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袁家庶子 >

第109部分

三国之袁家庶子-第109部分

小说: 三国之袁家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未说话,袁旭再度看向波涛翻涌的大海。

“公子!”俩人正说着话,一个卫士飞快跑来。

“袁公派出颜良、文丑二位大将,分别前往黎阳、延津!”

“山雨欲来风满楼!”袁旭淡淡说道:“有大事要发生了。”

“公子将要离开蓬莱?”甄宓问道。

她语气中透着几分落寞。

“大战未开,且由他们闹去。”袁旭吩咐卫士:“召集众人前往议事厅!”

卫士应声离去,袁旭起身说道:“海边风大,甄姬也莫于此逗留!”

甄宓应了一声,与袁旭并肩离开海边。

蓬莱议事厅坐落于岛上建筑正中。

厅内立着八根朱红柱子算是唯一的点缀。

董正曾建议将此处改造,将之布置的堂皇一些。

袁旭却认为没有必要。

蓬莱需要钱的地方很多,所需物资大多自外购置。

财帛用来营造奢靡、气派,毫无必要!

袁旭来到议事厅,祝公道等人已是等在厅内。

武人都在,掌握蓬莱财源的董正当然也不会被遗漏。

商贾身份卑贱,来到蓬莱之前,董正从未参与决议要务。

虽非首次来到议事厅,他还是有些局促不安。

袁旭进入厅内,众人纷纷行礼。

“诸位!”袁旭落座之后,对众人说道:“颜良、文丑二位将军分别前往黎阳、延津。曹袁决战,已箭在弦上!”

祝公道和马飞的脸上,闪过一抹期待。

天海营、夜刺操练数月,袁旭交代的战术配合虽还有些生涩,却已可带上沙场!

“天海营、夜刺加紧操练,以备大战!蓬莱防御仍须巩固,箭楼、城墙多备箭矢、滚木、巨石。岛上工匠不足,须征募铁匠、木匠、石匠以及各类匠作!”

“元初!”看向董正,袁旭说道:“征募匠作扩充财力之事,有劳了!”

“某定鼎力而为!”

董正受宠若惊,连忙起身应了。

“公子打算何时出兵?”祝公道起身问道。

第230章 缺少的还很多

“未到出兵之时。”

袁旭的回答令祝公道很是失望。

操练天海营,为的就是有朝一日上阵杀敌。

曹袁之战已揭开帷幕,他们还是没有走出蓬莱岛的机会。

“天海营有多少将士?”袁旭问道。

“三百!”

“区区三百人,可列阵阻敌,还是可冲阵破敌?”

祝公道没吭声。

征战沙场,三百人确实不足为道。

“加紧操练,天海营须有两千将士方可出征。”

“夜刺无须冲阵……”马飞起身。

“夜刺有多少人?”袁旭问道。

“近百人……”

“可攀援崖壁,隐匿房梁者,共有多少?”

“三十不到……”

“夜刺足百再做计较!”袁旭说道:“无论天海、夜刺,均为蓬莱依托。某知你等心思,却不可将二营贸然投入战场!”

“公子只说人数,并无招募兵士之举,二营何时才可壮大?”赵云问道。

“招募民夫,又有何用?”袁旭说道:“即使操练数年,新兵上阵经验也是不足!乱局已定,我等并无时日从无到有!”

“公子有何打算?”赵云接着问道。

“曹袁大战一旦开启,游勇散兵必是不少。我等可将之救下,领至蓬莱编入二营。”

看向马飞,袁旭说道:“夜刺虽有百人,却非个个适合刺杀、潜伏之事。汝酌情选拔,精干者加强操练,淘汰者另编探马营,专行探查、蛰伏之举。”

“诺!”马飞应了。

操练夜刺数月,他对营中诸人已是有所了解。

多数人虽是身手矫健,偏偏在潜伏、刺杀中错漏百出。

袁旭点明此事,马飞才明白其中关键。

另编探马营,将他们培养成蛰伏敌营的探子,确实是人尽其用。

“无须理会岛外之事,你等各行其事巩固岛防才是紧要!”袁旭说道:“若无他事,诸位先行散去,元初留下。”

众人告退离去,董正留于厅内。

“元初来到蓬莱已有多久?”袁旭起身问道。

“回公子,某至蓬莱,已是四月有余。”

走向门口,袁旭吩咐道:“陪某走走!”

