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朱自清散文集_朱自清 >

第59部分

朱自清散文集_朱自清-第59部分

小说: 朱自清散文集_朱自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不知道的妙处,知道了妙处就没有了。《桃花源》里人“不知有汉,无论魏 晋”。太上隐者“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人与自然为一,也是个不知道的妙。

人情上也有以不知道为妙的。章回小说叙到一位英雄落难,正在难解难分的生死关头, 突然打住道,“不知英雄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叫做“卖关子”。作书的或“说话 的”明知道那英雄的性命如何,“看官”或听书的也明知道他知道,他却卖痴卖呆的装作不 知道,愣说不知道。他知道大家关心,急着要知道,却偏偏且不说出,让大家更担心,更着 急,这才更不能不去听他的看他的。妙就妙在这儿。再说少男少女未结婚的已结婚的提到他 们的爱人或伴儿,往往只秃头说一个“他”或“她”字。你若问他或她是谁,那说话的会赌 气似的答你,“不知道!”赌气似的是为你明知故问,害羞带撒娇可是一大半儿。孩子在赌 气的时候,你问什么,他往往会给你一个“不知道!”专心的时候也会如此。就是不赌气不 专心的时候,你若问到他忌讳或瞒人的话,他还会给你那个“不知道!”而且会赌起气来, 至少也会赌气似的。孩子们总还是天真,他的不知道就是天真的妙。这些个不知道其实是 “不告诉你!”或“不理你!”或“我管不着!”

有些脾气不好的成人,在脾气发作的时候也会像孩子似的,问什么都不知道。特别是你 弄坏了他的东西或事情向他商量怎么办的时候,他的第一句答话往往是重重的或冷冷的一个 “不知道!”这儿说的还是和你平等的人,若是他高一等,那自然更够受的。—孩子遇见 这种情形,大概会哭闹一场,可是哭了闹了就完事,倒不像成人会放在心里的。—这个 “不知道!”其实是“不高兴说给你!”成人也有在专心的时候问什么都不知道的,那是所 谓忘性儿大的人,不太多,而且往往是一半儿忘,一半儿装。忌讳的或瞒人的话,成人的比 孩子的多而复杂,不过临到人家问着,他大概会用轻轻的一个“不知道”遮掩过去;他不至 于动声色,为的是动了声色反露出马脚。至于像“你这个人真是,不知道利害!”还有, “咳,不知道得多少钱才够我花的!”这儿的不知道却一半儿认真,一半闹着玩儿。认真是 真不知道,因为谁能知道呢?你可以说:“天知道你这个人多利害!”“鬼知道得多少钱才 够我花的!”还是一样的语气。“天知道”,“鬼知道”,明妹没有人知道。既然明妹没有 人知道,还要说“不知道”,不是费话?闹着玩儿?闹着玩可并非没有意义,这个不知道其 实是为了加重语气,为了强调“你这个人多利害”,“得多少钱才够我花的”那两句话。

世间可也有成心以知为不知的,这是世故或策略。俗语道,“一问三不知”,就指的这 种世故人。他事事怕惹是非,担责任,所以老是给你一个不知道。他不知道,他没有说什 么,闹出了大小错儿是你们的,牵不到他身上去。这个可以说是“明哲保身”的不知道。老 师在教室里问学生的书,学生回答“不知道”。也许他懒,没有看书,答不出;也许他看了 书,还弄不清楚,想着答错了还不如回一个不知道,老师倒可以多原谅些。后一个不知道便 是策略。五四运动的时候,北平有些学生被警察厅逮去送到法院。学生会请刘崇佑律师作辩 护人。刘先生教那些学生到法院受讯的时候,对于审判官的问话如果不知道怎样回答才好, 或者怕出了岔儿,就干脆说一个“不知道”。真的,你说“不知道”,人家抓不着你的把 柄,派不着你的错处。从前用刑讯,即使真不知道,也可以逼得你说“知道”,现在的审判 官却只能盘问你,用话套你,逼你,或诱你,说出你知道的。你如果小心提防着,多说些个 “不知道”,审判官也没法奈何你。这个不知道更显然是策略。不过这策略的运用还在乎 人。老辣的审判官在一大堆费话里夹带上一两句要紧话,让你提防不着,也许你会漏出一两 个知道来,就定了案,那时候你所有的不知道就都变成废物了。

