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北侯 >

第107部分

北侯-第107部分

小说: 北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才面前,上面书写着赵有才平日所犯下的种种恶行,看着地上这些状纸,赵有才面如死灰,这些事情,他是怎么知道的。
“奉镇北侯口谕,查灵县县令赵有才,贪赃枉法,欺压地方,着大明侍卫副统领林金生负责抓捕此人,抄起家产。”这个侍卫把李从年的话,高声念了出来,然后眼中满是冷笑的望了赵有才一眼,冷喝道:“把这狗官带下去,让侯爷发落。”
清风徐来,一大早灵县的百姓起来就发现。平日里扬威耀武的灵县县令赵有才一家人,全部穿着单薄的内衣,被一群披盔带甲的士兵围在县衙大门前,旁边还有数百匹健壮的马匹,停在另一边。这些军士身上流露出来的杀气,让这些老百姓心里不由得感到一丝害怕,还有远处押解过来的朱焕山的全家,让现场的百姓顿时沸腾起来,难道朝廷真的派人拯救大家了吗?
有些胆大之人,上前询问这些守备的军士。由于大明侍卫都是征召农家子弟,平日教导让这些士兵爱民如子,所以对于百姓们的询问,这些侍卫有问必答,当听说这些侍卫是来捉拿罪犯赵有才和朱焕山,顿时围观的人群里,纷纷发出一阵感叹:“真是老天有眼。”有些平日里被赵有才欺负的百姓们,忍不住抓起手里东西纷纷朝为首的赵有才扔去,发泄着他们平日里的不满。
“官者不为民,民则不护官。”如果一个地方的官员不为民做主,整天想着搜刮民脂民膏,那么百姓们又为何去拥戴他,爱护他呢!百姓给予他的,只有深深的仇恨与敌对,赵有才脸若死灰,对于百姓□□的臭鸡蛋,烂菜叶丝毫不懂得躲避,仿佛被吓呆了一般。
他始终想不明白,从始至终李从年根本没有出过县衙大门,是谁那自己犯下的恶行告诉他的呢!而且他不是已经答应给自己开脱吗?正在这时,赵有才却见一辆雕饰着龙纹,挂着黄色幔子,充满皇家威严的马车停在了县衙大门门口,身后几百个手拿兵器,身披盔甲魁梧的步军,环卫在这俩马车的周围,马车停罢,李默连忙揭开马车的帘子,把李从年扶下马车在他的身后,高起潜满脸的得意跟着李从年走下了马车。
“侯爷!你不是答应为我开脱的吗?你怎么言而无信,出尔反尔!”望着李从年的出现,赵有才脸上不甘心朝李从年和高起潜大吼起来。
“哼!和你这种人,还讲什么信用!严家几十口人冤魂能原谅你吗?还有这些被你们欺压的百姓们干不干。”李从年寒着脸,嘴里冷喝道,这些官员拿着大明的俸禄,却不思精忠报国,却仗着手里的权利,为非作歹鱼肉乡里,这样的人留之何用。
“杀了他!杀他了!”望着赵有才现在这般摸样,那些老百姓根本没有半点怜悯之色,平日里被赵有才欺压的老百姓终于有了翻身的一天,现在怎么能让赵有才逃脱制裁呢!听见一阵高过一阵的呐喊声,李从年的眼中满是杀机:“杀!”
一阵充满杀意的冷喝的,从李从年嘴里发出之后,现场顿时变得寂静下来,每个人目光都满是吃惊望着李从年。“不杀此人不足以平民愤,来人把赵有才一竿首恶就地正法,从犯打入大牢,等候朝廷的发落。”
“赵有才,你还记得我吗?”正在这个时候从李从年身后冲出来的严慧,上前给了赵有才几个巴掌,嘴里哭嚎着:“你还爹爹的命来!你还我严家几十口人命来”严慧嘴里通天的哭嚎让在场的人无不闻之落泪,严家的惨剧在场的百姓那可都是心知肚明,要不是迫于赵有才和朱焕山的淫威,这些百姓早就揭发他了。
“我是皇族中人,你没权处置我!”被押解过来的朱焕山脸上心有不甘的挣扎着,想要摆脱那些军士的束缚,嘴里满是狰狞威胁着李从年道,根据大明律法,皇族中人犯法交给宗人府处理,外廷官员不得过问。
“呸!万岁爷有你这种亲戚,真是丢尽皇家的脸!”望着朱焕山那嚣张的摸样,高起潜满脸不屑朝他吐了一口口水,想这种就是连高起潜都看不起,在他身边的李从年冷笑道:“本侯知道我没权处置你,可是他赵有才今天必须死!”眼前这个十足的胖子,李从年根本没放在眼里,大明时期的皇族不过是圈养的猪而已,根本没有多大本事,他堂堂的镇北侯怎么会怕的呢!
“杀!”随着一声洪亮的喊杀声过后,赵有才和他的几个心腹在雪亮的刀锋过后,变成了几具无头的尸体,这种杀伐凌厉的手段,顿时把所有的人都震住了,旁边的高起潜偷偷望着地上还在抽搐的尸体,悄悄抹了抹头上的冷汗,心里暗叹道:“侯爷的杀气还是这么重啊!”


