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

第27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27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悟?一心是觉悟,一心就没念头,才叫一,有念就二。二就有十法界依正庄严,一没有。一是什么境界?佛在经上给我们说,叫大光明藏。所以我们学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用电影放映机让大家细细观察领悟这句话。电影放映机打开,里头没有影片,银幕上是一片光明,那就是大光明藏。有一念就是电影的幻灯片放进去,你一放进去这就有一念,银幕上它就现相了。现相没有先后,一时顿现,这是大乘经上常讲的,这个现相不是有次第的、不是有先后的,一时顿现,决定没有先后。先后是什么?先后是你的错觉,如果真有先后,它就变成事实,那就不是虚妄的,没有先后。电影放映机的速度还是慢,慢我们容易觉察、容易看清楚是怎么回事情。我们的念头太快了,《仁王经》上说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用这个来计算,我们弹指速度弹得快,大概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刚好两个十万八千,也就是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这个电影放映机镜头的开关,一秒钟开关二十一万六千次,你怎么能知道外面境界相是假的,你以为是真的。这种幻相我们现在明白了,我们叫它做相似相续相。它不是真的相续,张张都是独立的,一个妄念就是一个影像。
  这桩事情科学家发现了,讲得不清楚,没有佛讲得这么清楚。科学家发现物质现象是能量变现的,他说能量在集中的状况之下会产生物质,而物质存在的时间非常之短,佛经讲是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它存在时间这么短。佛告诉我们,所有一切物质现象就是这么发生的。这里头愈研究愈有味道。相是假相,《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点都不错,「如露亦如电」,如露,露是露水,就是我们现在看的相似相续相,在佛法里面讲的是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是抽象的概念,根本不存在。我们看到的现象,是相似相续的抽象概念,这样你才能看到事实真相,你还有什么好留恋的?真正看明白之后,你会法喜充满,为什么?现在听说灾难很多,你灾难就没有了,为什么?假的,不是真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没有一样是真的。你放下分别执著,你就不受灾难;你有分别执著,你就要遭受灾难。
  所以灾难受不受在你自己,你求佛菩萨帮助你、救你,没用,为什么?这是你自作自受。佛菩萨有没有救你?真的救你,佛菩萨把这个事实真相告诉你,这不是救了你吗?你只要能把分别执著放下,什么事都没有了,你真的得到解脱,回归自性!这个重要,回归自性是了不起的一桩大事,为什么?回归自性你就成佛了,至少也成阿罗汉,把执著放下。别人执著与我不相干,任何人所作所为,就是诸佛菩萨,与我都不相干。所以度自己就是度一切众生,为什么?相入,相入就有影响。
  那些众生迷,你觉悟了,觉悟的人住在这个地方会把他们的业,纵然不能完全化解,它减轻,这肯定的。好像他是大浪,你是平静的水,平静水跟大浪一接触,那个大浪降低,平静水也会有波动,它做一个缓冲。从这个现象我们就知道,真正修行人跟这些造业的人在一起的时候,把他的业报减轻。你自己要不真正修行的话,这就做不到,没这个力量;自己真正修行,修行的人愈多,这个力量愈大。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写灾难的预言,不要害怕,可以把它化解。纵然不能化解,可以把它减轻,大幅度的减轻,这不是做不到的。学佛的同学要认真念佛,唯有认真念佛才能化解自己的业障,也就能帮助别人。为什么?自他不二。
