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古代小女子的平淡生活 作者:大雨倾盆(晋江vip2015.2.25完结) >

第19部分

古代小女子的平淡生活 作者:大雨倾盆(晋江vip2015.2.25完结)-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桃花和梅花都跟着杏花去过绣儿家,虽然已经两个来月没有到绣儿,但是每次去绣儿家,绣儿都会拿糖给她,而且桃花五岁已经记事了,于是桃花见到绣儿就甜甜地喊:“木匠婶婶。”
    梅花才两周岁见自己的四姐姐桃花喊绣儿婶婶,梅花也跟着喊绣儿:“木匠婶婶。”
    绣儿答应了还说:“有空去婶子家玩啊。”
    杏花和桃花都说回去的,就连最小的梅花也跟着说:“木匠婶婶,我回去的。”绣儿摸摸梅花的头叮嘱说:“乖乖地跟着你姐姐,今天人多别乱跑。”
    绣儿进了荷花娘做月子的屋里,这时屋里只有荷花娘一个大人和一个正在吃奶的婴儿迟生(杏花的弟弟)。
    荷花娘见绣儿提着篮子进来,就赶忙在炕上下来。绣儿见荷花娘要下炕就赶紧拦住说:“嫂子,你可别下来。”
    绣儿把篮子放在炕边儿的桌子上,有看了看裹着的孩子说:“嫂子,这小子又白又胖,一看就是个有福气的壮小子。”
    荷花娘听见绣儿这么说,笑的特别开心但是嘴上还是说:“什么有福气没福气的,我就盼着他好好长大。”
    两个人在屋里说了好长时间的话,其实也不对,主要是荷花娘说孩子的事。
    虽然绣儿现在没有孩子,但是绣儿心里特别的想要有一个她和王成的孩子,十分的乐意听有关孩子的事。一直到开席了,两个人才意犹未尽地分开。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绣儿因为上午去吃了迟生的满月宴,白天、甚至晚上睡觉前的时候就翻来覆去地在炕上想孩子的事,所以晚上绣儿做梦了。
    绣儿梦见一个胖娃娃再喊自己娘。胖娃娃穿着红色的肚兜,伸着胖胖的莲藕般的两只小胳膊要自己抱。绣儿抱起胖娃娃,亲了一口胖娃娃肉肉的脸蛋,胖娃娃就“咯咯”地笑,把绣儿喜欢的不知道说什么好,又朝着胖娃娃的脸狠狠地亲了两口。
    这时,突然孩子不见了,绣儿心里一着急就醒了,她才发现这只是个梦。绣儿想怎么只是个梦呢?明明那么真实,那胖娃娃可真可爱。绣儿见天还黑着,就想我得赶紧睡着,说不准还会梦见胖娃娃呢。
    绣儿裹了裹被子,闭上眼睛继续睡觉,不一会儿就睡实了,不过令绣儿失望的是这一觉到天明,再也没有做梦。
    绣儿早上醒来的时候,有些失望,不过又想到她自己做的这个梦是不是有什么兆头,绣儿就打算去找王张氏说说这个梦。
    虽然绣儿才成亲三个来月,但是绣儿想要孩子的心丝毫不弱于荷花娘想要一个儿子的心,这其中不仅仅因为绣儿和王成本身喜欢孩子,还因为绣儿的大嫂子和二嫂子每次见到绣儿,就嘱咐绣儿孩子的事,所以绣儿对要孩子这事就着急了。
    绣儿也不做饭了,穿上衣服,洗漱好后,就奔着他姑姑王张氏家里去了。
    王张氏看见绣儿一大早来了,以为有什么事,王张氏急忙说:“绣儿,怎么了?可是出事了?”
    绣儿赶忙说:“没出什么事,就是做了一个梦,不知道到底有什么兆头想来问问。”
    王张氏听了,长舒一口气说:“什么梦啊?这么着急!”
    绣儿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昨天晚上,我梦见一个胖娃娃喊我娘,还让我抱他。”
    王张氏心想梦与现实可是正相反的,难不成绣儿在孩子这件事上有磨难。王张氏知道绣儿想要孩子的心,怕说出来叫绣儿着急上火。
    王张氏想了想说:“不是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吗?你是不是昨天想了很多关于孩子的事?”
    绣儿说:“是啊,昨天荷花家的迟生过满月,我去看了,那胖小子别提多可爱了。我就想了一天孩子的事”
    王张氏说:“这就对了,你做梦纯粹是因为你想孩子的事想的太多了,没有什么兆头。”
    王张氏嘴里虽然这样说,但是也只是因为怕绣儿着急上火,实际上王张氏对于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说法是不怎么相信的。
    王张氏怕绣儿难有孩子。王张氏想了想对绣儿说:“绣儿,不然咱俩今天去大梁村去上柱香。”
    绣儿知道大梁村里有家送子娘娘庙,据说送子娘娘是很灵验的。绣儿听了,想了想说:“姑姑,你今天家里没事吧?如果有事,咱以后再去也行。”
    王张氏说:“我能有什么事?咱们吃完早饭就去。”
    绣儿说:“行,姑姑,我还没吃饭,这做的饭多吗?”
