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制霸好莱坞 >

第494部分

制霸好莱坞-第494部分

小说: 制霸好莱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深奥、看不懂……这摆明了是把游离观众往外赶。

如果用艺术片的眼光来看的话,现在《九》一天还是可以吸引两三百万票房的,作为艺术片来说,这个数字不是太差,但如果均摊到全国3000多家开画影院的话,那就少得很荒谬了,这样的馆均只会让影院经营者们拼命地降排片,形成恶性循环——想看的人看不到,票房更差,排片也就更差,如果说《九》还有什么潜力的话,这种营销策略也将其完全做砸了,这也是说明了发行对于一部电影的重要。起码对于说话的人来说,他就觉得自己有更好的方法来做这部电影——明显就应该用最传统的轮映策略啊,《阿凡达》是商业大片,害怕和它对撞其实是没有道理的,在12月前开始轮映,辅佐以一些炒作的手段吸引注意力,全力公关奥斯卡,等到奥斯卡提名出来了以后再开始大规模上映,这种奥系片约定俗成地用这样的发行办法,不是没有道理的。——游离观众确实会被奖项提名吸引,起码这会给他们一个观看电影的理由,而且一开始的小规模展映也有助于攒口碑,这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会像是现在,即使被网上的好评吸引,他们也很难在黄金时间看到《九》的排片,要说和他们一样特地来看早场,有多少人会这么闲着没事干呢?

“你在发行小成本影片这块上是比不上韦恩斯坦的。”这个看似很有道理的观点,却并没有得到第一个人的认可,他摇了摇头,有些犀利地说道,“华纳独立没做下去,和决策层对这块的疏忽和僵化思维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这么做,《九》的口碑可能会比现在好,在烂番茄的评分也会更高一些,但回本也会更加艰难。”

“这……”面对上司的反对,第二个人就算不服气,也不可能反驳,因此只能保持了沉默。

“呵呵,杰夫,我知道你肯定在心底骂我:我这个老头子有多少年不管发行了,对发行我懂得多少?这只是我没喝咖啡时的胡言乱语,是吗?”华纳娱乐现在的总裁,杰夫。比克斯笑了起来,语气轻松地说道,“你当然可以在这方面看不起我,因为我的确很多年没负责具体发行了,但你不能蔑视韦恩斯坦,而我认为他做这样的选择绝非一时糊涂——你看到了他在奥斯卡公关上的优势,但没看到《九》的八千万成本,当然,对华纳来说这是小钱,对于韦恩斯坦影业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投资了,所以哈维承担的是很大的回本压力。再说,除非拿到最佳影片,否则在奥斯卡提名的增幅效用越来越不明显的现在,要靠奥斯卡来刺激票房是一个天真的想法。《九》能拿到最佳影片吗?能在颁奖季占到风头吗?在它上映以前,影评界的冷淡反应已经说明了一切,也许你看到了现在观众口碑的良好,认为影评人的口碑会在电影上映后发生改变,但更大的可能是,如果《九》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之后,以小规模轮映的形式上映的话,根本连现在的票房都拿不到,而且口碑也不会有现在这样的良好——当然,dvd销量肯定不会太高了,这部电影的几个利润点都会在这个决定中毁于一旦,不是吗?”

杰夫。罗宾诺夫无话可说了,虽然有些不情愿,但心下也不由得对自己的顶头上司暗自钦佩,确实,虽然他几乎没有怎么负责过一线发行,但找的几个点都很有说服力,也是看透了韦恩斯坦的老辣之处,这份眼光值得佩服:在这个颁奖季,谁都不怀疑真正的主角会是政治绝对正确,完全投影评人所好,而且也能做到雅俗共赏的《百万富翁》,这部电影注定要名垂青史,在它之后上映的话,很可能确实连水花都激不起来,因为它选定的上映时间比较讨厌,是11月后半,这种商业和艺术高度统一的影片影响力要蔓延一个月是很简单的,在这期间《九》能否杀出重围实在不好说,因为在这期间还有一部珍妮弗主演的大片上映,这让珍妮弗这张牌也不好用了。毕竟一个主演、商业片,一个配角、文艺片,哪个更有吸引力对观众来说是不用思考的问题。

