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别让骗子忽悠了你 >

第19部分

别让骗子忽悠了你-第19部分

小说: 别让骗子忽悠了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000。你的同学要多少钱呀?”

“7500,比您的价多1500呢。钱多少无所谓,这小子开车没谱,哪天再把我们老板撞了,那我就惨了!老哥,您先靠边儿停停,我和您商量商量这事。”

老赵把车停在了路边。

“我给您7000一个月,您干不干?”小伙子很真诚。

“这我得考虑一下。”

“我们老板外出不在本地的时候,你可以出去跑点零活儿。有事儿我随时打电话联系你,你有手机吗?”

老赵说没有手机,小伙子又说:“我叫公司给您报销2000元买手机的钱。”

“你们老板能同意吗?”老赵有些担心地问。

“这事儿我说了算,只要您同意,从今天开始就算包车了,一会儿到我们公司签了合同,我先付一个月的订金7000元,您看怎么样?”

老赵点点头同意了,心里暗自高兴。

“那您今天就算上班了,我先带您去买手机。”小伙子看了一眼老赵,接着说:“不过我出来没带这么多钱,您先把这钱垫上,一会儿到公司我连订金一块给您。”

“怎么你出来没带钱?”老赵有些疑惑。

“我是临时决定用您的车的,哪儿有准备呀。”

老赵想想也对,反正自己早想买手机了。经小伙子推荐,老赵在一家电讯商场花2000元,买了一部不错的手机。

“上号吗?”营业员问老赵。

“不用了。”小伙子抢先回答。

老赵不明白为什么买了手机却不上号。等两人出了商场,小伙子才解释说:“不用他们上号,咱俩去长安商场,我那儿有朋友,上号便宜,能省点干吗不省呢。”小伙子说得极其真诚。

车子停在长安商场外面。小伙子拿着手机下车就要进商场。老赵觉得不妥,叫住了他。要求俩人一块去。

小伙子拿出身份证说:“您不相信我,也难怪,咱们刚认识!这是我的身份证,一会儿我回来您再还我。”老赵收了身份证,同意了。

等了大约一个小时,小伙子也没出来,老赵掏出小伙子留下的身份证,仔细看了看,虽说不是很清楚,也找不出什么破绽,照片上的人就是他,看看上面的姓名和地址,老赵不安的心踏实了一些。

两个小时过去,小伙子仍然没出现。老赵紧张起来,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他冲进商场楼上楼下的跑了几圈,也没见到小伙子的影儿。他又开车按照身份证上的名字、地址查找,结果身份证是假的。

防骗方法

老赵被骗的案例中,本来有四个明显的漏洞:第一次,小伙子称为他买手机却不掏钱;第二次买了手机却不上号;第三次不让他一同去商场;第四次看到对方的身份证模糊不清。在每一次漏洞出现时,老赵虽然有所警觉,但他怕丢掉这份活儿,违心地迁就了对方,才使对方有机可乘。

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验证对方所说的公司是否存在,如果对方答应买手机,那就要求对方付钱买,俗话说“不见兔子不撒鹰”,这是对付骗子最好的方法。

假乘客骗局

自从下岗后,朱先生就买了辆车,干起了出租行业。三年来他小心谨慎,从未出过什么差错。

10月初的一天上午,朱先生拉了一位东北口音的中年男乘客,路途不远只有10元的车费。下车时,那男子拿出一张百元钞票付款,朱先生接过仔细辨认是真钞,就找给乘客90元,其中一张面值是50元的。那乘客接过后看也不看就顺手揣进兜里下了车。

这时,又有位“乘客”打车,朱先生便启动车上路。就在朱先生的车刚走,刚才下车的那位乘客就拦下另一辆出租车,对开车的司机说:

“您开快点,追上前面那辆车,他刚才找了我一张假钱。”

与此同时,朱先生车里的乘客一再要求他将车开回原来他上车的地方,说有东西落在那儿了。朱先生只好把车靠在路边,等着掉头时,被后面赶上来的出租车追上。

刚才下车的那位乘客走到朱先生面前,拿着乘车的发票和刚“准备好”的那沓钱,怒气冲冲地对他说:

“你怎么能用假钱糊弄人!要不是我发现得早,就让你溜了。这么着吧,你赔我50元算是耽误我的时间损失,不然的话,我跟你没完!”说着把一张面值50元的钱甩给朱先生。

车里的“乘客”也旁敲侧击对朱师傅说:

