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庚子猎国 >

第262部分

庚子猎国-第262部分

小说: 庚子猎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刑部尚书。”

曹跃道:“现在不行,刑部尚书要留给袁世凯来做。”

金笃男笑道:“曹中堂,您忘了,刑部尚书分满汉尚书,袁世凯是刑部汉尚书,而我是满人。”

曹跃一拍脑袋,道:“这茬忘了,不过现在不行,半年之后你再做尚书,先做一个刑部左侍郎。”

“得令!”金笃男大笑道,“慈禧私藏的宝贝,银子有五千万两,金银珠宝若是在和平时期,能卖到八千万两,其中一颗硕大的夜明珠就价值六百万两银子,蓝宝石凤冠价值一千万两银子,另外其余金银珠宝不限。李莲英供出来的是慈禧故意留给有心人,免得她的陪葬品被挖走。”

众人大惊,慈禧还没死呢,就攒了上亿两银子的陪葬品!这老东西是死了也不让国家好过啊!原本李莲英身上就挖出来上千万两银子了,可没想到啊没想到,李莲英供出来的居然是慈禧设计好的,慈禧真正将自己的陪葬品藏匿在另一个地方。便是历史之上,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之后,也只是挖出来了假银库,纵然被八国联军搬走了上千万两,可在八年之后慈禧病逝,慈禧墓中的陪葬品银两总价值高达两亿两白银。

东陵大盗孙殿英挖开东陵慈禧墓之后,被慈禧墓中的财宝吓懵了,只见金砖铺地,金龙攀顶,白玉为墙,金银珠宝无数。据说青岛警察厅侦探队在大港码头缉捕孙殿英手下三名逃兵的时候,分别从他们身上查获36颗猫眼宝珠,而根据逃兵交代他们先前在天津已经卖了10颗。一个士兵都能获得46颗珍珠,由此可见孙殿英本人得到多少珠宝。根据有关专家估计,慈禧陵墓价值约两亿两白银。

而导致慈禧引起的庚子国难导致《辛丑条约》中的庚子赔款便赔了十三国四亿五千万两白银,由于清政府拿不出钱来,不得不向外国银行借款,分三十九年还清,赔款总额十亿两白银以上。即便国家赔偿导致国难,慈禧都不愿意将自己的陪葬品拿出来,由此可见她穷凶极奢对国家造成的伤害。

历史上八国联军搜刮北京,八年后慈禧陪葬两亿两白银——通过点点滴滴可以推断,八国联军没有找到慈禧的陪葬财宝,而是挖走了慈禧故意埋在景山上的银子——但即便慈禧隐藏的如此之好,也让金笃男给挖了出来。

曹跃看着金笃男,心说这小子有功啊,给他一个刑部满尚书倒也不错,他需要一个酷吏支持自己,并且也需要一个人来制衡刑部汉尚书袁世凯。于是曹跃对金笃男点了点头,道:“多则一年,少则半年,耐心等待。”

“喳!”金笃男兴奋地说道,人要找到自身的价值,金笃男能给曹跃捞偏门捞钱。

国家发展朝廷运作就需要金钱,而正常的财政受到影响的时候,金笃男的偏门生意便显得尤为重要。金笃男抓住了这一点,成为曹跃不可或缺的手下。

曹跃一想到慈禧的陪葬品居然达到一亿三千万两银子,心中怒火就不打一处来,大声问:“现在谁看着慈禧?”

“薛旺财带着人看着呢。”何顺说。

“你现在把这份礼单读给慈禧听。”曹跃道。

王宇摇头笑道:“主公,你又故意气她。”

金笃男跳起来说道:“我来读,我来读,给**新觉罗家找别扭的事儿让我来。”

曹跃倒是忘了这位和**新觉罗家有仇的了,便将任务交给金笃男,其后听说慈禧听到名单又被金笃男好一顿挖苦,气得抽了过去,倒是引为笑谈。

8月18日晚上22点钟,久违的电报从大清帝国首都北京城向全世界发布通电,宣称慈禧太后因病抢救,光绪皇帝重新掌权,并委任年轻的西北宣抚使曹跃担任军机首辅大臣代管国事。但是因为已经是晚上了,许多地方电报局都下班了,导致这封电报到第二天早上才发酵并向外传播。

8月19日一早,整个大清国轰动了,几个小时之后,整个世界轰动了。

。。。

第404章 光绪复位各方反应(一)

