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龙腾1856 >

第210部分

龙腾1856-第210部分

小说: 龙腾185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的狙击兵,他们一般接触狙击步枪过三年,是技术过硬、心理素质好、经验丰富的步兵。展开“魔鬼式”训练:负重越野时,专门选择崎岖不平的路况,负重由2o公斤增重到4o公斤;夜间构工伪装课目7个小时,而且专挑难挖的戈壁石头地;测风测距时,很少借助仪器设备,要求队员做到“口心算”;立姿射击时,为增加据枪的稳定性,在每名队员的枪口上挂砖块,逐渐累加,最多时挂到5块砖。连狙击步枪加在一起近15公斤,一端就是3o分钟。每个狙击兵还学习了和,里面有3oo多条新型狙击步枪在多种地域和气候条件下的弹道参数,大大提高了射击精度。

印度仆从军还有很多被坦克的机枪手给干掉了,也有一些成功地靠近坦克。只炸残了二辆坦克,结果死伤上千人。

这些印度敢死队加人肉炸弹被中**队给清理完了之后,坦克部队继续冲着英军的阵地奔去,很快冲破了英军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人数和活力的优势下,中**队直接把英军的整条防线给冲垮了,英国的威廉少将认为在不丹拖了这么多天,已经完成任务。便也撤到了。蔡锷带着两万中**队包围了锡金。

英军少将威廉给英国6军部报告了中国坦克,强调这种武器和会移动的像汽车一样,还会但是会喷炮弹和子弹的铁甲怪物,简直就是战争绞肉器,这个绞肉器是导致这次英军战败的最大因素。

英国政府觉得这个怪物也可能是德国制造的武器,但是按照英国在德国的情报人员的报告。德军也没有这种武器,而且中华帝国拥有坦克似乎已经形成了规模,所以他们认为坦克可能是中华帝国自己研的武器,这才感到中**队的恐惧,他们这才后悔自己不该出兵西藏。中国这头睡狮,确实醒来了,不该去招惹中国人。但是,英国作为老牌的殖民帝国,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寄希望于远东舰队能在黄海给中华帝国一个深刻的教训,让中华帝国适可而止。

解放了不丹,蔡锷率兵开始部署跨国作战的准备,继续猛攻锡金。

锡金的国土面积只有7o96平方千米,是一个很小的内6国家,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北面与中国西藏接壤,东面与不丹接壤,西面是尼泊尔,南面则与西孟加拉邦相邻。

17oo年,尼锡战争爆,尼泊尔的廓尔喀军队入侵锡金,攻占锡金当时的都拉达孜,锡金国王越境逃亡到西藏,在热日宗的春丕谷避难,作为宗主的**喇嘛将此地赐给他使用,这也就是后来的亚东。廓尔喀军队继续向西藏推进,一度占领整个后藏并洗劫班禅喇嘛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结果**与班禅向清政府请求援军。当时清朝的乾隆皇帝先后两次用兵,最后由福康安和海兰察统率清军于1791年将廓尔喀人全部逐出西藏,并越境追击至尼泊尔都加德满都城郊。从此锡金成为中国的藩属,这也是乾隆“十全武功”的最后一件。

1888年,英国出兵西藏,攻占隆吐山、亚东等要隘。不久清廷承认锡金归英国保护。锡金族人大多数信奉藏传佛教,所以,蔡锷决定收回锡金,将锡金也并入西藏自治区,成为中国的一个邦。他第一次出国征战,如果能够为中华帝国开疆扩土的话,他就会流芳万世,这是一个光宗耀祖的荣誉。

锡金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夏天的风很凉爽,一个清晨,蔡锷手执一根金色的马鞭,站在喜马拉雅山的一个山坡上,俯瞰锡金,锡金境内的山脉连绵不绝,全境西、北、东三面被高山围绕,如马蹄形。被视为锡金“母亲河”的蒂斯达河的河水缓缓流下,在阳光下闪耀着熠熠的光辉。

此刻,大地就在脚下,蔡锷心内豪情万丈,那种征服的感觉,开万里疆土的荣耀,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到的,他目视着远方,知道自己的未来的征途,将是星辰大海!他此刻心里想起了汉唐盛世,想起了历史上很多的伟人,汉武帝,李世民,中华帝国的疆土,或许会过他们吧!

