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甲午战争史 >

第23部分

甲午战争史-第23部分

小说: 甲午战争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以“人”字阵势迎战敌舰的。有的参战洋员也证实:北洋舰队“列阵作人宇阵”。注14英国远东舰队司今斐利曼恃曾目击当时的海战实况,所观察到阵形是:“既遇敌舰,即似成‘人’字形。”注15从前方看来,“人”字阵形恰象一个大英文字母v,故外国人士有称之为“V字形阵”注16或“楔状阵”。注17所有这些记述,都表明了北洋舰队阵形初变时的特点。

丁汝昌下达变换阵形的命令,其时间约在中午十二时二十分。

一刻钟后,“人”字形阵式即初步形成。日方记载说;“零时三十五分,已经能明显看见敌舰,细一审视,定远作为旗舰在中央,镇远、来远、经远、超勇、扬威在右,靖远、致远、广甲、济远在左,形成三角形的‘突梯阵’。”注18变阵后的北洋舰队,起初正是一个窄长的“人”字阵式,恰象一把锋利的尖刀,直插敌舰群。一场规模空前的激烈海战就这样开始了。

注释:

注1 《马吉芬黄海海战述评》,《海事》第10卷,第3期,第38页。

注2 《冤海述闻。大东沟战事纪实》:“我军阵势初本犄鱼贯(小队)。”按:犄角鱼贯小队阵,与夹缝鱼贯小队阵排列方法相同。参看拙作《中日甲午战争史论丛》,第110、125126页。

注3 《马吉芬黄海海战述评》,《海事》第10卷,第3期,第29页。

注4 泰莱:《甲午中日海战见闻记》。

注5 川崎三郎:《日清战史》第7编(上),第4章,第120页。

注6 《伊东祐亨给大本营的报告》,《日清战争实记》第7编,第53页。

注7 川崎三郎:《日清战史》第7编(上),第4章,第116页。

注8 《汉纳根给北洋大臣的报告》,《海事》第8卷,第5期,第63页。

注9、10 天津机器局印:《船阵图说》。

注11 《马吉芬黄海海战述评》,《海事》第10卷,第3期,第39页。

注12 《军情要电清单》,《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711),附件一,第21卷,第11页。

注13 《中日战争》(6),第87—88页。

注14 《大东沟海战》,《中东战纪本末》,朝警记四,第4卷,第10页。

注15 《英斐利曼特水师提督语录》,《中日战争》(7),第549页。

注16 川崎三郎:《日清战史》第7编(上),第3章,第180页。

注17 《马吉芬黄海海战述评》,《海事》第10卷,第3期,第39页。

注18 《日方记载的中日战争》,《中日战争》(1),第240页。按:“突梯阵”,或译作“凸形梯阵”。又,原文将“靖远”和“经远”的位置相互颠倒,引用时已予以改正。 
 
 
 
 

 

 

 

 
  
 
 

 

 



 三 勇冲敌阵  

 
 
——海战的第一阶段

海战的第一阶段,从十二点五十分到下午两点半,历时九十分钟。

中日双方舰队互相对驶,越来越接近,都想力争主动,先占一着。十二时十八分,日舰第一游击队即已按到本队旗舰的旗令:“截击敌军右翼。”起初,第一游击队仅以每小时六海里的航速行驶,以缩短本队与自己拉远了的距离。此时,第一游击队已和本队保持到适当距离,遂恢复八海里的时速航进。十二时三十分,又遵照本队旗舰的命令,把航速增加到每小时十海里。当时乘坐在吉野上的第一游击队司令官坪井航三少将,即向属下四舰传令:“注意距离”;“注意速度”。根据舰速快、舷侧速射炮多的特点,日本海军早就重视单纵阵的训练,要求在作战时严格地保持单纵阵。坪井在海战报告中说:“我自出征伊始,就期望着无论敌舰对我摆出什么样的阵形,我只能以严整的单纵阵予以猛烈攻击。为此,即使在侦察巡航时,也努力练习单纵阵,并和第一游击队各舰长一再谈论速度和距离的问题。”此时,坪井观察到北洋舰队的阵形,“是把最坚固的二铁甲定远、镇远置于中央突出点的凸形阵,几乎是成锐角的横阵”。于是,日舰第一游击队以东北偏东的航向直指北洋舰队的中坚,佯作攻击北洋舰队中坚之势。其计划是:“迨逐渐接近后,将指针稍稍转向右方,准备完成迎击的命令,击破敌军右翼,以挫伤其全军士气。”注1

