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人生快乐么么茶:人生幸福自助餐丛书 >

第24部分

人生快乐么么茶:人生幸福自助餐丛书-第24部分

小说: 人生快乐么么茶:人生幸福自助餐丛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时代周刊》的一篇文章中所说的:我们可以选择任何万人仰慕的完美女性进行虚拟性交,但是再逼真的虚拟性交,也不能代替真的性交所能带来的震颤。

再甜美的瓜果,它的瓜蒂也是苦的。

完美不应是对现实和自我的苛求,而应是一个过程。

任何事情都必须有度,越过这个度就会发生质变,就像水越过100℃就会变成汽,到了0℃会变成冰一样,对完美的追求超过了一定的度,就可能成为一个不完美的脆弱蛋壳,不论从其外形看上去有多么诱人,都经不起生活中的轻轻一击。

如果想得到更多的空余时间、更多的自由,或仅仅为了得到更多的帮助,那就要承认,这个世界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完美的,因为它并不是按照哪一个的意志在运转,一些事情并不一定非照某人喜欢的方式去办不可。

有这样一位冰雪一样美丽聪明的女孩儿,从少女时代起,就拒男孩以千里之外。虽然追求者如过江之鲫,但她一律冷眼向洋。因为她始终觉得世上好男人绝无仅有,对于凡夫俗子是没有任何兴趣的,她只希望冥冥中有那么一个十全十美的优秀男人在等着她。

一年两年过去了,追求的男孩儿纷纷知难而退。这是个现实的世界,有什么东西值得用几年的时间去守呢?

随着韶华渐逝,年过三十仍待字闺中的她在为男人的不能长情而叹息的同时,经常对别人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世界好男人是死绝了。

《淮南子》说:“等有腰袅、飞兔这样的骏马才驾车,那世上就没车可乘;等有西施、洛神这样的美女才纳妃,那终身别想成家。”只有不苛求事物的完美,才能脚踏实地地生活。

有位博士生的博士论文写到关键处就卡壳儿,写别的更高难论文却易如反掌,甚至帮助好几位师弟有效解决了各自博士论文的难点。

心理分析才发现,所谓论文写到关键之处就卡壳儿,乃是因为这位博士生的心底深处隐藏着超过导师,甚至超越全国范围内这一领域权威的潜意识。当理性的光辉照亮其潜意识阴影时,他不再现苛求论文完美,论文反而卓越完成。

完美主义的背后定有某种深刻的生活背景。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会把雄鹰变成笨鸡,会把巨龙变成蚯蚓。如果真想有出息,我们必须放弃完美主义的苛求,选择一件值得的事踏踏实实做,象农民耕田,也想蜜蜂酿蜜一样做下去。

我们崇尚这样的谚语:困难像弹簧,你软它就强,但是如果把所有找上门来的东西都用完美的标准去咬着牙完成,那么这些东西会变成越来越沉重的负担。也许我们开始会以为这样的负担是对我们的锻炼而有益,以为它是一颗美人痣,到了后来它就成为了我们脚下的泡,磨得我们生疼,便中了古语说的那样:过犹不及,我们的心理即使是一根坚硬的钢条,也会渐渐承受不了。

打一个比喻,就像奥林匹克运动会“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这口号没有错,但是有的运动员为了快了更快、高了更高、强上加强,追求一种超越一切的完美,最后不惜服用违禁药品,就和奥林匹克精神背道而驰,结果只能是毁了当初完美这个美好的愿望,也毁了自己。

更高更快更强!没错,但那只能是一句口号,什么事情都会有极限的,挑战极限,就是和客观规律过不去,也就是和自己过不去。服用违禁药品而毁灭自己的运动员,其实和我们由于过度追求完美而造成的心理疾病是一个道理,这使他们走得更远。

倘完美主义又来诱惑我们,不妨做为一种幻想式的休闲,梦想一下未来。但一旦走在路上,就要目不斜视。倘若用完美来苛求能于事有补,我现在就发誓加入完美主义空想俱乐部。

如果说愚蠢者的快乐在近乎完美的远方,智者的快乐就在脚底下的泥土中。

当A弦断了以后

生活中的成功者,往往并非是拥有别人所不及的天赋。他们与普通人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善于把不完美的一切尽可能地利用起来而已,尽可能地实现圆满。

