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重生之恶少 作者:春溪笛晓 >

第9部分

重生之恶少 作者:春溪笛晓-第9部分

小说: 重生之恶少 作者:春溪笛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生入学(上)

1991年夏天接近尾声,中南省会开阳仍然沉浸在一片欢欣鼓舞之中。

首都那边已经直接下达嘉许文件,特别点名表扬了霍继海牵头的防洪计划:由于在洪水到来前进行过各项防洪工作,1991年的中南洪灾并没有造成太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再加上及时而科学的灾后重建工作,不仅没让这场洪灾造成灾难性的打击,还给全国防洪抗灾树立了良好典型。

事实上在这场洪灾到来之前中南地区出现过将近两个月的旱情,不少人都在背后嘲讽“霍继海防洪防得好啊,洪水都不见影了”。

就在这种笑话流传最盛的时候,令人措手不及的连续暴雨天气来到了中南地区。

这下所有人都笑不出来了,马上翻出前几天还当成笑料的防洪计划快速行动起来。

莫建东也在此期间紧急调动到开阳,成为霍继海手下的一员——霍劲跑了两次临阳,又把莫建东写的材料带回首都,分明是很看重莫家。既然孙子要做这个人情,霍老爷子也不介意去打个招呼。

在霍老爷子眼里霍劲肯经营人脉就是好迹象,肯给霍继海出谋划策就更好了。霍老爷子本来就打算把霍劲培养起来,到时让他在霍继海背后使一把力,延续霍家的辉煌。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大女儿霍继红已经外嫁了,不可能出什么力;大儿子霍继江是个混账,整天花天酒地;霍继海性格太直,走政治这条路实在有点吃力——第二代实在挑不出个能扛事的,霍老爷子只好着重培养两个孙子。

霍凛也不错,可惜脾气太拗,他父亲霍继江又不争气,想来想去,唯有霍劲适合。

霍老爷子的苦心霍劲在那个“未来”里早就体会过,不过他在“未来”既然能说服霍老爷子一次,当然就有把握在这边说服他第二次。他并不急着表明自己准备撂担子不干,眼下他要靠“霍少”这个名头做的事还很多,有些东西还是要循序渐进地来。

现在霍继海不仅没有因为中南洪灾而遭到牵连,还有望更进一步,真正成为开阳市的一把手;听老爷子的意思,霍家马上就该摆出鲜明的立场支持改革了,往后就天高海阔任遨游了——至少老爷子活着的时候不会再陷入困境。

在大局势的碾压下,什么阴谋能影响到霍家的地位?杨秀蓉娘家的那边也是小事而已。

中南洪灾从坏事变成好事让霍劲的心情变得很好,他心情好的表现是他直接从首都飞到了开阳跟霍继海住一块,顺便把母亲杨秀蓉也带了过来,让他们夫妻俩培养感情。

没想到见面就有个惊喜:原来李香云和杨秀蓉是同学!

只是普通的同学倒没什么好说,惊喜在于杨秀蓉对李香云的态度,杨秀蓉似乎很崇拜李香云——没错,就是崇拜。这种情绪出现在一个三十岁的女人身上有些奇怪,但联想到杨秀蓉的性格,这也没什么。

原来在她们念大学时有一小撮年轻人以“学习西方”为名嘻嘻哈哈,聚众狂欢——这犯的是“流氓罪”。杨秀蓉本来就内向,不喜欢这些东西,偏偏她哥哥杨安民一些朋友爱堵她玩儿,吓哭了她好几次。结果有次李香云撞见了,二话不说站出来把那群“流氓”赶跑。那时候李香云可是风云人物,杨秀蓉偶尔也会关注李香云的事,但不敢多打听。

在开阳见到李香云,杨秀蓉又惊又喜!她以前也没敢去结交李香云,也一直没什么朋友,现在莫建东调到霍继海手底下做事,简直让她欣喜无比。

两个女人很快从旧识变成知交,霍继海和莫建东也觉得彼此的脾气很对胃口,再加上莫建东分的机关宿舍离霍继海家也近,一来二去,往来就频繁了。

这种转变的主要受益人是霍劲和莫凡两个小鬼。

他俩的相处其实挺乏味,经常是一人捧着一本书猛看,偶尔霍劲把莫凡抱到膝上瞅瞅他在上面的批注,然后说点自己的意见。他们都不是爱玩的人,想法很一致:赶在还能把握住大势之前把局面铺开,后期才能更好地施展手脚。