刚进入印度边境的英国援军,收到威廉的求助信息,加快了行军度,等他们赶到锡金之后,就遇到了被蔡锷大军追得像丧家之犬一样的英国溃军,最后他们会师,英军组织六千英军和五万印度仆从军防守锡金。

这支英**队的后勤却同样糟糕,自拿破仑战争以来,在亚洲英军的后勤训练被荒废了,在亚洲的大多数军官,都没有经历过战争,哪怕是低强度殖民地冲突。而中华帝国的军队,是后起之秀,吸取了德国6军和法国6军的优势,在亚洲是装备最好、组织最完善的军队,很多军官曾参加过对日本、菲律宾、印尼等的作战,拥有丰富的战地经验,中**队的后勤系统也很完善。

而那些印度仆从军的武器普遍落后,很多还是滑膛枪,而中国的民兵,即便是预备役的,都用上了新式线膛步枪——米尼步枪。而现役的大汉帝**队,用的就是天龙线膛步枪。

所以对中国的军队来说,打印度阿三的军队,等于是屠杀他们,英军让印度仆从军去送死,蔡锷毫不犹豫地命令中国的军人收割他们,继续往南亚腹地推进!

第159章 杀到尼泊尔

英国派到锡金的英军陆地作战部队,包括1个步兵旅,1个轻装步兵团和1个骑兵团,每旅下辖3个团,每团3个营,每营3个连,每连100…120人。

这样整个英军6000人左右。每个英军士兵都负荷沉重,包括大衣、毛毯、一双备用靴子、换洗的袜子和衬衣、军便帽、水壶、步枪和60发子弹。此外还要携带4。5磅的咸牛肉和同样重量的饼干。

英国和平时期最大的常设单位是团,而英国骑兵的规模超过其他国家的同类编制。但编制不固定,通常轻重骑兵混编,基本单位是骑兵中队,炮兵属于独立建制,在战斗中由战场指挥官分配集中使用。

这次英军指挥官换成了拉兰多勋爵。他是第七代贝尔福公爵最小的儿子,贝尔福家族成员曾出任过殖民大臣,外交大臣,声名显赫。他的先祖1804年加入军队服役,参加了拿破仑战争。拉兰多勋爵平步青云,显赫的身份和经历加之为人谦和使得他成为英国指挥官的不二人选。

这次蔡锷碰上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中国的数万新军倾全力苦战一天,但还是没有拿下锡金要塞。双方使用火炮相互远距离攻击,英军获胜,中国的军队士气有点低落,第二天向锡金北部山区撤退十公里。

拉兰多勋爵率英军追击,双方在一个峡谷屯兵对阵。

幸运的是,中国的军队得道者多助,南亚山区多雨,几场雨下来,潮湿、小昆虫和血吸虫侵袭英国军营,加上印度仆从军的卫生习惯极差,军营中霍乱爆发,7月22日蔓延到英国军营。

英军的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尽管所有帐篷被销毁。但瘟疫无法被控制。7月25日,一场大火烧掉了很多军需品,包括一万顶帐篷、16000双靴子和150吨粮食,使得情况更加糟糕。英军晚上没有帐篷只能在寒冷中入睡。

鉴于英印联军带有瘟疫,锡金国王要求联军必须进行隔离,不让他们进城。7月27日清晨,联军又有300人因霍乱倒下。

中英双方都派出部队侦察,但地形复杂,双方没有进行大的接触。

7月28日,一场大雨下了一天一夜,英军前哨放松了警惕,中国军队牵引炮车发出的声音在雨被忽视了。英军认为这是补给车队。谁会想到一场大进攻,会选择在大雨中发动呢?因为火药受潮将严重影响火力发挥。

到了第二天黎明,大雨变小了,早晨的浓雾笼罩战场,战场情况和滑铁卢战役很相似,中国的军队行动被浓雾遮挡。蔡锷亲自骑马考察了前线,确定了进军计划。

那天,英军指挥官拉兰多勋爵在黎明前骑马巡视前沿哨所。当他沿山脊前行时,他听见深沉的声音从对面山脊传来,那是中国包裹炮车轮子发出来的。突然阵地的左面传出一声枪响,拉兰多立即策马返回营地命令部队行动。英军前哨终于在浓雾中发现前进中的中国纵队。

