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拐个儿子种田养老去 >

第62部分

拐个儿子种田养老去-第62部分

小说: 拐个儿子种田养老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长出来的时候,苞谷苗长得那是一根挨着一根,密密麻麻的,看得人乱眼。
齐雨洛预计的不错,两天过后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春雨。
看到雨水滴下的时候,好多的农人都流泪了,而小孩子们却在雨里嬉戏。
春雨贵如油,当然不会如同夏天那样雷厉风行的瓢泼大雨,它润物细无声,缠缠绵绵的从下午下到晚上。
春天的气温乍暖还寒,如果不是身体强壮的人就要注意加减衣服,齐雨洛是孕妇当然在感觉有点冷的时候又将收起来的棉袄穿上了。
春捂秋冻适合于强壮的人,意思是在春天热起来的时候,不要太早松衣,秋天冷起来的时候不要急着加衣,人的体温自有调节的功能,常此以往就会增强抵抗力。
而知冷知热就是老年人、小孩儿或者孕妇的范畴了,她们的体温调节不够,就要在感觉到冷的时候加衣,在热的时候减衣,这样不容易生病。
在这个春天刚刚暖起来,偶尔还有寒潮来袭的季节,齐雨洛也紧紧的跟着感觉走。

☆、第八十九章计秧,果园

一场秋雨一场凉,而春雨却恰恰相反,雨过天晴气温就会慢慢的升上来。
春分之后,齐家暖房里的秧苗也有十来厘米了,太阳高照正是插秧的时候。
农村有计秧和大水秧之分,计秧又称为小秧,意思是秧苗很小的时候插下去。
春阳晒着暖暖的,这时正是插小秧的时候,齐家全家出动,未嫁的女孩儿在田埂上递东西和包做饭的后勤服务。
而大人都下田去干活,齐雨洛则在田埂上指挥,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可以指挥的,都是按部就班种。
早就刻好的圆筒,横穿在一个可以滚动的开叉木头上,柄拿在手里人直接往前走,就会在早就弄好的垄厢上留下,一个个围棋棋盘一样的格子。
为了让格子清晰可辨,当然还需要一些手段。
比如在垄厢上细细的撒上草木灰,一滚就会留下印记,或者直接将滚筒在草木灰里滚几圈儿才拿出来用,草木灰留在刻痕里,就会在滚动的时候留在垄厢上。
另外滚筒和垄厢的宽度是一样的,直接滚过去就全部的留下了方格,不需要第二次回来以免和原来的方格交错。
有方格栽秧的人就方便许多了,将分好的小秧种在每个格子的四角,秧苗均匀有利于成长,以后种大水秧时拔起来也方便,不会将秧苗拔断。
齐家插秧了,四邻都非常的好奇,一时间都站在齐家的田埂上看西洋景。
里正派了大儿子来帮忙,顺便学习经验,而郑雨常家就是老而弥坚的他亲自来的,打得也是学习的目的。
郑雨杰也是本人来的,加上齐家九个劳动力一时间齐家的田里到处都是人。
每个垄厢一边站一个人,两人相互配合,走过去的时候,一拢秧苗就插好了。
将暖房里的靶子拿出来,嫩黄的秧苗长得格外的喜人,迎风舒展。有经验的农人一看就知道这稻苗非常的不错。
因为见光少,稻苗成嫩黄色,等到移栽到田里就会慢慢的长成绿色。
细细的跟着靶子,将稻苗拔下来,没有泥土的稻谷非常的容易启下来,就像城市里搞绿化的草坪一样,可以铺下来的样子。
将稻苗放到木盆里,垄厢之间的沟里放一个,两人就共用了起来,等到一盆子秧苗插完的时候,估计一垄厢也差不多要种完了。
盆子因为装的东西少,木头又是浮水的性子,所以就会在垄厢之间的沟里漂浮着,有时人还在这边木盆已经浮到远远的地方去了。
在齐雨洛的记忆里,栽小秧是件非常热闹的事情,每到这时候家里的亲戚都回来帮忙,而地邻上的邻居也多回来帮着干活。
那时候的条件不如后来那样好,但是却会买好多的瓜子和花生,等到中午休息的时候大家就会边吹牛边嗑瓜子,好不热闹。
而那时的小孩子盼望的也有这个季节,因为只有这一段时间大人会给自己零食吃,而不是斤斤计较,节约节约再节约。
后来人们懒了,加上塑料薄膜价格的便宜,计秧这个非常具有时代意义的步骤也消失了,成为那个时代的记忆。