、第一百六十章 崇祯思索(1)

第一百六十章 崇祯思索
当李从年带着朱焕山和严慧主仆回到京师,向崇祯禀告这次的发生的事情,来到御书房里,听完李从年的汇报之后,崇祯坐在御椅上闭目沉思,崇祯的这副摸样让李从年十分的不解,他不知崇祯到底怎么了,现在国事已经上了轨道,就算有什么事情在他们共同努力下大明的局势已经趋于平静下来,关外有祖大寿和关宁大军在,历史上的关宁铁骑不是没有战斗力,而是子把小集团利益看得太紧,舍不得损耗自己的实力。
可是大凌城之战后祖大寿看到鞑子的弱点,自信心有些膨胀起来,加上永城卫帮关宁铁骑训练的上千基层军官,可以说李从年已经在关宁铁骑中掺入沙子,改变了关宁铁骑怕死不愿损失实力的心里。
“你就是朱焕山?”沉吟了一下,崇祯靠在龙椅后面望着跪在地上的朱焕山,脸上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说起来,眼前这个人和崇祯也算是亲戚,虽然血脉相隔很远了,但是他们血液里毕竟流着相同的血。
当初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对昔日朱家的后裔,那可是想当的厚赏的,衣锦还乡毕竟是所有人的愿望。也就是这样名不经转的凤阳却因为朱元璋的存在而闻名天下,并且单独化为一个府。可以说朱家对于自己的家人那可是想到优厚的,不仅赋税最轻,而且没什么徭役。
只是朱元璋恐怕也没有想到当初为亲人着想的惠民政策会成为国家的拖累,经过一百多年的繁衍,朱家的子孙可以说在各地繁衍了数十代人,一年发放的禄米就是大明一年赋税一倍,这样真的值得吗?崇祯脑海里深深的想着这个问题,到底家和国谁更大一些。
“小的就是朱焕山!”那个灵县县公扭着肥胖的身子,费力的跪在地上朝崇祯禀告刀。望着眼前这个两百多斤的大胖子,崇祯心理一阵无语,难道藩王的都要长得这么丰满吗?其实崇祯并不知道,大明的藩王除了吃就是睡,能行走的地方就是一个封地,他们根本一生之中不能踏足这个小小的城池,只能终老在这个封地当中。
无事可做的这些藩王和只得朝酒色财气方面发展了,所以大明的王公贵族只得把自身的精力投入到酒色财气中,也造就了这些藩王们成为都是一个个大胖子。
“皇上!冤枉啊!”这个朱焕山一见到崇祯皇帝,嘴里立马干嚎起来:“这些都是赵有才自己做的坏事,我根本就不知道啊!”朱焕山嘴里虽然哭丧着,心里却一副不以为然,在他想来只要把身上的责任推干净,崇祯一定会网开一面,放他一条生路,最多不过是罚点银子而已。
这在大明的历史上不是没有过先例,可是朱焕山却没有想到崇祯皇帝这次真的动了杀机,自从认识李从年以来。李从年隐隐约约对崇祯灌输家国观念这时候起了重大的作用,在崇祯想来,皇族的特权阶级已经超出了国家的承受能力。


、第一百六十章 崇祯思索(2)

