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侯府生活记事 >

第45部分

侯府生活记事-第45部分

小说: 侯府生活记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竟不拿长公主的话当回事,怕是真说到她心里头去了。

等把宛瑶的事安排妥当了,顾靖薇才腾出手来准备沈玉宸的婚事,毕竟是退了人家的婚事又再定的亲,许多之前准备的东西却是不能再用了。这样一算下来,时间就比较紧张了,补办的东西毕竟不少,也挺麻烦的,还要一样一样的核对。

虽然都是世子大婚,但原先娶的邓国公的女儿,如今是娶的侯门嫡女,两者之间的嫁娶的礼仪物品都是有不同规制的。顾靖薇也跟着有些抓瞎,她能管好自己不乱,就很好了。

实在是忙得没办法了,她也怕自己顾不来全面,只好把先前派去管教沈玉蓉的大嬷嬷给请了回来坐镇。大嬷嬷到底是从前跟在太后身边的,比起妙梦他们还是要稳重的多,对规矩仪制也比他们要清楚的多。让她省了不少的心思。

就这样一通的忙碌,才紧赶慢赶的在十二月大婚之前将事情全部办好,而沈玉轩跟傅宛瑶这小两口也慢慢悠悠的从南边回来了。

沈玉轩回来后第一件事自然是拜见父亲,书房见过了沈侯爷之后便到正院去拜见顾靖薇。大概是收到消息了,沈玉宸琢磨着这会子应该能在书房碰到沈玉轩,编绕道过来了。

沈玉宸看到沈玉轩的那一刻,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这个弟弟出去了一趟之后,好像这次回来,整个人都变了一个模样。

他之前一直还在为小时候的事情觉得亏欠,因为玉轩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变得阴郁内敛的。他永远摆出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让他屡次想要拉近两人的关系都不成功。从那时候起玉轩就跟他们兄弟几个渐行渐远了。

每次看到他,他都是疏远而有礼的,好像一直还沉浸在过去那件事的阴影里头,怎么也拔不出来。可如今一看,他竟是完全没有了过去的阴郁,整个人好像都从某种桎梏之中解脱了出来。整个人都显得朝气了起来。看来这几个月边关的生活,对他的影响十分之大。

“大哥。”沈玉轩那是真有些同情自己这位兄长,他从前还总是有些妒忌他有那样的身份和地位,如今却觉得在父候心里,他们都是一样的,比不上父候手中的权势重要,即便高贵如世子这样的身份,到了父候面前,该拿他为自己权势牺牲的时候,还是一样要被牺牲掉。反倒还不如他,从来没爬上过那么高,摔下来自然也不会这么疼。

“轩弟。”兄弟俩见面,做兄长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却发现,同样的青衫下,那副骨架远非从前可以比,就连肌肉都币从前要壮实了不止一圈,就想是铁疙瘩一样,**的。沈玉宸剑眉一挑打趣道:

“行啊,出去一趟长结实了,吃了不少苦头吧?”

“还好,就是到了那边,见识了一下军营里的生活。”沈玉轩虽然心中芥蒂已经去除了,但是多年下来养成的习惯,却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改过来的,沈玉宸拍他肩膀的时候,他不自觉的缩了一下。在军中跟周通他们相处,他从来不觉得太过亲近了不自在,但是回到侯府,他就会不自觉的竖起一道墙来,将自己隐藏在背后。

像是没有察觉他的不自在,沈玉宸十分自然的收回了手,笑道:“看来是经过了一番操练了。难怪长结实了。这是好事,从前总觉得你太过沉寂了些,少了几分少年的朝气。如今这般再好不过了。”

对于沈玉宸的话,他没有做声,有些事不必说明白,但是今天他确确实实是感受到了来自沈玉宸的善意,这对他们这样的家庭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你还得去正院一趟吧,我就不耽误你了。”沈玉宸见场面冷了下来,心知也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他们都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这种改变。

“正院那边,嫡母人不错,你守好自己的本分,总是没错的。”虽然他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或者说两人之间达成了什么协议,才让嫡母选了沈玉轩,但是从他看来,正院对他还是很不错的,只盼望轩弟不要辜负老天给予的这个好机会。不要做出让正院那位恼怒的事情来。正院的那位,对人好的时候那可以是千好万好,但是若是起了心思算计起来,也是十分不好惹的。