“这缺德的事你也做得出来,要你赔50元算便宜你了,还不赶快赔给人家钱,别再耽误我的时间。”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把朱先生弄蒙了,他想和对方理论,可又怕车上的乘客闹意见,只得按照“乘客”的要求赔了100元才算了事。

防骗方法

这是一起由两人组成的碰瓷骗局。先由其中一人扮做乘客,通过找钱为缘由,挑起事端。另一人则以落东西为由,要求被害人停车。两人一唱一合,迫使被害人出钱了事。

若要避免此类骗局发生,在现金结算时,一定要当面认清,做到唱收唱付。“乘客”在朱先生找给他钱时,连看都不看,故作大方时,朱先生就应该有所警觉,提醒他当场看仔细了,事先声明,事后不负责。

在“乘客”提出无理要求时,朱先生更应该果断地报警,做贼心虚的骗子是不会愿意惹麻烦的,自然会收手。

“撞”老人骗局

本来在这里掉头属于违章,可是这里没有安装电子眼,看见对面马路上有人招手叫车,老刘就图方便掉头。他刚转了一半,没想到就撞倒了一个从胡同走出来的老人。

老人倒在地上手扶左胸不住叫疼,这时,老人的外甥女跑过来,协助老刘把老人抱上车,送到了医院。

X光拍片检查,老人左胸肋骨骨折,需要住院治疗,治疗费至少要3000元。

老人外甥女把老刘拉到一边,要求他拿1000元私了。

老刘想反正自己的出租车买了保险,不同意私了,要求经过交警部门解决,于是,他到医院值班室给交警队事故大队打电话报警。可是等他再回到病房时,却发现老人和他外甥女都不见了。

事故大队的王队长来到医院,听老刘讲了事情经过,觉得事有蹊跷,他忽然想起前几天发生的一场类似车祸,他从手机里翻出一张伤者照片叫老刘辨认,老刘一眼认出伤者正是被自己撞过的老人,王队长断定这是一伙骗子。

经过公安部门缜密部署,终于抓住了这伙骗子。

原来,老人几年前曾遇到车祸,左胸肋骨受伤,早已治愈,但X光片上还有骨折显示。他外甥女得知此事,便设计要老人假装撞车,再由她出面向司机索赔。

防骗方法

这是一起典型的碰瓷骗局。

第一,首先由“乘客”主动发难,诱司机发怒,再以撞伤人为由要求索赔,最后由“目击者”出面讲情,让司机赔偿结束骗局。

第二,老人选择的撞车地点多数是在司机容易违章行车的地方,撞车后,由于司机违章在先,一般不敢报警处理。到了医院又拍出骨折片子,司机见对方是老人,怕夜长梦多,只求快速解决,便自认倒霉,掏钱私了,于是骗子得手。

在这起骗局中,骗子们将受害人的注意力进行了高度控制,致使受害人无暇分析事情的真相,而上当受骗。

在遭遇交通“事故”时,要主动拨打报警电话,不要请求私了。尤其感觉表面上很巧合的事故,一定要让交警来解决。这样骗子就无计可施。

金蝉脱壳骗局

下午2点多钟,宋先生正在白色尼桑出租车里等候乘客。一名男青年敲开他的车门,说:“我想租用两天车,每天车费400元。”

宋先生一天跑下来也不过300元左右。就爽快地答应了。双方约定明天上午9点,在蓝天宾馆前见面。

第二天,男青年如约而至,还带了一位长头发的漂亮姑娘。按男青年的吩咐,宋先生一直朝着东南方向行驶。沿途曾多次让宋先生停车,说是去讨债,让姑娘留在车里,他一个人拿着手提包去。每次回来都会把成捆的百元人民币放进一个黑色皮箱。

将近中午12点时,车子在一家酒店门前停下,男青年对宋先生说:“咱们进去吃点饭吧!”

不待宋先生点头,他就亲热地拉着宋先生走进酒店。席间,男青年突然想起一事,就对长发姑娘说:“小丽,你去把车上密码箱里的钱分成几份,数好了,等会儿好拿出来打点朋友。”

小丽白了他一眼,继续吃甜饼,根本没有离座的意思。

男青年只好亲自动身,离开饭桌,来到汽车前。宋先生也紧随其后,并帮他打开车门。

男青年进车后对宋先生说:“你进去吃饭吧,吃完饭咱们还有事要办。”

宋先生返回餐厅继续用餐。边吃边问小丽:“你那位朋友做的什么生意?”