北洋舰队仍保持每小时八海里的航速,一面将阵式向扁“人”字形展开,一面向敌舰冲击。据日舰观测:此时中国凸阵尖端之铁甲舰上“沈寂无声,有一士官于前樯楼上以六分仪测其距离,每动小信号旗报知距离远近,炮手低照尺,各炮长手牵索保护测准方位,且为防火力之计。距离渐近,俄而迅雷轰空,白烟蔽海,忽有炮弹飞落日舰吉野侧,即旗舰定远右舷露炮塔所放也,是为黄海海战第一炮声,盖此炮声唤起三军士气也。”注2其时恰在中午十二点五十分,双方舰队相距为五千三百公尺。定远之所以选取五千公尺左右之距离,是因为“相距十里左右,炮弹力量既足,且命中无虚发者”。注3但是,定远这第一炮并没有打中。日舰高千穗某尉官在其《战时笔记》中写道:“定远舰之炮座吐出一团白云,轰然一声巨响,其三十公分半巨弹冲开烟雾,从游击队头上高高飞过,于左舷附近落入海中,海水顿时腾高数丈。”注4由干定远瞄准取角偏高,弹着点稍远,致落在吉野舷左一百公尺处。定远的第一炮,实际上也是全队发动进攻的信号。这场海上鏖战的帷幕正式拉开了。

继定远之后,镇远驶至距敌舰五千二百公尺时,又发出第二发炮弹。时间仅仅相隔十秒钟。随后,北洋舰队各主要炮座一齐发炮轰击。十二点五十三分,日本旗舰松岛进至距北洋舰队三千五百公尺时,也开始发炮。于是,双方舰队大小各炮,连环轰发;不少间断,“但闻大声发于水上;噌咗如钟声不绝,而火弹怒发,则海波为沸矣”。注5

两军开战之初,中国参战的军舰为十艘,日本参战的军舰为十二艘,数量的对比是十比十二。中国军舰的总吨位为三万一千三百六十六吨,日本军舰的总吨位为四万零八百四十九吨,中国相差九千四百八十三吨。中国军舰的平均航速为每小时十五点五海里,日本军舰平均航速为每小时十六点四海里,其中本队为每小时十五点六海里,第一游击队为每小时十九点四海里,中国军舰与日舰本队的平均航速虽然差不多,却比其第一游击队每小时差三点九海里,特别在发射速度方面,日本更占有极大的优势。日本参战军舰共装有各种口径速射炮九十三门,而中国参战军舰却一门速射炮也没有。所以,从双方的力量对比看,北洋舰队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试看下表:(表略)

对此,英国斐利曼特海军中将曾评论说:“为比较两军实力计,但以参与黄海战斗之军舰而事对照,已可得其正确结论矣。是役也,无论吨位、员兵、航速,或速射炮、新式舰,实以日本舰队为优。该国军舰除赤城外,性能约略一致,舰体大小由二千二百吨至四千二百吨,俱为甫竣工之新锐舰。中国方面,虽有定远、镇远两二等战舰,吨位各七千四百吨,其次经远、来远两舰,吨位亦各二千九百吨,但不过虚具装甲巡洋舰之名而已。其余各舰,或吨位小、实力弱,或舰型不称,装备不当。集合若是复杂军舰编为一队,不惟非专门之丁提督不能统率,即专门老练之将帅恐亦无能为力比。”注6所以,对于北洋舰队的广大官兵来说,这次海战确实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定远打响第一炮后,北洋舰队即以“人”字阵猛冲直前。定远恰在楔状阵形的尖端,镇远则在定远之右而略偏后。整个梯队象锐利的尖刀插向敌舰群。开战之后,两翼诸舰逐渐赶了上来,于是舰队又成为类似半月形的扁“人”字阵。本来,日舰第一游击队就是佯攻北洋舰队的中坚,令见北洋舰队来势甚猛,特别是“畏定、镇二船甚于虎豹”注7,故远在五千公尺以外便突然向左大转弯,在海面上划出一道近似直角的航迹,并加速到每小时十四海里,一面发炮,一面以斜线从定远、镇远二舰之前夺路而进,直扑北洋舰队的右翼超勇、扬威二舰。十二时五十五分,坪井航三少将传令发出信号:“适时开炮!”当吉野进至距超勇,扬威二舰三千公尺时,开始炮击。高千穗、秋津洲、浪速亦随之开炮。超勇、扬威奋勇抵抗。一点零八分,一颗炮弹“恰恰击中吉野,穿透铁板在甲板上爆炸”注8;“打死海军少尉浅尾重行及水兵一名,伤九名,并引起火灾。”注9与此同时、高千穗也中数炮,“在火药库附近的军官室被击穿,八吋多厚的钢板穿透三个大洞,床上器具已经粉碎,弹丸四处飞扬。一名管理火药库通风的人员腹部被击中,肠子流出,倒于血泊之中。破碎的木板、衣物等都已着火。火药库就在跟前,而且敞着门,眼看士兵将有全部炸死的危险”。注10高千穗舰上既要处理死者、包扎伤号,又要救火,一时忙乱不堪。秋津洲第五号炮座中炮,海军大尉永田廉平以下五名被击毙,伤九名。日舰第一游击队仍然咬住超勇,扬威不放,集中火力猛攻不已。超勇、扬威乃是中国十舰中最弱之舰,舰龄已在十三年以上,速力迟缓,火力与防御能力皆差,虽竭力抗击,终究敌不过号称“帝国精锐”的日本第一游击队四舰,下午一点二十分,超勇、扬威已中弹甚多。一颗敌弹击穿超勇舱内,引起大火。刹那间,黑烟将全舰遮蔽。扬威也同时起火。到二时二十三分,超勇渐难支持,右舷倾斜,海水掩没甲板。管带黄建勋坠水后,左一鱼雷艇驶近相救,抛长绳以援之,不就而沉于海。扬威受伤后,管带林履中亲率千总三副曾宗巩等奋勇抵抗,发炮击敌。但是,扬威在日舰第一游击队的轮番轰击下,伤势过重,“首尾各炮,已不能动”,而“敌炮纷至”注11,扬威只得驶离战场施救,又复搁浅。注12林履中登台一望,奋然蹈海,随波而没。