倒是在11月这个奥系片还没上映的短暂真空中,以前几个月的大规模珍妮弗中心宣传悍然上映,虽然次周跳水,但首周还是硬生生圈回了七千多万,这样就蛮横回血了总成本的三分之一——这实在是这部电影的预算太高了一些,如果换做是一千、两千多万的真正小制作,这一周就完全回本,也会被称为是票房奇迹了。这之后在奥奖上的建树,那就完全属于添头了,反正按照惯例,肯定能上映到1月,如果因为观众口碑好,评委的态度也有所改观,能拿到提名的话,那就死灰复燃地增加场次,这也未为不可,眼下的这个策略,的确是最大程度地回了本,规避了风险,不能不说是韦恩斯坦多年功力的体现。

只是……

“只是这对电影本身并不公平。”杰夫。罗宾诺夫说道,他忍不住有些自嘲地叹了口气,但还是继续说完,“这让它承担了一些迁怒的骂声……这是一部好电影,它本不应该受到这种对待的。”

这也是现在网民影评中争辩的焦点——这部电影的确吸引了一批类型粉丝,他们的战斗力可是非常强大的,imdb分数就是这群活跃核心粉给打出来的,如今烂番茄上也充斥了许多字数多、诚意足的观众影评,但普通民众的愤怒之情也不容小视:他们多数都是被以珍妮弗为核心的宣传骗进电影院的,说穿了,就是为了看珍妮弗唱歌跳舞来的,结果珍妮弗从头到尾戏份就没几分钟,带劲的歌舞就几首,其余所有时间都是看不懂的剧情,还有那一点也不悦耳的叙事唱腔,这让人怎么不燃起浓浓的受骗感?尤其很多人都是看过《芝加哥》以后,抱着浓浓的期待进去的,就是想看珍妮弗劲歌热舞,结果就端上来这么一盘菜,他们不骂得难听点,不打低分,都觉得真对不起自己了。

“你知道,拍好电影是剧组的工作,他们需要对电影本身有感情。”比克斯没有嘲笑罗宾诺夫的多愁善感,而是随口说道,“但怎么用电影盈利就是我们的工作了,我们的最高准则就是对股东权益负责,为他们争到利润……”

所以,做发行、当老板的无需也不必对电影本身产生感情,只要能挣到利润,电影本身有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一部杰作会不会毁在他们手里,从此埋没,这都不是他们该考虑的事。

“然而,但既然这不是华纳的电影,所以这一次我同意你。”罗宾诺夫还没说话,比克斯就话锋一转,“这的确是一部好电影,时间会证明它的价值的。”

至于票房、奖项、普通观众的评价,他倒是没有提及,罗宾诺夫也没说——事实上,如果站在电影史的角度来看,这两项也都不是经典电影的必须,许多好电影诞生初期都饱受冷遇,比如说鼎鼎大名的《刺激1995》——也就是《肖申克的救赎》,1995年刚上映的时候,票房惨淡,可以说是血本无归,其在奥斯卡上也被《阿甘正传》全面压制,但这部电影终究是证明了自己的价值,现在imdbtop250上长列第一。以及《九》的原作《八部半》,一般观众根本看不懂,但这不妨碍它成为经典,只要真正能看懂的人看懂了,并且喜欢,这部电影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而演员和导演的职业生命也会藉由这些作品而长久地存在下去,这种存在甚至会比他们的生命更长久,对于这些本来就不缺钱的人来说,到底是一部赚得盆满钵满、奖项大丰收,但几年内就会被遗忘的电影重要,还是一部刚诞生时处处不如意,但最终能载入史册的电影重要,这还真不好说,至少很多人都会选择后者,这大概也是艺术家们共同的一种追求。

虽然能体会到比克斯话里的种种感慨,但罗宾诺夫却没有找到知音的喜悦——他当然是因为喜欢电影才进入这个行业的,在年轻时也看过当时还不是那么过时的《八部半》,所以对《九》这部电影,他的确相当欣赏,并未因为它的票房失利,口碑不如预期而降低了对导演和诸多演员的评价。不过,他和比克斯两个ceo,一大早上跑到电影院来,当然不单单只是为了来看电影的,事实上,罗宾诺夫早就欣赏过了电影,这一次完全只是个陪客而已,他的任务就是陪着比克斯,比克斯对这部电影的观感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华纳对大梦的吸纳计划——这个由罗宾诺夫一手主导的计划,是否还能得到比克斯的支持,可能就看他的一念之间了,而从他有些沉重的语气来看,虽然比克斯说的是赞赏的话语,但罗宾诺夫却不敢对前途过于乐观。

“时间也会证明它的利润的,我还是看好《九》的dvd销量。”这是罗宾诺夫的真心话,也是他想要认同的话——华纳在和大梦的合作中看是丝毫没占到什么便宜,说是多有忍让也绝对不会夸张,如果是为了更长远的目标,ok,这没问题,没人能拿着这一点来攻击他,可如果华纳已经不打算买大梦了呢?如果大梦接下来远没有之前那么牛了呢?

