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重生1978 >

第19部分

重生1978-第19部分

小说: 重生197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过中饭,王德飞就催促着上路,这样紧赶慢走,终于在第二天半夜的时候回到了王家村。王德飞坐的那辆卡车当然是直接开到了村里,而王坤和王小明坐的那辆车则停到了离王小明家最近的马路边。

王坤回家叫上陈淑珍,二个人拿上扁担和绳索,每人跑了三趟才把所有的货全部挑到家里,二十几个纸箱把王小明家的两个睡房塞得满满的。

“爸,我们是不是先拿一台电视机出来看看?”王小明一直在马路边守货,那司机卸了车就走了,王坤和陈淑珍连夜把货挑回去,而王小明就一个人在那里守着,直到最后一趟他才跟着回来。

早在广州见到电视机的时候,王小明就想着,如果家里多了台电视机那该多好啊。虽然现在自己每天都有报纸杂志看,但是从信息爆炸时代过来的人,对于报纸上的信息还是觉得不够,王小明需要更多种渠道来了解这个时代正在发生什么,自己以后将要做什么。

第三十六章 开店

第三十六章 开店

王小明没想到自己这个非常合理的请求竟然会被父亲断然拒绝,王坤拒绝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家里有电视机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要知道电视机一旦在王小明家里出现,影响的可能还不止他们一家,隔壁甚至整个生产队,乃至全村的一些学生都会受到影响。第二,王坤生性谨慎,在主任和村长家都没有电视的情况下,自己一个会计家里有了电视说明了什么?

这两个理由王小明都没办法反驳,他知道如果自己家里有台电视机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在前世的时候自己可是亲身经历过,当然,那时村里的第一台电视机并不是出现在自己家里。

当时村里的人在吃过晚饭之后,带着家里的凳子去那家人家里看电视,如果去的晚上,恐怕连屋里都进不去了。而如果碰到放“正片”的时候,主人家不得不把电视机搬到外面的坪里,否则家里的房间实在是容不下这么多人。

王小明可不想自己家里也出现这样的情况,那样的话,自己的成绩倒是不会受什么影响。但是大哥和二姐的学习肯定会受到影响。

至于第二点,王小明也觉得父亲说的有道理,如果王来东和王德飞得知自己家里有了全村第一台电视机,他们会如何想?以后父亲在厂里的工作还会得到他们的支持吗?王小明以后还想让父亲走上一条和原来完全不一样的道路,如果出现这样的事就不太好操作了。

王小明的灵魂虽然已经回来了近六年,但是他的思维还是保持着二十一世纪的模式。在二十一世纪,中国以身家论英雄。你赚的钱多你就是能人,不管你的钱是合法收入还是非法收入,没有人会去追究,他们只会觉得你厉害。

而现在,在王坤的眼里以及绝大部分的中国人眼里,一个人有没有出息首先要看他的学习成绩,看他能否考上大学,看他是否是一个对社会有贡献有作用的人。

王小明也不知道中国的观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也许这其中有舆论的导致有关。但是不管怎么样,在八四年的中国,有钱并不代表你的社会地位高,相反,还会受到鄙视。特别是那些个体户,在现在的社会地位是不太高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王坤对于王小明想在县城开一家店的想法是不太支持的。但是他也知道,就算自己不支持,二哥王求也肯定会暗中支持的。要知道现在小明差不多已经在养着二哥一家子了。

所以第二天一早,王坤把到二哥王求家里询问他在县城看门面的情况,如果确实有好的门面那就租下来吧,否则王小明的心是不会安下来的。

“老弟,我其实也只不过是在县城随便看了看,找个店面哪有那么简单的?”王求得知王坤的来意之后,马上为王小明掩饰道,他以前可是答应过王小明的,关于他的事一句也不告诉别人。

“得了吧,小明都告诉我了。你啊,这么大的事也不告诉我们,竟然听一个小孩子的!”王坤略带不满的说道,如果这次不是自己和小明一起去了广州,那他跟王求办的事自己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会知道。

“人岂能言而无信?我答应过小明的要帮你保守秘密,既然你都知道了,那还来问我干什么?”王求尴尬的说道。

“这次小明又进了不少货回来,他不准备再打‘游击’,准备到县城开家店。但是他的年纪实在太小,这些事他怎么能明白其中的艰辛?所以我想来问问,县城的店面你到底看了没有?”

