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龙腾1856 >

第2部分

龙腾1856-第2部分

小说: 龙腾185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大忠冷静回答说:“我知道索马里海盗里,很多是难民。但是,军人的职责,就是以杀人来保护需要保护的人。商船里的职员,都是我们的同胞,有很多是不远万里到海外谋生的中国渔民,他们每一个人,背后都是一个家庭。他们的妻子,他们的儿女,还在国内眼巴巴盼着他们安全回国,保护他们,是我们海军陆战队在国旗下宣誓过的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你刚才也看到了,我们并没有滥杀无辜,我们按照国际法,用信号弹、爆震弹、闪光弹对他们进行了多次警告。”

方小妍说:“大校,对于那些被你杀死的人,就在你的眼皮底下血肉模糊的同类,难道你没有一点怜悯之心?”

曾大忠道:“我不会同情任何索马里海盗,同样,他们也不会同情我们!我亲眼看见过他们杀死被劫持的人质。我跟你说过,我的天职,就是保护美好的世界和好人,比如我们的渔民同胞。我发誓,我要为这美好的世界,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必须在杀人与被杀中,以死亡保护生命,以生命保家卫国!”

听了曾大忠的话,方小妍没有再说什么,她也知道世界的残酷和人性的丑恶,那些靠绑架勒索别人的性命来换取一夜暴富的海盗,确实也不值得同情。

方小妍默默回到自己的船舱,整理照片。

吃过晚饭,在船舱内,方小妍想起和曾大忠的争吵,有点郁闷,她一个人又到甲板上走走。

时间过得很快,一轮红日已经在海平面缓缓下沉,夕阳的余晖,让单身的方小妍想起了泰坦尼克号上的浪漫场景,她脑海里浮现出曾大忠的影子。

突然间,一阵猎猎的海风呼啸而来,船身随即剧烈晃荡起来,在风大浪高的颠簸中,好久不晕船的方小妍开始脸色苍白,呕吐不止。

“怎么回事?”方小妍心慌了。

“方记者,快回船舱,也门附近发生了大地震。”这时,到处在找方小妍的曾大忠,跑了过来。

地震?方小妍看了一眼天空,太阳仿佛一下子被黑幕掩盖住了,一道神奇的蓝光穿过厚重的铅云,直射到“青岛”号战舰上,刚好笼罩在曾大忠的身上。

曾大忠那张俊秀而意志坚定的脸,因为逆着光,这时显得有一些黑瘦。方小妍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突然发现刚才还在她身后呼喊的曾大忠不见了。

“怎么回事,难道传说中的亚丁湾的星际之门打开是真的?难道曾大忠从虫洞穿越了?”方小妍一下子懵了。

“这是什么鬼地方?我到了哪里?”在一个陌生的古代房间,曾大忠睁开眼,望着房顶上的木质横梁发呆,心底一阵困惑升起,不过多年的特种兵生涯,让他依然表现得很镇定。

“纪泽少爷,你终于醒了,吓死我了。”这时,床边一位绿衫少女破涕为笑,对曾大忠道,她的眼睛有点浮肿,像一晚上没睡觉。

曾纪泽掀开身上的被子,从床上坐了起来,看了一眼眼前绿衫少女,她皮肤白皙,像是十四五岁,两弯细眉,明眸皓齿,鹅蛋脸不施粉黛,像是自己的小妹妹。

绿衫少女也没有害羞,上前用力扶起曾大忠。

曾大忠还没搞清楚自己是谁,看了看房间内的摆设,房间里除了一张草花梨的书桌,一个正衣冠的铜镜,屋角立两张花几,摆放了两盆石竹,一个壁龛悬于墙壁。最显眼的东西,就是墙壁上一幅字,上书小楷繁文的“勤俭持家”,字体劲健而刚拔,落款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

“勤俭持家?曾国藩?”作为本家,曾大忠对曾国藩的事迹十分了解,曾国藩,湖南人,晚清中兴的第一名臣,被人推许为孔子、朱子以后,再度复兴儒学的圣哲,也有人骂他是屠杀太平天国起义者的民族罪人、擅权滥杀的“曾剃头”。不过,曾大忠没有对历史上曾国藩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想太多,他从镜子里看到了自己:一个陌生的少年:前额发亮,从前面看像剃了光头,后面还是辫子造型!

曾大忠忽然想起刚才绿衫少女叫他“纪泽少爷”,他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天啊,自己堂堂一个现代海军特战队指挥官、“青岛”号导弹驱逐舰舰长,不会穿越到晚清,成了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了吧!这难道就是自己的宿命?