最需要“不知道”这策略的,是政府人员在回答新闻记者的问话的时候。记者若是提出 不能发表或不便发表的内政外交问题来,政府发言人在平常的情形之下总得答话,可是又着 不得一点儿边际,所以有些左右为难。固然他有时也可以“默不作声”,有时也可以老实答 道,“不能奉告”或“不便奉告”;但是这么办得发言人的身份高或问题的性质特别严重才 成,不然便不免得罪人。在平常的情形之下,发言人可以只说“不知道”,既得体,又比较 婉转。

这个不知道其实是“无可奉告”,比“不能奉告”或“不便奉告”语气略觉轻些。至于 发言人究竟是知道,是不知道,那是另一回事儿,可以不论。现代需用这一个不知道的机会 很多。每回的局面却不完全一样。发言人斟酌当下的局面,有时将这句话略加变化,说得更 婉转些,也更有趣些,教那些记者不至于窘着走开去。这也可以说是新的人情世故,这种新 的人情世故也许比老的还要来得微妙些。

这个“不知道”的变化,有时只看得出一个“不”字。例如说,“未获得续到报告之 前,不能讨论此事”,其实就是“现在无可奉告”的意思。前年九月二十日,美国赫尔国务 卿接见记者时,“某记者问,外传美国远东战队已奉令集中菲律宾之加维特之说是否属实。 赫尔答称,‘微君言,余固不知此事。’”从现在看,赫尔的话大概是真的,不过在当时似 乎只是一句幽默的辞令,他的“不知”似乎只是策略而已。去年八月罗斯福总统和邱吉尔首 相在大西洋上会晤,华盛顿六日国际社电— “海军当局宣称:当局接得总统所发波多马克 号游艇来电,内称游艇现正沿海岸缓缓前进;电讯中并未提及总统将赴海上某地与英首相会 晤。”这是一般的宣告,因为当时全世界都在关心这件事。但是宣告里只说了些闲话,紧要 关头却用“电讯中并未提及”一句遮掩过去,跟没有说一样。还有,威尔基去年从英国回 去,参议员克拉克问他,“威尔基先生,你在周游英伦时,英国希望美国派舰护送军备,你 有些知道吗?”威尔基答道,“我想不起有人表示过这样的愿望。”“想不起”比“不知 道”活动得多;参议员不是新闻记者,威尔基不能不更婉转些,更谨慎些— ,可是结果也 还是一个“无可奉告”。

这个不知道有时甚至会变成知道,不过知道的都是些似相干又似不相干的事儿,你摸不 着头脑,还是一般无二。前年十月八日华盛顿国际社电,说罗斯福总统“恐亚洲局势因滇缅 路重开而将发生突变”,“日来屡与空军作战部长史塔克,海军舰队总司令李却逊,及前海 军作战部长现充国防顾问李海等三巨头会商。总统并于接见记者时称,彼等会谈时仅研究地 图而已云云。”“仅研究地图而已”是答应了“知道”,但是这样轻描淡写的,还是“不知 道”的比“知道”的多。去年五月,澳总理孟席尔到美国去,谒见罗斯福总统,“会谈一小 时之久。后孟氏对记者称:吾人仅对数项事件,加以讨论,吾人实已经行地球一周,结果极 令人振奋云。澳驻美公使加赛旋亦对记者称,澳总理与总统所商谈者为古今与将来之事 件。”“经行地球一周”,“古今与将来之事件”,“知道”的圈儿越大,圈儿里“不知 道”的就越多。

这个不知道还会变成“他知道”。去年八月二十七日华盛顿合众社电,说记者“问总统 对于野村大使所谓日美政策之暌隔必须弥缝,有何感想。总统避不作答,仅谓现已有人以此 事询诸赫尔国务卿矣。”已经有人去问赫尔国务卿,国务卿知道,总统就不必作答了。去年 五月十六日华盛顿合众社电,说罗斯福总统今日接见记者,说“美国过去曾两次不宣而战, 第一次系北非巴巴拉之海盗,曾于一八八三年企图封锁地中海上美国之航行。第二次美将派 海军至印度,以保护美国商业,打击英、法、西之海盗。”“记者询以‘今日亦有巴巴拉海 盗式之人物乎?’总统称,‘请诸君自己判断可也。’”“诸君自己判断”,你们自己知 道,总统也就不必作答了。“他知道”或“你知道”,还用发言人的“我”说什么呢?—  这种种的变形,有些虽面目全非,细心吟味,却都从那一个不知道脱胎换骨,不过很微妙就 是了。发言人临机应变,尽可层出不穷,但是百变不离其宗;这个不知道也算是神而明之的 了。

1942年1月5日作。

(原载1942年1月12日《当代评论》第2卷第1期)

:?



