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鲁冠球:40年不倒之谜 >

第9部分

鲁冠球:40年不倒之谜-第9部分

小说: 鲁冠球:40年不倒之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冠球再三嘱托销售科长要马上派人去这些厂子里面看看,查清楚问题的原因,要是确实如他们信上所说,是因为产品质量问题,一定要把产品带回来,同时要查找同一批次的产品中还有送到哪些厂家的产品有问题,马上追回来。
销售科长得到鲁冠球的命令以后,亲自去这家厂子核实情况,一看确实是产品出了裂痕。鲁冠球获悉后,马上派人到大江南北寻访所有客户,把有问题的产品统统背回来,免费调换合格产品。谁知命令一下,竟然有3万多套次品被追回,价值40多万元!



、第三章 原始积累:在夹缝中生存(9)

望着这些堆成小山包一样的次品,鲁冠球一下头大了。40多万元在当年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应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产品呢?有人建议修补后再降价处理,鲁冠球心里却决定用另一种方式来处理。
第二天,鲁冠球把厂里所有的人集中在召回的问题产品前,开了一个现场会议。在报废产品现场会上,作为一厂之长的鲁冠球首先作了自我检讨,并请扣除自己半年奖金。之后他语气坚决地宣布道:“生产出这些问题产品,是我们的失误,我们在客户面前损失了信誉,我要将这些次品当做废品卖掉。”
“废品每斤6分钱,这样卖损失就惨重了。”工人们议论纷纷。
“我们将这些产品当做废品卖了损失的是钱,要是将这些产品修理了再卖出去,损失的就是买家的信心。”
接着他语重心长地对着全厂的工人说:“不要以为我们是社队企业,能生产出将就用的产品就满足了。我们要有点志气!我宣布:从今天起,只能将就用的产品,一律以废品论处。”
说完鲁冠球就第一个扛起装满次品的草包向镇废品收购站走去。工人们明白了鲁冠球的苦心,也扛起装满次品的草包,在他的身后排起了一条长龙。这件事情,是万向经历过的一件大事,由于这次损失,万向职工半年都没发奖金,但却唤醒了全厂员工的质量意识。
这个案例比张瑞敏砸电冰箱还早4年,可以被视为我国企业家对产品质量的第一次觉醒。在那个时代,质量、诚信等概念还很淡薄,鲁冠球却在下属的一片叹息声甚至是泪水面前,不为所动,坚持把43万元不合格产品报废,我们不能不敬佩他的勇气和前瞻性。
经过了这次次品风波以后,鲁冠球更加明白了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为了提升产品质量,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鲁冠球几乎想尽了办法。他深知,不付出这些代价,怎能使高标准严要求深深印入人心?怎么使企业的素质提高到足以与老大哥厂竞争的水平?
鲁冠球立即发动大家把厂里存在的各种问题都收集起来,分门别类,然后择其要者,各个击破。他咬紧牙关,毅然撤销建造厂房、宿舍、食堂的计划,加速对旧设备折旧,提前报废,集中资金更新企业设备。他聘请外单位技师高手来推进全厂技术改造。为了提高职工队伍的文化和技术水平,他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办起了业余学校。尔后,他抽出得力人员加强质量管理,自己担任质量管理小组组长,并把全面质量管理的触角伸到每一个车间,每一道工序。一切都规定了质量指标,重奖重罚,毫不含糊。工人们说:“质量成了鲁师傅的生命。”
鲁冠球坚定地说:“质量是我们企业的灵魂!”
鲁冠球曾经笑谈:“为了提高质量,我曾经拿着鞭子把所有职工赶进业余补习班,谁不愿意就缓调工资,甚至罚款;为了提升职工队伍素质,不惜一切代价引进人才。”
为了进入当时机械工业部确定的国内3家万向节定点生产厂行列,鲁冠球派人拿着《整顿条例》,对照标准逐项整顿。整整一年,鲁冠球没日没夜地泡在厂里。正当他为提高企业素质卧薪尝胆的时候,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组织的全国同行业检查团来到了萧山。
对于这次检查,鲁冠球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毕竟关系太大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说,这次检查甚至是对杭州万向节厂生死存亡的判决。他在镇定中不能不带着几分紧张。尤其是来者都是内行,没有什么可以瞒得过人家的;来者又都是同行,有些人就来自那些同他一样面临“关停并转”局面的厂,他们能不对这全国生产万向节的唯一社办厂“挑刺”吗?
一天、两天、三天……检查团上上下下,左左右右,足足地检查了一个星期,留下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论:“万向”生产的产品总分分!万向获得全国同行业检查中的最高分!
这突然到来的喜人消息,使鲁冠球激动得热泪盈眶。此时此刻,他只觉得喉咙里塞着一团火一般的东西。检查团同志向他握手致贺的时候,他竟久久说不出话来。
努力最终还是得到了回报,在鲁冠球的带领下,万向追求质量的努力终于获得肯定,鲁冠球带领的杭州万向节厂终于以崭新的面貌,硬是以乡镇企业的身份,与青岛和广州的两家国有老大哥厂一起被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列为全国仅有的3家万向节定点厂之一。从此,鲁冠球才算站住了脚跟,巩固了阵地,这一次被行业的肯定,就奠定了他以后会展翅高飞的基础。
鲁冠球深有体会地说:“市场竞争,就是价格、质量、成本竞争。”整个20世纪80年代,鲁冠球下功夫最多的是产品质量,价廉质优是他手中唯一的武器。以至于从1980年至1989年,在钢材平均提价倍,煤平均提价5倍的情况下,鲁冠球的万向节产品价格基本不变,经济效益年均增长达40%以上,职工年收入递增6倍。
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他还一直坚持这一原则。在原材料涨价时,别的厂都在提高价格,他就是坚持不提价,把原料涨价损失,用练内功、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消耗、提高工效来消化掉,坚持薄利多销,从而使“钱潮”牌产品牢牢占领了国内外大部分市场,创出了“万向节奇效”。