就他自己来说,罗宾诺夫也认为没必要因为一部影片在票房上的普通表现——要说表现得很差都有点勉强——就动摇华纳对大梦的战略,如果因此对珍妮弗失去信心那就更是无稽了,他斟酌着字句,“不过在国内票房上想要回本的确是困难了,接下来还得看看欧洲那边会不会有良好的反应,你知道,他们一向喜欢文艺片,而这部电影的欧洲色彩也比较浓厚——也许大梦已经意识到了这其中的风险,他们根本就没有投资,珍妮弗的出演,多数都是为了给导演和韦恩斯坦的面子,否则,以她现在的地位,不可能会去演克劳迪娅的。”

珍妮弗出演的克劳迪娅虽然戏份不多,但的确可圈可点,那种若即若离、似真似幻的风情,在罗伯的镜头里淋漓尽致地爆发了出来,如果是个新人,单单凭借这么短暂的出演,就足以在影坛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了,机会也会随之纷至沓来。然而,对珍妮弗来说,克劳迪娅不过是对梦露的重复而已,两个角色都是有些出世特征的大美女、大明星,而珍妮弗的确在表演上很少重复自己,从这个角度来看,她的参演更大程度上还是为了还情,这也可见她的为人——在好莱坞,只要你有才、有票房,你的确可以活得很嚣张,但当事情进入公司来往、商业合作这些领域的时候,人们开始考虑的就不仅仅是这些了,这种隐形的要素有时反而是左右大人物们下决定的关键,以罗宾诺夫对比克斯的了解来说,他本人说不上厚道,但却很看重合作伙伴的人品,如果有什么能帮助他继续坚定决心的话,那也应该是这一点了。

开脱也为大梦开脱了,为珍妮弗也说了好话,再说下去,形近哀求,那就不是谈公事应有的态度,罗宾诺夫也只能做到这里而已,他闭上嘴不再多说什么了,至于比克斯呢,他呵呵地笑了两声,对于罗宾诺夫的话并没有发表什么看法,而是站起身说道,“走吧,把空间留给粉丝,不要再打扰他享受电影了。”

豪车、司机都在停车场中等着,这两个中老年人本身都是穿着休闲,看上去和随处可见的普通路人甲毫无不同,走在路上当然也不会有人上来要签名,过来拍照——论到手握的权势,以及本人的自由,两位杰夫可是把好莱坞一干呼风唤雨的大牌明星爆到了外太空,他们在普通人跟前当然也不会有什么总裁的架子,反而相当平易近人,挺有服务精神。按住开门键,帮着把一位拎着大包小包的女士送出电梯以后,比克斯松开手,这才重新提起了刚才的话题。

“其实你并不需要说服我什么,杰夫,你的观点我并不反对——人们在说珍妮弗的挑片是不是不好用了?不,她的嗅觉还是那么的敏锐,这是一部好电影,甚至会比《梦露》存活得更久,也许票房比不过,但它承载的是一些更有厚重感的东西。就选择来说,她没有失误,而这正是我最担心的地方。”

“你是说?”罗宾诺夫做出了洗耳恭听的姿势。

“拍出一部好电影,其实并不困难。”比克斯说道,“我们都说好电影是多么的可遇而不可求,但事实并非如此,每年六大都能产出相当一部分的好电影,倒是烂片才比较罕见。这说明制造一部好电影更像是一道算术题,只要你掌握了公式,不论数据如何变化,你总是能够做对。珍妮弗是一个做数学题的高手,这点毋庸置疑,我敢说现在六大内部没有人能比她的选片眼光更高明,她亲自参演的艺术片几乎全是好片,即使是商业片也没有失手作,这是不容易的。”

当然,《加勒比海盗2、3》的口碑并不是太好,但作为商业片来说,其实已算是十分优秀了,更烂的商业片比比皆是,就是放在2亿大制作来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