    王张氏说:“做的饭少你就不在这吃了吗?放心吧,再多来个你这样的,也是足够的。"
    绣儿听了王张氏的话嘿嘿地笑了。
    吃饭的时候,王张氏和王可海说:“今天,我和绣儿去大梁村上香,今天中午你自己在家随便吃点儿,或者去老二老三家吃顿饭都行。”
    王可海听了王张氏的话就说:“大梁村离咱这十多里地,你俩怎么去?不然我赶车和你俩一起去得了。”
    王张氏想了想说:“不用了,路上应该能碰见车,不用特意送我们了。”
    吃完饭,王张氏进屋拿了几十文钱,换了件衣服出来对绣儿说:“你回家去拿上香的东西,你上香用自家的东西才显得心诚。”
    绣儿家里可没有上香的东西,清明买的香都被绣儿上坟的时候用光了。绣儿支支吾吾地说:“姑姑,不然我买你算了,我家里没有这些东西了。”
    王张氏听了觉得绣儿说的也行,她对绣儿说:“也行,现在我这拿吧,给我一文钱意思意思就行。”
    绣儿不想占她姑姑的便宜,就在荷包里拿出十五文钱说:“姑姑,你不是说要心诚吗?我拿着一文钱的东西,送子娘娘会觉得我心诚吗?”
    王张氏听了绣儿的话,心想可不是这样吗,就接过绣儿的铜钱。
    绣儿和王张氏的运气不错,刚走出村子,就碰见了一辆张家村的牛车,而且赶车的还是和绣儿是一大家子人的张旺。
    绣儿和王张氏在前面走着,突然从后面听见一个妇女的声音“大姑,妹妹,你们这是去哪啊?”
    绣儿和王张氏回头一看都笑了,原来说话的妇女正是张旺家。张旺的爷爷和绣儿的爷爷是亲兄弟,所以张旺家称呼绣儿妹妹,称呼王张氏大姑。
    张旺赶着车也说:“大姑,妹妹到牛车上坐着吧!”
    王张氏和绣儿是一点儿都不带客气地上了牛车,王张氏说:“我这是去大梁村上柱香,你俩这是去哪啊?”
    张旺家说:“趁着地里的活都忙活完了,这不回娘家看看嘛!正好咱们同路。”张旺家的娘家正好在大梁村。
    三个人在牛车上有说有笑地说些地里庄稼的长势,和今年的雨水好之类的话。
    到了大梁村,绣儿和王张氏下车,张旺家还客气地说:“大姑,妹妹中午去我娘那里吃饭吧,我等着你们。”
    绣儿和王张氏笑着拒绝了张旺家的话。

  ☆、第二十七章 王成大姨

绣儿和王张氏来到庙里,看见里面的供桌上还有想着着的香。
    绣儿整了整衣服,点着香,跪在送子娘娘像前心里说着,求娘娘给她送个孩子,又虔诚的磕了三个头。
    虽然上香用的时间不长,但是就算是王张氏和绣儿现在回家,在中午之前也不能到家。于是王张氏和绣儿决定,在送子娘娘庙附近吃点儿东西再回家。
    绣儿和王张氏回家的时候,她俩的运气就没有来大梁村的运气好了,两人走了将近一半的路才碰见一个顺路的车。绣儿和王张氏回到王家村都很累。
    王张氏说:“晚饭去我那边吃吧!”
    绣儿也不想自己回家做饭吃了,她觉得一个人吃饭实在是没有意思。绣儿愉快地答应了。
    绣儿吃饱饭,王张氏就催促绣儿赶紧回,说:“你家里的鸡一天都没有喂东西了,赶紧走吧!”
    绣儿在从她姑姑家回她自己家的路上,远远地看见有一辆牛车停在自家门口,绣儿想是不是有人找王成做活。于是绣儿就加快了步子。
    绣儿很快走到自家院子门前,看见一个老头和一个老太太坐在牛车上。老太太大概六十多岁,满头的白发。老头差不多的年纪,头发没有全白,但是脸上布满了皱纹。(老头姓刘,后文出现称呼为刘老头,老太太娘家姓陈后文出现称呼为刘陈氏)
    绣儿走过去打招呼:“大爷,大娘,今天我家当家的没在家,二三十天后才差不多回家,你要是找他做木匠活得以后再来了,真不好意思叫你白跑一次。”
    老太太也就是刘陈氏笑着说:“我不是来找你家做活的,你就是成子家吧!”