话中有鬼

,小说_t_xt天堂
话中有鬼

不管我们相信有鬼或无鬼,我们的话里免不了有鬼。我们话里不但有鬼,并且铸造了鬼 的性格,描画了鬼的形态,赋予了鬼的才智。凭我们的话,鬼是有的,并且是活的。这个来 历很多,也很古老,我们有的是鬼传说,鬼艺术,鬼文学。但是一句话,我们照自己的样子 创出了鬼,正如宗教家的上帝照他自己的样子创出了人一般。鬼是人的化身,人的影子。我 们讨厌这影子,有时可也喜欢这影子。正因为是自己的化身,才能说得活灵活现的,才会老 挂在嘴边儿上。

“鬼”通常不是好词儿。说“这个鬼!”是在骂人,说“死鬼”也是的。还有“烟 鬼”,“酒鬼”,“馋鬼”等,都不是好话。不过骂人有怒骂,也有笑骂;怒骂是恨,笑骂 却是爱— 俗语道,“打是疼,骂是爱”,就是明证。这种骂尽管骂的人装得牙痒痒的,挨 骂的人却会觉得心痒痒的。女人喜欢骂人“鬼… ”“死鬼!”大概就是这个道理。至于 “刻薄鬼”,“啬刻鬼”,“小气鬼”等,虽然不大惹人爱似的,可是笑嘻嘻的骂着,也会 给人一种热,光却不会有— 鬼怎么会有光?光天化日之下怎么会有鬼呢?固然也有“白日 见鬼”这句话,那跟“见鬼”,“活见鬼”一样,只是说你“与鬼为邻”,说你是个鬼。鬼 没有阳气,所以没有光。所以只有“老鬼”,“小鬼”,没有“少鬼”,“壮鬼”,老年人 跟小孩子阳气差点儿,凭他们的年纪就可以是鬼,青年人,中年人阳气正盛,不能是鬼。青 年人,中年人也可以是鬼,但是别有是鬼之道,不关年纪。“阎王好见,小鬼难当”,那 “小”的是地位,所以可怕可恨;若凭年纪,“老鬼”跟“小鬼”倒都是恨也成,爱也成。 — 若说“小鬼头”,那简直还亲亲儿的,热热儿的。又有人爱说“鬼东西”,那也还只是 鬼,“鬼”就是“东西”,“东西”就是“鬼”。总而言之,鬼贪,鬼小,所以“有钱使得 鬼推磨”;鬼是一股阴气,是黑暗的东西。人也贪,也小,也有黑暗处,鬼其实是代人受过 的影子。所以我们只说“好人”,“坏人”,却只说“坏鬼”;恨也罢,爱也罢,从来没有 人说“好鬼”。

“好鬼”不在话下,“美鬼”也不在话下,“丑鬼”倒常听见。说“鬼相”,说“像个 鬼”,也都指鬼而言。不过丑的未必就不可爱,特别像一个女人说“你看我这副鬼相!” “你看我像个鬼!”她真会想教人讨厌她吗?“做鬼脸”也是鬼,可是往往惹人爱,引人 笑。这些都是丑得有意思。“鬼头鬼脑”不但丑,并且丑得小气。“鬼胆”也是小的,“鬼 心眼儿”也是小的。“鬼胎”不用说的怪胎,“怀着鬼胎”不用说得担惊害怕。还有,书上 说,“冷如鬼手馨!”鬼手是冰凉的,尸体原是冰凉的。“鬼叫”,“鬼哭”都刺耳难听。 — “鬼胆”和“鬼心眼儿”却有人爱,为的是怪可怜见的。从我们话里所见的鬼的身体, 大概就是这一些。

再说“鬼鬼祟祟的”虽然和“鬼头鬼脑”差不多,可只描画那小气而不光明的态度,没 有指出身体部分。这就跟着“出了鬼!”“其中有鬼!”固然,“鬼”,“诡”同音,但是 究竟因“鬼”而“诡”,还是因“诡”而“鬼”,似乎是个兜不完的圈子。我们也说“出了 花样”,“其中有花样”,“花样”正是“诡”,是“谲”;鬼是诡谲不过的,所以花样多 的人,我们说他“鬼得很!”书上的“鬼蜮伎俩”,口头的“鬼计多端”,指的就是这一类 人。这种人只惹人讨厌招人恨,谁爱上了他们才怪!这种人的话自然常是“鬼话”。不过 “鬼话”未必都是这种人的话,有些居然娓娓可听,简直是“昵昵儿女语”,或者是“海外 奇谈”。说是“鬼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