,秦昭救了她儿子的命,一定要去看看那孩子。吴王自无不可,可一边侍立的世子妃却觉得很不合适:“母亲怎么说也是长辈,若是相见秦姑娘,写个帖子让她过来就是了,哪里有上门的道理?”
吴王并没有说什么,但杨艳辉却十分诧异,他抬头看了世子妃一眼,见她表情如常,像是说了再随便的一句话一般,心中顿时大怒:自己不在的这两年,这些人究竟把母亲欺负到什么地步了?当着父亲的面,一个儿媳妇也敢跟正经婆婆叫板,这是什么规矩?当然最糟糕的还是吴王的表现,他似乎压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儿媳表现的有什么不妥,看起来,这种事情这一二年里应该是司空见惯了。
杨艳辉心中恼怒,脸上却没显出来,笑吟吟地冲着世子妃道:“哦,大嫂,您的意思是阿昭救了我,所以应该好好谢谢她,该写个帖子请她上门听母亲道谢呢!”他说着笑了起来:“这事儿我听着怎么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头,父王,我两年没回家,如今母亲出门做客也要跟大嫂报备一下了?”
吴王本来没觉得世子妃插嘴有什么不对,可杨艳辉这么一说,他也觉得不对了,在抬头看吴王妃,只见她坐在那里面无表情,想起这一二年里,自己的儿女没少用这样的办法给她没脸,自己竟一无所觉,顿时臊的老脸通红,想要跟王妃说点什么,却不知道从何说起。正尴尬着,只听啪的一身脆响,扭头一看,却见世子妃捂着脸,不敢置信地看着世子。
世子打完了世子妃,向前走了两步,噗通一下子跪在吴王面前:“父亲母亲,我治家无方,让媳妇顶撞了母亲,还望母亲恕罪。”
吴王看看儿子,扭头又看看吴王妃,吴王妃依然面无表情,好一会儿才低低地笑了一声:“当面教子,背地教妻。咱们这样的人家,不该这点道理都不懂,世子妃固然有什么不是,世子也该给她留一分体面,哪有这般当着全家人面就伸手打人的?知道的是你世子教导世子妃孝顺,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家家教坏到这个地步,大庭广众的,就这般折辱媳妇。”
世子跪在地上,听到这话脸都青了,干巴巴地说了一句:“儿子知道错了,还望母亲原谅。”
吴王妃笑了笑:“你跟我道什么歉,跟你媳妇赔不是去!她嫁了你十几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这么削她的脸面,让她在妯娌面前如何做人?”
世子只得又跑去跟世子妃道歉,世子妃哪里敢受,赶紧也跑来跪在吴王妃面前赔罪,一家人相互赔了一圈儿不是,总算把这件事揭过,至于每个人心里头怎么想,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第一百九十一章

吴王妃到底还是没有去亲自看秦昭;因为秦昭来看她了。当然,并没有往急挤的要死的吴王府邸里跑,而是趁着吴王妃到儿子的宅子里探视的功夫跑去看了她。
秦昭虽然平日里大大咧咧,可是这怎么说也是未来的婆婆;哪里有等着婆婆来看她的道理?吴王的府邸太挤,人刚到;她不好一头撞过去;但是趁着吴王妃道杨艳辉的宅子里的时候过来拜见一下还是必须的:恃宠而骄可不是做人小辈的道理。
吴王妃对秦昭是感激的;她听儿子复述了那天的情况,知道若不是有秦昭;儿子怕就危险了。当然;她心里头也有不舒服的地方:儿子的这个未婚妻,未免彪悍过头了!只怕日后儿子跟她成了亲;要被她拿捏的死死的呢!可转念又一想:拿捏便拿捏吧!总好过娶个屁本事的媳妇,一点忙都忙不上!自己的丈夫指望不上,日后他死了,儿子的那几个所谓的哥哥更指望不上,这种情况下,儿子的岳家不给力点可怎么成?被媳妇欺负总好过在外头被人欺负!媳妇至少不会害他啊……
吴王妃一向是个懂得取舍的明白人,所以很快便想开了,等借了由子到了自己的陪嫁宅子,只见房屋重新翻修了一下,看着十分的整洁舒服,心里头也顺气了不少,正跟儿子问着他在国子监的情况,却听外头有人禀告,说秦大姑娘过来了,心中一喜,忙叫人请秦昭进来,扭头对儿子道:“你这嘴巴可真是不严,我临时决定到你这里,凳子还没坐热呢,阿昭便得了消息过来了!”
杨艳辉笑道:“母亲难道不开心?”