浓雾使双方都不能准确评估战场形势,双方指挥官都无法下达适当的命令。战斗变成小规模的遭遇战。

双方士兵都被浓雾中莫名其妙飞来的子弹射杀,英军弹药桶受潮导致大量步枪无法射击,双方发生近距离白刃战。

尽管如此,蔡锷指挥中国的军队还是不断取得进展,炮兵无情的肆虐英军的营地,英军很多阵地弹药开始紧张,而受重创的步兵团撤退后,五千中国的军队出发向英军进攻。

而英军只能集合两千人应对。中国还有大量预备队。中国炮兵开始轰击拉兰多的指挥部。拉兰多幕僚斯特朗维少将被炸断一条腿。拉兰多的副官恳求拉兰多勋爵撤退到安全地带。

随后,炮声隆隆,战斗进入白热化,英军伤亡惨重,但中国的军人还在源源不断开来。

蔡锷在战前会议讨论作战计划时,主张从下游渡河登上南岸峭壁,出奇不意两面钳形夹攻英军。他的判断是准确的。

大汉帝国的军队在下游渡河后打击英军左翼,完成钳形攻势,以纵队队型前进,并与英军交火,英国先遣旅在炮火下成批倒下。中国炮兵在等待己方散兵线退后,到安全距离然后向英军射击。

英军轻装团展开队形。这时右边的中国骑兵不知冲下斜坡向英军进攻,造成英军炮兵无法射击。英军只好在远距离向中国步兵密集队形开火。

而中国的军队精确火力打倒大批印度仆从军,印度仆从军步兵团陷入混乱,退回原来的阵地。蔡锷指挥3个步兵团的3000人展压过来。此时英军阵地上不知从哪里传出一个声音,用熟练的英语说对面过来的是印度军,不要开火。其他军官奋力纠正这个错误命令都无济于事,军号手吹号停止射击。不一会,装成印度仆从军的中国的军团,开始大规模攻击,英军死伤惨重。

当中国的军队继续冲下高地进入谷地的时候,他们发现面对的,是英军高地团指挥的英军重骑兵。他们指挥官科林坎贝尔命令:“牢记不许后退,你们必须死在自己的岗位上。”

英国高地团位于一座小山丘上,面对的是3000多名中国骑兵。

中国骑兵全速冲击,英军高地团没有时间调整为方阵队形。方阵是步兵对抗骑兵的标准阵形,结果英军高地团拉成一字线,以如此单薄的防线抵抗中国骑兵的冲击。

很快,这个高地团危在旦夕。英军的重骑兵出场了。重骑兵是骑兵的精华,他们是那个时代唯一装备甲胄的部队。每个骑手拥有头盔和胸甲,衣着华丽。英军重骑兵旅共计6个中队800人。尽管骑兵师指挥官一再命令重骑兵加速冲锋,但重骑兵却排成整齐的依仗队形前进。英军重骑兵旅指挥官斯卡莱特爵士十分满意自己部队队形整齐,当双方距离非常接近的时候他才下令冲锋。双方骑兵如飓风一样搅在一起,使用马刀相互砍杀。

蒋百里给中国进击的炮兵带来10门9磅野炮,被架了起来。这时,这些骑兵在它射程范围内。9磅炮首先向英军中央炮兵阵地开炮,4次射击后,英军炮兵开始撤退,然后,中国军队开始炮击英军重骑兵。他们队列被炸出许多缺口,支持不下去,开始撤退直到消失在中国军队的视线之外。

当时的有烟火药使得战场能见度极差,因此英军被中国军队火炮近距离射击打的晕头转向是完全正常的事情。那个时代,没有命令在原地待命的步兵方阵被炮火打的粉碎是常有的事。

还有一些英军在9磅炮的射程之外。但炮击可以阻止英军继续冲下高地。最后,十门炮转向英军密集队列,英军被打得七零八落。伤亡惨重的第一线骑兵冲上高地,他们大肆砍杀看见的每个敌人。幸存的骑兵不得不又一次穿过弹雨撤退。673人参加了这次冲锋,313人阵亡,134人负伤,近500匹战马被杀,英国骑兵也遭受了惨重损失。

最后,中国的军队与英军展开白刃战。英军近卫团不情愿的接受命令暂时后撤,损失了171人,队形的中央被打开一个大缺口。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身份不明的军官传令英军撤退,英军珀西上校拒绝了命令。他命令近卫军收缩为防守阵形,米尼步枪齐射。但中国组建的高地旅准确射击,导致英军阵形大乱并奔溃。

英国指挥官拉兰多勋爵看到这种情况勃然大怒,但同时也失去了信心,下令全军撤退,逃亡尼泊尔。

中国炮兵继续打击落魄的英军,黄昏将至,中国军队还有数千没有参战的骑兵在远方游弋。

英军最后没有全身而退。医生巡视战场救护伤员并将伤员转移后送到尼泊尔。这一战英军伤亡3000多人,仆从军伤亡6300人。而中国军队伤亡估计在1000人以上。

蔡锷命令中国军队一路追击,在一阵有效的炮火后,用炮击削弱了英国原有的防御工事。中国军队很快进入锡金的首都甘托克。当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