“多谢大哥提点,我省得的。”沈玉轩点了点头,心中不觉佩服起正院嫡母来,这才多长的时间,她竟已经成功让世子改变了立场。不论他这番劝解的话是意有所指,还是真心实意,至少,大哥心里的那杆秤已经开始倾斜了。

“去吧。”沈玉宸说罢,见他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这才大手一挥,兄弟两个分道扬镳。

   
 第62章

眼看着女儿要出嫁了;辜氏心中正是万分的不舍;原本她是不乐意女儿嫁过去建安候府的,如今的沈家关系复杂,两家的关系也早不如从前那么亲厚了。

奈何;偏偏自家女儿就是死心眼,虽然她平素里藏得深;但是到底瞒不过她这个做娘的。

沈家在婚期将近的时候退了婚,当时惊掉了多少人的眼珠子;听说十五那天沈世子派了侍卫送邓家女儿回府,按说这也没什么,未婚夫妻小两口约着见个面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可问题就在这了。十五那天之后才几天的功夫;沈家就退了邓家的婚事;怎么不叫人浮想联翩。

更何况这中间还夹着一个她自家的闺女。

自家闺女的心思她是早知道的,早些年的时候,她也想着两家本就是表亲,又素来亲厚,沈玉宸那孩子她也是从小看着长大的,品行那时没话可说的。她当时还想着将来等他们年龄大些了,再为他们婚配,倒也是佳偶天成。谁知道半路上杀出个邓国公府。

无论如何她是决计不会允许自己的女儿去给人家当妾室的,他们家辛辛苦苦娇养大的女儿,又是嫡出的姑娘家,到别人面前去立规矩,永远要矮人家一头,她就是死了也不会答应的。

原本以为也就是这样了,等沈玉宸成婚了,自家女儿也就该死心了,到时候再为她选个青年才俊婚配,以她家女儿德容兼备,又有这样的家世身份,何愁找不到好男儿婚嫁。

女儿家的心思也不是说放下就能真的全部放下的,所以尽管沈玉宸并没有错,但是她心疼自己女儿,渐渐的也就跟沈家的关系走的要远些了。只希望联络的越少,接触的越少,她家闺女的心思就能慢慢的收回来。

十五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玥莹始终不肯开口对她明言,她只能凭借自己所知道的讯息来猜测。女儿回来之后就病了一场,同时,沈家还退了邓家的婚事,尤其是这一段时间市井上总有一些流言传出来,莫非邓家那丫头真的在寺庙里私会野男人,然后被她闺女发现了不成?

所以她闺女回来就病了一场,大约是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事情,然后又事关她心上人,急怒之下这才病倒了?大夫也是说她家玥莹是受了惊吓,气结于胸,不得抒发才病倒的。越想越觉得自己猜中了事实的辜氏只能叹气,看来她女儿的这一门心思,还是挂记在那沈玉宸的身上,不然也不至于这样。

所以当沈家上门来提亲的时候,她虽然心中并不是太愿意,但到底还是顾及到了女儿的心思,与那沈候夫人碰了面。

说起来,从前的沈候夫人就是他的小姑子,当年那也是风华绝代,娇艳若初日一般的人。只可惜那样的一个妙人,最后竟是如此早殁,她还记得当时当他们接到沈家的消息,她家老太爷一下子就跌坐在椅子上,好半天都还没有回过神。等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是满脸的泪花。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世上的惨事莫过于此了,他们家老太爷子就是那之后一天一天的看着不行的。所以他们至今对沈家的感觉都还是很复杂。复杂的同时又感叹,沈候还算是个痴心的了,这么多年下来,竟也未再续弦,嫡妻的位置一直空在那里,就是为了不让后娘欺负嫡出的子女,能做到这份上,倒也不枉费他们家的姑娘嫁过去了。

只可惜这样的痴心到底是没能持续下去,这位顾家的姑奶奶带着今上的指婚,堂而皇之的嫁入了沈家,成了建安候府如今的当家主母,取代了她小姑子的地位。

坊间对这位顾家姑奶奶的传闻真真是不少,就连宫里关于她的那些事情,也都是人们背后津津乐道的话题。比起他们家那位早殁的姑奶奶,这位的丰功伟绩就多了。

光是她跟合心长公主之间的纠纷,就够让人说上好一阵,两人就像是天生的不对盘,那会明明才龆年,就跟比自己大了一轮还有多的长公主正面对上,使了个绊子,让长公主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摔到水里去。

