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鲁冠球:40年不倒之谜 >

第3部分

鲁冠球:40年不倒之谜-第3部分

小说: 鲁冠球:40年不倒之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和71%。”
好消息接连传来,2010年,品牌价值实验室(World Brand Value Lab)编制的2010年度《中国品牌500强》排名榜隆重出炉,万向品牌排名第66位,品牌价值已达亿元。
实际上,万向集团在鲁冠球的带领下,从1996年开始通过“调整、完善、提高”三部曲使自身的产业提升、产品提高、基础实力增强。回眸万向的历史,光辉点点,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就是万向进入中国500强企业,因为这预示着万向集团已经真正成为一个整体综合发展的企业,而鲁冠球本人,也逐渐从一名企业家超越成为一个财团的掌门人。
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发布会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发布了“2009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万向集团公司以455亿元的年营业收入荣列第128位。
今天的万向正在实施着“相关多元化产业战略”与“非相关多元化产业发展战略”的目标。万向集团的四大主业分别是汽配、农业、能源和金融。万向始终把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产业当成核心要务,其近年来的跨国并购,也都是围绕汽车零部件企业展开的。现在,在产品市场上,万向已成为中国最大、世界著名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
在资本市场,万向集团也已经成为赫赫有名的财富家族,目前控股、参股若干家上市公司,主要有:万向钱潮、承德露露、华冠科技、中色建设、兰宝信息和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AI。
纵观万向整个发展模式,我们可以看到,审时度势的鲁冠球,不断根据自己的谋划打造出一个跨行业、跨国度的万向系。鲁冠球根据行业划分、区域监管、组织裂变等原则,将整个集团产业划分为四大块。
万向集团公司是集团的母公司,以追求综合商社为经营目标。鲁冠球把它的发展定位为以积累资本为目的的实业投资、股份投资及不动产投资,和以资本运营为手段的投资银行业务。万向集团公司作为集团的核心公司,对各下属企业、部门行使控制、组织、发展职能。



、第一章 不倒翁:屹立商海四十余载(7)

万向钱潮股份公司是万向集团制造业的核心资产,拥有1个技术中心,5个主营公司以及30多个汽车零部件专业产品生产基地,任务是整合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万向钱潮股份公司是万向集团的产业性公司代表,以生产和销售各种汽车零部件为主,为系统配件供应商。其发展定位是:从生产、资本优势向市场优势转变,发展成为系统零部件生产和供应商。
上海万向资源有限公司是万向在资源产业的主营公司,拥有上市公司中色建设10%股份,立足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石油化工三大业务领域。此外还有上海万向投资公司专司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其发展定位为:以全球市场为目标,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服务为核心的营销策略,在不同业务领域内形成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具有配置各种市场资源能力的高效流通体系。
万向美国公司为万向集团全资海外子公司,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负责集团跨国经营业务拓展,其发展定位:拥有资源多种配置方式和能力的海外业务开拓者。万向集团的海外业务,目前由万向美国公司负责,统一运作海外投资并购和市场网络的建设。万向在美国14个州有28家工厂,为他们提供了5600人的就业岗位,年销售额20亿美元。2010年,在美国生产的汽车中,每3辆就有一辆使用万向在美国制造的产品。万向在海外还设立了万向美国制造基金,其投资的金融机构达6家、直接或间接控股上市公司10家,持有的金融牌照达11块,总投资额为12亿元。
此外,农民出身的鲁冠球对农业有着浓厚的情结,他一直坚持大农业的思想,万向三农是华冠科技的第一大股东和承德露露的第二大股东。近几年,鲁冠球在资本市场上的一些运作,已经清晰地勾勒出要通过万向三农整合农业产业的意图。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万向集团成立了财务公司,一个民营企业成立财务公司,万向是第一家。2002年,由万向控股、万向钱潮、万向集团按分别40%、30%、30%的比例投资组建万向财务公司。该公司除了不能开展吸纳个人储蓄等国家禁止的业务以外,几乎具备商业银行的所有职能。同时,万向还成为民生人寿保险的第一大股东、浙江工商信托的第二大股东、浙商银行的第一大股东。
鲁冠球通过自己强大的运作能力,缔造出了一个东西呼应,内外互补,多产业结合,多层次经营,多环节增长的动态平衡发展的万向帝国。
2。 “嫦娥”奔月的动力
2011年1月,北京,世博会总结表彰会现场,掌声响起。
在全场雷鸣般的掌声中,万向集团董事会主席鲁冠球笑容满面地走到台上,代表万向集团接受表彰。
在此次全世界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中,万向集团生产的电机、电控、电池、电传动总成经受住了上海世博会的考验,成功为上海世博会提供“动力”,实现了零错误的最好记录,保障了上海世博会的圆满举办。
实际上,万向生产的电池系列早就成为中国重要领域的辅助材料,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就是万向集团生产的电池曾经成为“嫦娥”腾飞的动力。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片欢腾,同时在万向集团总部,鲁冠球也在焦急地等待着结果。
作为一个中国人,此刻是值得骄傲的,因为这一刻“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开始了中国人的登月梦想之旅。



