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重生在南唐 >

第6部分

重生在南唐-第6部分

小说: 重生在南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嘉敏的确有个学棋的念头,而且由来已久,但由于冯先生过于青睐,每每与她讲高深的学识,从不嫌她年幼,时不时奇文共赏,让她一时无暇分心,竟将这学棋一事放到了后脑勺。

“怎么不见烟翠?”周嘉敏问道。

兰儿一边为其收拾纸笔,一边道:“烟翠姐姐被夫人叫去问话了,特差奴婢来服侍二小姐的。”

主仆二人出了学堂正往自己院子里走,却见小惠过来了,见了周嘉敏就打了个万福,道:“二小姐,奴婢在此久候了,老爷差女婢请二小姐过去一趟。”

周嘉敏顽皮一笑,忽然就起了玩心,笑道:“可是老爷又得了芙蓉香膏?”她本是开玩笑,但小惠却当了真,道:“不是。老爷是在客厅里候着您哪。奴婢来时没见什么食盒点心。”

周嘉敏扑哧一笑,道:“那是有客人来了。”

果然不出周嘉敏所料,客厅里除了周宗,还有一个三十上下的中年人,面色微黄,无须,穿着清爽干净,举止倒也儒雅,想必也不是泛泛之辈,否则如何能与周宗这样的大臣交往?

“给老爷请安。”周嘉敏笑道。

周宗笑道:“起来吧。你不是要学棋吗?这是给你请的师傅,可知道他是何人哪?”

周嘉敏笑道:“多谢老爷。女儿不知。”说完又偷偷打量了一下那人,只见他的一双手白皙细长,指甲干净整洁,这样一双手倒真是下棋的手,光是拈起的动作就称得上雅致。

周宗起身,那中年人也随之起身,就听周宗道:“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贾玄贾先生。”

周嘉敏心里一惊,想不到周宗给自己找了这样一个学棋的师傅,但表面上仍是波澜不惊,微微道了个万福,道:“原来是棋待诏,拜见贾先生。”

贾玄一惊,急忙道:“二小姐无须多礼。二小姐怎知敝人就是棋待诏?”

周宗对此也是微微吃惊,要知道周嘉敏尚是幼童,平素没人和她说这些事,而且南唐的女子一般不准外出,外界的事物往往也是一无所知。

周嘉敏不敢说自己是从史书上看到贾玄记载的,她不但知道他是南唐的棋待诏,而且一直做到了宋朝,一直是国手,面上却无邪一笑,道:“老爷之前恩准女儿去书房,前儿去书房看到一本《国略》,里面记载了一些府衙和官阶,无意中看到了贾先生的大名。以前也时常听姐姐提起。”

一句“时常听姐姐提起”让贾玄受宠若惊,他知道周嘉敏口中的“姐姐”便是如今的郑王妃周宪!

贾玄看了看眼前这个女童,只见她粉雕玉琢,明眸皓齿,双眼明亮而有神,顿时喜道:“二小姐相貌甚好,将来定是贵不可言!”

周宗心道:以前有相士给几个女儿都相过面,当时只说她命格极贵重,却是福薄因为压不住命里的贵气而早夭,终究是个命薄之人。

那相士极有名气,向来很准,他测出周宪有凤命,将来可以母仪天下,如今也算是应了景。既然相士说周嘉敏会早夭,那便是真的了。这也正是他一直不待见周嘉敏的原因,怕是将来白发人送黑发人,苦了自己一番心血。

“难道贾先生还懂得相术命理?”周宗问道。

贾玄抱拳道:“实不相瞒,学生略懂一些。”

周宗又问:“那可看出一些玄机来?”

贾玄笑道:“贵不可言,且命脉正旺,及二小姐十五岁之后便见分晓。”

周宗微微松了口气,心道:不求她富贵,但求她命长。笑道:“那就多谢贾先生吉言了。小女年幼,不曾学过下棋,一切还有劳贾先生。”

贾玄笑道:“好说好说。”

自此,周嘉敏早上去学堂一个时辰,下午便去棋社跟贾玄学一个时辰的棋艺,有道是名师出高徒,贾玄不愧是棋待诏,周嘉敏又极好学,半月下来,倒也长进许多。

且说一天学棋归来,就听袅袅清音,仔细一听竟是箫声,这偌大的太傅府只有韩墨臣一人吹箫。

“这表少爷吹的可真好听!”烟翠笑道。

周嘉敏一笑,问道:“那你听懂了什么?”她隐隐听出了箫声里的忧愁和倾诉,却又有一种张扬的快乐。

烟翠脸色一红,道:“奴婢哪里懂那么多,就是觉得好听罢了。”

不一会儿,又响起了一阵琴声,清雅悠扬,正好和着那箫声。

“烟翠,这府里可有什么人会抚琴?”周嘉敏问道,她只知道周宪善琵琶,周含香会古筝,这弹琴的又是谁?

