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北侯 >

第115部分

北侯-第115部分

小说: 北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些放大,紧张呼吸的身体忍不住呆滞起来。
“这,这就是侯爷你说的宝贝?”福王有些结结巴巴指着李从年手上的那本黑皮线装书,这种书福王书房里满屋子都是,虽然福王从来没有看过,可不代表他不知道这东西是什么。
“嘘!王爷小声点!”对于福王的反应,李从年心里不以为意,反而小声肚对福王道:“王爷小声点,这可是至宝啊!本侯在京师找了十几个番人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翻译出来的海外地图天书。”
“什么?侯爷不是开玩笑吧!”福王有些紧张抢过李从年手里的那本书,只见厚重的书皮上写着海域寻金辑,光凭手感福王就觉得这书不一般,只见他迫不及待翻开书,上面用简单的笔画勾勒出来了海外的大概的地形,还有土地分布和人口情况,最主要的是上面一个小小的故事把福王顿时吸引在了这个书本之中,就连旁边福王世子忍不住心里的好奇,凑过眼睛上去之后,整个身体顿时呆住了。
只见地图旁边用白话写了一个很短的故事,故事的大概内容是说叫李齐的商人在海外遇到风浪之后,竟然飘到一个满地黄金的地方,而且那里国王见这家伙长得十分的帅气,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这家伙,当老皇帝死了之后这家伙不仅当上这个国家的皇帝,还娶了美丽的公主逍遥快活。
如果有后世的人看到这个故事的话,一定会觉得这故事怎么和一千零一夜故事里的情节那么相似呢!而且故事烂俗得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可是他们一定不会知道这么烂俗的故事会在大明的华夏吸引一批批的狂热淘金者跑出华夏,去海外淘金。
“嘿嘿!王爷这书好不好啊!”望着福王和世子那沉迷的摸样,李从年心里一阵好笑,这书里的故事虽然情节老套,剧情烂俗。可是对于没有接触过新鲜事物大明藩王来说不亚于一场强烈的地震,故事里面黄金额权利深深的勾引着每一个人神经。
“好好!这书真是太好啊!侯爷里面说的故事是真的吗?”听见李从年的问话,福王凭着强烈的意志,才念念不舍从书本上移出目光来。在福王看来如果这本书上面的情况是真的话,那么海外之地他可是真的要去看看了。
“哈哈哈!王爷说笑了。在本王看来这故事是虚构的,天下哪里会有满地黄金的地方啊!”听见福王的话,李从年却是矢口否认,只见他对福王道:“不过里面关于海外有金矿的事情这倒是真的,只不过这些金矿开采都不易,所以现在还没有人发现而已!”


、第一百七十一章 海域寻金辑(2)