、第一章 不倒翁:屹立商海四十余载(8)

18时50分许,卫星太阳能帆板成功展开,开始吸收太阳能为卫星供电的消息传出后,万向硅峰的员工们激动地互相拥抱。万向掌门人鲁冠球兴奋地大喊:“好!”
当“嫦娥”带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一飞冲天时,万向集团员工尤添一份自豪,因为“嫦娥”上用于太阳能帆板的太阳能电池硅片材料,就是由万向下属的万向硅峰电子股份公司生产的。
万向硅峰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硅片为主要原料合成的太阳能帆板,相当于一个小型发电站,主要作用是为卫星上的试验仪器提供电力能源。此次,“嫦娥一号”卫星入轨后,长达18米的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为卫星10多天的奔月之旅提供电力保障,其科技含量之高,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平。
“嫦娥一号”的探月之旅,是国人的骄傲,更让万向集团自豪,他们的努力为“嫦娥”的奔跑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鲁冠球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当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八研究所把为“嫦娥一号”生产太阳能电池硅片的任务下达给万向硅峰后,鲁冠球和属于万向企业大家庭的万向硅峰沉默了。他们深知这次任务的重要性,“嫦娥奔月”是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也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他们不能有一点失误。
艰巨的任务和未知的难关没有将鲁冠球吓倒,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倔强的鲁冠球,挺直腰板,满怀豪情地对每一个人说:“我们一定要顺利完成这项工作,这是为祖国争光。我们要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发挥中华民族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精神,出色完成任务。”
从那一天起,万向人特有的神圣的使命感更加强烈。为确保把质量最优的硅片提供给“嫦娥一号”卫星使用,鲁冠球专门安排设备和人员,精心组织、精心管理、精心生产。在鲁冠球的带领下,硅峰人以更严谨的态度投入到新的生产中。从原料进厂入库就有专人跟踪,光是跟踪单就有1米多长,一个产品需要经历六七关检验,才能放心地出厂。
实际上,从我国第一颗“东方红甲一号”卫星到“东方红”系列卫星升空,从神舟一号、二号、三号、四号无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六号载人飞船,再到“嫦娥一号”卫星,我国在航天史上所取得的每一次跨越,都能找到万向硅峰公司的产品。
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次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7天后,一封感谢信发至鲁冠球的手中,信上说:“贵公司生产的硅片作为太阳能电池方阵的主要原材料,其质量可靠,性能稳定,为神舟五号的成功做出了一份贡献。”
鲁冠球领导万向集团实现了由制造到创造的跨越,在自主创新方面跨出了一大步。正如一位专家所说,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是给当今世界带来快速发展的一趟“快车”,要挤上这趟“快车”,首先要取得自主创新这张“车票”,才能成为“快车”的“乘客”,否则只能成为“看客”。
万向集团一直坚持技术创新,早在1994年,万向就投入巨资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的民营企业技术中心。2002年万向集团组建的万向研究院,使万向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投资硅峰电子,专业生产硅单棒及切割研磨硅片,另外还在建设1000吨太阳能光伏系统项目。至今,万向独立起草和参与起草国家、行业标准共计13项;累计完成科技攻关项目900多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8项,包括国家863项目4项,累计开发完成18个国家重点新产品。