烟翠道:“可不就是大姑娘!”

周嘉敏恍然大悟,又问道:“夫人、姨太太的房里可能听到琴声?”

烟翠不明白周嘉敏是什么意思,笑道:“二小姐,若说咱们这太傅府也是够大的,方圆恐怕有十里,若是从西头到东头,那是断然听不到的,可咱们这会儿离夫人、姨太太的院子不过一里的路程,咱们听得清清朗朗,夫人与姨太太即便听得不那么清朗,却也听得见。”

周嘉敏皱眉道:“是了。”

“依奴婢看,表少爷与大姑娘是极般配的,前儿听表少爷的小厮说,大姑娘写了诗词去讨教来着……”烟翠道。

周嘉敏心里一惊,竟一时透不过气来,不知为烟翠那句“般配”还是为周含香这种压抑的情愫,暗道:为何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PS:兜兜求票票哦,求一切可求的!

卷一 011 老僧相面道破天机

周嘉敏正在发呆,却听烟翠道:“可奴婢看表少爷,似有心事,心思未必在大姑娘身上。”她话音刚落,那箫声便停了下来。

周嘉敏吃惊地看了烟翠一眼,烟翠自知失言,府里有一条规矩就是做奴才的不能议论主子的是非,急忙道:“奴婢只是随口说说。”这烟翠自幼就呆在太傅府里,耳染目濡倒也学了不少察言观色的法子,虽说她服侍的这个小主子年幼,却在几件小事上看出这小主子有才、有心、有胆识,是怠慢不起的,所以一直尽心尽力地服侍周嘉敏。

周嘉敏暗暗吃惊,若是烟翠都看得出周含香的心思,那姨太太与夫人自不必说了,她们不站出来反对是不是就表示支持?

想不到平素那么胆怯的周含香居然毫不避讳地向韩墨臣表达自己的情意,那琴声里的安抚与倾慕、眷恋与思念、那种得而喜悦、失而忧伤的情感那么真切地表达着,她都听得出来,何况是韩墨臣?

南唐虽然不比其他朝代那么严苛,却也是封建礼教的国度,最容不得青年男女私相授受,何况这种明目张胆的传情?若是被发现了,周含香如何是好?

箫声停了下来,这又是为什么?难道真如烟翠所说的那样,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神女有情,襄王无意?

她正想着,却冷不防感到一阵寒冷。

回到自己的房间就觉得头晕难受,当天夜里就发起了高烧,连着咳嗽。这可吓坏了房里的烟翠、兰儿还有吴妈妈,只得去找韩氏。

韩氏本来身子就虚弱,近来也是时好时坏地病着,一直在服药,如今听说周嘉敏发高烧,更是心急如焚,倒险些摔倒,幸好丫鬟扶住了。她急忙赶到了周嘉敏的小院,又差了小厮去外面请大夫。这一番动静闹下来,连周宗都知道了。

周嘉敏这一次病的不轻,还微微说着胡话,说得那些词儿都是他们不曾听说过的,吓得韩氏不停地抹眼泪。

“我看你平素乖巧懂事将你放二小姐屋里伺候着,怎么就让她病成这个样子?天冷了,不知道给她添件衣裳吗?明儿让你老子娘领了你家去!”韩氏怒道,一腔无名怒火全倒在了烟翠身上。

烟翠也不狡辩,只是跪在那里呜呜哭着。

大夫连夜赶过来,给周嘉敏号了脉,又将随身带的一些救急药让下人拿去煎熬,一副汤药下肚,周嘉敏便安稳了许多,竟昏睡起来。大夫给开了几味药,又交代了几句这才离去。李管家很识相地塞给大夫一锭银子,嘱咐道:“明儿早上再来看看。”

那大夫连连点头:“这个自然。小人先退下了。”

且说,周嘉敏自从那天病着,便像得了离魂之症,一直病怏怏的不说,整个人都不爱说话,也毫不精气神,学堂和棋社都不去了。

韩氏十分担忧,便与周宗商议,带着周嘉敏去兴慈寺进香,说是小孩子魂儿不全,难免受了惊吓损了阳气,祈求佛祖佑庇。

南唐寺院极多,宫观也多,由于烈祖崇尚佛教,在国内大肆兴建寺院,光是寺院就有28处,到了李璟称帝,佛道并重,不但兴建寺庙,另有宫观若干。周宗向来不信这些,却思虑那年相士说周嘉敏命薄易早夭,便存了忌讳,生怕应了那相士之言,道:“那好。明儿就去,先让下人去打点一下,若是需要在那里斋戒几日都可。”