而如今自己在古代,将这个活动搬了出来,却不知道得来的是什么。
不管心里是怎样的矛盾,欣喜或者怀念,齐雨洛也准备了许多个瓜子和花生,等到一会儿中午的时候在发给大家。
家里有孩子的也会悄悄的在兜里装一些,带回去哄小孩儿。
小秧是个细致活,也许看上去只有那么一点儿田,加上田里的人多以为很快就会完成的活,却会花几倍的时间。
一上午的时间,也就沈魏两家和郑家湾来帮忙的几人完成了半垄厢的任务,其余的人不是还在田中央溜达,就是离终点还有段距离。
齐雨洛在岸上看着,种上秧苗的地方和每种的差别非常的大,种上的就感觉有生机,而没有种上的就是白板一片。
“大家快点儿起来洗洗准备吃饭了!”齐雨洛招呼大家。
说说笑笑的从田里爬上来,在河边洗洗就往家走去了。
齐家的人自动的拿着家具,而齐雨洛却道:“不用拿了,冬麦会在这里守着。”
种秧虽然家具不多,但是一样样的清理也是费时的,齐雨洛刚刚说完,垫过肚子的冬麦就来了。
有人接班她也回家招呼大家去了。
堂屋外面,放了几张大桌子,每张桌子上都放了个大碗,碗里放着满满的瓜子和花生。
秋稻麻利的将热水端了出来,大家洗了个热水脸觉得舒服多了。
齐家的五个孩子,也都拿了自己的那份瓜子跑远了。
郑雨常和郑雨杰经常来齐家,所以看到齐家院子里分出来的菜地不觉得有什么。
而极少来的郑全胜却不那么想了,每次来齐家都是来去匆匆没有认真看过,这次受老父之命来齐家帮忙,才发现齐家各种归置都整整齐齐的。
虽在农家,却没有什么大粪鸡屎的踪迹,牛栏里的牛也是规规矩矩的嚼着自己的东西,不存在用角到处撞的现象。
院子里的菜也是郁郁葱葱,根本不愁没有菜吃,哪像其余的人家,一到春天就到处的寻摸野菜。
端上来的白米饭,以及自家泡制的盐蛋,加上前段时间揉搓的水盐菜,烩的冲鼻菜,荤豆花和红烧的鸡。
大家看到端上来的菜都直了眼睛,这些人家就里正家过得稍微好一些,但是也不会拿出多少肉来待客。
能够有一个肉菜和一盘鸡蛋也就不错了,何况还有这么多的菜,这些菜大家可都是清楚价值的,那是比肉还要贵的东西。
郑雨常和里正家都是将青菜和菜苔卖掉的,极少拿来吃,所以虽然跟着齐雨洛种了菜却没有尝过味道。
今天来齐家帮忙,见到齐家弄出来各式各样的青菜,都直了眼睛。
咽了下口水,心里想着终于可以吃到青菜了。
如是想着,就盯着那几样青菜不转眼睛。
这齐家果然富贵,待客居然用这么贵的菜!不得了!不得了!以后一定要紧紧地跟在齐家的身后,赚点儿小钱,让自己家也过上呼奴使婢的生活。
虽然齐家已经尽力的和当地人缩小差距,表现得不那么的特别,不过是郑家湾唯一一家买了奴婢的人家,就算低调也不会没有存在感。
开饭了,除了齐家人都对着青菜吃个不停,尤其是冲鼻菜和水盐菜。
水盐菜在做的时候加入了糖和盐,吃起来有淡淡的甜味,非常的可口,第一次端出来就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看到大家如此的赏脸,齐雨洛对着春芽使了个眼色,春芽就进厨房又一桌端了半碗水盐菜出来。
大家又吃了半碗饭,才意犹未尽的放下碗筷。
吹牛打屁了一会儿,大家才又提议上山插秧,走时顺便将桌上剩下的瓜子和花生装进自己口袋。
等到大家离开,春芽才抱怨道:“小姐,也就你好心,他们来家里学手艺,你好吃好喝的招待他们,他们走时还将桌上的瓜子和花生揣在包里。”
春芽是想说他们没有礼貌,齐雨洛坐在灶房下看着她洗碗,道:“你不懂!不是他们不懂礼貌,而是他们心里有那样做的理由。”
齐雨洛没有多说的欲望,春芽却觉得自家的小姐傻,就会惯着那些大老粗。
“你就惯着吧!他们会觉得齐家好欺负的,到时候看你怎么收拾!”嘴上说着,但是活儿却麻利的干着,一会儿的功夫就将灶台收拾得干干净净。
“春芽多大的时候被卖的?”齐雨洛突然问道。
春芽以为自己多话引来主子的不满,顿了一下道:“不记得了,从记事起就在上一户主人家。”
齐雨洛笑笑的道:“正是因为你从小被卖,所以不知道父母对子女的爱,让他们有时候顾及不了那么多的脸面。”