“看了看了,只是小明一直没有时间,我还没来得及跟他商量。按照小明的说法,店面一定要在繁华路段,我选了两个地方,一个是县城供销大楼的对面,另外一个是县汽车站的外面。”

以前王坤很少去县城,但是他回到村里之后,去县城的次数就多了起来,S县其实也不大,一条新街一条老街。现在大部分的店面都在老街上,可是新街的发展潜力却大,像汽车站就在新街上。

“供销大楼的对面不太好,咱们的东西毕竟在那里面都有,这样对着干对我们没什么好处。还是在汽车站外面吧,明天我跟你一起去一趟,把店面定下来,以后的事就交靠你了,暂时只能由你一个人在那里。”

“这没有问题,小明以前就跟我商量过这事,以后这个店交给我,每个月他给我开工资。”王求笑呵呵的说道,要知道王小明给他开的工资可不低,每个月一百五十块,哪怕是在S县也算是高工资了,更不要说在王家村。

“进货呢?”王坤道,这次小明以自己的名义用铸管厂的回程车把货带了回来,可是下次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

“这事小明自己会办好,我只负责卖就行。”王求说道。

“好吧,他的事我也不能全部管,这件事就这么说定了,明天早点出发。”王坤知道王小明肯定有进货的渠道。

“对了,小明一个月给你开多少钱?”要走的时候,王坤随口问道。

“嘿嘿,一百五十块一个月,小明说年底还有分红。”王求乐呵呵的说道。

王坤一个趔趄差点摔倒,这样的工资比自己在铸管厂当副厂长还要高两倍以上,怪不得二哥会帮小明隐瞒。

王小明提出一个想法,王坤和王求帮他实现。这样的话,王小明的第一家实体店终于要开始营业了。当然,在王坤的一再叮嘱下,这件事只在王家有限的几个人那里传播,村里的人对这件事知道的不多。

可是王小明也没有想到,开了店之后麻烦事也来了,他刚刚稳定下来的生活又被打乱……

第三十七章 问题

第三十七章 问题

因为各自的价值观的问题,王坤坚决要求王小明先把学习搞好,至于赚钱的事,他的年纪还小,以后有的是大把的时间。所以对县城里的那家店子,王坤只让王小明负责进货,毕竟他跟郭老板熟一些,而且王小明的普通话最标准,也适合跟广州那边沟通。

王小明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每天都去县城,要知道三塘镇到县城坐班车得一个多小时,而且每天只有两趟,他一个学生哪那么多时间?

所以王小明的生活又开始趋向稳定,每天早上看看报纸,在学校里写写小说,下午跟同学们讲讲故事,晚上听听音乐和收音机,这次进了一百多台收音机,王小明给自己留了一台。

可是没想到才一个星期,二伯王求就急匆匆的从县城跑了回来,直接到王家村小学找王小明,一开始王小明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让二伯竟然可以关上县城的店面回来。

“二伯,出什么事了?”现在已经快放回了,二伯竟然连等自己回去的时间都没有,直接找到学校里来了。

“是店里出了点事。”王求说道。

“店里出什么事了?二伯你说清楚得啊。”王小明说道,在县城开个店会出什么事呢?偷税漏税?这根本不可能,从一开始王小明和王坤就决定了,这家店要办理好一切的合法手续。

有人来生事?这是后世经常会出现的情况,但是王小明却相信在八四年没有人敢这样做,要知道一旦报案,可以按抢劫罪来判的。

“你看看这个,今天有人拿了这台收音机来,说是坏的,他拿回去根本就不能用。”王求说道。

“坏的?”王小明有点不敢相信,现在的产品质量可不像后世那样,为了追求利润,成本能减则减,材料能省则省。现在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基本上都是过得硬的,何况这台收音机还是新的。

