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文艺圈枭雄 >

第356部分

文艺圈枭雄-第356部分

小说: 文艺圈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嗣贤坐下来说了几句吉祥的拜年话之后,突然转头对肖飞道:“肖飞,我看到纽约时报上关于你的新闻了。”

纽约时报是美国最具盛名的报媒之一,在全球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纽约时报的评书版块是很厉害的,同时。它也有畅销书榜的发布。

能在这上面出现,那是很了不得的一件事。

“哦?刘老师。新闻是什么内容啊?”肖飞问道。

有关肖飞的外国新闻,其实并不少。毕竟他是近两年新崛起的中国著名青年作家。国内的新闻媒体对关于他的报道都是不吝版面的发布,社会反响很大。

而那些关注中国新闻的国外媒体,往往也会将中国国内最热的新闻事件传播到国外去,外国读者也希望能了解我大华夏的最新社会动态。

不过,此前肖飞还真没上过纽约时报。

倒是华盛顿时报跟洛杉矶时报刊发过他的消息。

这俩媒体的报道都把报道的核心锁定在了他的年龄上,对其小小年纪就写出一系列的重要作品啧啧称奇,认为他算得是亚洲文学界的一个冉冉升起的新星,假以时日,没准有可能轰动世界。

“纽约时报的新闻主题是这样的:中国出了个神奇的少年作家。20来岁作品总销量突破千万册!”

“他们介绍了你全部的作品,把每一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和受欢迎程度,作品的销量什么的都标注了出来。”

“新闻上还说,如果目前评选中国最具市场号召力的严肃作家,那一定是肖飞!而不会是其他任何人!”

“这新闻还找了几个美国的书评人和知名作家谈你的作品。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给了你好评,认为你的作品很有深度,很有文学价值,深刻表现了中国社会数十年来的沧桑变迁;他们还说,你的故事讲得非常之好。读你的书往往能读得人心潮澎湃荡气回肠什么的。”

“总之,都是好话。”

“喏!报纸在这里,你自己可以看懂吧?”

刘嗣贤将一张叠得四四方方的报纸从身上摸了出来,一点点展开。递给肖飞。

“刘老师,英文我还是可以的。能读得懂。”肖飞接过来,笑着说。

“那就好。啧啧!这报道篇幅可真够大的。整整一个版,都是关于你的新闻。”刘嗣贤不无羡慕地说。

坐在肖飞身旁的马悦然也微微侧了脸。好奇地往报纸上看。

肖飞看了报纸,发现。果然如刘嗣贤所说,这新闻发得挺大,四开大报的一个版竟然都是写肖飞的文章。

肖飞读得很快。

大概只用了五六分钟的时间,就读完了整个新闻。

不得不说,这新闻做得很用心,不是国内有关自己的新闻综合,记者自己也下了大工夫去研究自己,收集自己的资料。

看到这个新闻,肖飞就知道,看来,兰登书屋那边开始按照协议为自己的英译本《兄弟》的上市在造势了。

能在纽约时报上争取如此大一版面做宣传,也是不容易的。

纽时的广告刊例价,这时候最便宜的一个版恐怕也得七八万个美元吧?

当然,肖飞本身就是个影响很大的新闻人物,做他的新闻,推他的新书,虽然有广告性质,但是媒体一般对此是宽容的。

书籍可是教化人类的工具,是文化意识范畴的高级玩意,怎么能等同于其他的产品呢?

“你的英译本《兄弟》要上市了啊?”马悦然问道。

“是的,马老师,预计今年4月份就正式上市。”肖飞说道。

“看来,兰登书屋对你的书很看重啊,肯花这么大心思替你在媒体上打宣传,这是要把《兄弟》当重点书籍去推广了啊。”马悦然道。

老头儿虽然已经75岁高龄,但眼睛真的挺好,就这么凑过来看上几眼,已经知道这篇洋洋洒洒大新闻的主要目的。

肖飞心说,我如果不自己掏腰包,兰登估计才不会搭理我。

“是啊,得感谢兰登书屋。”肖飞说。

“其实,还是你本人天然具有强大的新闻性,年龄小,才22岁,然后,你的全部作品销量已经突破了千万册大关了,这是很厉害的一个成就,美国的读者了解了之后,也是会很佩服你的。”马悦然说道。

