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

第275部分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第275部分

小说: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襄阳城内大街上的稚子小儿们嬉笑之间,不时会念叨一句“北太行、北太行,数典忘祖瞎丢当;南凤凰、南凤凰,尊师重教服四方……”这样的儿歌,可见此处百姓已经将襄阳凤凰山当做了捍卫儒家正统的精神圣地

凤凰山与南方其他山岳一样,山势并不高峻,道路亦不难行,不仅山上常年青翠,而且鸟鸣幽林、泉浸山涧,是难得的风景秀美之处大师郑玄在襄阳名士庞德公和黄承彦二人的陪同下,缓步拾阶而上,到了正午时分便登上凤凰山顶

山麓之阳,并非奇峰突起的一处绝地,反倒是相对平坦的一处椅背状的坡地,前方不远处是难得地有一块数百亩大的平地,正好可以让前来听经的各地士人们在此落脚歇息

平地中间有一处修葺精美的七尺高坛,坛上有案和靠椅各一张,上面放着厚厚的一摞典籍和几块镇纸,除此之外再无他物不用说,郑师自然是在这坛上为士子们讲经了

诸葛亮见庞德公和黄承彦二位名士,已经陪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来到了不远处,便走上高坛,向着坛下密密匝匝的人群朗声说道:“在下不才,琅琊诸葛孔明,因受水镜先生之邀,特来为大师讲经主持……”

一开始,当年近二十的诸葛亮登上高坛时,有未曾谋面的士子心中诧异,纷纷相互以目光询问,想要知道这位年轻的不像话地儒生是何来路,待大家听到坛上年轻人自称是琅琊诸葛孔明之后,顿时一阵窃窃私语

“这位便是当今廷尉、吏曹尚、皇叔刘玄德的入幕之宾,如今深得刘备器重,出则同车、入则同席”一位从洛阳来的士子对着身旁几位小声说道

“吾亦听说此人如今贵为天子特使,所过之处,只见州牧,连太守大人们都不给面子”另外一位从扬州赶来的士子也兴奋地说道

高坛之上的诸葛亮并未受到台下人群中情绪波动的影响,仍然不急不缓地讲着此次举办经筵的宗旨,大师每天讲经的时间安排,士人们相互之间辩论的时间安排等等不多时,诸葛亮的话语结束,只见他忽然将升调提高一些,口中说道:“下面,请大师登坛授业今日所讲科目为《大学》……”

诸葛亮一语说完,便迅走下讲坛,立于登坛阶梯之侧,恭敬地等候着郑玄从旁而上台下的数千士子儒生们则是个个面朝讲坛,弯腰躬身,执学生之礼,敬候郑玄登坛讲经

专门从洛阳太行院前来襄阳讲经的郑玄,看着坛下或是年轻或是执着的数千张儒生面孔,原本有些阴郁的心情顿时好转不少他缓缓地坐在那张唯一的靠椅之上,将一摞典的首册举起,然后开口说道:“先贤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今日便为群生讲解百经之首的《易经》,……”

郑玄起伏跌宕的声音,绵绵不绝地随着秋日清爽的山风,被送到凤凰山顶土坪之中的儒生耳中,大家人人神情肃穆地聆听着大师的教诲,一时之间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光阴的转换

连续七天的经筵,越往后凤凰山顶聚集的人越多,不少因为路途耽搁而来晚了的生,十分懊悔地抱怨着崎岖不平地山路,纷纷向第一日便赶到的士子们借阅听课讲义就连荆州牧刘表和他手下的许多重要谋士,也在经筵结束前两日,放下手中纷乱的公务,亲自过来聆听大师的教诲

到了第七日晌午时分,大师的授课全部结束,又轮到各地学子相互辩论因为人数众多的缘故,所以大家都是按照地域和相识程度,自然凑成一个个几十上百人的小圈子,围绕一个大家共同商定的话题进行辩论

在众多圈子之中,一位来自冀州的士子说道:“吾曾有幸前往晋国卧虎太行院一游,旁听了大学士蔡邕和名士管幼安的讲解,以为与郑大师所讲所论多有出入,如今罗列出来,以供大家辨析”

众生听说他去过太行院,还听过蔡邕和管宁讲课,顿时来了兴致,于是纷纷示意他快说说北方的学风与这南方有何不同之处

那位士子得意地说道:“《论语?泰伯》中,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太行院祭酒的解释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而郑大师的解释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两种解释显然大相径庭,孰是孰非,是显露出南北两地对于普通百姓的态度,还请大家辨析……”