“是啊,我也试了一下,不通电。”王求说道。

“那这事你是怎么处理的?”王小明说道,现在的国营供销社服务态度可是相当的差,根本就没有售后服务一说,但是个体户则不同,如果王小明没有开店的话,那人家可能会找不到他的人,但是现在既然已经在县城开了店,这售后服务可得做好。

“我自作主张给他换了一台。”王求说道。

“二伯,这件事你做得很对。只要是我们卖出去的产品,在一年之内我们都得给别人保修,在半个月之内我们包换,一个星期包退,而且这些都是没有任何条件的。”王小明自然而然的引进了后世的三包政策,三包政策在后世很平常,但是放在八四年,那绝对是新鲜事,首先王求就不能接受。

“小明,那怎么行呢?如果一个星期包退,那以后别人买了我们的东西,在家里用了一个星期之后再退回来怎么办?如果买回去用了半个月要来退怎么办?这样的话我们的生意不好做啊。”王求当然不能理解,在他的印象里,在供销社买东西从来就没有要退货一说,哪怕是在集市上买的东西,也不能说随便就给人家退回去啊,这次之所以他自作主张的给人家换了一台,也是因为这台收音机是昨天才卖出去的,而且那人也是县城里的,低头不见抬头见,王求才会这么做。

“没关系的,我们这个就叫三包制度吧,以后只要是我们店里卖出去的东西,就依这三包,当然,他们也得有凭有据,你在每次卖东西的时候都要给他们开张收据,盖我们店里的章,他们得凭这个来退换修。”王小明虽然从店子开张到现在一次都没有去过,但是不管是王求也好,王坤也好,都下意识的把王小明当然了这家店子的真正老板,每次碰到什么事都会和他商量。

“这件事我得跟你爸商量,生意可不是这么做的,如果碰到那些胡搅蛮缠的,那这生意就没法做了。”王求现在每个月拿着王小明开的一百五十块钱的高工资,再加上他本身跟王坤也是亲兄弟,他当然得站在王小明的角度替他考虑利益,像这要明显是赔本的事,他当然不愿意去做。

“这件事我跟我爸解释的,二伯,晚上你不走了吧?到我们家来吃饭吧。”王小明拿着收音机摆弄了几下,确实如王求所说,不能电源。

王小明虽然没有把每台收音机都在家里试机,但是他也问过广州的郭老板,这种收音机的返修率很低,要坏也就是一些常用的按键因为磨损而更改,内部的主要部件是不太会出问题的。

前世的时候王小明学的是计算机软件应用,对硬件他了解的并不多。要不是前两年在三塘中学自学过初高中的数理化,恐怕他连收音机的原理都搞不明白了。

但是所有的修理都有其共性,像修电脑一样,首先使用排除法,王小明掀开收音机的后盖,那里装了一对五号电池,王小明首先要排除的就是电池的问题。

其实从掀起后盖的时候王小明就找到了原因,这个客户也许对电池接触得太小,竟然分不清正极副极,电池装反了,收音机当然不会通电。

“二伯,这收音机没事,电池装反了。”王小明拿着已经有声音的收音机还给王求道,虽然这件事只是一次意外,但是也提醒了王小明,既然卖了电子产品,那以后的维修就得跟上,而二伯王求显然对电子方面没有任何的了解,否则他也不会因为这件事而巴巴的从县城跑了回来。而且以后自己还会销售收录机,那个东西的使用频率会很高,出问题的情况也会多,到时如果维修服务跟不上,那每次只能跟别人更换新机也确实划不来。

“我就说嘛,没有你小明搞不定的事。”王求看到收音机没有问题很高兴。

王求要第二天清晨才会回县城,王小明抓住这一晚上的时候给二伯做了一次简单的培训,包括电视机、收音机和电子表的使用以及简单的排除故障,像电子表要换电池,电视机要调天线,收音机调频道,这些看似简单,但是王小明却发现,二伯竟然都不会。也不知道他这段时间是如何销售这些东西的。

第二天王求是跟王坤一起去县城的,因为这人星期店里的东西卖的不错,他这次回来顺便还得带点货去县城。王小明从广州进的那四千多块钱的货,一开始只带了三分之一到县城的店里,这次王求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