  第三「由一切即一故,天在树下」,这个树就是菩提树。第四「由一即一切,树在天上,不起等准前」,跟前面说的意思完全相同。我们再看后面第五,第五就佛身说,「约佛身,谓此树下身,即满法界,遍一切处,则本来在彼,不待起也,机熟令见,故云升也,是故如来以法界身,常在此,即是在彼」。这意思说得好,这就佛身说。我们学《华严》学了这么久,佛身如是,我们的身到底是怎么样的状况?给诸位说,亦如是。佛身跟一切众生相即相入,我们的身跟一切诸佛如来、一切众生身也是相即相入。但是我们迷,迷怎么?不起作用。什么时候觉悟了,觉悟就起作用。所以觉悟这桩事情重要,不能不觉悟。
  怎么觉悟?不能不放下,放下就觉悟。那要注意到一桩事情,决定不受十法界依正庄严的诱惑,你才能放得下。你为什么放不下?你禁不起外面诱惑。怎样才不受诱惑?知道那诱惑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你想想,知觉关系大!章嘉大师早年传给我「看破、放下」,知道一切东西是假的是看破。看破,你才能放下;你要没有看破,那你就放不下。今天你说是有个人要送十亿美金给我,我一点都不动心,为什么?假的,不是真的。谚语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有什么好喜欢的?请你去做,不要说做个国王,大梵天请你去做天王,摩醯首罗天请你去做天王,去不去?不动心。为什么?假的,不是真的,梦中之事。所以佛聪明、菩萨聪明,绝不干这个事情。连摩醯首罗天王这个诱惑都如如不动,其他的小名小利你还能动心吗?这就是完全要知道看得破,看得破你才能放得下。所以这个地方跟我们是一样的。
  如来以法界身,我们各个人都是佛,如来是讲性,讲法性,法性变现的相就是法界身。法界身是现相,常在此、常在彼。这个道理前面讲过,一微尘里面有大千世界,这个大千世界有我,哪个大千世界都有我。所以跟你说,性没有生灭,相当然没有生灭,能现能变的不生不灭,所现所变的哪有生灭!没有生灭。这个道理不好懂,相怎么会不生不灭?我看到有情众生有生老病死,无情众生花草树木有生住异灭,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它怎么会不生不灭?这个东西你看看万花筒就晓得,有没有生灭?没有生灭。万花筒千变万化,没有一个相同的,但是你打开来看看,就那么几片不同颜色的碎纸片在里面。有没有生灭?怎么变都是那些东西,那些东西不生不灭,一个道理。不生不灭的真相就在现前,你就是看不到,你被这些虚妄欺骗了,被假相欺骗了,你才有苦乐忧喜舍的受。阿罗汉以上没受了,苦乐忧喜舍没有了。没有了,叫什么?叫得正受,正受叫三昧,他已经得到三昧;得到三昧,没有苦乐忧喜舍,叫正常的享受。
  所有一切变化自然的,诸佛如来随众生心的变化,他来干什么?他来帮众生觉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没有达到究竟圆满的,他在此地提升自己,帮助众生、提升自己。这前面讲过很多,因为法身菩萨,就是初住以上,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必须在度化众生当中,把自己的习气自然的断除掉,接触这些十法界依正庄严,真的不起心、不动念,习气都没有了。那我们遇到五欲六尘,特别是五欲「财色名食睡」,动不动心?不染著,动心,动心就是习气。你不接触,你不知道还有没有习气,要接触。接触的时候,逐渐晓得,我起心动念愈来愈淡薄、愈来愈轻微,这是进步。五十三参,清凉大师注得好,他给我们提醒,五十三参叫历事炼心,你不经历这些事,你怎么知道你不动心?必须经历,你才知道不动心;必须经历,你才晓得你还有没有习气。
  那是什么菩萨?初住以上,不是十信位的菩萨。十信位的菩萨没有资格参学,乖乖听老师的,不准出校门的;到初住就毕业,你可以踏进社会,踏进社会就是五十三参。五十三不是数字,五十三代表圆满,密宗里头的表法。《华严》显密圆融,这里有很多用密来表法的,五十三代表大圆满。你什么都可以接触,在这里头接触之后,看看你有没有分别执著?有没有起心动念?是不是真的能做到看破放下?看破就是一切明了。明了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般若经》上讲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看破。决定没有分别执著,放下了。不但没有分别执著,根本就不起心动念,这对自己,自受用;对他,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应以什么身得度现什么身,应跟他说什么法就说什么法,没有定法可说,也没有一定的身示现。现身说法都是众生的念头,众生有念自然就有应。众生有念是感,佛菩萨是应,感应道交,相即相入,隐显自在。有感就现,没有感就隐,你就什么都看不到。
