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青山绿水人家 >

第91部分

青山绿水人家-第91部分

小说: 青山绿水人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肯定牛羊成群,稻浪滚滚,一片金色的海洋!想到这些,她便迫不急待地朝张小栓说道:“小舅,如果我要在这里养鸡、养猪、养牛、养羊,种甘蔗提炼蔗糖,您觉得合不合适?”

张小栓微愣了一下,若有所思地说道:“青儿是想把这里建成农庄,供半闲庄的吃用吗?”

高青竖起大拇指:“小舅真聪明,青儿正有此意!咱们自产自销,又便利又省钱,岂不是一举两得?”

王存银和张小栓听后都是目不转睛地看着高青,心里不约而同想着:这真的是我的外甥女(干女儿)吗?她哪里像一个庄户人家的小女孩?所思所想,就算身为长辈的我也难望其项背,难道这世上真的有神仙?否则她怎么每每都会有惊人之举呢?

好在高青带给他们的“出乎意料”已经不胜枚举,所以两人只是在心里寻思了一小会儿,便很快丢开,与高青热烈讨论起农庄的规划来。

按高青的意思,为安全计,她准备在中心位置圈养鸡、猪、牛、羊,但张小栓和王存银都不同意,说这样不好种植庄稼,反而会糟蹋田地,齐齐建议在东北角进行圈养,再修上一个宅院,不仅可以使土地利用最大化,以后还能来庄子里住住,当个散心的去处。

刚开始高青听得频频点头,听到后来她却感觉有些不对劲儿,敢情这两位长辈把“青山农庄”当成她今后的嫁妆了!汗一个,先!

再三思量,高青最终拍板,在东北角修宅院,搞圈养,田里到底怎样种植,种些什么,全部由张小栓这个“专家”说了算,她就不参言了。既然有了决定,接下来就是修房子的人选问题,是用山寨里的那些人,还是重新买人或雇人来修呢?高青对此没有马上做出决定,只是偏着脑袋,俏皮地朝王存银两人说道:“干爹、小舅,你们说这附近会不会有村子?不如咱们向东行一段路,看看沿路会不会出现有人的村子,好不好?”

王存银和张小栓对视一眼,他们已经猜到了高青的想法,遂毫无异议地答应。于是,四人三骑向东驰去!在连续奔跑三个时辰,太阳正慢慢往下落的时候,他们终于看见了升起袅袅炊烟的民居、扛着锄头晚归的庄户人以及在村口三棵桂花树下嬉戏的孩童。高青和王存银、张小栓喜笑颜开,功夫不负有心人,找到了!!

四人的到来引起了村子里众人的围观,无论男女老少,都以一种警惕、害怕、好奇的眼光看着他们。在看到南宫睿的时候,村里人全都倒吸一口凉气,竟吓得一动也不敢动了!就在这时,一位老者拨开人群走出来,战战兢兢地问道:“小老儿是任家村的村长,不知几位到此有何贵干?是路过还是想歇脚?”

下了马,王存银、张小栓、高青极为有礼地向村长作了个揖,王存银诚恳地说道:“老丈请了!一来天色已晚,在下想向村长借宿一晚,不知能否行个方便?二来,在下正好找村长有事相商,不知村长意下如何?”顿了顿,指着南宫睿说道:“你们莫害怕,这位是我请的护卫,不会伤人的!”

高青悄悄打量着对面的村民,见他们并没有因王存银的话而放松下来,跺跺脚,搓搓手,快速地跑到村长面前,仰起小脑袋,眼睛忽闪忽闪,可怜巴巴地说道:“村长爷爷,我跟爹、小舅、阿南骑马跑了好久,现在是又冷又饿,您就让我们住一晚好不好?”

高青如今已年满八岁,身高一米三二,圆脸,大大的杏眼,高鼻梁,樱桃小嘴,一笑,颊边隐现两个小酒窝。当她顶着一张玉雪可爱的脸做出受尽委屈的样子,没有人不为此心软、心疼,即使她女扮男装!瞧,村长和村民们不就被她这个样子“煞”到,降下了心房,同意他们入住任家村了吗?并且还是住到了村长家里。(ps:吔!高青v5!)

当晚,王存银和张小栓跟任村长边喝边聊,相谈半宿才歇下。彼时,高青早已呼呼大睡,进入甜美的梦乡!她不知道王存银和张小栓跟任村长聊了些什么,她只知道第二天,任村长对他们是更热情了!在任家村停留了一天,到第三天的时候,张小栓、王存银已经跟村民们打成一片,村民们更是争相“报名”前往修建“青山农庄”的地方,热情地不得了!

