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朝秦不暮楚 >

第46部分

朝秦不暮楚-第46部分

小说: 朝秦不暮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户的书房要敞亮多了,索性就留下在这边读书。
秦昭虽然坐下来看书,可是心里蛮烦躁的。她前日听秦节说,秦大奶奶年后也不想让贞娘去上课了,因为要出嫁,希望她乖乖地在家绣嫁妆,这个提议相当正当,秦节也没什么理由反对了:毕竟只剩下一年时间了,光是一件嫁衣就要绣上几个月,再加上别的东西,工作量称得上是巨大了,这种情况下还非要贞娘去上课,只怕她回了院子还得熬夜做绣活儿,那就得不偿失了。秦节不勉强了,但是秦昭心里却烦躁的很:不就是个嫁衣么?一辈子就穿那么一下子,就要浪费几个月的时间去绣,有这个必要么?当姑娘的自由日子本来就不多了,现在还要为这种事情浪费时光,对于秦昭来说,这是相当没道理的事儿。
转念又想起婉娘蓉娘,她们估计要不了多久也会定亲,以大伯母的脾气,只要定了亲,这俩人怕是也没法跟自己一起玩了……再往深里想想,自己还能过几年自在日子呢?等嫁了人,又是个什么光景?不,不用说嫁人以后了,只怕一定亲,各种麻烦就出来了:至少不可能像现在这样随便来找连瑜玩……
秦昭捧着书,好半天都看不进去一句,她干脆站了起来,想着回自己的院子,谁知道正要走呢,便听到外面小院门有开门的声音,隐隐约约还能听到连瑜的声音。秦昭站起身,朝门口走去,想去打个招呼,谁知道走到门边,却听见一个有点熟悉的童声:“连大哥就住在这里?地方未免狭窄了些,伺候的人也太少……连大哥,我家里隔壁有个空院子,就在我住处隔壁,也有七八间房子,我去与我父王商量一下,你不如就搬到我家去吧!”
秦昭原本只是觉得这个声音有点熟悉,这会儿一听到说话的内容,立刻确认了对方的身份,一时间只觉得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上次见面被他用蛇丢,这次这家伙居然跑上门撬墙角来了,这还了得?秦昭伸手掀开帘子就走了出去:“我家地方虽然小,可好歹也算清净自在,连大哥住在这儿,有个新朋旧友的前来拜会还是很方便的!不知道十二郎府上是不是也能这样子,随便一个秀才递个帖子,连大哥就能请他进去?”
秦昭一口气说完了,才意识到自己又冲动了,对方可是吴王的儿子。不过话已出口,她觉得也没啥需要挽回的,便瞪大着眼睛看向对面的孩子。
杨艳辉完全没有想到会在这里碰到秦昭,虽然他早知道自己要找的那个小姑娘是秦知府家的千金,可是,可是,她怎么偏偏这时候出现啊?哎呀自己刚才都说了些什么啊!他的嘴张了好几次,最后破罐子破摔地表白道:“你,你不想连大哥走的话,我就不提这事儿了!”