1900年8月19日,一封明电从中国首都北京发出,震惊了世界。

因为战争、交通、通讯方面的原因,中国乃至世界人民一直到北京兵变十天之后才得到消息,知道慈禧被囚禁的消息,知道曹跃救出光绪,知道中国清政府发生剧变。

日本,东京街头,一个日本报童高举着报纸叫卖道:“看报!看报!清国政坛剧变,清国政坛剧变,光绪皇帝恢复皇权,清国前首相自杀身亡,清国第一名将曹跃就任新首相一职!看报!看报!清国政坛剧变,清国政坛剧变,光绪皇帝恢复皇权,清国前首相自杀身亡,清国第一名将曹跃就任新首相一职……”

“请给我一份报纸。”一个留着辫子相貌堂堂风采俊秀的青年惊喜地说道,接过来报纸,他仔细读了起来,报纸上的消息并不多,但更多的是充满了日本人的点评。

这张报纸是日本东京本地的《京都新闻》,由于刚刚建立报关,并不算是很有名气,不过他们重视能够抓住新闻热点和当下流行,所以在东京报社届逐渐成为后起之秀,大有赶超东京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每日新闻》的趋势。

新闻寥寥数语介绍了清国太后慈禧妄图与八国交战,却反倒被国内的反对势力趁机发动政变囚禁逼退皇位,从而使得皇帝复位。而《禁毒新闻》的首席记者船也三四郎这样评价中国的现政府:“清国的新党和旧党之争经过两年前的政变,旧党大获全胜之后,在今年突然形势逆转,新党隐藏起来,给与了旧党致命一击。我们有理由相信,旧党从此之后将一蹶不振。我们更加大胆地推测,被囚禁的慈禧太后,应该早就死亡,所谓的囚禁不过是清国新党或者说是新任首相曹跃的一句搪塞之词。但新任首相曹跃并不轻松,慈禧与八国宣战之后,战争已经打响。战争不是儿戏,并不是你想打别人奉陪,你不想打别人离开的游戏,因此如何结束这场荒谬的战争,成为清国新任首相曹跃的一个最大的问题。”

青年继续翻看其他的评论,忽然见到一个角落里有人介绍日本人口中所谓的“首相”,实际上这个首相就是清政府的军机首辅大臣,但日本记者为了让日本国民能够看懂,采用了“首相”这个词。另一个叫做藤川不二的记者这样说道:“大日本帝国的皇民对清国首相曹跃没有任何了解,本记者也对他的过去一头雾水,一直到昨天我才从寥寥不多的资料之中和过往的分析之中得到关于他的一切,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曹跃,字百川,清国陕西省潼关县人,据传祖先是中国三国英雄曹操,曹跃乃曹操的直系后代。到了曹跃这一代,家里从事船工,因陕西叛军猖獗,曹跃随即加入清军剿匪。因祖上传下来的兵书与武艺,曹跃得以一路升迁。其中曹跃最引人注目的一战则是在新疆省将入侵的一万俄国哥萨克骑兵消灭,并生擒三千押解到了北京。但由于俄国人的威胁,曹跃的这一场胜仗被清国与俄国合力隐瞒下来。随后曹跃率军平定了四川省的叛乱,屡获升迁,并被光绪皇帝赐婚清国公主。本记者因此可以推测,曹跃早早地投靠了光绪皇帝,而慈禧皇太后对此一无所知,甚至被曹跃欺骗对曹跃更加委以重任,以至于让曹跃轻松地发动兵变。”

《每日新闻》不甘示弱,他们用过强大的消息收集能力迅速得知前方更多的消息,在中午的时候增加了一期特刊,介绍说:“清国新任首相曹跃的第一战,便是将我第五师团近两万士兵围困在北京长辛店,如今已经是第五天,我军面临兵困马乏后勤补给不利等诸多因素,但我第五师团官兵效忠天皇,舍生取义,悍然维护者大日本帝国的尊严。在此我们呼吁山县有朋阁下,如果第五师团因为你的愚蠢而玉碎,那么请你剖腹自尽以谢天下吧。”

日本的百姓们本来只是看热闹,好奇中国居然发动政变,可是中午都是时候居然见到了让他们吃惊的合不拢嘴的消息,第五师团竟然被围困不能逃脱,几近覆灭的危险之中。日本立国之后的最大的一仗就是与清国发生的日清战争(甲午战争),日本取得大胜。但是如果这次贸然的进军最终导致第五师团覆灭,将给与日本人心里以极大的伤害,给这个民族的崛起以极大的打击,于是数万日本民众涌上街头要求山县有朋下台。