“其实,美国人才是最现实的,他们才不管你书是不有文学价值啊什么的,只要你的书卖得好,喜欢的人多,创造的利润高,那就ok,你就是最好的作家,事情就是这么的简单,不像我们国家,作家们自己还在纠结什么纯文学啊什么文学意义啊什么的东西。”刘嗣贤笑着说道。

“美国人也是很崇拜天才的一个民族,纽约时报能给你发这么大块的新闻,相信很多美国读者会对你和你的作品感兴趣的。肖飞,没准你的这本《兄弟》真有可能会在美国畅销起来,也未可知。”马悦然说。

“拿来我看看这新闻。”曹子正伸手要过了报纸,自己看重的学生能在国外受欢迎,他也是十分的高兴。

第587章国宝级作家

肖飞从曹子正家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多。

他喝了点酒,大脑很是兴奋,一个人慢慢走着。总体而言,他对今晚见马悦然的过程和结果都很满意。

自己瑞典文版本的两部最重要的书若是能出版,算是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胜地种下了两粒种子。

假以时日,这两粒现在看来还微不足道的种子便可以生根发芽,甚至长成参天巨木!

肖飞坚信,自己必定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赢得世界声誉。

到那个时候,诺贝尔文学奖对于他就或许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他造的势越大,获得的声望越高,赢得诺奖的可能性就越是大。

现在,最关键的,便是英文版《兄弟》在美国出版之后的市场表现了。

若是表现十分的火爆,那自己便算是在这个世界最大的图书出版市场占据了一席重要之地。

肖飞仔细研究过美国历史上那些畅销书作家的资料。

他发现,这些作家只要不犯大错误,一书爆红之后,往往就能持续地红下去,畅销下去,不仅如此,他们还能由美国而辐射全球,书在全球大卖。

美国的热销往往可以影响世界上最大多数国家的读者。

无他,因为美国最强势最发达,美国人都喜欢的东西,那必定是好东西!这个世界,可不止中国人崇洋媚外。

所以,肖飞很看重《兄弟》英文版的市场表现。

春节前的时候,他接到了兄弟的译者安德鲁。琼斯的越洋电话。对方告诉他,《兄弟》已经翻译并校对完毕。已经交到了兰登书屋那里。

安德鲁。琼斯说,兰登对书稿还是很满意的。估计着,最迟今年的4月就有可能把书出版。

从那时起,肖飞的注意力就放在了大洋彼岸。

兰登书屋那边在安德鲁。琼斯的电话之后,也跟肖飞联系过,也是跟他通报了一下《兄弟》的出版流程问题。

在那次的电话里,兰登的人告诉肖飞,《兄弟》的推广很可能从新闻报道开始。

肖飞却没想到,这么快就有如此给力的一大块新闻在《纽约时报》上发了出来。

这样的新闻,美国人民应该感兴趣吧?

想想刚才。在饭桌上,曹子正喝了点酒之后,一脸自豪地跟自己说,自己这也叫为国争光……

曹子正都这样的反应,那普通的国民呢?

看了这新闻之后,会不会把自己当成民族英雄啊?

想想就挺搞笑的。

原来,在纽时上发一大块的新闻就叫为国争光了啊。

那等自己的书在美国大卖之后,国人又将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纽时上的新闻只是个开始!

肖飞坚信,自己必定可以征服傲娇的美国人民。让他们都喜欢上自己写的书,即使《兄弟》不尽如人意,自己手里还有暮光之城系列小说呢。

……

同样是在正月初八这天,参考消息报社。

一名正在看纽时的编辑高兴得拍了一下桌子说:“厉害啊!肖飞竟然在纽时上了一整版的新闻呢!”

同事们就纷纷扭头相问。

“什么内容啊?”

“是哪个肖飞?写《生死疲劳》的那个年轻作家吗?”

“我看看。”

很快。这一版广告就在编辑部传看了起来。

很多人看了都很是惊讶:美国人这是转性子了?竟然给一个中国作家如此高的评价?