、第六十章

一拳打在棉花上大概就是这个感觉吧?秦昭看看杨艳辉那张白生生的小脸儿;想想自己弟弟,觉得自己跟个小孩子置气很不应该,便放缓了声音道:“我方才说话冲了些,你别生气啊!对了;前阵子听说你带了村民烧了人贩子的老巢;真厉害!”
杨艳辉的脸腾就红了,支支吾吾地说:“哪里是我带人去的,是连大哥把我救出来,他自己晕了;我这才跟村民们说了那些人贩子的事儿……我只是说说;那些人是自己过去的,我什么都没干啊!!”
秦昭心中一乐,果然;小孩子随便夸夸,就把什么都忘了!阿弥陀佛,过关过关,要不然的话,就冲刚才那通吃了火药般的话,被父亲训上一顿也不冤枉。
秦昭走神儿,杨艳辉害羞,两个人一时间居然全都没话了,倒是陪着杨艳辉一起进来的连瑜有些惊讶:“哦?阿昭,十二郎,你们认识?”
秦昭急忙摆出淑女仪态,大大方方地跟连瑜说:“我去年六月的时候有幸受福顺郡主所邀,到吴王府参加过一次宴会,跟十二郎见过一次。”
杨艳辉也赶紧点头:“对,对,就是那时候!”说着装模作样地说:“姑娘是连大哥的亲戚么?”
秦昭登时想起当时撒的谎,看杨艳辉一脸促狭,知道自己早就被人家看穿了,便大大方方地说:“并不是的。这里是我家,我今天读书有点问题,便想来问问连大哥。”
杨艳辉做恍然大悟状:“原来姑娘是秦知府的千金,幸会幸会!”
秦昭:……
她真的什么都不想说了,这熊孩子干嘛呢?明明就是个小屁孩儿,文绉绉地装什么大人呢?
连瑜心里乐开了花,他已经猜到了,杨艳辉当初说的那个被他惦记的小姑娘,十有*就是秦昭!这事儿太巧了,也太可乐了……哎呦前天还想着这年月女孩子比较早熟呢,现在看来不尽然啊,看看这个小家伙?比秦昭还小几岁吧,这就知道惦记姑娘了。
秦昭见连瑜这里有客人,便想要告辞回自己的院子,结果刚一提出来,就被杨艳辉拦下:“秦姑娘不是说有问题要问连大哥么?若是因为我过来,便耽搁了姑娘的功课,那就太不好意思了。”
秦昭刚才只是随口一说,哪里真有什么问题啊?纯粹只是条件反射罢了,毕竟一个女孩子呆在一个没有血缘的男性家里并不是很妥当的行为,好在她书也不是白读的,进了屋子便拿起书本,现场拎出几个问题问了连瑜。连瑜便也十分配合地认真回答了一番。两人一问一答说得热闹,却让杨艳辉看了十分羡慕:“我觉得连大哥比我那几个老师讲的好呢!”
杨艳辉身为王子,身边的老师不会差,但也不会特别好,毕竟,他只是个不能继承王位普通王子罢了!虽然本朝从上上人皇帝起,便开始鼓励宗室成员自力更生,参加科举:毕竟,随着开国时间越来越长,宗室成员的数量只会越来越多,但是能提供给他们的封底与爵位却是没什么增长的。在这种情况下,绝大部分宗室都是靠着国家给的津贴度日:这数额算起来也不少,但凡上了牒谱的皇室宗亲,最底层的一年也能拿到二百贯,这数额便是放到开封,也够普通的一家人悠然度日了。但是可别忘了,皇室宗亲不是普通人,这种人会让自己动手洗衣服做饭迎来送往么?会随便租个打开大厅的们就能看到街道的没院子没夹墙的么?更别说这份津贴不是白领的,只要住在开封,就算再低等的宗室,起码每年的正月十五是必须到皇宫里聚会一下的……就这一天的穿戴打扮,花销就相当可观了!
所以尽管跟本朝建立的时间还不算特别长,宗室数量也还没有多到吓人的地步,但是宗室跟宗室三六九等分的清楚着呢!底层的皇室宗亲,过的真不比普通老百姓强多少,这也就是为什么本朝从第二位皇帝起,便开始鼓励普通宗室像普通人一样参加科举,进入国家官僚机构:血缘再怎么远,也是亲戚,皇帝也不想自己的有一群只能靠打秋风过日子的亲戚,这太丢人了。
说起来,宗室参加科举比普通人有利之处太多了,他们当中的大部分都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读书,可以得到相当多的学习资源,而且,一般情况下只要考到举人,稍微疏通一下就可以去做官了。可即便如此,愿意通过科举改变自己处境的宗室成员还是少之又少: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去求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直接给他们安排个工作……毕竟,对于宗室来说,捷径太多,以至于很少有人有毅力放下皇亲身段,像一个普通人一样去奋斗。