    绣儿纳闷了,这不是来找他家做活了,听着还对她相公很自来熟,不过这位老太太到底是谁啊?
    绣儿心心里纳闷但是也不能不回话,绣儿说:“我是啊。”
    老太太捉过绣儿的手,见绣儿脸上不知道她是谁的表情说:“我是成子的大姨,我家老头子是成子的大姨夫。”
    绣儿以前没见过王成的大姨,因为绣儿与王成成亲的时候,王成的大姨正好生病了,说是吃了不好克化的东西,整个人拉肚子差点儿虚脱了,所以来的人是王成的大表哥和二表哥一家子。
    绣儿听老太太这么说,心里还是不敢确定。虽然两位老人看上去很好,但是她自己在家也不敢随便叫不认识的人进了她家里。
    老太太见绣儿没招呼他和自家老头子进门,就明白是怎么回事。老太太刘陈氏接着说:“成子头顶上有一块疤,那是他七岁的时候,在我家上树摘苹果掉下来的时候碰到石头磕的。”
    绣儿问过王成头顶上的疤的事,王成也是这么回答绣儿的。绣儿就确定了这两个人真的是王成的大姨和大姨夫,就连忙说:“大姨,大姨夫,我不知道你们今天来,等了很久了吧!”接着去开院门叫两位老人进去。
    绣儿说:“大姨,大姨夫,赶紧进来,我今天是去上香,所以回家的时间晚了。”
    刘老头说:“我俩也没等多久。”
    刘老头把牛车赶进前院,看见以前过来放牛车的地方现在已经种上菜了,他问:“我这牛是拴在前院还是后院?”
    绣儿想前院除了菜地和鸡窝,地方已经很小了,她说:“大姨夫,赶到后院吧!”
    刘老头家离这里二十□□里地,他两口子从上午在家赶着牛车来,因为路又不好走,一直到下午,两个人才到。不过就是这样两个人也在王成院子门口等了一个多时辰。
    在这期间,王河家叫他俩去王河家里,这老两口子想着绣儿应该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回来,于是也没有去,就一直坐在牛车上等。不过无论是刘老头和刘陈氏都没有对秀儿说自己等了很长时间。
    绣儿一天没在家,家里也没有热水。绣儿招呼两位老人进门后赶紧去烧热水。
    绣儿准备做饭的时候,突然想起她根本不知道刘老头和刘陈氏有没有不能吃的东西。
    绣儿进屋去问刘老头和刘陈氏说:“大姨,大姨夫,你们有不吃的东西吗?”
    刘陈氏说:“我和你大姨夫没有忌口的东西,你随便做点儿就行,年纪大了,做了半天的车感觉还很累。”
    绣儿说:“那咱就赶紧吃饭,吃饭后早点儿歇息。”
    绣儿进了灶房开始做饭。虽然刘陈氏说随便做点儿,但是绣儿可不能把这句话当真。绣儿作为刘陈氏的外甥媳妇,而且是第一次见面的新外甥媳妇,刘陈氏来看她,她真不能随随便便地应付刘陈氏。
    绣儿决定做红烧肉,炒鸡蛋,烧茄子,猪肉炖土豆。四个菜对于三个人而言已经不少了。
    绣儿做菜的时候,刘陈氏进来帮忙。绣儿说:“大姨我自己来就行,你怪累的,先去歇着吧!我做完饭就去叫你吃饭行不行?”
    刘陈氏不同意说:“你这孩子和我客气什么!我是成子的亲大姨,你和我客气就是拿我当外人。”
    绣儿心想来者是客就算我不拿你当外人,也不能叫她自己丈夫的大姨第一次来进灶房忙活,但是刘陈氏都这么说了,绣儿也就不好再说什么 ,只能让刘陈氏留在灶房。
    刘陈氏进了门见切菜板子上摆着切好的肉、土豆、在水里泡着的干茄子,还有旁边放着的鸡蛋,他就明白绣儿这是想给她老俩口做顿好的吃。
    刘陈氏和刘老头是一个特别实在、特别勤俭的人,不然刘陈氏也不会因为吃了有异味没舍得丢掉的鸡肉拉肚子,而造成不能在秀儿与王成成亲的时候过来。
    刘陈氏刚刚和绣儿说随便做点儿其实是真心话,不想让秀儿因为她老两口来了,就费东西做一些菜,但是看见绣儿把东西切好了,也就没说什么。
    当看见绣儿做好炒鸡蛋、红烧肉、绕茄子,还要做猪肉炖土豆的时候,刘陈氏看不下去了,说:“你这孩子做这么多菜干什么,这些就够咱吃的了。”说着不等绣儿说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