随着大华夏的崛起,美国的报纸刊发有关中国的新闻也渐渐多了,本国重要的时政新闻大事件也都很受纽时、华盛顿时报这样的报纸的重视。拿出一两个版报道也是常有的事。

但是,专门针对某个人来上这么一大版。除了国家领导人,还真是少有其他别的人有这个机会。

所以。参考消息报社的领导看了这报道之后,认为这篇报道意义重大,可以译过来放到明天的报纸上。

纽时是大开的报纸,这一版新闻翻成中文,字数可是不少,一个版根本放不下。

还是压缩了一下,才勉强放到了文化新闻版块上。

然后,初九的参考消息上,“中国出了个神奇的少年作家,20来岁作品总销量突破千万册”这篇纽时上的新闻就被刊发了出来。

参考消息是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文摘类报纸。

它的巅峰发行量和零售量加一起曾超过500万份,这个影响力是相当惊人的。

而且,这个报是辐射全国的。

新报纸在全国都有印刷点,上市十分之快。

于是,正月初九这天,很多的国人都看到了这篇转自纽时的报道,于是人们沸腾了。

“天!肖飞真牛啊,歪果仁竟然这么看重他。”

“这可是纽时啊!一个整版的新闻,都是关于肖飞的,我估计国内还没有哪个文化界的人士得到过纽时这么隆重的报道吧?”

“这是什么节奏?难不成肖飞在征服了中国的读者之后,又要征服美国人民吗?”

“天才作家,销量超千万,肖飞的作品估计现在总销量都超过两千万了吧?”

“是啊!别的不说,单单只是《明朝那些事儿》都卖了多少册了都。”

“这是中国文化界的荣耀!”

“肖飞为咱们国家争光了啊!”

于是,原本安详的节后,一下子又沸腾了起来。不少人看着这新闻,激动得眼圈都红了。

当然,这些人都是肖飞的粉丝。

“肖飞,好样的!”

“咱们的肖飞这是要冲出国门,走向全球了啊!”

“有了这新闻垫底,肖飞的英文版《兄弟》肯定又要在美国大卖了,我骄傲啊!”

而在文学界,很多作家看了这报道之后,羡慕得眼都红了。

纽时这篇报道写了这么多,最后的重心其实是落在了肖飞的《兄弟》英文版的出版上去了。

大家顿时都知道怎么回事了:这绝对是跟肖飞合作的出版社在做新书上市之前的推广工作。

真是奢侈啊!竟然在纽时做整版的新闻。

而纽时竟然也配合着做了……让人实在有些想不通啊!就纽时上这么一大篇报道,估计就能让肖飞的《兄弟》英文版多销不知道多少本呢!

对于肖飞,这篇新闻带来的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相关部门在几天之后给了他一个国家一级作家的证书。

但是,几乎所有人都没想到,到了99年的三月初,一则围绕着肖飞的爆炸性新闻再度在肖飞身上发生了。

第588章10万美金重奖书评

美国,纽约。

兰登书屋总部的一间办公室里,该世界著名出版机构的一名经理罗纳德。史密斯正在跟纽约时报的一名记者交谈。

该记者名叫叫苏菲。艾莉森,是一位三十来岁的资深文化记者。

“史密斯先生,你确信你不是在开玩笑?”艾莉森脸色凝重地看着史密斯,大声地询问道。

“不,不,不!亲爱的艾莉森小姐,我绝不是开什么玩笑,我是在说真的!我们要拿出十万美金来征集《兄弟》这部书的书评,书评只要写得好,只要能公开发表出来,那么,就可以参加这次有奖书评征集活动了。”史密斯耸耸肩,睁大了眼睛看着面前的美女记者,说道。

“哦!天哪!贝塔斯曼是不是疯了?要不就是脑子进水了。对一部中国小说,他竟然舍得下这么大本钱来做推广!”艾莉森连连摇头。

她是真的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兰登是美国最大的出版社,去年才被德国人贝塔斯曼给收购。

艾莉森觉得,严谨务实的德国人不该如此毛糙,为了一个中国作家的一本小说,竟然舍得下这么大本钱,他觉得那是不可思议的。

艾莉森此前在china担任过纽时驻华夏记者,对华夏还是很了解的,她更了解中国的文化及图书在美国市场是不太吃得开的。

不管是古代的典籍,还是华夏现代著名作家们的作品,都卖得不太好。

在她看来。《兄弟》英译本能在美国卖个一两万本都是很好的成绩了,想要大卖。几无可能。

在这一情形之下,兰登肯出十万美金做《兄弟》的读者书评征集大赛。绝对是一次大冒险啊!

这样的营销应该会刺激美国读者购买《兄弟》,但是,单靠着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