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哈佛女孩刘亦婷 >

第53部分

哈佛女孩刘亦婷-第53部分

小说: 哈佛女孩刘亦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对而言,中国的中小学生,由于长期以来习惯于独自面对书本和考卷,缺乏长期与同学紧密合作的经历,这就容易造成团队意识的淡漠,从而影响到他们日后在工作岗位上与同事“拧成一股绳”的能力,并可能产生各种不必要的内耗。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就不容易产生强大的“合力”。

我们的中小学里,是否也有必要把“协作能力”列为培养目标之一,使“集体主义”的内涵变得更有建设性?

5、主动性和首创精神—一美国学生一般强于中国学生。

中国学生往往做事先考虑是否有章可循,而美国学生则显得更放得开。他们习惯于“只要没被禁止的,就都可以做”,玩起来花样百出,做起事来也较少有框框的束缚,敢想敢干,容易取得成功。

6、人际交往能力—一美国学生大都比中国学生强。

这是因为美国学生之间的交往机会特别多的缘故。首先是学校里的各种名目的社团多,活动也多。办校报、搞演出、体育比赛令人目不暇接。此外,美国学生也喜欢自己在周末搞各种聚会,生日Party之类。这位美国学生在交往时,往往比中国学生显得更轻松自如,游刃有余。

7、动手能力—一美国学生多数强于中国学生。

他们在课内和课外,都有很多动手实践的机会。不仅有课内的许多实验和操作项目可做,甚至到博物馆、展览馆参观,也有不少展品是允许孩子们去摸、去动、去操作的。美国人在家里也喜欢凡事自己动手干,于是孩子们从小习惯于自己动手,也就不足为怪了。

8、刻苦学习的态度—一中美名校的学生差不多。

在圣安德鲁和兰登这样的名校里,美国学生刻苦学习的态度跟我所知道的中国名校的学生相近。多数学生放学后,都要自学3-4个小时。但是,美国学生通常也比中国学生更注重对生活的享受。

就我有限的见闻来看,中国中小学生在素质上还落后于美国学生。我真心希望这只是暂时的现象。既然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高度重视,我相信,离解决它的日子也就不会太远了。

据我的观察,美国学生的素质教育,主要靠的是合理的目标和有效的制度,对硬件的依赖程度并不算大,其大多数素质的培养方法,在我国的学校里也是能够实行的。例如,实行多元目标的奖励制度,大力加强体育活动,变填鸭式的授课方式为启发和探索的方式,加强协作精神的培养,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公德心等等。

同时,家长如果想当“有心人”,也不必一切都坐等学校来做。我的亲身经历说明,许多良好的素质,一样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出来。

中国学生一点也不比欧美学生笨。从小学到大学,在很多美国学校里,华裔学生总是名列前茅。由于重视教育,美国华裔已经成为美国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族裔,超过了当初居于榜首的美国犹太人,更在日裔之上。在美国加州的硅谷,由于大量华人高科技人员的聚集,汉语已经可以成为很多硅谷公司的工作语言了。

这样看来,只要有一个科学有效的教育体系,有良好的运行机制,位既定的素质教育目标得以实现,我们的中小学里也一定能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学生来。

一路走好!一路顺风!我为我心中永远是那样亲切的中国校园默默祝福。

第十二章  挑战人生,冲刺哈佛

(爸爸张欣武自述)

1998年2月中旬,婷儿和欧鹏登上了回国的飞机。当他们还在大西洋上空飞行,拉瑞的报喜邮件已经抢先一步飞到了成都外国语学校。婷儿他们一到家,报社的记者就连夜进行了采访。第二天,《成都晚报》在头版用大红标题登出了《蓉城中学生访美载誉归来》,其它媒体也争相报道。不论是学校的老师同学还是一般市民,都认为他们在美国的出色表现给中国青少年争了光,也给家乡人民争了光。

欧鹏和婷儿在积极配合媒体的同时,心里却急得够呛:这次访美足足用掉了1个月呀!高三和高二的同学们,在高考的峭壁上又攀登了一大截了。他们得集中精力尽快赶上。拉瑞问:你是否愿意接受挑战?

