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梧桐引凤 作者:有心相约(纵横女生网2014.1.31完结,种田文) >

第38部分

梧桐引凤 作者:有心相约(纵横女生网2014.1.31完结,种田文)-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子一听顿时垮了一张脸,刚才自己可是向三丫保证了的,农忙前就把人娶进门,再说三丫现在越长越好看,要是别人也去提亲咋办。
于大哥指着根子抚掌笑道:“瞧瞧你儿子那一张苦脸,只怕等到年后这小子都得抓狂,你儿子可是说了,赶农忙前要把人娶回来呢。”
根子爹一听,唬了一跳,道:“哪能那般急,就是冯家怕是也不能同意吧,头两个闺女嫁的急那是有原因的,二丫当初是赶在公公去之前嫁过去的,那嫁过去没两月公公就去了,大丫得赶到妹妹之前出门子,才急议了亲,虽说走在二丫后头,可也没耽误几个月,婆家那边也是知道的,三丫这可是最小的丫头,又没啥火急火燎的事,冯家还不得一步步来。”
于大娘似乎更是诚心逗儿子一般,两手一摊,道:“瞅瞅,不光是我这么说吧,你爹也不同意,咱们只能一步步来了。”
根子坐在炕边,几尺的汉子竟是直搓搓手没了主意,于大娘一瞅乐了,上前拍了根子一巴掌道:“行了,臭小子,多大点的事,平时瞧你挺有主意的,咋,到了媳妇跟前就软了。”
根子不傻,这话分明带着醋味,虽说是自己的娘与媳妇吃醋真是分说不着,可刚刚在冯家,大舅哥点他那话,他自然知道啥意思,这会听了自己娘的话,忙分辩道:“那哪能,儿子这不是想着早点给您和爹抱孙子吗,娘,你没瞧见,我刚刚去冯家,见二丫带着三孩子回来了,还有铁柱哥家的两小子,可精神了,那二丫家的小丫头更是古灵精怪的,才三岁不到的年纪,说话愣是一套一套的,大眼睛黑的跟那黑葡萄似的,咕噜噜的转着,瞧着可喜人了。”
这话还真说到了于大娘和根子爹的心理,他们家就两个儿子,老人去世,守孝一年议亲也是平常,可是大儿子非要耗个三年,于大娘不是那没心思的妇人,儿子这么一说,心理就有些猜测,知道大儿子不像小儿子有啥心理话都跟她这个当娘的说,大儿子一天认干,小儿子嘴甜,不过于大娘也不是那偏颇的人,家里就两个儿子,一碗水端平,因为大儿子从小懂事,从来不为了要什么东西而在当娘的面前耍乖,于大娘反而更心疼大儿子一些,见大儿子起了这心思,根子爹开始还嘀咕嘀咕,后来就让于大娘用话顶回去了,于大娘当时就对根子爹说:“咱儿子孝顺,你别成天用那些话咯应他,他爷活着的时候就对根子好,咱儿子从小跟他爷爷一个被窝搂大的,这点事都是应该做的,就是耽误两年,也没啥,到时候好姑娘还得给咱儿子留着,那有姑娘的人家还得说咱们儿子是好样的。”
于大娘这话也不算是唬人,根子如今在村里的名声就很好,不只因为小伙子能干,更是因为小伙子孝顺,连带着整个于家的名声都比以前好了不少,试问:别人家去了老人也就守个一年顶天了,可这家小伙子愣是挺过了成亲的年纪,于家又不是那家丁多兴旺的人家。
原本有那看不过于家这番作为的,因着自己家老人去逝,只守了大半年就给儿子该娶亲娶亲,姑娘该出门子就出门子的人家,就挑那酸话说什么于家想在村子里起高调,不按常理走,这话被于大娘听到了,也不知道于大娘在哪听到这么一番话,站到村口理直气壮的就冲那家媳妇骂过去道:“这守孝的事,原本就凭的各家心思,再说也不是我们一家这么做,更何况守孝三年原也是古人传下来的祖训,连孔子都说过:“孩子生下来三年之久,才离开父母的怀抱,能够自己走自己吃,让父母稍稍松一口气,当子女的,在父母长辈去逝后,为什么就不能在三年的丧期中时时刻刻想念父母、长辈,爱念父母长辈呢?”