有一次,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欧利?布尔在巴黎举行一次音乐会。在饱含深情的演奏过程中,小提琴上的A弦突然崩断了。

一般来说,演奏者在这种情况下会停下来,换一把提琴再演奏。如果不巧找不到另外一把适用的小提琴的话,这支曲子也就只好到此为止了。

但是欧利?布尔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天才:他用剩下的另外三根弦演奏完了那支曲子。

这就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课,教我们如何直面生命中的不足与缺憾:如果小提琴的A弦断了,就在其它三根弦上把曲子演奏完。

任何人都有自己缺点和弱点,任何人也都是无知无能的,只不过表现在不同的事情上而已。但是区别在于,能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的不足,拿出勇气去突破自己,利用剩下的三根琴弦。

在我国北方,农民为了提高枣树的坐果率,每年七月十五就会用刀把枣树的树皮环切割掉一圈,截断其营养向下运输通道。这种方法的学名叫“开甲”,北方方言叫片树。《齐民要求?神枣篇》中说:不斧则华而不实,即为所指。

有人为了观察枣树作品的愈合过程,作了一个试验。把一棵枣树切了半圈,另一棵环切一整圈。然后剪了两条布将伤口包扎起来。

半个月后,观察者解开纱布观察刀口,发现在半圈的刀口上,从两端的下向中间深出了窄窄的两条皮下组织,而环切的伤口上,新皮已经覆盖了整个创面,挤得疙疙瘩瘩结实结实。

从枣树的自我愈合情况中,我们难道不能发现大自然对于缺陷的态度吗?

有一位外科医生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了一连串奇怪现象:患心瓣堵塞症的患者,心脏奇迹般地增大,好像是努力应付心脏带来的缺陷;肾病患者若摘去了左肾,那么他右肾的生命力往往十分强盛。另外,在眼睛、肺等手术中,都是如此。

于是,医生对此深入研究,并从病理学范围扩展到心理学方面。他对一所美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十分之七视力不好,他又调查了100位拥有财富1000万以上的人士,结果表明他们70%以上的出身贫寒。

这种现象曾让医生困惑不解。但在研究贝多芬的过程中,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微妙。贝多芬的听觉从小就存在问题,20岁开始影响正常生活,28岁已聋得十分厉害了,但他从小就喜欢上音乐,创作力最为辉煌的时期,也是他听觉慢慢丧失的时候。听觉全部丧失的时候,他接连写出了《英雄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第五交响曲》……

同样的道理,约翰?密尔顿在44岁时失明了,可是16年后,他写出了不朽的经典巨著《失乐园》。美国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既是盲人又耳朵聋,却能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感动全世界的文字,让所有的人都为其生命力和才华而感叹。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39岁时下肢瘫痪,然而他却成为美国最受爱戴以及最具影响力的领袖,并且史无前例地当选了4次美国总统。

这位医生经研究认为,一个人一旦躯体上有缺陷,必然会产生一种弥补的机能与心理。

如果一个人发现了自己的弱点,只要没有被弱点彻底击溃,那么这些弱点很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达到别人无法达到的高度。有时候,缺陷对一个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十分倒霉的事,它可能是造就我们的一个东西。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得不到渴望得到的一些东西是幸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过去总给人美好的回忆,未来也留给人许多斑斓的遐想。可有时现实的不完美总是那么令人难堪。我们不安于现状,却又不知该怎样改变现状。

平均算下来,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大概只有百分之九十的部分还不错,只有百分之十不太好。如果我们要快乐,就要多想想百分之九十的好,而不去理会百分之十的不好。

我们常常会面临自己无法控制的缺陷。对于这种情形,最为极为乐观的解决办法是:承认它们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一个人可以逃避得掉。人没有任何短处,也必然没有长处。所谓“样样都是”,必然“一无是处”。有深谷才有险峰,优点越侦察出高的人,其缺点往往也越明显。

谁也不可能十项全能,与人类现有的博大的知识,经验、能力的汇集总和相比,任何伟大的人物都难说完美,更何况我们凡夫俗子呢?