那兴慈寺就在金陵的近郊,关于寺院的来历是颇有渊源的,刘宋文帝时已经建立,几次迁徙,不但没落败反而更有名气,香火一年四季鼎盛,据说那里的佛祖是极灵验的,金陵的达官贵人都喜到那里拜佛求签。

知道太傅府的夫人及小姐要来,兴慈寺的方丈早就差人准备好了雅间,就连头柱香都为她们留着。

寺里的老方丈是法眼宗的创始人之一,法号慈空,有几分佛祖宝相,来求他祈福看相的颇多。

那韩氏上完香、捐了香油钱,便道:“还请大师为小女看看,如今疾病缠身,不过是偶感了风寒,却迟迟不见痊愈,可是招了什么不吉利的东西?”

那慈空看了一眼周嘉敏,只见她身体幼小,却双目有神,额头处泛着一股光亮,笑道:“老僧看二小姐的面相,不是招了鬼魅,却是得了离魂之症。”

韩氏惊道:“离魂?那该如何是好?”

周嘉敏一听这话也大吃一惊,莫非他竟看出了什么端倪?知道自己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这段时间她时常有灵魂出窍之感,想不到自己掩饰这么久,竟被这老僧一语道破天机!

慈空笑道:“不妨事,既已离魂,定会魂归来兮。”

韩氏微微宽心,道:“还请大师为小女祈福,免去小女的多方苦难,弟子愿意斋戒三月,为佛像塑金身。”

慈空道:“夫人不必担心,待老僧与二小姐说上几句话,便可大好!”

他来到周嘉敏的身前,凝视她的双眼,道:“魂已归来,何必求去?肉身道成不过泥丸,事已至此,不必执着!非你所愿,皆有定数,既来之,则安之!”

周嘉敏仿佛听到了一阵梵语,只觉五雷轰顶,雷声过处,心中竟前所未有的空明,自己近来一直思索如何让灵魂回去,竟忧虑成疾,如今听了这佛音梵语竟顿时明白了许多,知道自己断乎不能那般执着,既然来到了南唐,又落在这样一具身体里,自然是出于某种定数,理应既来之则安之。

“多谢大师教诲!”周嘉敏微微垂首。

慈空笑道:“二小姐有灵根也。老僧观二小姐面貌,眉宇处有一点佛光闪耀,必是与我佛有缘之人,若是能皈依佛门,四根清静,却也免去后来诸般苦楚。”

韩氏道:“让大师费心了,既然大师说小女有佛缘,不如做个记名女弟子。”在南唐时兴富贵人家去寺庙道观做记名弟子,就是自己不去亲身修行,买个与自己各方面相仿的人替自己去寺庙里剃度出家,俗称记名。

“也好。夫人与小姐不妨在本寺小住几日,待小姐精魂稳定了再做打算。”慈空道。

卷一 012 踏雪寻梅偶遇一人

周嘉敏并不喜欢寺院的环境,神秘之中透着惩戒的威严,加上那佛音和檀香,竟让人喘不过气来,尤其那些怒目而视的金刚,看了让人不寒而栗,但她又不想每日呆在太傅府,难得出来一次。

韩氏笑道:“有劳大师了。弟子正有此打算。”

几个贴身丫鬟和婆子将带过来的衣物从寺庙的后门搬进去,周嘉敏到了后院方知道这兴慈寺竟有这样一块好地方,看起来倒不像是寺院,竟有几分居家的意味。

“夫人,寺庙里也有这样的住处吗?”周嘉敏好奇地问道。

韩氏蹲下身将她身上的貂皮大氅裹了紧,道:“乖孩子,这是山里,风大,现如今又下着雪,别冻坏了。这里本来不是寺庙的房产,先帝时一个富人所建,后来便捐赠给了兴慈寺,这里可不是什么人都能住进来,只有咱们这样的人家才能住进来。”

周嘉敏道:“那在这里能吃肉么?”

韩氏笑了,跟在一旁的几个婆子也笑了,纷纷道:“这二小姐真真会问,这里既是佛门境地,若是吃肉不是唐突了佛祖?”

韩氏道:“敏儿乖,这几日就不吃肉了,回府了我让下人多给你做点肉食。这会子,我们要吃素斋戒,要祈福。”

周嘉敏点点头,拉着韩氏进了屋子。

韩氏心情颇好,毕竟见了慈空之后,周嘉敏的精神状态大好,也恢复了不少精气神,不由得更加虔诚起来,就连夜里都跪在佛祖像前祈祷。

寺庙的饭菜虽然清淡,却也别有一番滋味,周嘉敏平素吃惯了大鱼大肉,如今换了口味倒也喜欢,每每大快朵颐,有时甚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