那媳妇从小在村子里长大的,哪见过什么大世面,被于大娘这般一忽悠,也就歇了气,还没少让人看笑话,回家连她婆婆都没少挑她毛病,经常拿着个大条帚冲着她喊:“你个不孝顺的,等赶明我老了你是不是连一天的孝都不想守,我告诉你,你要是存了那种心思,我就让我儿子现在把你休了,你看看人家于家,孙子都能守三年,我也不要求多了,我孙子给我守一年半,我也不能比于家差多了。”
其实于大娘也不算是忽悠她,古时候重孝道,就连孩童从小的启蒙教育学的《弟子规》首章就是讲的孝道: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饴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更何况中华传承的文化孝悌是基础,正因为有这种条条框框的约束,才会有:“百善孝为先”。的话,任何的事,任何的人都为先为孝道开路,有的人家娶媳妇或是嫁姑娘首先看的就是这个人是不是孝顺,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这也是古代择偶的首要标准。
因为无论是岳家还是婆家,都会想着这孩子在家中的品性是不是好,以后对自己能不能也做到像对父母那样。
在家中,父母叫唤时,不会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犯错了,父母责备时,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会忤逆让父母伤心。
为人子女,虽然农家不会像大户人家要求的那般严格,早晚问安,时时关心留意着父母的穿着是否保暖,是否凉爽,可是也不能随意的不在乎,要出门必须先跟家里的父母商量好才能出去,诗里也有提到过的:父母在,不远游。
而有做子女的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万一因为不听父母亲的话,给父母亲带来忧愁,那就是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父母亲有了过失,子女就算是要劝谏的也绝对不可以板着面孔,声色俱厉,那就示为不孝。
而且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是否太凉或太热。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
有了这些条条框框教养出来的子女,不论是婆家还是岳家,都能放心。所以冯家对根子满意那是于大娘胸有成足的事,只不过没想到自家小子会这般急,这样一想,于大娘就跟根子爹商量道:“老头子,我看这事也别求人了,咱们两口子就提了东西直接上门吧,咱们两家一个村子住着,有啥话当面说的好,省的中间人再把意思传差了,显得咱们不重视人家姑娘似的,到时候反倒把好事变坏事了。”
古时候,父母亲自上门提亲,那就是对这家孩子最大的重视,也能保证以后三丫过门不会受到刁难,别人不提,根子却是一张脸笑开了花,瞅着他娘连话都不会说了,就坐在那傻乐。
于大娘没好气的瞟了自己儿子一眼,心理也叹了口气,怪道人家常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瞧瞧自己儿子,盼媳妇盼的眼睛都绿了。
根子爹也看出自己儿子一脸期盼的看着他呢,恨声道:“臭小子,就这么点出息。”
根子一见爹也同意了,当时的苦瓜脸就变了回来,挠着自己的头,理走气壮的道:“难道你不急着抱孙子。”说完就一个箭步窜了出去回了自己屋里偷着乐去了。
根子爹被自己儿子一噎,摇着头失笑道:“这臭小了,长能耐了,敢他爹呛呛。”
于大娘一副看好戏的表情道:“那还不是你这当爹的惯的。”
说归说,笑归笑,去冯家的东西还得先选好,于大娘就跟根子爹商量道:“老头子,仓房里还放着些年前备的年货,还有这两天亲戚们来走礼拿的东西,你看我把这些归拢归拢,挑几样好的拿去行不?”
根子爹点了点头道:“行,这些事你们娘们家家的看着安排就行,别忘了准各坛好酒,冯家老哥可是个好喝的。”
于大娘撇了一眼道:“这我还不知道,才说让我安排,这会就不放心了。”一边说着一边就出了屋子去挑礼物。
剩下根子爹自己在屋里一边乐着一边嘀咕道:“哼,让这帮老家伙看我笑话,成天抱着个大孙子在我面前显摆,这回我儿子也要成亲了,等来年我也能抱着大孙子显摆了。”
隔日一早,于大娘连着根子爹两人就提了四盒礼,两坛酒去了老冯家,还没到院,就喊道:“冯家嫂子,可是在家?”