、第四章 峰回路转:企业婴儿在“破例”中成长…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精神力量不行,一个人也是如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勇气;缺少的不是智慧,而是信心;缺少的不是机遇,而是一种韧性。
—鲁冠球
握紧政府的手
世界上的诸多企业,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犹如人一样,都经历着数个生命周期,呈现出不断超越的态势,即从一个企业婴儿发展到学步期再到盛年期,再度青春焕发过渡到下一个青春期再到下一个盛年期,如此周而复始,最后成长为销售额和资产上千亿美元的大公司。而这种成长过程都要经历一个蜕变的过程,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来说,它们大量诞生于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年代,要想成长起来,经历的痛苦自然更多。
对于一个乡镇企业来说,与国有企业一样,不仅存在没形成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未成型、经营运作幼稚等问题,由于天然缺少政府的优势资源支持,也丧失了许多与国营企业竞争的优势。
1。 改变命运的承包
1982年底的一天,萧山县第二年的工作部署会现场,县领导坐在主席台上用大喇叭宣读着文件。
台下坐着乡镇领导以及破天荒被邀请来的企业领导们,他们目光呆滞地盯着台上的领导,听他们说着长篇累牍的官话,思维不断地游离。
唯独坐在第一排的鲁冠球,全神贯注地听着领导的讲话,他希望从领导的讲话中发现不可错失的商机。
台上的县领导正在总结去年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萧山县取得的成果。领导说得兴起,随口说了一句:现在我们在农村,每个农民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那么我们的企业是不是也可以搞搞承包呢?我们觉得这个是可以的,接下来我们就要计划在企业里搞承包。
鲁冠球听后,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大声说道:“好想法!”
鲁冠球话一出口,顿时引来全会场的目光,他这才意识到自己是在会场,不好意思地坐了下来。
之后,鲁冠球就一直想着县里面什么时候开始搞承包的事情,领导在台上讲的什么话,他再也没有听进去。
开会的第二天,鲁冠球就又来到了县里,找到了开会时讲话的那位领导,开门见山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认为在企业里面搞承包很好,我要亲自支持县领导的想法,愿意第一个来试试!”
县领导知道鲁冠球的本事,看到他这样支持自己的想法也很高兴,同时也许诺,等到承包的计划制定好了,县里会第一个通知他。
鲁冠球在激动与等待中迎来了1983年。春节在一片爆竹声中拉开了帷幕,处处欢声笑语。鲁冠球与他的家人,在这个春节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当得知县里在1983年真的要实行企业承包制以后,鲁冠球和家人几经商量决定把他们家位于村东头刚刚培植好的花木抵押出去,用抵押款承包下萧山万向节厂。
1983年春节刚过,鲁冠球就带着用自家的祖屋和价值数万元的花木作抵押换回来的钱,来到县里面。经过了层层审批以后,鲁冠球终于与公社签订了承包合同,承包了萧山万向节厂。
有人曾经戏谑地将这次承包称为“改变命运的承包”。这次承包对于鲁冠球来说确实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即使经历了许多困难,鲁冠球仍然又一次主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此他的人生也掀开了新的一页。