高青心中纳闷,问起王存银,他从鼻子里轻“哼”一声:“秘密!”高青欲哭无泪,现实报也不用来得如此快吧?跑去问张小栓,他憨憨一笑,不好意思地说道:“青儿,小舅在你干爹面前发了誓,绝不将那晚的话透露分毫,否则就得给你干爹洗一年臭袜子,你不会让小舅食言,对不对?”

“啊……干爹,你真狠!”高青仰天咆哮!

 第一三四章:高大山到来

第五天,任家村三十多个壮劳力推着板车,带着工具,在家人的殷切叮咛、依依不舍下,跟着高青他们往岷岗山方向走去。而王存银早已先高青他们一步,回岷岗山组织人买砖买瓦,伐木挖石,准备建屋的材料去了。

等到高青他们一行到达的时候,在土地的东北角上已经堆满了青砖、沙石、木材等建筑材料。傅琛、孙武、王文三人正领着人从马车、牛车上往下卸东西。王存银、吴四虎、罗万里则指挥人将卸下的东西摆放到指定的位置。四个妇人架起三口大锅,支上案板,烧水、熬野菜玉米糊、蒸花面馒头,人人都是一副精气十足、眉开眼笑的样子,充满了热闹、繁忙和喜庆!

跟着高青前来的任家村等人,此刻终于放下了忐忑不安的心情,开始有说有笑起来。村长的大儿子任珉更是悄悄“吁”了口气,王老哥果然没骗他们,真的有饭吃,有工钱得!不过,王老哥说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他还没证实,所以他不能完全放心,还是要看看再说。

看到大家忙得热火朝天的样子,张小栓早就火急火燎地下马帮忙去了。高青却只远远的、微微地朝吴四虎、傅琛他们点了点头,便打马向岷岗山跑去。这次出门花了五六天,她已经想张氏她们了!

半个时辰后,高青和南宫睿就来到岷岗山山脚下,隐藏在暗处的一个人闪身而出,恭敬地朝高青行了一礼:“小的蛤蟆。拜见青姑娘!”

高青眯着眼,神情淡然地问道:“家里一切都好吗?没有什么异动吧?”

“一切正常,只是大家都在念叨,不知青姑娘什么时候回来?您不在,大家都有些魂不守舍的!”

高青露齿一笑,“啧啧”有声:“看不出来,你跟着金蛋哥也学会咬文嚼字的拍马屁了!秃子学到这手没有?如果没学到,那我可要跟金蛋哥好生说说!”

“哎哟。那敢情好,秃子哥要知道是您亲自发话,他还不得死命地学,到时候也能在姑娘面前多多露脸不是?”蛤蟆谦卑地恭维道。

高青被蛤蟆的话逗得前仰后合,边笑边说:“不愧是混过市井的,这嘴皮子练得就是比别人利索!对了,听说你前阵子老毛病又犯了,去喜鹊姐那儿拿了药没?现在好些没有?”

蛤蟆听得微怔,继而心里却涌上一股暖流。这样体恤手下的青姑娘,怎不叫他们这些被世人瞧不起的人生死追随呢?在青姑娘这里,他们才感觉到自己作为一个人应该拥有的尊严和应该受到的尊重啊!努力克制住激动的心情。蛤蟆躬身一礼:“谢青姑娘关心。小的已经好多了!您快上山吧,夫人她们都盼着您呢!”

“好,你也继续警戒吧!不过天气越来越冷,可要注意别冻着啰!走了!”说完,南宫睿一夹马腹,两人向山上急驰。

到了寨门口。在瞭望塔担任警戒的两个难民马上打开大门,高青和南宫睿下马,让“追风”自行离去,他们两人徒步上山。

一边走,那些已修建好的小木屋里就不时有人出来对高青低头行礼。高青一一微笑颌首。原来,小木屋一边修建。一边就有人搬到里面去住。高青他们自己留下五头猪崽、五十个种鸡蛋,把剩下的猪崽和鸡蛋平均分给住进小木屋的人家。同时,她还让灰衣卫们去深山里捉了十几对野兔,自己留下五对,其它的全部给了这些人,并将野兔的喂养方法亲自传授给他们。在她的观念里,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按照夏澜所布设的七星北斗阵,一共要修十五座小木屋,除了要在阵点天玑上修三座外,其它阵点上都只需修两座。现在已经修了八座,它们掩映在高山密林中,错落有致!住进小木屋的难民,有的是一家人,有的根本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们在流亡的路上,通过互相扶持,互相帮助,已经胜似一家人了!