按照这位士子的说法,太行院认为:如果人民掌握了法度礼数,那就是好事,应该让他们发挥;如果人民还没有掌握,那我们就应该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法度和礼数而按照郑玄的解释,则又是一种说法: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不需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简单来说,太行院的解释暗含着公开透明的味道,如果一直坚持下去,社会的走向应该是法制健全,执法公平透明;而郑玄的解释则是典型的为君王统治国家服务,带着明显的“愚民思想”

本来只是这个小圈子讨论的话题,不知何时竟然惊动了前来听讲的刘表和诸葛亮等人,于是变成了大范围的讨论辩解拥护和支持郑玄的人自然居多,但也有不少寒门子弟觉得太行院的说法有道理,没有生生地将统治阶级和普通百姓从中进行割裂

于是原本定于当日结束的“凤凰经筵”竟然又向后顺延几天,到了后来,因为支持太行院的士子人少,被人攻击的急眼了之后,便开口闭口皆称“太行院”,彷佛可以借着太行院的名头,让自己的坚持加有理一些而郑玄大师的拥趸们,听着这些多数是从北方和苦寒之家出来的学子们言毕称太行,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纷纷围住刘表请愿,要求立即成立“凤凰院”,今后旗帜鲜明地跟晋国太行院打擂

刘表最后几天赶来听经,不过是给郑玄一个面子,同时还想顺道挑选几个可用的人才,哪里想到最后竟然演变成了南北生的“大对决”生们前来请愿也就罢了,大师郑玄和襄阳名士竟然也纷纷前来请愿,由荆州牧府出钱出力,在凤凰山讲经坪上修建院

对于这种送上门来招揽人心的大好机会,刘表自然不会放过,端着架子说了一大堆困难之后,终于大手一挥,向数千学子宣布:“凤凰院自郑玄大师讲经之日起成立,所有前来听经的士子,可以自由选择进入院求学,荆州府今后为大家提供食宿和求学籍”

这一下,襄阳小儿口中的歌谣“南凤凰,尊师重教服四方”终于变成了现实

第五一二章司马懿密晤孔明

更新时间:201262618:34:48本章字数:3076

对于刘表出资修建凤凰院的举动,诸葛亮是乐见其成的

凡是能够抵消晋国影响和声望的事情,对于大汉中央朝廷而言,都是值得赞赏和支持的敌人的敌人,自然最容易成为盟友凤凰院与太行院之间,虽然不能简单地以敌对关系评价,但毫无疑问,对于引导天下士人的走向有着十分重的作用

洛阳太学作为大汉的最高学府,今后虽然受到来自北方太行院和来自南方凤凰院的双重挑战,但相比于离经叛道的太行院,成立的凤凰院从一开始就打着传统和正道的标签,那么怎么也不会对太学地位造成致命的威胁

实际上,在经筵延期举行的几日中,诸葛亮并没有出现在凤凰山顶,他正在襄阳城的驿馆中与一位十分重的神秘来客进行着秘密的会谈

诸葛亮所见之人,乃益州牧司马防之次子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比诸葛亮早两年出生,现为益州汉中郡太守,直接统领着益州最精锐的数万兵马,与凉国武都郡相互防备,成为司马家横亘在大汉南北之间的一道铁壁,死死地扼守着长安以及陇西方向通往蜀中的道路,使得益州实际上成为了朝廷难以掌控的地域,任凭司马家在西南之地日益强大

因为时间关系,诸葛亮已经没有时间浪费在前往蜀中的道路上,所以他在扬州之时,便派出身手高绝的信使摆脱了周围可疑的盯梢之人,秘密潜往益州向司马家送去了他的亲笔信

诸葛亮在信中简分析了当今天下形势,并且毫不讳言地点明凉国实际上亦为赵兴所控制,司马家如今也处在赵兴的威胁之下,如果不想独立支撑危局,便派出重使者前来襄阳秘密商议对策

司马家接到诸葛亮的信之后,立即派出司马孚司马防三子,司马懿之弟前往汉中暂代司马懿汉中太守的职务,让司马懿前往襄阳与诸葛孔明秘晤,全权处理朝廷与益州联合抗赵之事

在另外的一个时空中,司马懿和诸葛亮成为数十年的对手,直到其中一位含恨辞世,终其一生也无法挥师入长安,而司马懿的后人则是建立了短命腐臭的西晋政权

在赵兴存在的这个时空中,阴差阳错,两个不死不休的对手,竟然走到一起把酒言欢,共同商量着对付赵兴的计策这样狗血的事情,既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只赵兴继续推行着他那与众不同的理念,坚持将腐朽不堪的大汉王朝改头换面的话,像曹操、刘备、孙坚、诸葛亮、周瑜、司马懿这样的雄杰,今后还有多人会聚合在一起,共同对抗他前进的步伐