冯大妈听得动静,便知是根子娘和根子爹过来了,洛氏和二丫、三丫还有林文、冯铁柱也都从屋里迎了出来,冯大妈起先开口道:“呀,这不是于家妹子,大正月的,咋没去走亲戚。”
后头跟过来的小辈一溜的叫了人,洛氏一见这于家老两口手里提的东西,忙给二丫使了个眼色,二丫转身回屋就去请了冯老爹出来。



第四十一章着急了
这边冯家人瞧见东西心理跟明镜似的,冯大妈一张脸笑开了花,上前客气道:“咱们这乡里乡亲的,过来坐坐咋还拿这么些东西。”
洛氏在后头忙接道:“于叔,婶子,快进屋吧,外头怪冷的。”
正好冯老爹也从屋里出来,笑着道:“大兄弟,快屋来,炕上热乎,咱们老哥俩可有日子没在一处喝酒了,今儿上门可不兴回去了,中午咱老哥俩整两盅。”
根子爹一瞧冯家老哥哥迎了出来,脸上的笑更盛了些,一边举起手里的酒坛子,一边扬声道:“中,没看我把酒都带来了,就知道老哥哥好这一口。”
冯大妈一边让着于家人进屋,一边瞅着冯老爹没好气的道:“大兄弟好容易登趟门,你可不能把人给灌醉了,就你那酒量,大兄弟哪里能喝得过。”
根子爹一听,好脾气的在一旁接道:“冯嫂子,没事,我老哥高兴,我这当兄弟的就陪着。”
于大娘也在一旁笑道:“老嫂子,没事,他们爷们好这一口,赶这正月里大家都乐呵乐呵。”
洛氏一边让着于大娘坐,三丫新沏了茶上来,农家也没啥好茶,不过是过年应个景买的一些茶沫子,不过在这样的地方用来待客却是极好的了,于大娘一边就着三丫的手接过茶,一边笑着道:“三丫如今真是越发出落的标致大方了,我瞧着这方圆百里竟是没有一个能比得过去的,不只孝顺,对兄嫂也恭敬,就是与姐妹们相处的也极好。”
冯大妈瞅了三丫一眼,心理明白,于家两口子亲自登门,这是极重视三丫的表现,瞅着于家这态度,只怕今儿就想把这事说死了,不过儿媳妇也跟她说了,三丫对根子也有意思,她这做娘的也不留着,都说儿大不由娘,这女儿大了也有了心思,冯大妈笑着接道:“农家孩子,讲究啥标致不标致,大大方方的,不给家里丢丑就行了,不过对我和她爹,还有兄嫂倒是恭敬的很,就是对她姐姐也惦记的很。”
二丫在一旁端了新炒的瓜子和花上,放到炕上一碟,那边冯老爹与根子爹正说的热乎,又端了一碟放到了冯大妈和于大娘对坐着的木桌上,于大娘这才打量了二丫一眼,拉着二丫的手笑道:“二丫从打出门子,这还是头次回娘家吧,昨儿你女婿去,也没在家里多坐会,我还说呢,哪天让你大哥带着你女婿到家里坐坐去,这乡里乡亲,从小都在大娘跟前长大的,如今这时间长不见,大娘也想的慌。”
二丫忙一脸真诚的笑道:“多谢大娘惦记了,这两年孩子小,再加上家里有事,就没回来上,如今孩子大些了,以后回来的次数也就能多了,等下次过来,我一定去大娘家里坐坐。”
于大娘笑着点了点头道:“到底是成了亲,自己有了小家,这孩子竟是比在家的时候还要懂事的多,自小三丫就与你要好,我瞧着赶明出嫁了还不得把你这姐姐这性情学个十成十去,那谁家娶了去可是谁家的福气。”
二丫自然会给自己妹妹脸上添彩,就着于大娘的话,笑道:“三丫可比我强多了,我出嫁那会在家哪里会干啥,再说嫂子刚生了小侄子不久我就嫁人了,可到是没给家里帮上啥忙,那两年家里的活计到多数是三丫干的,我嫂子刚生了孩子,我娘还说得让我嫂子好好补补,不能累着,整个月子都是三丫跟着伺候的,后来几个小侄子也都经了三丫的手,衣物、饭食竟也是样样周到。”
这话于大娘也信,二丫说的实在,一个村住着,谁家闺女啥样都是心明净的,想糊弄也糊弄不来。
洛氏在一旁也笑着道:“我娘呀,总说我找了个好婆家,不只婆婆待我和善,就连小姑也是体贴懂事的,我这几个小子,到没咋累到我,竟是婆婆和三丫给看着多些,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