接受不可避免的现实,学着去应付缺陷带?来的问题,并且不必为此而烦恼。我们要意识到,烦恼比缺陷本身对我们更有害。如果我们能把用来烦恼的一半时间和精力,改为用来解决由此带来的的问题,那么我们就不会再有烦恼。我们会发现,原来以前的生活中,我们只学会了为问题而烦恼,而没有真正学会如何面对和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来改变心情,有时也需要改变心情来适应生活。山顶山脚,城内城外,没有完美的情境,只有力求自我的完善,让我们对自己的缺陷一笑置之,在不完美中发光

因此,我们可以说,每个人的小提琴都是不完整,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它奏出生命的弦歌。

==================================

==================================

==================================

==================================

第十一章 生活不在于完美(3)

王卫宾

在平凡中追求完美

在人生中也是这样,在面对不完美的时候,有刻意追求完美的人,也有自暴自弃的人。刻意追求完美让人疲惫,可能是一种奢侈,但是因为本身的不完美而不再努力、放弃完善自己,却可能会象上文中所说的破车和脏街区一样,把人生变得混乱而且无法收拾。

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不完美,但这些并不能成为拒绝完善自己的努力。只有当我们把不完美作为条件和前提来追求完美时,才有可能尽最大限度地接近完美,也许这是上帝给我们开的一个玩笑,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规律。

人类正是有了在不完美的平凡人生中追求完美的天性,才能不断完善自己,而使得自身脱去了赖以树叶遮羞的衣服,变得越来越漂亮;有了追求完美的动力,人才能不满足于刀耕火种,才有风起云涌、浪浪相推的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才能在血与火的征战中逐步进化,并成为万物之灵。

诗人白桦说:永恒就是花开花落,永恒就是死死生生。这是在平凡中寻找完美。从这个意义上说,也不能说上帝不完美,他是在透过瞬间的残缺勾勒永恒的完美。

有人说,站在帕特农神庙巨大的立柱之下仰望时,无论从哪种角度、哪个位置看,所有人都会惊叹帕特农都是完美无缺的!可当仔细观察和测量他的每一根立柱和横梁时,又会发现它们都被刻意地弯曲和变形过,为的就是造成人的错觉,达到视觉上最完美的形象。

也许,这就是在平凡中反映和追求完完美的真实写照。

所以,放弃费力不讨好的追求吧!人生就像一盘棋局,而对于人生,所谓完美的局,是一盘下不完的棋局。局布的好,就会四通八达,总是有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同时又总是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等待我们去发现!可是谁能真正布好一个人生的局呢?

当我们追求事事完美时,就忽略了一个完美的结果是由许多并不完美的努力达成的,如果一味地让过程或细节完美,结果就会变得遥远,帕特农神庙就永远不能完成。

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很少会为自己做过什么而感到惋惜,使人烦恼的往往是他自己所没有做过的事。

有兄弟两个住在南海边,有一天夜里,兄弟两个同时做了一个梦,梦见从水里冒出一个人,浑身湿淋淋的说:“你想发财吗?有成千上万的珍珠正等着你呢!想发财,你就得去昆仑山,你只有到那里,才能找到珠宝。”

兄弟两个都醒了,互相把梦里的情形一说。

哥哥说:“昆仑山多远啊,我到底去不去呢?去,我必须穿越沙漠、湖泊、森林,我很可能死在半路,我才不去呢,而且我听爷爷和父亲说,他们也做过这种梦,却从来没有相信。”

弟弟却说:“我知道有危险,但是不去的话,我们这辈子大概就发不了财了。要去!”

经过几天内心的挣扎,弟弟想,去了不见得能发财,但是不去,则一定会后悔。他决定冒险,只身前往昆仑。

千山万水我独行,弟弟千里跋涉,历经了许多艰难险阻,终于风尘仆仆地到达了昆仑山。

天哪!昆仑山不但穷困,而且正闹土匪,弟弟随身带的一点值钱的东西都被土匪抢走了。一位老人发现奄奄一息的弟弟,喂他吃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