时间虽然倒退了二十年,他们要做的任何一件事却也都不容易,为此他们必须走在其他人前面、学更多的东西。

以霍家的地位,拿到各类专著和资料根本不是难事。霍劲还很低调地跟开阳大学的一些教授搭上了线,这个低调是指没有亮出身份,事实上他和莫凡只要遇见不懂的问题就跑去人家家里叨扰一番。

莫凡一开始脸皮薄,没敢像霍劲那样一个劲地发问。后来发现这时候很多搞学问的人心胸很开阔,只要不是胡搅蛮缠的问题基本都会耐心解答,而且答案对他这种非专业出身的人启发很大,莫凡也就豁下脸了,每次都问个够本——偶尔还跟霍劲错开行动,回头再交流心得。

两个月过去,开阳凡是跟经济、政治沾边的学问人都知道了有两个难缠的小鬼经常拿些古怪问题上门刁难,都在猜测这两满口京片子的小家伙是不是首都哪个高人派来砸场的。

不过,这两个小孩实在太聪明了!

开阳说什么也是中南地区的一线城市,开阳大学就算搁在全国也排得上号。作为开阳大学的教授,遇见的聪明学生不是没有,但这么小就能吃透国内外相关专著、还“稍微”涉猎外文知识、统计知识的,真没有!

更难得的是,他们真的肯下苦功夫去学。人家带来的书写着密密麻麻的批注,连自己带的研究生都没看得这么深——更不用说其中还有不少国外的原文书!

这两个小家伙到底哪来的?

这个疑惑盘绕在开阳学术圈。

接下来的事更令人吃惊,他俩似乎并不满足,又开始把手伸到计算机领域。1991年的计算机水平还很落后,微软去年才有资格跟IBM争争个人电脑市场,视窗操作系统才发行到Windows 3,很少人会花几千大洋与买台电脑回家摆着。

至少霍继海就没买,霍劲和莫凡还是听到开阳大学也开了计算机课程才开始琢磨这事的。

他们一开始琢磨,搞计算机的那撮人又有麻烦了,接下来的日子就没闲过。

就在这时候,远在首都的胡一岸突然创建了一本杂志——《时代思潮》。这几年胡老先生一直是文坛的砥柱人物,笔锋也逐渐趋向现实化,针砭时弊,犀利无比,倒也撑得起《时代思潮》这个名字。

说这杂志出现得突然倒也不准确,至少霍劲是知道的。

莫凡一开始还以为自己忘记了91年曾经出现过一本《时代思潮》,但瞅着霍劲气定神闲的模样也就明白了,这是霍劲的手笔来着。

霍劲见莫凡没追问,只好开口解释:“胡老先生以前是我爸的老师,过年时我去拜访了几次,谈了一些想法,他似乎很赞同。对了,你小叔在灾情最严重时直奔前线,帮忙抗灾之余还写了一篇不错的东西,胡老先生对他挺满意,《时代思潮》应该缺不了他。”

莫建礼牢记着胡一岸说的话——“要到灾难中去,要到苦难中去,才能写出最甘甜的文字”,所以他听见莫建东往灾区调动也跟过来了,而且自愿奔向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参与过很多次救援行动。

本来上边还准备嘉奖莫建礼的,可他已经扑到稿纸上,刷刷刷地写个不停,好像着魔了一样。后来他又去了首都,捎过两次信后似乎就专心跟在胡老先生身边了——莫建礼本来就是一投入就容易忘我的人,也难怪莫凡和莫建东都不知道他参与创建《时代思潮》的消息。

也正是这种“忘我”造就了后来的莫建礼。

莫凡却看到了更深一层的用意:“两派论战要拉开序幕了,时代思潮是你给谁准备的舞台?”

改革派和保守派本应在中南洪灾爆发后接踵而至,可被霍劲横插一脚就延后了。

但这件大事也不可能延后到哪里去,就国内的形势而言改革是势在必行的,而且必然会以摧枯拉朽的强势姿态改变国内的经济形势、政治格局。

霍劲既然能让霍继海在中南洪灾这种本应是祸事的事件中得好处,肯定不会放过改革这股东风。

霍劲跟莫凡在公事上早就有了一定的默契,闻言笑着说:“这段时间我们跟开阳那些教授们交流的一些东西,你觉得有没有用?”

莫凡点点头。

霍劲继续说:“如果他们一起在《时代思潮》上发表文章,首都那边的人肯定不服气,开始想办法反驳。到时候我在首都那边‘请教’,你在这边‘请教’,你说会有什么局面?”

什么局面?当然是好局面!