“我男朋友可是做大买卖的,他的门路宽着呢!”小丽得意地说。

二人正说着话,宋先生突然听到熟悉的发动机声,赶紧跑出去看,原来是男青年在开车。小丽拉了一下正在发愣的宋先生,说:“别担心,他开车技术棒着呢!他可能是接朋友去了,走,我们先回去吃饭,他一会儿就能回来。”

听她这么一说,宋先生这才放下心来,与小丽又回到餐桌旁。可宋先生再也没心情吃下去了。小丽东拉西扯地和宋先生聊天,宋先生心不在焉地应答着。大约过了10分钟,小丽起身对宋先生说去卫生间方便一下。哪知她这一走再没回来。宋先生以为小丽出了什么意外,急忙叫来女服务员让她帮忙查看一下。女服务员说:“大约10分钟前,那个长发姑娘坐上一辆白色尼桑轿车走了。”

宋先生一听惊得目瞪口呆。

防骗方法

有时,被骗者上当并不是因为做人的品质有问题,而是他的思维定式使他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宋先生看见男青年开走他的车,没有加以阻止,是因为他的思维定式告诉他,姑娘还在,男青年不会怎么样,而放松了戒备,致使自己蒙受巨大的损失。有个笑话能够说明思维定式起的作用。

甲问:“你的助听器多少钱买的?”

乙:“5毛钱。”

甲:“怎么会这么便宜?”

乙:“我把一个火柴盒塞进口袋里,再从那儿引一根导线连到耳朵里。”

甲:“莫非这样就能起到助听的效果?”

乙:“当然!别人一看见我有导线,就会高声同我讲话。”

从口袋连到耳朵的那段导线,自然会被人联想到它是助听器的一部分。因此,做出此人听力不好的判断。心理学家将这一现象纳入“模式化”范畴,它会促使人的活动和行为根据完全固定的模式进行。

为防止此类骗局发生,当有陌生人对你过于热情,宴请款待时,必须高度警惕,特别是席间对方人员找借口逐个离开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掌握事态的发展,以防对方金蝉脱壳。而对于不熟的人提出的不合理请求,更要果断地拒绝。

办证人骗局

梁新从22岁开始闯荡江湖,经过许多坎坷的摔打和风雨的洗涤,总算熬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几年下来也积存了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

人往高处走嘛!谁不想做人上人呢?何况梁新还是个要强上进的人,看着昔日的同学、伙伴都相继有了好差事,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做生意吧,他自愧门路窄;坐办公室吧,→文¤人··书·¤·屋←自己又没长那脑瓜。想来想去,只有开出租车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也适合自己跑跑颠颠的个性。可要想办个体出租,光有驾驶证不行,还必须有“运营证”。毕竟这里不是家乡,人地生疏,一时间梁新是一筹莫展。

一天,梁新在茶馆喝茶时,遇见一位曾经相识的人。想到此人是本地人,便提起要办运营证的事。

“看你愁眉苦脸的样儿,我还以为遇到了啥棘手的事呢!不就是运营证吗?你早说不就早解决了!我就在交通局上班,过几天给你办个证不就得了!等着听信儿吧!”朋友的意思很明了,办个运营证对于他来说是小事一桩。

朋友的应允,使梁新如释重负。经过度日如年的等待,终于在两个星期后等来了朋友的通知:马上准备10000元钱的办证费。

梁新感觉事情快有头绪了,尽管办证费贵了一些,可不久的将来能拥有自己的出租车,了却他最大的一桩心愿,也值!不容多想,梁新将自己辛苦积存的血汗钱交给了朋友。

之后,梁新几乎每天都打电话询问办证进度,朋友也总是以安慰的口吻回复他:

“别急,马上就办好了。”

谁知就是“马上”这两个字,让梁新开始了无限期的漫长等待。情急之中,再拨打朋友的手机,可手机却停机了。这时梁新怀疑朋友是故意躲避他才停机的。便来到交通局了解情况,结果更出乎他的意料,交通局声称单位里根本没有这个人。很显然,他被所谓的“朋友”骗了。他开始到处寻找,但人海茫茫,他又不知道对方的真实地址,在人口众多的大城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