吴王妃见儿子提起秦昭,脸上都带着笑,心里头虽然有些不舍,却也为自己的眼光毒辣而骄傲:“开心,开心!”杨艳辉见吴王妃的脸上终于露出过去那爽朗的笑容来,心中不禁一酸,轻声道:“娘,谢谢你给我选了门好亲事!”
吴王妃听杨艳辉这么说,又见他的表情十分认真,一时间也有些感慨,便叹道:“你谢我做什么?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的好呢!只要你好好的,母亲再怎么样,都开心。”
杨艳辉本来就不好受,听吴王妃这么说,更是难过的几乎要哭出来,母子两个正沉浸在伤感的气氛里,秦昭走了进来。
吴王妃一见秦昭就笑了:“阿昭长高了,完全是个大姑娘了,一眼竟有些认不出了。”秦昭本来想规规矩矩给吴王妃行礼呢,听了这话也似乎找到了过去熟悉的感觉,走到吴王妃面前规规矩矩行了礼,然后笑着说:“那我可要好好让王妃看看,免得再把我忘了。”
吴王妃一愣,紧接着笑了起来:“哎呀,这孩子,越来越会说话了。”她说着把秦昭拉到身边,几乎掉下泪来:“好孩子,幸亏有你,要不然,若是十二郎出了什么事儿,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秦昭最怕这样的,一时间觉得十分不好意思,垂了头道:“本就该那么做的,有什么好谢的呢……”
吴王妃叹道:“换一个姑娘,遇到这种事儿,不吓得呜呜地哭就不错了,哪里还能顾得救人?”她抬眼冲秦昭看去,一面没见,这姑娘又长高了一大截,肩膀也宽了不少,按照时下的眼光实在称不上美,吴王妃心中叹息:可见患难见真情,若没有这档子烂事儿,自己冷不丁见了她这幅模样,只怕要琢磨着给儿子换们亲事呢,毕竟要过一辈子,一个女孩子生的跟男人一般壮,也太委屈儿子。幸好现在看来,秦昭确实是个好姑娘,便是容貌差点,长得壮些,又厉害了些……总归对儿子是有感情的,儿子也喜欢她,既如此,那可真是皆大欢喜了!
这么想着,便跟秦昭闲聊起来,又打趣道:“等过完了陛下的千秋,就给你们二人正式换了婚书,如何?”
秦昭虽然一向大方,也毕竟也只是个女孩子,闻言红了脸,低声道:“全凭长辈们做主。”
吴王妃见她在自己面前全然一副小女儿的模样,心中更是松了一口气:阿弥陀佛,总算这性格还是个女孩子的样子,想来那天也是逼急了,才豁出去的,再说坊间传闻也未必都是真的,自己的儿子当时晕着呢,转述的怕也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呢!最关键的是,她厉害,还不是为了救儿子?
做婆婆的心总是这般纠结,因儿子年幼,她一面希望媳妇厉害点,免得过起日子来被外人欺负;可一面有希望媳妇不那么厉害,免得欺负到了儿子,这其中的各种纠结心态,就是她本人也是十分矛盾的,旁人没法摸的清了。
于秦昭而言,吴王妃如何,对她关系真不算大。只要杨艳辉好,那就足够了!当然,婆婆是个好相处的自然更好,又不是自虐狂,谁乐意到处掐架啊!
吴王妃自然也是不乐意掐架的,她这一年多对自己名义上的长子还有十三女各种忍让,也不过是因为吴王年纪大了,杨艳辉还在念书,差事还没个着落,所以不愿意跟未来的王府主人有什么冲突罢了,忍一时之气,日后儿子出息了,她还怕什么?别看世子现在敢挤兑她,他真当了王爷,许多事情反而要小心行事:她可不是没儿子的,若是没儿子,自然不得不任继子捏扁挫圆,可她有儿子,又住在天子脚下,她自己不过就是一个人罢了,真受了委屈,打个招呼让儿子一状告到皇帝跟前,不孝这个罪名绝对能坑的她这个名义上的儿子栽个大跟头。她现在只是不愿意搭理这帮子神经病罢了,反正自己的钱财几乎都送了小儿子,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无非是受点闲气,有甚怕的?
转过天来,吴王便偕同王妃一起到秦家拜访秦节。这是一次相当正式的拜访,谈的是杨艳辉与秦昭的婚事,这件事算起来其实已经提了两年多了,如今一切顺利,没有出现什么意外情况,定亲肯定是板上钉钉的。不过陛下的千秋在即,这个时候很没必要折腾,等陛下的千秋过了,再认真办起来比较妥帖。况且吴王妃最近也忙得不行,她手上又有一大把的庶子庶女需要往外推销,索性把这些亲事都处理的差不多,然后再给十二郎他们正式定亲事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秦节自无不可,他恨不得女儿在家多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