、第一章 不倒翁:屹立商海四十余载(9)

如今,随着“嫦娥奔月”从神话走向现实,万向集团,这个中国民营企业的排头兵,也将一飞冲天,好梦成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跨国企业集团。
3。 从容应对金融危机
2009年春,美国金融危机的阴影渐渐笼罩中国大地,企业订单纷纷减少,商业界一片愁云惨淡。许多企业在这样的情形下,都有点手忙脚乱、束手无策。然而,万向集团在这一年却创造了历史上最好的业绩,从容完成了第四个“奋斗十年添个零”任务,企业日创利润和员工最高年收入双双超过1000万元。
不仅如此,在经济出现萧条的时期,鲁冠球果断拍板要继续将“奋斗十年添个零”的目标进行到底,在这一年制定了到2019年实现企业日创利润1亿元,员工最高年收入达到1亿元的目标。
其实这个目标不是鲁冠球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想法,而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鲁冠球能够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并不是他所带领的万向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在于在金融危机面前,他表现出了非凡的才智和胆略。对时局的精确把握和对商业手段的扎实运用,让鲁冠球能把握住每个稍纵即逝的机会,从容应对经济危机,并出人意料地将危机转化为发展的机遇。
实际上,2008年底至2009年这一年,是万向集团发展史上最跌宕的一年。这一年,他们经历了创业40年以来最大幅度的下跌和上涨。当时的紧张气氛让鲁冠球记忆深刻。2008年金融危机蔓延,汽车行业首当其冲,包括美国的三大汽车巨头和日本丰田等在内的汽车企业运营艰难,这直接影响了万向集团。实际上,万向集团从2008年10月份就发现订单下滑得很快。这是鲁冠球创业以来碰到的最凶险的一次危机,由于订单减少,一直加班生产的万向自企业成立以来头一回有了双休,甚至出现了“三休”。
进入2009年,一季度惨淡、二季度回升,随着国家一揽子计划的刺激,到了八九月份万向集团的形势才明显好转,最终创造出了前面所说的成绩。
鲁冠球为什么能够从容应对金融危机?
鲁冠球认为他的从容首先来源于国家给他的信心。在金融危机刚刚爆发的时候,国家一揽子计划的出台,特别是中央出台包括4万亿投资在内的“保增长、调结构、促稳定”计划,给企业注入了强心剂,让企业恢复了渡过难关的信心和勇气。这个良好的大背景,让鲁冠球知道了国家对企业应对危机给予扶持的决心,让他可以放手去应对危机,就像温家宝总理说的那样,“这种信心比黄金贵重”。因此,鲁冠球开始静下心来思考应对策略,这就为万向冲破危机奠定了基础。
更加重要的是,创造好业绩离不开万向的企业发展战略。面对危机,鲁冠球沉思之后,提出以求变应对危机的战略,随后采用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变”招。
一是通过产品升级,扩大了万向汽车零部件的订购数量。如南北大众、韩国现代等配套的项目和产品需求不断攀升。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进军新能源,不断拓宽新领域。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万向的电动汽车和太阳能产业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在2009年4月成立了电动汽车锂电池生产基地。
三是联合收购。2009年10月18日,鲁冠球收购了一家美国公司,其主要产品是汽车加热器和汽车水箱,分别占全美维修市场的60%和40%,在两个产品上均占据全美第一大供应商的位置。



、第一章 不倒翁:屹立商海四十余载(1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