走了半个时辰,高青和南宫睿回到黑龙寨,还没进去,就听见院子里传来了整齐划一的口令声。她笑着问守在门口的人:“这是在练武吗?听起来还挺有气势的!”

守门人激动中不失恭敬的行了一礼:“回青姑娘,正是孩子们在练武。他们还不知道您回来了,我这就去告诉他们。”说完拔腿就向里跑。

高青连忙拦住他,示意他不要声张,自己则和南宫睿悄悄地进了门。一进去,呵,三十几个孩子排列地整整齐齐,正练得有模有样呢!秦皓紧绷着脸,边教边指点,看起来颇具威严;小一些的孩童站在旁边有样学样;几个上了年纪的人一边照看这些孩童,一边乐呵呵地看着认真练武的孩子们;十几个妇人做饭、洗菜、喂猪、喂鸡,各司其职,忙得有条不紊。

高青没有看到张氏、高杨等人的身影,正有些纳闷,也不知是谁高喊道:“青姑娘回来了!青姑娘回来了!”一下子,练武的、做饭的、看孩子的齐齐朝高青围过来,立时就把高青围了个水泄不通。大家七嘴八舌地向她问安,参差不一地向她行礼,火一般的热情让高青在心里直喊吃不消!闻声从正屋里走出的张氏、高杨等人看到被大家簇拥的高青,也都是惊喜不已!

等到高青能好好地跟张氏他们坐下说话时,已经是半炷香以后。她笑嘻嘻地亲了亲七郎和雨晴的小脸蛋,又抱了抱四郎、五郎、六郎,才一一跟张氏、万氏、赵氏、白氏、任氏、高月、高杨等人打招呼。

张氏嗔怪地瞥了高青一眼,连珠炮似的说道:“你这死丫头,不是说只去三天吗?怎么去了五六天才回来?不知道家里人会担心吗?”

高青讨好般地凑到张氏身边,抱着她的膀子,腆着笑说道:“娘,您别生气嘛,我也没想到这次会在外面多逗留两三天,呐,我保证,下次一定不会再这样了,好不好?您就消消气嘛,娘!!”长长的尾音一拖,张氏“噗哧”一笑,戳了戳高青的脑袋:“你呀!唉…”

这时,坐在一旁当木头人的夏澜突然起身,掏出一封信递给高青。高青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地接过一看,顿时兴奋地一蹦三尺高,抱着张氏笑道:“娘,爹要来了!爹要来了!”

原来信是袁安写来的,他在信里说,知道高青他们安然无恙后,他才把青石村遭了洪灾的事告诉给高大山。高大山听了,迫不急待地就要来找张氏他们,但因有一幢房子马上就要完工,又知道张氏他们没有生命危险,所以高大山准备十月下旬再赶到岷岗山。

乍一听到高大山的消息,张氏既惊且喜,声泪俱下!要知道,自从高大山跟着袁安走后,大半年没有收到他的只字片语,她也不知道他过得好不好?出没出什么事?虽然高青跟她说过,高大山不方便与家里通信,不能露了行藏,但是她心里多少还是有怨的。特别是在遇到洪灾时,高大山没在,她心里更是充满了慌乱与无助,要不是有青儿,有孩子们,她真不知道自己怎么应付得来?如今听到高大山终于能来和她们一家团聚,她又怎么会不激动落泪呢?

高青看着嘤嘤哭泣的张氏,心里也不是滋味儿,在这个以夫为天的朝代,丈夫不仅是一家之主,支应门庭的顶梁柱,也是一个家的精神支柱。高大山一走大半年无音讯,张氏又逢天灾和张万福等人的离世,心里有多苦、有多难可想而知。好在高大山终于可以来跟张氏团聚了,高青由衷地希望,这对夫妻俩从此能够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相伴到老!

高青回来后,她就把寨子里的事情做了明显的分工。她自己只负责寨子的安全警戒和生意上的事;高杨负责读书一事;秦皓负责练武一事;楮喜鹊负责医药方面的事;厨房归高大成、高华负责;她给了高兰一千两银子,让高兰管全寨的开销;高菊、高月教授刺绣,万氏从旁指点;至于高萍、高柳,负责喂猪、喂鸡、喂马、养兔、洗衣的人员安排。如此一来,大家明确了分工,做起事来就变得井井有条、事倍功半了!

十月的最后一天,在张氏等人的殷殷期盼中,高大山和袁安在两个黑衣卫的护送下,终于来到岷岗山同张氏、高青他们团聚。

张氏、高月她们当着高大山的面,好好的大哭了一场;高青也是哭得泣不成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