跟在他身后,董正腰始终佝着腰。

“无须如此。”看了他一眼,袁旭说道:“到了蓬莱,你我便是自家人,何必拘谨。”

“公子说的是!”董正应着,腰也只是稍稍直起丁点。

袁家公子,怎可能与区区商贾是一家。

“东方航路开辟如何?”袁旭问道。

“东海有岛名为东瀛。”董正说道:“土人食古未化,中原之物很得他们欢喜。”

“此事先放一放。”袁旭说道:“东方航路早开晚开无关紧要。倒是中原、江淮、南越等地须开辟商道。”

“豪雄众多,并非易事。”

“正因豪雄众多,才须尽早。货卖采办交汝打理,汝却须知,某要的并非只是钱粮!”

“公子是要……”

“掌控天下财货通商!”

董正愕然!

仅凭蓬莱财力,往来货卖占据一席之地尚且吃力。

掌控天下通商谈何容易!

“某知非一蹴可成。”袁旭说道:“元初尽心经营便可!”

“此事怕是难以促成……”

董正虽是商贾出生,为人却老实忠厚。

他并未一口应承,而是对袁旭说道:“蓬莱财力单薄,天下商贾富可敌国者众多……”

“经营之事某不如你。”袁旭说道:“某却知道,经商有如打仗,一个快字便可决定生死!”

“公子所言正是!”

“往来货卖,元初自做决断,某不干涉。某只做一件事!”

董正没有插嘴。

自从他来到蓬莱,财货通商早已交到他的手中。

无论袁旭还是甄宓,从不插手过问。

选择采办渠道,以及如何贩卖,都是他做决定。

与当初在董家主事,董和随时还会过问相比,为蓬莱做事,他更加如鱼得水!

“某信元初,也望元初信某!”

“公子言重!”

“行商须快,某自有计较!”袁旭说道:“某将为汝改进船只、车马,三年之内,希望蓬莱商队遍布天下!”

“商队遍布天下,也须人手。”

“招募商队,元初全权处置!”

袁旭再度放权,董正一愣。

若他有心背弃,不用三年,只须一年他便可断了蓬莱供给。

愕然看着袁旭,董正问道:“公子竟是如此信某?”

“用人不疑!”微微一笑,袁旭说道:“元初人品,某早有耳闻。甄姬特意请你上岛,也非全无道理。她信得过之人,某又怎会见疑?”

躬身一礼,董正说道:“某将董家老小托付公子,以证忠心!”

袁旭没再言语。

他也无须再说什么。

心甘情愿托付老小,董正不可能再有二心。

蓬莱商业,已是有专人打理。

袁旭却觉着此处还缺少许多……

运筹帷幄之士、能言善辩之士、手艺精巧之士甚至娱乐大众之舞姬……

董正告辞退下,袁旭也返回住处。

揣着改进船只、车马的念头,他回到屋内就令卫士寻来纸笔,专注画起图样。

经过多年改进,蔡侯纸质地已是极好。

不仅可书写文字,画图也是丝毫不差。

汉末年间,许多人还习惯使用丝帛、羊皮甚至竹简。

道理其实很简单,书写习惯尚未完全改变。

新的事物出现,大众接受需要极其漫长的过程。

袁旭并不存在以竹简等物书写的习惯。

蓬莱岛书写用具,也只有蔡侯纸而已!

整整一个下午,袁旭都在专注的画图。

每次画出图样,他总会觉着少了些什么。

添加、修改,不一会便将图样涂抹的不成样子。

废弃的图样被他揉成团丢弃一旁。

一个下午过去,他已丢了不知多少揉皱的纸团。

“公子!”门外传来念儿的轻唤。

专注画图,袁旭并未听到她的声音。

念儿进屋点起油灯:“公子废寝忘食,已入黄昏也是不知。”

“黄昏……”看向门外,见天色果真暗了,袁旭笑道:“某甚专注,竟是未觉。”

“公子过于专注,当然不知。”念儿说道:“奴婢稍后交代伙房做些羹汤,想必公子也是饿了。”

第231章 衣带诏

念儿提起羹汤,袁旭也觉得有些饿了。

“你去吩咐伙房,要他们备些蛏子、蛤喇、海蟹、海虾。”

“公子是要……”

“许久未亲手做饭,今晚带你与甄姬去海边吃些新鲜。”

念儿并未做声。

“不想知道吃什么?”见她没什么反应,袁旭问道。

“公子做的自是极好,奴婢怎敢与甄小姐同尝!”