、第四章 峰回路转:企业婴儿在“破例”中成长…

实行了承包以后,少了一些行政束缚,争得一部分经营自主权,企业的运行机制更加顺畅,鲁冠球可以甩开膀子干了。以至于后来有人问他:“目前农民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应:“一是土地包到户,大家有饭吃;二是允许办社队企业,大家有钱花。”
鲁冠球是一个很有头脑和眼光的人,承包的第一年,他就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年终结算,承包第一年利润就超额完成了154万元,按照原来规定的分配方法,鲁冠球个人应得奖励万元。
鲁冠球的成功引来了别人的“红眼”。被嫉妒蒙蔽了眼睛的人马上写信告到县里面,说鲁冠球的承包不合理,要求县里撕毁承包合同,不予兑现。
万元奖金现在看来没有什么,但是在那时候“万元户”已经是人们祈盼而又很难达到的高收入目标,他一个人除工资外还有万元奖金,怎么不让别人红眼!
当厂子的工人告知鲁冠球有人向上面打报告,说他的收入不合理时,鲁冠球一笑而过,没有做任何解释。因为他相信总会有人主持公道,他相信县政府会还他公道。
实际上,鲁冠球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花掉这些钱,知道自己将得到万元奖金的时候,他就想好了应该怎么用这个钱,他下定决心不会将这些钱拿回自己家中,所以当有人调查这个问题时,他十分坦荡。
当省里面的调查组来到萧山万向节厂的时候,鲁冠球早已经将这笔钱交还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
调查组被鲁冠球舍弃个人利益顾全整体利益的做法感动,写信给萧山县说鲁冠球是一个高尚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应该受到别人的尊敬和信任。
在承包工厂的3年里,按照合同鲁冠球年年可以拿到奖金,但是鲁冠球从来没有用这些奖金改善自己的生活。1984年,按合同鲁冠球可以获万元奖金,他拿出10万元交给乡里办教育,还有1万元买电视机,给分配到厂里的大学生用。1985年,他可得奖金25万元,他自愿交给企业。
鲁冠球高尚的行为征服了所有的人,让人们不得不敬佩他。
2。 获得政府支持
在改革开放之初,在中国特殊的市场环境里,政府资源绝对是不容错失的。得到政府的认可和支持能够为企业带来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企业能得到切实的利益;另一方面,企业形象好,社会认知度高,比做广告效果好多了。
鲁冠球审时度势,目光超前,几乎获得了政府所能给予的全部荣誉。有人把鲁冠球看作是一个风向标式的人物,也源于他对国家政策的把握能力。他能应时而变,走在响应国家号召的前列。
早在1971年,鲁冠球就在厂里建立了党支部,这在全国的民企中很少见。鲁冠球想通过建立党组织来稳定工人们的内心和提高他们爱厂的意识,因为在当年,只有国有企业才有党组织,对于农民出身的员工来说,党组织是神圣的,鲁冠球在厂里建起了党组织,让工人觉得放心、踏实。
许多民营企业不注重党建工作,觉得这项工作比较耗费精力,而鲁冠球并不是把党建工作作为一个“面子工程”来做,他认为通过党建可以搭建起与政府交流的平台,如果确实地利用好了这一平台,万向可以使政府觉得放心,员工觉得安心。
对于党建工作,鲁冠球一直相当重视,万向在1986年建立党总支,1991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