  所以要晓得,我们自己跟佛是没有两样,《华严》讲的是自己不是别人,这个最可贵的就是佛所说的直下承当。不要把这个境界推给别人,这个经这是法身菩萨,我们不行,没分,那你就真的没分。如果你要是觉得《华严》是佛为我说的,我本来就是这样,那你就有分。有分没有分在你一念之间。特别要记住,信心决定一切,《金刚经》上说了一句了不起的话,「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清净是什么?没有怀疑,丝毫怀疑都没有,完全接受、完全肯定,般若智慧现前。般若智慧一现前,你才能够远离一切虚幻的染污,就是迷邪染你才真正能离开。你智慧没有开,你总会被外面境界著了迷邪染,这肯定的。
  这个事情就在日常生活当中,饮食起居。所以我们想想,我们凡夫冬天要穿得很厚,穿皮毛、穿棉衣,夏天穿很单薄,为什么?我们就被迷邪染拘束了。为什么?金山活佛,这距离我们不远,他老人家过世是在抗战期间当中,在缅甸过世的。他是江苏镇江金山寺的出家人,他的法名叫妙善,一般人叫他做金山活佛。这个人跟我们一样是普通人,他一年四季就穿一件长褂,一生没有洗过,一生不洗澡,冬天他不冷,夏天他不热,我们一般人没法子跟他比。一餐饭他可以吃三十碗,还可以多吃,人家不给他吃,太多了;一个星期不吃饭,没事,什么原因?没有分别执著,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乐观法师跟他住过四个月,曾经问他,碰到过这种事情。他们在一起,看到信徒,每个信徒装一大碗供养法师,他就吃,吃得很快全吃完了,那个信徒又送来。他在旁边看,数了一下十八碗,他叫信徒不能再送了,法师受不了了。他问妙善法师,问这个活佛,你怎么样?妙善笑嘻嘻的告诉他,不增不减。把乐观法师搞得莫名其妙,他说不增不减。这是什么原因?至少执著没有了。所以佛在经上跟我们说的一句话,《金刚经》上讲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个法门是指一切法。吃饭多少,平等,所以他不增不减。
  弘一大师没有出家之前是花花公子,那个人是多么挑剔、多么执著的,一点点不中意他都不行,都通不过那一关,饮食起居非常讲究。出家学佛之后,一切随缘。他在新加坡住过,新加坡那边老同修还记得,他说弘一法师很好侍候、很随缘,一点挑剔都没有。你给他吃咸的,你说太咸了,他说咸有咸的味道;淡的,淡有淡的味道,一丝毫挑剔都没有。果然离开了分别执著,一切饮食也都一体化。什么?《华严经》上跟我们讲心转境界,你意念上没有分别执著,一切万物是平等的。我们因为有执著,酸甜苦辣咸;没有执著,酸甜苦辣咸是一味。那一味叫真味,法味。
  谁能做到?破了执著的人就能做到。换句话说,我们常讲对一切人不执著,对一切事不执著。对一切事不执著,「天下本无事」。为什么那么多事?「庸人自扰之」。真的,一点都不假。对於万物不执著了,万法是一,一味,一味是真味,一味是三昧。可是你有起心动念的时候它就起作用,酸甜苦辣咸它起作用;到你没有执著的时候,酸甜苦辣咸是一味。不深入经藏这个道理不懂,我们现在多少明白一点,虽然自己没有入这个境界,但对这个事情我肯定一点怀疑没有。那修行就是练功,练就在生活上,要把我们的解跟行合一。解行合一你就真正得利益。最重要的要有信心,坚定的信心,一丝毫不怀疑。冬天冷了衣服穿少,不行,冷了,马上就冷,就要加衣服。如果有信心把冷忘掉,他就正常。夏天热也是如此。
  我这一生遇到一个人,章嘉大师,我认识他的时候我二十六岁,他老人家六十五岁,他大我三十九岁,是我祖父辈的。章嘉大师你们看那个照片,就像照片上一样,那是礼服,他四季都穿这样的。冬天穿我们觉得没什么问题,夏天也是这样的,这不热吗?我们不敢问他。道源老和尚问过他。夏天,那个时候台湾第一次印《大藏经》,他们这些老和尚有影响力的人,在台湾环岛宣传,希望大家来订《大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