《每日新闻》不断批评山县有朋,不惜得罪日本军方的做法着实惹怒了长州藩为代表的陆军派。下午的时候《每日新闻》报社便遭到了打砸烧,可是这也更加让民众相信山县有朋盲目指挥才是导致第五师团濒临险境的罪魁祸首。

不过《每日新闻》的背后,立政宪友会的影子若隐若现地出现在人们的实现之中,曾经三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作为立政宪友会的领袖,隐晦地批评山县有朋的执政只会用蛮力去解决问题,导致日本在外交方面的尴尬。伊藤博文虽然同样出身于长州藩,但他的主张是党派治国,与长州藩的军政府意见相左,双方在政治上是对手,也是队友。

由于伊藤博人在日本的巨大影响力,明治天皇也不得不考虑山县有朋这段时间来的所作所为,尽管明治天皇受制于九大元老,但明治天皇是一个非常懂得运用各方关系平衡的人,他巧妙地利用各种势力来平衡日本的皇权和相权矛盾,从而达到皇权控制相权的目的。但是十几年后,他的儿子大正天皇和孙子昭和天皇便没有了他的智慧,从而被相权绑架,成为日本的精神傀儡。

明治天皇召开御前会议,与九大元老共同协商,不过此时日本元老黑田清隆病逝,作为萨摩藩的首领黑田清隆的病逝意味着日本的政坛又一次巨大的震动,而明治天皇为了平衡日本朝野各派系实力,准备撤销山县有朋这个长州藩的军方代表。(日本政坛派系多杂,如萨摩藩、长州藩、肥前藩、立政宪友会、宪政党、贵族清华家、日本皇族等诸多党派势力)

作为长州藩领袖的山县有朋此时非常尴尬,这些天他在频繁的调集军队准备派遣新的部队前往中国远征。其中包括日本最精锐的第六师团和第二师团,第六师团师团长伊瀬知好成中将和第二师团西宽二郎此刻正在东京参加陆军紧急会议,商讨军队进攻路线问题。不过三方分歧太大,因山县有朋不想战争扩大,而是希望全力准备与俄国争雄,而伊瀬知好成与西宽二郎则希望出兵奉天省,占领奉天,甚至直接占领北京。

可是外战未战,内乱先行,忽然爆发了民众抗议事件,山县有朋不得不派遣更多的军警维持秩序。在军警和游行群众的对峙之中,有人投掷石块,引发了双方斗殴,这场斗殴更是使得整个东京混乱不已。

留着辫子的年轻人买下了几乎所有关于中国兵变政变的报纸带回他所居住的旅馆,兴奋地推门而入说道:“老师,老师,皇上复位了,皇上复位了!”这个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被清政府统计多在日本的梁启超。

他的老师康有为连忙将报纸抓到手中,瞪大眼睛仔细读了起来,一张一张一份一份,甚至读累了揉揉眼睛继续读,一直等到过去一个小时,康有为才兴奋地跳了起来,叫道:“卓如,准备买船票,我们回国!”

梁启超道:“老师,我们现在回国吗?您不是要去美国演讲筹集经费吗?”

康有为顿时急道:“卓如,你还不明白吗?如果我们再不回去就晚了,就晚了。”

“什么晚了?”

“嗨!”康有为着急道,“皇上复位,为了稳定势必不会大开杀戮,那么多后党的人在皇上身边,将来他们不会害了皇上?所以我们早一天回去,皇上就早一点安全。”

梁启超笑道:“不会的老师,有曹相保护,陛下不会出事。”

康有为顿时叫道:“恰恰因为曹跃保护,我才放心不下。”

“何出此言呢老师?”

“你想一想,那曹跃是武将出身,自幼家境贫寒,父亲是黄河上的纤夫,读书少又是当兵的,做事难免冲动不成熟。如果有人故意挑唆,他也许会做出为难陛下之举动。”康有为懂啊。

梁启超笑道:“我觉得这曹相不会如此,他能以二十几岁年纪担任西北宣抚使,将西北打造成安宁之乐土,必定有许多本事。三年前我们再京的时候倒是小瞧了他了,没想到此人深藏不露。”

康有为道:“卓如啊你还不懂吗?我们回去的晚了,皇上身边绕着一群佞臣,皇上早就把我们给忘了。到时候我们还做什么官,拿什么帮助陛下?”

。。。

第405章 光绪复位各方反应(二)

说到底,康有为想早一点回去,全都是为了能重新做官罢了。梁启超何其聪明,自然心里明白自己的老师的想法,只是弟子不能说师尊坏话,只好劝阻说:“清廷尚未撤销通缉令……”

“迟早事。”康有为兴奋地说,“我们从日本回国,就能看到撤销通缉令的消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