对曾纪泽这个人呢,曾大忠还是挺有好感的,历史上,曾纪泽自幼受严格教育,通经史、工诗文,并会英语,是晚清难得出色的外交官,从沙俄手中收回了伊犁,担任过清政府驻英、法、俄国大使,只不过,曾纪泽在军事上没有啥建树,在三十岁出仕之前,一直都是默默无闻。

绿衫少女名叫秦月,是曾纪泽的贴身丫鬟。曾大忠见四下无人,便问秦月道:“我这是怎么了?睡了多久?”

秦月上下打量了一下曾大忠,没发现什么异样,回答道:“少爷,你染上风寒,发起高烧,睡了三天三夜。我们都担心死了。你醒了,桌子上有你喜欢吃的花生,赶紧吃点东西吧,我这就去禀告老太爷你醒了。”

秦月口中说的老太爷,就是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初为山乡塾师,43岁时参加乡试,成为“大界曾氏”几百年来第一个秀才,自此曾氏家族的科举之门大开,到清朝道光年间,曾国藩中了进士做官,曾氏家族日益兴旺,成了湖南老家乡里的望族。

趁秦月去禀告老太爷的时间,曾大忠穿好了衣服,在房间里走动,他看到了曾纪泽三天前的日记,时间是咸丰六年,也就是1856年。

曾大忠到曾府的院子里溜达,曾府最大的房间,是正中一间大厅,两边对称排着八间厢房。

在曾府的后院,有一座碑亭,碑亭里供奉着一块朱红销金的大字牌,上书“戊戌科进士前礼部右堂曾”。

看到这块字牌,曾大忠想起了曾国藩正是1838年(戊戌年)参加会试,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后来还升任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曾国藩中进士做官后,一直希望儿子长大后成为读书明理的君子,此时他带领湘军出征在外,把曾纪泽留在老家读书。曾大忠不得不接受了这个现实:自己是真的穿越到了1856年,还变成了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

“纪泽少爷,你身子弱,怎么起来了?老太爷有请到正堂。”这时,秦月找了过来,对曾大忠说。

“我身体好多了,房里闷得慌,出来走走。”曾大忠回答说。

此时,曾纪泽脑子里起了猛烈的狂飙。现在的时间,是1856年的某个时候,而1856年,离美国南北战争还有六年,离日本明治维新还有十二年,这一年对中国来说,也非比寻常,大清王朝与太平天国的战争在长江流域达到白热化,英法联军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年,曾国藩的湘军,应该被翼王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围困在江西南昌。

曾大忠心想,1856年乃是乱世,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这一年曾纪泽才17岁,如果参加湘军,统领水师,应该正是大有可为的年纪。说不定还可以辅佐曾国藩当皇帝,提前推翻满清,让中华民族早日走上伟大复兴的道路,这也是曾大忠从小以来的梦想。

第三章 虎父无犬子

PS:为方便阅读,从本章开始,主角名字统一用曾纪泽。

在秦月的带领下,在曾府的正堂,曾纪泽见到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面带忧伤地坐在雕花的太师椅上,眼睛里布满了血丝。这位老者,就是曾麟书,号竹亭,他是曾国藩的父亲,也就是曾纪泽的爷爷。

曾府,位于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但曾家的祖籍,实际上是在衡州,曾国藩中进士当官,曾氏家族人丁兴旺之后,曾家才被正式承认为湘乡人。曾麟书自然十分重视家庭的传承,曾国藩的兄弟大都取得功名,曾麟书晚年就把教导孙辈的责任担当了起来,教导孙子读书、检点农事。

曾纪泽是曾麟书最疼爱的孙子,见到了他,曾麟书的脸色才勉强有了一些笑容,招呼他上前来。

曾纪泽向曾麟书行完礼,就站到爷爷的身旁。曾纪泽现在还是十七岁的少年,处处受到礼数限制,没有位置坐。

曾麟书摸了摸曾纪泽的额头,询问曾纪泽的病情。

“孙儿可能染了风寒,这几日在被子里出了一身大汗,现在并无大碍。”曾纪泽回答。

曾麟书连忙说:“那就好,那就好。”

爷孙俩又寒暄了几句,曾麟书问曾纪泽:“你的父亲,最近从江西可有家书来?”