作为吴王十六个儿子当中的一个,尽管身为嫡子,又是很讨父亲喜爱的一个,但杨艳辉的前途并不算光明:他没有继承王位的资格,父亲的年纪也不小了,不出意外的话,他将在父母离世后跟其他兄弟一样,搬出吴王府,成为众多闲散宗亲中的一个,唯一比较振奋的消息,大概就是他身为嫡子,拿到的家产会多一点,但多出来的也有限。藩王的绝大部分资产其实是由国家划拨的,比如王府,比如封地,这些东西不可分割,都将作为吴王这个封号的附加品,传到他的兄长手中。杨艳辉所能拿到的主要财产,来源于他的母亲的嫁妆。而吴王固然爱他,但是他有十六个儿子,二十九个女儿……就是再喜欢这个儿子,能给他的东西也相当有限。
当然,作为一个相当重感情的父亲,吴王对儿子的前途还是很操心的,至少对于儿子们的教育问题,吴王还是下了些功夫的,家塾里请了两位举人做先生:什么?怎么不请进士?不好意思啊,考中进士不去当官跑来给个小屁孩儿当老师?好吧,确实有不当官的进士,但是进士这种生物是很稀有的,就是不当官,人家头上顶个进士的头衔,干嘛不好,有的是官学书院邀请,干嘛非要去给个藩王的儿子当家庭教师?又不是登堂入室的正式拜师,一教教一群,烦心费力,教的又都是啥功名没有的毛孩子,:进士有几个缺钱的?随便给别人写个匾额抄个集子,润笔哗啦啦地赚。肯出来当老师的,要么是真的好为人师,要么是为了名声,无论出于哪一点,跑到一个藩王的家塾里当老师都是烂到不能再烂的破主意了了!想要过当老师的瘾或者在教育界扬名立万,人家去官学教举人多好!回头提起来,学生里出了几个进士啥的,多有面子!比如连瑜上的那所官学里头,就足足有三个退休的老进士在那里授课……
杨艳辉的兄弟当中,也只有他的大哥,现在的吴王世子,当初学习的时候专门请了一位进士教。其他这些兄弟,都老老实实蹲在家塾里,跟那两个老举人学功课。这会儿,杨艳辉听连瑜给秦昭解答问题,只觉得深入浅出,十分的容易听懂,似乎比他的两个老师教的强多了!杨艳辉也不是那等别别扭扭不敢说话的孩子,觉得连瑜教的好,赞叹完了,当即提出自己若是学业上有什么问题,可不可以来问问连瑜。
秦昭觉得这位十二郎实在是好笑,连瑜虽然是解元,可是偌大的吴王府,还请不起个好先生么?哪里就巴巴地要让他自己找老师了。她见吴王府排场那么大,完全没想到就算是个王爷,十六个儿子二十九个女儿的各项开销加上婚嫁问题也足以把王府的财政拖垮,吴王请的举人老师还真没连瑜水平高。
杨十二这种小小的要求连瑜自然不会不答应,只是笑嘻嘻地说要问问秦昭这个主人同意不同意杨艳辉隔三差五地过来,秦昭简直想翻白眼儿,这关她什么事儿?人家一个王爷的儿子,自家还能不让他进门么!当然,表面上还要装出淑女装,代表她爹欢迎杨十二郎随时过来作客。
几个人随便说会儿话,便到了中午,杨艳辉不敢在外头呆的太久,便赶紧跟连瑜秦昭告辞,匆匆离开了。
杨艳辉一走,秦昭便好奇地问连瑜,怎么带了杨十二郎回来。仔细一问,这才知道原来连瑜前一天出摊子的时候遇到一个美人,赢了她好几样东西,然后今天那美人又跑来纠缠,幸好她弟弟也在街上,好说歹说把她劝走了,杨艳辉就是那个倒霉弟弟,这倒霉弟弟上街来,发现赢走他姐姐从他妈那里讹来的的挂珠钗的是他的救命恩人……
秦昭无法置信地看着桌子上摆着的五凤朝阳挂珠钗:“你竟然就真的这么拿回来了?那是县主!你把人家县主脑袋上东西赢光了也就罢了,知道人家是县主居然还不还回去?”
连瑜懒洋洋地说:“赌场无父子,她就是天王老子,东西输给我,那就是我了的……再说我后来不是看在十二郎的份上,把那个首饰匣子送她了么?够意思了!”
秦昭抓狂道:“够意思个屁啊,你那个匣子也就是五百两,她这个朱钗没有千贯下不来!”
连瑜道:“这是你这么看,人家福顺县主可不这么认为,抱着匣子脸都笑成朵花了,要不是她还有玩伴,差点儿就跟着他弟弟到家里来了……”
秦昭抓狂了:“你连县主都敢勾搭,嫌命长是不是啊!”


、第六十一章

勾搭县主这种说法纯粹只是秦昭吐槽;但不管怎么说,连瑜这个家伙在风流一途上实在是走得太远了。秦家的门风称的上严谨了,就这样,秦昭还是经常能听到丫鬟们议论连瑜:大体的意思基本一样;都是说他长得好学问好;只是太过风流了……
这实在算不得什么好话,但这种事儿也不是秦昭能管得,她最多也就是像现在这样随口吐槽那么一半句,她随便说说;连瑜也是随便听听罢了。
此时连瑜的伤势已经好的差不多了;照理说;他应该去官学上课;但是他思来想去;有了新的想法。
连瑜考上举人之后曾经去上过一阵子的课,而这阵子因为受伤,他不得不在秦家自学,有问题的话就去请教许先生,穆维,或者秦节。养伤养了三个月,连瑜觉得自己的效率反而比在官学高多了,仔细一想便知道原因了。官学固然有几位进士做老师,但李山长也算是名士,被请来当山长其实就是为了给官学壮个名头,他老人家几乎是不来讲课的,剩下的杜,王两位进士,前者五十三岁才考上进士,皇帝念他年老,给他在开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