那时今上刚刚才登基,正是用顾家的时候,加上顾靖薇又还年幼,自然是只能让长公主吃了这个亏了。长公主多傲气的一个人,本身又是今上的长姐,身份这般尊贵,最后竟败在个黄毛丫头手里,怎么能不叫她记恨这么多年呢。

所以,沈家来提亲的时候,她一度犹豫不决。且不说他们三家退婚订婚的,时间隔得这么近,外头人还不定怎么编排,光是这顾氏就不是个好相与的。

他们家女儿嫁过去,名义上那是给人家当儿媳妇的,就算是长媳吧,可人家占着一个长辈的身份,一个忤逆的罪名往你头上一扣,你就是理大过去天了,也得矮下头来。

自家这个闺女她还是了解的,性子也是个软糯的,不欲与人争锋,想叫她自己立起来,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过这样倒也未必不好,终归是嫁去人家家里,太有棱有角的,只怕回头磕磕碰碰的还是自己。

何况那沈侯夫人,辜氏揉了揉额角,这位沈侯夫人倒是跟她想的有些出入。传闻中的她虽然年少,但是已经是头角峥嵘,大有些专横跋扈的架势。

可这次她代表沈家上门来提亲,平和得让她觉得有些讶异,记得上回见她的时候,还是年前宫中大宴,当时顾氏可是狠狠的抽了长公主脸,一点面子都没给人家留啊。

虽然那天本也是长公主自己先起头想找麻烦的,但是,宗室子弟有几个不是那样,平时也不至于有人告状到圣上面前。可偏偏这次摊上的是顾氏,她也总算是见识了顾氏的能耐。

不止是顾氏,还有她娘家那一大家子,个个都是奇葩。她算是见识到了传闻中那位堪比皇室公主的大将军之女。她当时就在想,果然是闻名不如见面。

可想起三个月之前她来府里提亲的那次会面,一点不见传闻中的飞扬跋扈,谦和有礼,十分平和,很难将眼前这个女人跟传闻中的那个人联系在一起。倒是让原先还替即将出嫁女儿担心不已的她,安心了不少。

如果她看到的顾氏才是真实的顾氏,那么女儿将来的日子,只要她安分守己,恪守本分的话,应该是不会太难过的。毕竟家世身份是摆在那的,他们家的姑娘也容不得别人真欺负到头上。

将手中新打制的头钗放进盒子收好,这些都是将来要让女儿带过去的陪嫁。这一套头面虽然都是新制的,但是工艺却并不能让辜氏觉得满意。到底是赶得急了,一时半会找不到手艺更好的师傅,这些钗环的造型略显得生涩些,不够圆滑大气。

虽然女儿家的嫁妆是打小就准备着的,但是那都是大件的东西。从定亲到婚礼,就三个月的时间,许多东西还是准备不及,头饰钗环这些东西,除了几样她从前特别喜欢的,都是要重新打制能配得上她身份的。

若是时间更长一些的话,她必定要挑选一些更好更合适的陪嫁才是。

如今却是没有时间再去张罗了,只好在女儿的体己钱里多添一些带过去,以便将来有什么准备得不妥当的,可以随时再添置一些。

揣了揣手中的盒子,一大一小,小的里头装的全是银票,是将来女儿的贴身体己钱,大盒子里装的全是银角子和金骡子,全部都打成了花生和豆子的形,用来给女儿打赏下人用的。

新媳妇进家门,怎么也要施恩给下面为你办事,伺候你的人的。要想以后在宅子里过得好,有人通个气什么的,这些是绝对不能少的。别看着下面的这些人都是侍从婢女,比不得主子,但是要是给你使起绊子来,不声不响就能给你坑了。

就她家这闺女,虽然平时她也教着怎么管家,但到底是自己家里,上上下下都被她把持着,又有她在一旁看着,玥莹是她的嫡亲闺女,自然也不会有那些个不开眼的敢动什么手脚。

那沈家可就不一样了,府里的人事复杂呢,她可得好好跟玥莹说说,好好提醒一下她才行。幸好这次让她陪嫁过去的庄嬷嬷是她身边的老人,有庄嬷嬷看着她,她还能安心一些。

“莹儿现在在做什么?”指挥着丫头婆子将新制的头面首饰都收拾好,问道。

“回夫人,姑娘这会应该在绣楼呢。”辜氏身边的曹嬷嬷回道。眼看着就该新婚了,他们家的姑娘出身大户,自然是不必像一般百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