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寒门天下 >

第272部分

三国之寒门天下-第272部分

小说: 三国之寒门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庞统目光微微仰视西方的残阳,若有所思道:“但愿主公平安返回,孙权敢不敢用江东六郡冒险,我料九成不会,孙权不是铤而走险善用奇谋之人。主公迎娶吴侯之妹,待来年,主公将挥戈问鼎君临天下!”

贾诩微微一笑,打趣笑道:“那时,我这把老骨头也可以归田隐居,享受清福了。”

庞统扭头朝贾诩望去,看着他银发白须却精神奕奕的模样,指了指他后摇头笑道:“谁不知文和先生是大智若愚,隐于庙堂,你若归隐,主公可不会答应的。”

二人相视一笑,随意闲聊着远去,落日余晖下的二人背影超然清逸。

吴侯孙权要迎接郭嘉去建业,江东的船队就在赤壁等着郭嘉,要路过江夏,暂时是刘备的据点,为防刘备从中作梗,当郭嘉在张任率一千近卫军护送来到赤壁后,便登上了江东的战船顺江东去。

即便刘备知道郭嘉在江东的战船上,他也不敢横江拦截,就算让他杀了郭嘉又怎样?江陵有近十五万太平军,郭嘉若出事,倾尽兵马来复仇,孙刘继续联盟对抗,也恐无力回天。

就在郭嘉踏入江东之时,退守樊城的曹仁派人将曹操的尸体运去邺城,尸体因为是马车运送,耗时较长,而曹仁派出的快马赶去邺城报信,则先到了。

邺城

冬天的日光下,让人懒洋洋提不起精神,朝着魏国府衙而去的官道上,一道修长的身影缓步前行。

宽衣广袖的司马懿神情淡然,走在路上想着心事。

算算日子,南方的战况应该要传回来消息了。

魏王举兵二十万南下荆州,兵不血刃攻占荆襄,就不知道攻伐江东的战事结果如何。

司马懿露出一抹冷笑。

似乎,天下就要是曹魏的了。

汉室,到了灭亡的边缘啊。

“郭嘉,一失足,千古恨哪。”

司马懿冷笑不已。

魏王先用曹植的一篇赋羞辱郭嘉,再公然让郭嘉送质子去许昌,就这两招,就把郭嘉激怒,挥军北上在司隶展开大战,结果魏王是虚晃一枪,把郭嘉的主力大部队都拖在了关中,卸下后顾之忧南下席卷荆州。

以此可见,郭嘉,名过其实了!

司马懿踏上魏王府的阶梯,忽然,他停下了脚步,庄重气派的府门大开着,从内传出了混乱的哭声,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门可罗雀的府门口,司马懿自从应召出仕后,一向来的比别人早,回的比别人晚,所以他进出王府大门之时,往往行人稀少。

可是就在他驻足思索的短暂时光过后,他忽然发现身后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扭头一看,眉头紧蹙。

邺城的文武,不论官阶高低,各个面带惶恐朝王府奔来。

司马懿在邺城官场是一个新面孔,交际并不广泛,擦肩而过这么多行色匆匆的人,司马懿愣是找不出能让他询问一番的人,好半天,才终于发现一个。

陈群。

一把抓住陈群,司马懿想要询问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司马懿不想懵懂地走入王府,要让自己心里先有个准备。

“仲达,你还站在这里做什么?”

司马懿没开口,被他按住的陈群却愁容满面地反问起他了。

“诸位大人愁眉不展,形色匆忙,王府内隐有哭声传出,敢问陈大人,究竟发生了何事?请坦诚告知,好让在下心里有个底。”

司马懿平静地说完,陈群一愣,又反问一句:“你当真不知?”

作为一个太子中庶子的司马懿,既没有实权,又资历浅薄,他家族根基在中原,当官儿的司马朗也不在邺城。

司马懿除了被曹丕赏识重视外,在邺城还真的做不到耳听八方眼观六路。

司马懿一副坦然的神色注视陈群,并不作答。

意思很明白:你认为呢?

陈群回过神来,想清楚了司马懿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装傻充愣。

于是压低声音切齿道:“魏王,薨于荆州!命丧郭嘉之手!”

“什!”

司马懿一脸惊容,脱口而出就要大喊,好在陈群眼疾手快一把捂住他的嘴巴。

这可是魏王府门口,首先不能随意喧哗,更不能把这个事情宣之于口,万一被曹家的人听到,指不定会怎么想呢。

反正,这种事情大家听到震惊一下可以,嘴上议论,也要避忌。

司马懿惊呆了。

魏王曹操,死了?!