而且根据谍战司传来的情报,各地藩王都过着奢侈无比的额生活。特别是当初国库遇见困难,崇祯向各地藩王借钱,竟然只招募得三万两银子,这让已经让崇祯产生了猜忌之心,感情这天下只是我一个人?你们也是朱家的子孙,享受着太祖皇帝的恩泽,可是到了国家危机关头,该出力出钱的时候,却没人响应,这样的人还维护干什么。
“哼!这么说,你一点责任都没有了?”崇祯脸上大怒,拿起桌子上的砚台就朝朱焕山头上砸去,要不是朱焕山躲避及时,恐怕他的额头都要被崇祯砸出血了,浓厚的墨汁把朱焕山搞得全身乌黑,整个人仿佛黑人般浑身发着抖跪在地上,撅起的屁股差不多有半人高。
“皇上息怒,皇上息怒!这都是赵有才的干的好事啊!跟小人一点事情都没有啊!”朱焕山脸上上苍白,嘴里结结巴巴给崇祯磕着头。他没有想到崇祯的怒火竟然这么大,那眼中通天的杀意,让朱焕山的双腿不住颤抖,头也不干抬的俯在地上。此刻他的心里充满了后悔,早知道严家的背景这么厚,那还惹什么严家啊!
“狗屁!”从不爆粗口的崇祯,抓起桌面上的奏折砸在他的身上:“这是你收买的那些土匪的供词,严家四十几口人,就是你和赵有才出钱雇凶杀人的,还敢狡辩。我们老朱家的名声就是被你们这些猪狗不如的东西搞臭的!”朱焕山的狡辩,让崇祯忍不住冲上去想踹这家伙解解气,要不是现场他被李从年拿住的话,这个朱焕山真的要被他打成猪头了。
“皇上息怒!”旁边的李从年在也看不过去,上前劝慰崇祯道:“皇上何必动怒呢!天下藩王欺压百姓甚多,也不差眼前这个朱焕山,要想预防以后这种事情的发生,就必须想一个办法解决问题啊!”
“呼呼!爱卿说的不错!来人!把这狗东西交给都察院和刑部处理,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告诉那些人,谁敢徇私枉法,小心他们头上的乌纱!”听见李从年的劝告,崇祯脸上轻呼了口气,坐龙椅上喘着气,呼叫门外的侍卫把朱焕山抓走了。
“皇上!小的可是您的亲戚啊!也算是皇皇家贵胄啊!皇上就饶小的人一命吧!皇上……”渐渐满嘴求饶的朱焕山被侍卫们拖了下去,望着这个被侍卫拖下去的朱焕山,李从年心里一阵冷笑,这些仗着特权欺压百姓的贵族,都没一个好东西,要不是现在要做的事情的太多,开放海禁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李从年早就禀报崇祯撤藩了。
自古以来藩王都是统治阶级不稳定的因数,因为这些藩王势力强大,不仅站着国家的过多的资源,而且犹如国中之国,这种情况一直伴随着大明灭亡,虽然李从年知道道藩王对于国家的危害,可是现在他还无法彻底改革。
“哎!都说是血溶于水,可是朕却怎么觉得这些和朕血脉相连的亲人们,对大明却比不上一个百姓的奉献大。”崇祯靠在龙椅上,脸上满是茫然:“李爱卿,你说这些人朕还能相信吗?”


、第一百六十章 崇祯思索(3)

望着满脸疲惫的崇祯,李从年知道崇祯是被皇室之人伤透心了心,可是李从年却是一脸不语,他知道有些事情,就算你心里明白,可是却不参与,这是本分问题。李从年的漠然不语,崇祯心里也明白他的顾虑,和皇家家务扯上关系,这是做臣子的大忌,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这些皇帝的想法,自古以来那个揣摩皇帝心里的臣子能有好下场得。
“这份奏折,你看一下,给朕说说这个主意如何!”崇祯把一份奏折递给李从年,这是他思考多日想出来的办法。满脸好奇的李从年接过崇祯递给来的奏折轻轻打开看了看,不一会他眉宇间的眉头皱着的更深了,没想到崇祯的胆子竟然怎么大,想要快刀斩乱麻,可是这种事情却是不能急的,得循循善诱,不然操之过急反而引发不好的后果了。
“怎么?连你也认为不行?“崇祯望着李从年脸上的表情,崇祯嘴里忍不住问道。这可是他辛苦几天几夜想出来的办法,“皇上的办法不错,可是现在不是最佳时机!”李从年轻轻合上奏折,脸上为崇祯解惑道。
“为何?”崇祯问道。
李从年想了想,他为崇祯分析道:“理由有三点。第一点:眼下内乱刚定,本应让百姓休养生息,贸然动了藩王的话,那些藩王不甘心谋反的话,恐怕战火又起。第二点:马上朝廷要放开海禁,和海外贸易。而银子却十分的缺乏,可是各地藩王的却是家产丰厚,和地方大族关系也十分融洽,要是贸然撤藩的话,恐怕海禁无法开放。”
李从年想了想又道:“而且皇上撤藩举动发出,就会给天下臣民一个不好的印象,认为皇上不过家族轻易,掠夺臣下的家产。”撤藩,李从年并不反对。可是这时候撤藩百害无一利,李从年是不能同意的,这种适得其反的事情,他李从年不能做,也不会让崇祯自己跳进这个火坑的。
李从年的一阵分析,让崇祯深刻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只见他站起身来朝李从年感谢道:“如果不是李爱卿在朕身时时提醒自己的话,朕恐怕将会番许多的错误啊!”崇祯的这番感叹,可是发至肺腑的。其实崇祯在历史上是一个真正想振兴大明,拯救大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