当日舰第一游击队开始炮击超勇、扬威之前,日本旗舰松岛已到达定远的正前方。十二时五十三分,松岛驶至距定远三千五百公尺时,开始发炮。于是,双方展开了猛烈的炮击。“战阵甫合,炸弹遽来,正中定远之桅。桅顶铁瞭楼中,有七人焉,弹力猛炸,与桅同堕海底。又有一实心弹至,击中汽管,幸而未断。”丁汝昌正在飞桥上督战,因舰身“猛簸”,“抛堕舱面”注13,身受重伤。刘步蟾“代为督战,指挥进退,时刻变换,敌炮不能取准”注14,表现出色。松岛也成为北洋舰队炮火集中打击的目标。十二时五十五分,一颗炮弹击中松岛三十二公分口径火炮之炮塔上段,毁其大炮旋转装置,伤两名炮手,并使水压管破损。以松岛为首的日舰本队,因畏惧定远、镇远的强大炮火,不敢继续对峙交锋,便急转舵向左,驶往定远的右前方。北洋舰队也全队向右旋转约四度,各舰皆以舰首指向日舰本队。日舰本队后继之比睿等数舰,因速力迟缓,远远落后于前方诸舰,遂被北洋舰队“人”字阵之尖所切断。这样一来,日舰本队便被拦腰截为两段,形势大为不利。

北洋舰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向敌发动猛攻。“定远猛发右炮攻倭大队,各舰又发左炮攻倭尾队三船。”注15一点零四分,定远发炮击毁松岛第七号炮位,有三名炮手受伤,一名信号员毙命。此时,日舰比睿已落后扶桑一千公尺,而且中国军舰定远和靖远正向它驶来,进逼至相距七百公尺处。比睿见处境危殆,“若继续照直前进,则势必与敌舰发生冲撞”,不得已向右急转弯,向定远和靖远的间隙闯去,企图“穿过成群的敌舰,重新与联合舰队本队会合”。注16但是,刚刚闯进中国舰群的比睿,立即左右两面都受到攻击。此时飞来一弹,命中比睿“右舷仰角计,炮弹炸裂,弹片四飞。一等兵曹团野兼藏、二等兵曹西谷源久郎、一等水兵金井仓助及九号炮手西原久松皆被击毙。”注17靖远舰停止炮击,“甲板上排列着携带步枪的突击队,欲靠近比睿”,将其俘虏。在危急当中,“比睿舰上的速射炮不间断地连射,在五分钟内发射了一千五百余发”,使靖远难以靠近。注18两舰正在对峙之际,定远从比睿的右后方发炮猛击。比睿被“定远放出之三十公分半巨弹击中,下甲板后部全部毁坏,三宅(贞造)大军医、村越(千代吉)少军医、石冢(铸太)大主计以下十九人被击得粉碎而死。”注19“俄顷之间,该舰后部舱面,已起火灾,喷出浓烟,甚高甚烈,舰内喧嚣不息。”注20一点五十五分,比睿虽侥幸脱出北洋舰队的炮火网,但已无力战斗,只得挂出“本舰火灾退出战列”的信号,向南驶逃。

赤城本是一艘炮舰,速力更为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