月初传来的消息是魏王在江陵厉兵秣马要杀去江东!

尽管司马懿在曹丕身边看过战报和南面的局势情报,他内心分析曹操这场伐江东的战役,恐怕胜算不高。

三分胜,七分败。

但即便是败,司马懿料想至少曹操也能固守住得手的胜利果实:荆州。

不管怎样,吞不下江东是一回事,保住荆州再扩张属地是另一回事。

打仗从来就不是一方胜一方败,胜者实力大涨,败者直接灭亡。

司马懿料想曹操有可能会在孙刘联军手上吃一个败仗,就算是大败,撤军总可以吧?守住荆州总可以吧?孙刘联军打一场仗,不死人吗?粮草辎重不消耗吗?

曹操在荆州可是有四十万兵马啊!

孙刘联军有多少?就算临时募兵,也不可能超过十五万!

怎么,怎么就落得一个战死他乡的下场呢?

司马懿惊醒过来,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

“荆州局势如何?魏王折了多少兵马?”

司马懿又想到陈群所说“魏王命丧郭嘉之手”,他推断,极有可能是郭嘉出人意料地加入战局,断了曹操撤军的退路。

他想不到曹操率军三十万会在赤壁全军覆没,这个结果是司马懿除非亲眼所见,否则绝不相信的。

陈群看了看左右行人,凑到司马懿耳边,沉声道:“魏王在江夏,折了三十万兵马。曹子孝率领十万兵马从江陵撤军,退守樊城。”

……

正文第二十八章危急存亡

更新时间:2012…7…301:19:52本章字数:6028

第二卷乘边据险'第二十八章危急存亡

………………………………

第二十八章危急存亡

司马懿从陈群口中得知了南方军情的大致情况,然后一思量,先将陈群拉到魏王府外的角落,避人耳目,二人低声交谈。

“曹子孝做得对,只是在下不明白,郭嘉的兵马已经到了上庸新城,为何不抢先一步占下樊城呢?”

司马懿皱眉紧蹙,现在的形势是生死一线,军事动向稍有行差踏错,都将万劫不复。

陈群想了想,猜测道:“兴许郭嘉也担忧汉中有失吧?”

上庸新城的太平军是吴懿吴班两兄弟统率,如果他们去占领樊城,宛城的曹军就有机会攻取汉中,两者间的得失,显然太平军也冒不起险。

司马懿深感不妙,如果郭嘉都敢拿益州来赌博,又怎么会舍不得汉中呢?况且郭嘉出兵东进的兵马中,有不少是从关中掩人耳目悄然调回去的兵马,再掉一些去汉中坐镇,不成问题。

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萦绕在心田,司马懿觉得郭嘉很轻易地操控着荆州的局势,甚至曹仁退守樊城,郭嘉一定料到,并且希望看到这个局面,至于为什么,他想不通。

不过既然樊城有曹仁驻守,至少能抵挡住郭嘉,那么暂且将军事上对外的部署放下,眼下首当其冲的是曹魏内部的问题。

“陈大人,魏王,咳,魏王薨于荆州,您看,这继承王位的事情。。。。。。”

司马懿极力压低声音,话不传六耳,就他与陈群听得到,话也不说透,二人都是聪明人,司马懿挑个头,陈群就心领神会。

讶异地看了司马懿一眼,陈群心道:此人果然才华不凡。

荀彧举荐过此人,崔琰也举荐过,司马懿的大名对陈群而言是如雷贯耳,但平常官场上交往下来,很难看出他究竟有怎样的才干。

现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司马懿只在数息之间,就点出了要害之处。

眼下,对曹魏而言最大的敌人不是郭嘉,不是孙刘联盟。

而是曹魏能不能在曹操死后仍旧众志成城一致对外!

陈群沉默不语,神色凝重,司马懿也表情很严肃。

二人其实对曹魏都不满,因为曹操用人喜欢唯才是举。

只要有才干,就能当官做事。

官位就那么多,士族子弟还觉得僧多粥少呢,结果曹操用这么个唯才是举的方式提拔庶族人才,用来制衡士族势力。

本来嘛,这是帝王心术,打压士族结党营私,为了统治强大,是该这么做,但作为士族,被打压,被削弱,就不免有了反抗的心思。

现在曹操死了,似乎是一个推翻曹家统治的机会。

可是,司马懿的话,显然是在催促陈群做个决定。

这个时候,曹家不能亡!