“要你同去,只管吃便是,理那许多。”袁旭说道:“快些去吧,某也觉着有些饿了。”

念儿应声离去,袁旭也没再接着作图。

载运货物的车辆加快行进,除了将牛换成马,要改进的还有车轮、轴承。

汉末没有橡胶,无法制造充气轮胎,他只能想其他的法子以做弥补。

只是一时半会很难想到适合的替代材料。

除此之外还有船只。

海船好办,改进桅杆、船舵,船身包铜加固,只要无须环球,支持中远程航行应是没什么问题。

最难办的就是内陆漕船。

风力不足,桅杆几乎无用。

加快航行速度只有从船身弧度着手。

画了许多图,袁旭总觉着船身处理的不够完美。

急切间不可能找到完善的解决方案,去海边烧烤,清理一下思绪也是必要!

小半个时辰之后,海边燃起一团篝火。

袁旭与甄宓坐在火堆旁,念儿则在离海岸稍远处捡着枯树枝。

蹿腾的火苗上架着他令铁匠打造的架子。

贝壳已烤的滋滋冒油,螃蟹、海虾也是表皮红透。

翻烤海鲜,袁旭说道:“半日偷闲果真惬意!”

“公子伤势初愈便忙着督建海船,方才听念儿说,下午又做了许多图样。”

“内河船只、陆路车马均须改造。蓬莱虽已走上正途,所须置办的却还很多。”

“公子劳顿,奴家却帮不上什么。”甄宓说道:“每每思之,深觉惶恐。”

“还要帮什么?”袁旭笑道:“蓬莱已被你治理成人间乐土,青州战事连连,某也不肯前往。”

甄宓脸颊一红,低下头没再言语。

“念儿。”袁旭喊了声还在捡树枝的念儿:“此处乐还是邺城乐?”

“邺城不好。”弯腰捡着树枝,念儿回道:“此处清净!”

袁旭朝甄宓眨巴了两下眼睛:“念儿都知此处清净。”

“这丫头,鬼灵精怪的很,公子莫要信他。”甄宓甜甜一笑:“若公子在邺城,她怕是会说此处不好。”

袁旭当然知道有这可能。

烤着铁架子上的海鲜,他没言语。

“蓬莱虽好,只不知公子何日又要离去。”甄宓语气中透着几分苍凉。

她不舍袁旭离去,却知曹袁大战在即,袁旭早晚还是要离开蓬莱。

“已入深秋,颜良、文丑两位将军领军出征,曹军也夺了青州数城,战争早已箭在弦上。”袁旭说道:“用不多久,某的逍遥日子便到头了!”

深秋的许都,不再像夏日那般葱翠。

路旁的树木干枯了叶儿,金风抖撩动枯叶,将它们拽离枝干。

翻转飘舞,枯叶落在地上,铺起厚厚一层。

清扫街道的民夫,打理着满街的落叶。

城内一座府宅,满园树木的枯叶在秋风中“沙沙”作响,像在诉说着秋的萧瑟。

后园厢房坐着数人。

为首之人五旬上下,虽是衣着华贵,却难掩剽悍之气。

他正是大汉朝廷封赐的车骑将军董承!

除董承之外,屋内还有五人。

俩人身穿铠甲,看似英武却少了百战将军特有的杀伐气息。

四旬出头者名唤吴子兰,官拜昭信将军。

才过弱冠之年的名为王子服,官拜偏将军。

除二人之外,另仨人则是身穿官袍,并无甲胄在身。

与董承年岁相仿的,正是长水校尉种辑。

坐于他下首的分别是吴硕、王义郎。

董承环顾众人:“某今日觐见陛下,与在长安相比,陛下消瘦许多。”

只是一句陛下消受,便惹得吴子兰等人连声嗟叹。

自刘协入许都,诏书虽出自他手,却都是曹操授意。

为免生出事端,曹操甚至禁止外臣觐见皇帝。

董承乃董贵人生父,欲见刘协也须经曹操允准。

吴子兰等人对汉室忠心耿耿,对此早有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众人正长吁短叹,董承从怀中摸出一条墨色衣带。

衣带丝质光润,一看便知出自皇家。

“今日入宫,陛下颇是古怪。”毕恭毕敬的捧着衣带,董承说道:“话了几句家常,便赠某衣带一条。”

“陛下所赠、所受之物,曹阿瞒必将过问。”吴硕问道:“董公如何将此物带出皇宫?”

“曹阿瞒正是在场。”董承说道:“他曾亲自检视,才交付于某!”

“曹阿瞒欺人太甚!”一拳砸在桌面上,王子服说道:“陛下赐予董公之物,他以何为名讨去检视?”

“我等进宫均须曹阿瞒允准。”董承反倒不以为然:“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