1998年6月,婷儿正忙着高中会考时,收到拉瑞的电子邮件,他以惯常的简洁方式,开门见山地说:

“艾米,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得知哥伦比亚和威尔斯利都有专为中国学生设立的全额奖学金,当然,他们只接受最棒的中国学生。不知你是否愿意接受这个挑战:直接申请到美国大学读本科?”

很明显,婷儿到底愿不愿意到美国读书,拉瑞还没有把握,因为在美国的C-SPAN电视台答听众热线的时候,婷儿是惟—一个表示不打算到美国读大学的中国学生。在婷儿访美之前,我们全家曾经商量过对婷儿读大学的设想,大家一致的看法,都觉得在研究生阶段再出国更合适。在C-SPAN,婷儿回答的,就是当初的这个设想。正因为如此,拉瑞感到有必要先征询一下婷儿的意见。

对拉瑞的这个邮件,婷儿还是重申了原来的设想,并好奇地问:你认为我有多大的把握竞争美国名校的全额奖学金?

很快,拉瑞又来了一封邮件。拉瑞说:“竞争的成败不取决于我的推荐信,而在于你有多优秀。不过,我以前推荐的两名学生,被录取后表现得都很出色,因此,我的推荐在学校方面应该有点信用。但这不是有绝对把握的事,这种竞争总是有些不确定的因素。”接着,拉瑞进一步分析了婷儿在中国和美国读大学的利和弊。他毫不含糊地认为,婷儿如果能直接申请到美国大学读本科,显然更有利于将来的发展。他觉得这是一次有价值的冒险。不过拉瑞毕竟是个执业多年的律师,职业习惯使他没有把这个结论强加给婷儿,而是希望婷儿认真考虑他的建议。

当时婷儿才满17岁,做什么决定,都还需要监护人的同意。所以拉瑞也没有忽略从法律的角度让婷儿征求父母的意见。

得知拉瑞的来信内容后,我们3个人先都兴奋了一阵—一我们觉得,拉瑞的态度又一次证实了婷儿的发展潜力。接着很快就冷静了下来。到美国读书,毕竟是关系到一生成败的重大安排,不仔细权衡利弊,不能轻率做决定。况且它涉及到的具体问题太多太多。一旦确定出国读书,婷儿现有的整个生活安排都需要做出大调整,这就像一辆飞驰的汽车想转急弯一样困难。

再就是申请美国大学的条件。首当其冲的就是托福考试成绩。

除了其他各方面的优秀表现之外,拉瑞对托福成绩也很重视,他给婷儿提出的标准是要考到640分一一想得到美国名牌大学的奖学金,就得考到这么多。这可是一个不低的要求!如果托福考得不好,或者其他方面达不到哥伦比亚大学和威尔斯利学院的要求怎么办?拉瑞也没忘了加上他的看法:如果不能被第一流的大学录取,就不如不到美国读书。

拉瑞爱惜人才,那份无私就像洋雷锋,心情的殷切和执著也一点不亚于中国的伯乐。不过,拉瑞也像很多美国人一样,做事极看重效率和成果。他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也需要抓紧时间,多做几件有价值的事情。婷儿要是无法证明自己是一匹千里马,拉瑞也只好遗憾地把她从自己的名单上划掉。

由于在此之前,婷儿和我们都把出国读书看成是大学本科读完后的事,以至婷儿除了学校安排的英语课之外,从来没有专门为考托福做过一点准备。

临阵磨枪,很容易变成败兆。在临近高三的门坎前,时间贵如黄金,仓促上阵考托福,能考出好成绩吗?

拉瑞的建议,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次考验一-不合格,就别“上岗”!艰难的抉择:是否到美国读大学?

在是否申请美国大学的问题上,婷儿和我们都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犹豫不决。使我们决定不下来的原因,正是时间不足。

婷儿马上就要读高三了。在成都外国语学校读高三,用该校历届毕业生们的话来说,是一场“人生的洗礼”。不少往届的高三毕业生都说,正是由于经历了一年的艰苦拼搏,才让他们自豪地宣称,人生没有什么苦是他们吃不下来的。高三学习的紧张,由此可见一斑。

学校的作息制度,要求每一名学生从早上6:3O就要到操场参加早锻炼。紧接着,每天的紧张学习任务就像压路机似的,轰隆轰隆地碾将过来、除了午饭后和晚饭后短暂的休息之外,学习一直要持续到晚上10:30。