曾国藩在1856年被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围困在江西南昌:太平军自从九江、湖口大捷之后,主力乘胜直捣湘军后方,进军武昌。署理湖北巡抚的胡林翼去信求曾国藩撤回在江西的湘军主力回救武昌。而曾国藩坚持固守江西,与潘阳湖内湖水师相互依存,仅派湘军悍将罗泽南回救武汉。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趁机联络天地会起义军,连下江西瑞州、临江、袁州、吉安等地,大破湘军,湘勇溃兵涌入南昌城,曾国藩也只好进入南昌城收拾残局,此时被太平军围困,连家书都发不出。

曾纪泽想在家乡招募团练去南昌为父解围,便回答曾麟书说:“最近几个月,孙儿都没有收到父亲的家书了。这几天昏迷时,常做恶梦,梦到家父被长毛围困,凶多吉少。”

“这下如何是好?”曾麟书心里也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喃喃自语道:“伯涵(曾国藩的字)性情至孝,每月必有家书来报。为何最近两月不见来信?”

“不如孙儿招募一支乡勇,杀到南昌看看。”曾纪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不可,你就要完婚了,岂可外出杀敌?你要是出了什么事,我们曾家如何向贺家交代?”曾国藩出征前,给曾纪泽订了亲,对方是同乡的贺家,原本就打算在1856年完婚,所以曾麟书没有多想,摇摇头,拒绝了曾纪泽的提议。

“要完婚了?”曾纪泽大吃一惊,这点他可不知道,历史书对曾纪泽的第一个媳妇贺氏记载甚少。他也才十七岁,虽然古代可以结婚了,但他可真没想这么早就从了包办婚姻!曾纪泽此时满腔热血,还有前世海军陆战队指挥官的本事,岂肯还呆在湖南乡下,于是大声说:“生逢乱世,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焉能困于儿女情长。何况孙儿梦见父亲有难,岂能安心嫁娶之事?”

“侄儿说得好!此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焉能久困乡下荒废光阴耶?”这时,从门外走进一人,高声接话道。

接话的人,约莫三十多岁,中等身材,穿一件青色麻布长袍,腰细一根麻绳。正是曾麟书的第四子曾国荃。他在族中排行第九,秦月上前行礼,叫了一声:“九爷。”

曾纪泽看了曾国荃一眼,他的脸很瘦长,肩膀也很窄,看起来也是一文弱书生,但他虽面带笑意,粗眉下一双细长的眼睛,却射出锐利、阴冷的光芒。

曾纪泽便也上前行礼,道:“九叔,你那可有父亲的消息?”

曾国荃点点头,说:“暂时没有。”

曾国荃时年已经三十有二,他十七岁进京,在大哥曾国藩家一住就是三年,刻苦读书求功名,但没什么天分,一直到二十七岁才中秀才。

太平天国起义之后,他刚开始与曾国藩一起创建了湘军,但后来因为妻子难产,他呆在家里照顾。

这些年,眼看曾国藩带着很多同乡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乡党不少已经当官发财,他再也按耐不住了,以保护乡里为名,和六哥曾国华各自招募了一千勇丁,勤加训练,准备抛掉四书五经,去战场上博取功名。

不过,曾国藩已经上了战场,曾麟书不想自己的儿子都去战场替朝廷卖命,一直反对曾国荃外出。

曾国荃刚在堂外无意间听见了曾纪泽的话,觉得这是一个上战场的大好机会,就上前对曾麟书说:“爹,我有所耳闻,贼人石达开等于江西叠陷名城,江楚道闭,大哥的书信文报不通好几个月了,恐怕凶多吉少。我已经和六哥各自训练了一千精兵,就让我们去南昌把大哥救回来吧。”

曾麟书叹了一口气,依旧摇摇头,道:“我们曾家都是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怎么就一个个想去战场送死呢?我一把年纪了,不想白发人送黑发人啊。”

曾国荃扑通一声,跪在父亲曾麟书的面前,道:“孩儿不孝,但大哥有难,我们也不能在家里死等啊。”

曾纪泽这时也跪倒在地,说:“孙儿愿同九叔一起,去江西将父亲接回家里。”

“既然你们一定要去,那就看你们的造化了。”曾麟书见曾国荃和曾纪泽去意坚决,对秦月说:“你现在快去我的睡房,把床底下那个旧漆盒取来。”

曾纪泽和曾国荃都愣了,不知道老爷子藏床底的漆盒里,到底是什么东西,这跟他们去不去江西平长毛有什么关系。

过了半柱香的时间,秦月取来了漆盒,那漆盒看上去很普通,外面绘着一大朵五彩牡丹。

曾麟书打开漆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