在许昌的天子听到魏王曹操的死讯,祭天还愿告慰祖宗是其次,难保不会有执掌大权复兴汉室的打算。

到时候,曹家和帝党来一场生死博弈,连带着不安分的士族也跟着加入,情况就不妙了。

司马懿最担心的事情是士族联合帝党反扑曹家,本来帝党是风中残烛,即便要兴风作浪也不值一提,可要是士族站到了帝党那边,这一场博弈,或者说直接对碰,会发展到什么地步,难以预料。

目光短浅的人只会盯着眼前,以为曹操死了,曹魏要完蛋了,但千万不能忘记,司隶一带,张颌手中有十万兵马,他是降将,曹操对他有恩哪!曹真曹休加起来也有十万,再加上樊城的曹休,合肥的夏侯尚,兵权全都在曹氏宗亲的掌控之中啊!

这个时候,士族如何联合帝党反抗曹魏,下场极有可能是两败俱伤,而且会是一个血流成河的结果。

那么,岂不是让郭嘉孙权刘备坐收渔利了?

士族跟着曹魏,起码现在还有点权,有点虚职。

真要是让郭嘉席卷天下,到时候士族可就被连根拔起了,大家想要做官,可以,老老实实去和寒门子弟一样参加科举,谁愿意?

所以,现在士族不能反曹魏,最起码也不能给曹魏添乱,让曹家先稳住局面,至少没了外部威胁后,内部的事情再论,免得冲动起来爆发内部争斗搞得内外交困,最终是吃力不讨好,全便宜外人了。

陈群犹豫片刻后对司马懿沉声道:“实不相瞒,天亮之前,我已与荀大人,程大人,钟大人,崔大人等商议过了,今日就立即恭请丕公子即王位。”

司马懿一听,松了口气,心中大定。

既然钟繇,程昱,荀攸,崔琰等人都和陈群商量过这件事,那么曹魏内部的混乱会很快平息。

二人面色严峻地走入魏王府,从外到内,哭喊之声不绝于耳。

真心追随曹操的官员哭得伤心欲绝,那些到场应付差事心里恨不得曹操早死的官员也必须掉几滴眼泪。

曹丕作为曹家现在最年长的公子,领着兄弟们在堂中嚎啕大哭,府中的人正准备着孝衣素服,后院之中也隐隐传来女眷们的痛哭之声。

司马懿和陈群没哭,迈步走入大堂之中径直来到曹丕身边。

年轻公子曹丕双手握拳,血滴从拳缝中流出,他的泪水无声而落,眼神呆滞,仿佛天塌一般。

曹操是曹家的主心骨,是曹魏集团的天!

曹丕得到父亲的噩耗之后,整个人浑浑噩噩,思维混乱,心凉如冰又仿佛在急速坠落,从前踏实而安稳的感觉一去不返,内心的惶恐与悲苦交织在一起极为苦涩。

“丕公子,丕公子。。。。。。”

陈群将曹丕叫回过神来,曹丕流着泪机械地转过头望向陈群,整个人就如同丢了魂儿一样。

“借步说话。”

陈群凝重的表情让曹丕黯淡的眸子瞬间恢复一丝清明。

他赶紧抹了抹眼泪,跟着陈群与司马懿去了偏厅。

关上房门,防止有人偷听,曹丕不解地望着二人。

“丕公子,节哀。眼下,不是伤心的时候,公子请想一想,魏王薨于荆州的消息此时已经传遍天下,公子想过后果吗?”

司马懿面无表情直视曹丕,目光中充满一股决然。

曹丕不是蠢货,他一听心思急转,马上就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曹操已经死了,人死不能复生,但是曹家要是应变不及,很可能会全族覆灭!

“长文,仲达,这,眼下该如何是好?不如将曹仁和夏侯尚都调回邺城?”

曹丕急得乱转,邺城没有多少兵马,让他感到危机四伏,曹家即便没有仇人,政治倾轧也会让曹家顷刻崩塌!

陈群胳膊一伸,手压在了曹丕的肩上,也就是陈群这算起来是曹丕长辈的人物敢这么做,司马懿不敢,另外两个跟曹丕关系匪浅的人,朱铄吴质也不敢。

“丕公子,眼下,你要做的,是告诉所有人,曹家没有倒!”

曹丕心神俱震,恍然大悟。

对!

曹操是曹魏的大旗,现在曹操死了,必须有人扛起曹魏这面王旗。

曹丕忽然面露难色。

曹操让他当王世子,却没有正式册封,算是一个“代”。

面对一个能武的曹彰和一个比他更能文的曹植,曹丕不怕兄弟相残,他怕的是这个时候出乱子,如果能稳住局面,兄弟间怎么斗,曹丕都能从容应付,可这个时候,不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