想到自己上一世父母深沉的爱意,齐雨洛伤感的道:“他们将瓜子花生装起来,不是他们馋了而是要给自己家的孩子带回去。这都是为人父母的爱,这种感情让他们不惜做别人认为没脸的事情。”
有这样无私的父母,人生是幸福的!可惜我已经享受不到这样的幸福了!
齐雨洛心中遗憾的想着。
“只要不要太过分,其实这样做也无可厚非,至少他们对自己的儿女是真心的关爱的,一个连自己子女都没有感情的人,又还能期待什么呢?我相信他们不会给齐家为难的!”
齐雨洛的话十分的肯定,因为这三家虽然有时做事不着调,但是家里做主的男人还分得清大是大非。
里正家的事,齐雨洛猜测十有八九是老李氏和他的大儿媳妇弄出来的。
如今事情过去,又何必抓着不放?
人生太过计较,就会活得辛苦,何况如今的情况不是很好吗?
等待将来对上的时候,自己也不是什么软柿子,任由别人欺负。
春芽听了齐雨洛的话才道:“如此说来,他们那么做都是为了自己家的孩子!”
看她想通,齐雨洛才道:“所以你不该看不起他们,再说那些东西既然拿出来了,就是要给他们吃的,他们没有将饭碗端回家我已经非常的满意了,别想太多。”
回来拿东西的郑雨常听到齐雨洛的话,觉得齐家能够过得如此的好,果然不是运气使然。
有这样一个万事看得通透的主子,齐家何愁不兴?
自己都快埋进土里才看清的许多事,齐家的小姐却只言片语中尽是人生哲理。
还有她说得那个装瓜子的事,真的不是自己嘴馋,而是要拿回去逗自家小孙子的。
郑雨杰和郑全胜也都是做爹的人了,拿些瓜子花生回去还可以哄哄儿女,这就是她说得父母之爱。
别人眼里的上不得台面,一个奴婢都觉得小家子气的事情,人家却看得非常的清楚,连拿回去哄孩子的目的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有这样一个邻居,是郑家湾的福气,郑雨常决定以后不管别人怎么看齐家,但是自己家的人始终要跟着齐家走。
齐雨洛只是对比自己的父母当年的行为,为他们说了句公道话却得到了一个坚定不移的粉丝。
下午的时候,时间要长一些,加上郑雨常干活卖力,以及上午熟悉了流程,下午就快得多了。
原计划还要一天的活,估计齐家也就半晌午就干完了。
时间总是在人们的指缝里溜走,齐家的秧苗种下的时候,郑雨杰家也要插秧苗了。
齐雨洛吩咐蓝镇雨去郑雨杰家帮一天的忙,让他家的秧苗快点儿种下去。
里正和郑雨常家的稻苗因为选种的原因,又要迟一些,所以两家还没有心慌。
这些日子齐雨洛没事的时候还是会去山上转转,却发现家里的大人都在农忙,几条牛的口粮全交给了沈家的三个妞。
看到几个小孩子最大的才十岁多,就承担起家里三条牛的生计,齐雨洛觉得十分的心痛。
三个孩子从来没有在自己的面前露出个抱怨的神色,而家里的四个侍女,春芽都已经十五,马上就要十六了,就是最小的冬麦也十一岁了,她们都很少割草。
看着她们小小年纪长得黑黑瘦瘦,矮矮小小的样子,觉得十分的心疼。
看着山上放得一堆堆的草,齐雨洛估计晚上的时候沈家的两口子会来帮她们背回来。
牛的肚子非常的大,吃得非常的多,而齐家有三头牛,幸好齐家有三个山头,否则就是将她们拿来喂牛也将三条牛的肚子填不饱。
齐雨洛在山上走了一圈儿,发现种下的果树都活得不错,除了偶尔有干掉的果树。
她当然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不过这是必须的。
山顶种下的八月炸,长势良好,估计明年可以结果。
八月炸虽然是藤蔓,却不是一年生的植物,它的藤蔓叶子在冬天会掉光,但是藤却不会干。
见到它们都在极力的长着自己的藤蔓,齐雨洛觉得应该给它们插杆了,等到下半年的时候就搭个棚,它们就会顺着棚生在,到摘瓜的时候就不用像山林里的野生八月炸一样需要爬树了。
家里前段时间种下的苞谷已经发芽了,育种的玉米应该也长出来了。
这山顶光秃秃的,乘这段时间小麦未黄,油菜刚结的时间,将玉米种下吧!
齐雨洛觉得农家的生活就是种地,而种地就是在赶时间,要赶在气候适宜的时间种地。
要赶在各种活不忙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