晚自习结束之后,学生们还要自觉开“夜车”。11年寒窗苦读,马上就是最后一战了,都互相较着劲儿,你看书看到12:00,我就要做题做到凌晨1:00才肯罢手。

这样一来,睡觉不足就成了普遍问题。婷儿高三的时候加上中午打个旽的时间,平均每天能睡上6个小时就不错了。

如果婷儿决定申请美国大学,立刻就全面临同时在两条战线作战的局面。学校的任务,一个字也不能少,这意味着每天要在早上6:15起床,午夜12:00睡觉。另一方面,要填写的美国大学申请表,堆在一起差不多将近一尺厚,同样也是一个字不能少。那又会在几点钟才能睡觉?

拉瑞只推荐婷儿申请名牌大学,而名牌大学即使在美国,也是供不应求的。竞争的主要对手将是那些早就在摩拳擦掌的美国优秀中学生。访问美国期间,婷儿亲眼看到了美国学生准备参加“高考”的方式—一由于美国中学都是学完一门课,就结业一门课,不像中国把6年的功课集中到一起“秋后算账”。早在11年级,相当于中国的高二,美国中学生就已经相当轻松了。他们只要参加英语和数学两门课的“学者资质考试”(SATI),就有资格申请读大学。婷儿跟美国学生竞争,就像一名举着杠铃的运动员,与一群轻装的短跑运动员赛跑一样,从态势上看就很不利,不能保证成功。

所以国内高考,是不能放弃的。这样一来,就不得不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这历来是兵家大忌。

是否申请美国大学,成了婷儿面临的最大难题。不过,此时的婷儿已经比以前成熟多了,她知道做重要决定的方法。

还在初中阶段,我们就多次教过婷儿:面临重要抉择时,务必“集思广议”。她牢牢记住了这套方法。她善于遇事先开“家庭会”,让我们各抒己见。等把方方面面的利弊都抖了个底朝天,她再最后拍板。用这个办法,她不止一次解决过棘手的事,尝到了“借脑’的甜头。

我们开了好几次“家庭会”,虽然没有很快做决定,但思路却逐渐变清晰了——

由于家庭财力的原因,只能考虑申请美国名牌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即使是能得到美国方面的半奖,也不能考虑,因为剩下的学费对我们来说,仍然无法承受。

1998年,哈佛学费为21342美元,加上房费、书本费、健康保险、日常生活服务费等等,总额是33250美元。这还不包括长达3个月的暑假生活费用。其他美国大学也大同小异。哥伦比亚大学这年收费33296美元,比哈佛还高。普林斯顿收费33O40美元,布朗大学稍低,也要交31950美元。它们任何一家每年收费的1/4,都会使大多数中国工薪族裹足不前。

我们不想让婷儿到美国去打工挣学费,面对沉重的生存压力,又处在身体疲劳和学习紧张的夹磨中,怎么可能把知识学扎实?何况还有安全隐患。

况且,婷儿也非常看重国内大学,就在国内考一所好大学读完本科也不错。国内名牌大学扎实的学风,同样能为婷儿一生打好基础。为了避免两头落空,国内高考不能放弃!

几经商讨,渐渐地形成了一致意见一-在现有条件下,一方面需要最大限度激发婷儿的潜能,把一分钟掰成几分钟来用。另一方面,爸爸和妈妈也要全力以赴,当好“后勤”’。

如果时间还不够怎么办?那就适当降低国内高考目标,放弃北大,必要时准备接受二流大学。这对婷儿是个痛苦的决定,一想到可能会失去读北大的机会,她甚至流下了眼泪。

付出这些代价的目的,就是要对那些世界一流大学、那些似乎不可企及的目标发起一次冲击。即让失败了,也要败得一生无憾!

颖一一美国名校的中国女孩

6月底,拉瑞来了一个电子邮件,告诉婷儿一个新的消息:

颖,一位威尔斯利学院二年级的学生,将要到成都做暑假实习。拉瑞希望,她能在语言和其他方面给婷儿提供帮助。

不久,婷儿接到了一个女孩的电话,声音甜甜的,一口挺标准的普通话。这就是刚从美国抵达成都的颖。颖希望尽快跟婷儿见面。

我们要婷儿邀请颖到家里来作客,希望这位远离父母的女孩能多感受到一点关爱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