学术圈如果也开始“论战”,国内的大部分理论会在短时间内飞速进步。

理论成熟代表着什么?代表着实践可以开始了!

作为“论战”的重要一方,开阳应该会受到重点关注。在那个“未来”里主要受益的是南方沿海城市,这一次中南地区应该也可以分一杯羹!

到时霍继海和莫建东在适时地在开展一些项目、在省报上发表一些文章,趁着改革风潮坚定立场多干些实事,这几年之内职位更进一步根本不是问题。

莫凡和霍劲对视一眼,眼底隐隐有着兴奋。

大势一旦改变,接下来的一切就要靠他们自己去探索!

这时霍劲和莫凡已经把目光跳出“保住霍家/莫家”这个范围,着眼于更大的方向。

这个时代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

莫凡两人都有些跃跃欲试。

不过振奋之余,要做大事的霍劲和莫凡迎来了开学的日子:霍劲要回首都一小上……五年级;莫凡要去开阳一小报道,上……学前班。

如果他们拜访的那些人知道这一点,一定会把眼珠子瞪出来。
新生入学(下)

临阳的八月干燥而炎热,仍然暑气逼人。

也许是不适应这种鬼天气,快要开学时卫旭忽然就病倒了,这场病不像莫凡和霍劲一样玄妙,却也有些不寻常的地方。

卫旭在病中作了一场很长的梦,那个梦里一开始就是一个长得很像莫凡的二十四五岁的人拿着枪站在他面前,指着自己的胸口。他想阻止,却怎么也发不出声音,只能看着他决然地扣下扳机。

然后时光开始在梦里不停地跳跃。

仿佛是为了告诉卫旭那支枪是怎么举起来的,一幕一幕缓慢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撑得他的脑袋几乎快要裂开。

最后画面回到了一九九一年九月一日的临阳小学。那是开学第一天,莫凡黏着他不肯放,他抱着莫凡走了进去,跟老师打招呼说:“这是我们家莫凡,从小没离开过家里,请你们要照顾好他。”

莫凡有些怕生,直到接触到老师们和善的目光才肯下地,吸吸鼻子说:“旭哥哥你放学要来接我。”

他摸摸莫凡的小脑袋说:“当然会来,回头旭哥哥给你买好吃的。”

莫凡破涕为笑。

莫凡莫凡……

八岁的卫旭还不知道什么是心痛,他只知道脑海里那些画面快要让他的心炸开了,他大口大口地吸着气,感觉周围的空气太稀薄,让他难以呼吸。感觉到一阵热意在脸上流淌,他摸摸脸颊,发现满手都是泪。

那一切真切得让人无从怀疑。

卫旭安安静静地在床上坐了一会儿,然后看向桌上的日历,一九九一年八月三十一号。

明天就是九月一日,开学日。

莫凡已经不在临阳了,自然也不会再去念临阳小学,所以那个未来根本不可能发生。

就算在冷战,他还是喜欢莫凡的,他怎么可能会对莫凡生出那种可怕的心思?

他怎么可能让莫凡一个人面对那么多痛苦的事?

卫旭不停地安慰着自己。他捂住脸,像是催眠自己一样:“不可能,不可能,那是不可能的。”

可是脚在发抖,手也发颤。

心也在颤。

同样是八月三十一号,莫凡和霍劲这边却显得安宁许多。莫凡当然不知道在卫旭身上发生了什么事,他和霍劲这三个月里都在忙着啃书和“请教”,开学前的最后一天他们觉得给自己放半天假,早早地起来溜大黑。

下午霍劲就要赶火车回首都了,路程有点远,要凌晨才到,莫凡又去打包了一些零嘴和食物给霍劲路上吃。眼下莫凡已经有了大概的方向,这段时间还抽空写了一份饭店策划出来试手,霍劲知道他是给大伯莫建德写的,也提了不少意见,商量了一下,都觉得可行。

莫凡以前本来就琢磨过不少菜谱,分类整理出来不是什么难事。餐饮业也有多种市场,在莫凡的计划里莫记最重要的改变就是搞好定位:专营高档饮食的是一类,中档餐饮的是一类,面向工薪阶层的快餐也是一类。

现在麦当劳肯德基还没有在国内流行,快餐的市场还很大,只要把那种“方便、省时、卫生”的思路带过来,再加上莫凡打算陆续拿出来的菜单,日后也未必不能“未来”各大连锁店争一争!他们的起步可也不晚……至于其他的,等这一块抓好以后再慢慢开拓。

这个计划,莫凡确实是给大伯莫建德,不过这次他会主动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