孔明见到司马懿之后,先是询问了目前益州的情形,并且将自己从兖州开始一路南下的收获转告了司马懿,除了鲁肃提出的挤兑晋国农兵商金行的策略之外,其余的基本上并没有隐瞒

诸葛亮跟司马懿的谈话之所以如此开诚布公,是因为他从司马懿身上感受到了不久之前才在周瑜身上体会到的睿智和犀利跟和他一样聪明的人对话,一些所谓的心机,压根用不着大家都是明白人,可以从对方一个举止表情之中便察觉出彼此言语之中的意思

这就是聪明人跟聪明人话的好处或者坏处好处是可以大大降低咽喉炎发作的概率,有时候甚至三言两语便定下惊天的阴谋;坏处是彼此之间仿佛没有秘密可言,几句话完之后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时间过的太慢

司马懿向诸葛亮问的很直接:益州响应朝廷号召,自然可以减轻益州独立对抗凉国的压力,但也就意味着从此与赵兴彻底决裂,在明面上与晋国进行对峙,这样的风险,不知朝廷可有什么补偿?

诸葛亮在心中感慨一句人心不足,然后面无表情地回答:益州北上所获之地,除司隶地区之外,朝廷一概默许今后归于益州孔明这话的意思就是,大家一起围殴赵兴的时候,益州从西南出兵掏晋国的后心窝,能捞多大的地盘今后都归司马家,是有本事,连凉州都给B们

司马懿也是面无表情地点点头,道:如此甚好,司马家将会全力支持朝廷此次行动,首先将益州境内所有晋国商人全部抓获,然后逼迫晋国拿出足够的利益进行交换只是,吾以为仅凭一策便想搞垮晋国,有些过于乐观,不知特使大人还有其他计谋否?

这司马懿果然厉害,虽然没有如鲁肃一般提出抽薪之计,但却能敏锐地察觉到一条计谋难以撼动晋国,也算是计谋绝诸葛亮在心中对司马懿的评价又提高了等级

孔明没有立即将鲁肃的抽薪之计出来,而是反问道:自然布置一条计谋,还有一条釜底抽薪的计策,需吾返回洛阳之后居中调度,协调各州共同运作,稍后便会提出来与君共同参详既然仲达兄觉得一条计策难以搞垮晋国,不知可有什么高见?

司马懿也不客气,直接道:高见倒是谈不上,一点小计谋想提出来供孔明兄参考接着,司马懿将自己一路上琢磨出来对付赵兴的计划全盘托出,只听得诸葛亮脸色大变

司马懿道:对付晋国赵兴,合纵之策自然是阳谋之中第一位,但并不妨采取一些狠辣的手段,达到干扰其视线,影响其决断的目的比如煽动幽州公孙瓒和凉州马腾两股对赵兴并不忠心的势力造反;比如鼓励幽并凉三州之内对赵兴政策怀恨在心的世家大族叛乱;比如派出大量小股官兵扮成晋国士兵模样,在幽并凉三州境内烧杀抢掠,败坏护**名声;比如派出大量暗杀小队,专挑幽并凉三州赵兴任命的太守和县令下手,使其政难以推广;比如驱逐感染了瘟疫的流民向着晋国中心地区流动,使得晋国各地大面积感染瘟疫……

随着司马懿一条接一条的阴毒计策出来,崇尚用阳谋正大光明打败赵兴的诸葛亮越听越觉得心寒他不由得想,若是有一日灭了赵兴,朝廷准备消除各州牧军阀割据的局面时,朝廷如何对付眼前这位司马家年近二十一岁的狠辣角色呢?

不等孔明对自己的计策提出异议,司马懿仍然面无表情地道:吾知孔明兄心中不齿方才之策,但强敌在前,剪除赵兴必须毕其功于此役想必君也知道,如果错过了这一两年时光,等到赵兴完全将幽州和凉国发展起来,到时候,B我纵然再有雄心壮志,也是回天乏力,最终成为阶下之囚

司马懿最后的这一段话,狠狠地刺激到了诸葛亮,虽然当时他没有什么,但是孔明相信,只他回到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