“什么,海外真的有金矿?”福王忍不住站起身来,虽然他现在可以算是富可敌国,可是没有一人会嫌自己的钱多,而且去海外不禁能恢复自由,尝尝当皇帝的滋味,那种站在权利巅峰的感觉一定是分的美妙吧!
“当然了,根据锦衣卫从海外传来的情报,那些番人一船一船的往他们国家运送黄金,要不是我大明海军疲惫,本侯早就奏请皇上霸占那个地方了。”李从年从福王手里回那本书,指着南美洲大概地图的摸样对福王道。
这本海域寻金辑不仅图文并茂介绍了海外的情况,而且里面许多蛊惑人心的小故事常常让人忍不住心生幻想,想要去外海闯一闯的冲动。这是李从年让谍战司宣传部搞出来,里面不仅有海外的地图,还有各地的风土人情。
“那这本书,能不能卖给本王?”福王双眼放光的往这里李从年手里的那本书,只要有了这本书,他福王就能首先在海外立足了,先行一步的人,永远都能走在别人前面,因为大家的起步点已经拉开了很大的距离。
福王的这番话让李从年心里顿时哑然一笑,这家伙终于上钩了,看样子事情已经成功了一半了。端着桌面上的茶,李从年这时候打着太极朝福王细细分析道:“王爷有所不知,这书本侯已经京师书印局刻板了,两个三个月之后书就会出来了,王爷到那个时候去买一本不就行了?”
“这个…”福王眼巴巴望着李从年手里的书,有些眼馋起来面上呐呐说不出话来。
“呵呵!这书本侯就送给王爷你,不知道这河南赈灾一事?”李从年大手一挥把手里的那本书,放在福王身前。福王现在这般摸样就是和他后世看小说时候一样,心里装着事情总觉得不把书看完,心里根本就不舒服。
“行,河南赈灾一事,侯爷回去告诉皇上,本王愿意献出两百万石粮食作为赈灾物资!”想了想福王咬咬牙,拍着石桌道。只不过右手隐隐传来的剧痛让他有些后悔,刚才干嘛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啊!这些粮食不仅是卖崇祯一个面子,也是为了让李从年实现建藩国于海外的计划。
其实说白了,这些事情都不过是和崇祯的一个交易而已,崇祯要粮食,福王要建国海外的承诺,而这些都是通过李从年牵线搭桥把他们两人的要求互换进行下来的,得到福王的承诺李从年顿时放下心来,有了福王的承诺,这河南大旱的事情基本上已经解决了。
只见李从年面上露着笑容朝福王祝贺道:“既然王爷如此豪爽,本侯一定不负王爷所托!”李从年站起来朝福王告辞。既然事情都已经谈妥了,李从年想早些回去向崇祯汇报劳动成果。
望着李从年和李默等人离开的摸样,旁边抱着那个锦盒的福王世子,脸上有些有些肉疼的望着自己的父王道:“父王,你真的要拿出两百万石粮食帮朝廷赈灾?那可是咱们福王府三年的粮食库存啊!”在大灾之年,这粮食可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啊!对于这么一大笔银子在他的眼前消失掉,福王世子心里可是十分的不舍。


、第一百七十一章 海域寻金辑(3)

“你个笨蛋!”福王望着自己的这个嫡长子,脸上有些怒气冲冲道:“你也不想想,要是镇北侯侯爷真的说服了皇上让咱们这些藩王建国于海外,到那时候你父王我也算是一个皇帝了,虽然也是大明的属国,可是到那个时候,怎么可以在自己国土之内到处巡视游玩,哪里像这样整天关在这洛阳城里,那也不能去!”
福王一副开解摸样对自己的这个儿子分析道:“到那个时候,你就是太子。这是多少钱都换不回来的!再说了,你真的当上了皇帝,那天属国之内所有的钱财不都是你的,今日花费钱财不都有赚回来了吗?”
在福王半天分析之下,福王世子顿时回过神来,强忍住心里怦然心动的心情,嘴里忍不住问道:“可是要是皇上不同意呢?”
听见他的话,福王面上冷笑了下,自己怎么生了这个白痴般的儿子,这里面的利益关系怎么都看不清啊!“皇上乃一国之君,如果他说出去的话都不算数,那天下还有谁会相信他的话,镇北侯如果没有皇上的授意,就算他再权利滔天,给他十个胆子镇北侯也不敢拿此事糊弄你父王我。知道吗?这就是叫手段。”
作为藩王,谁过没有那么一点小聪明,不然的话在大明百年悄然削藩的计谋下,他们这些藩王早就被撤销了,哪里还有福王府的存在。在福王看来,此事对李从年和崇祯也没有半点坏处,镇北侯在皇上面前长了面子,稳住了圣心。而崇祯不仅消灭了河南大旱和河南民变之乱的变因,而且把他们这些藩王都踢出大明发配到海外,免去了心头之忧,而他们这些藩王却是龙出海外,变得自由自在,在不用在困守在一地,当成一只富贵猪来养活了。
在福王的描绘下,福王世子仿佛看到一张美丽的画卷,他身穿龙袍站龙椅上俯看大地,无数漂亮的宫女和太监朝他跪拜,华丽的皇宫李堆满了无数的金银珠宝,玉器玛瑙,两琅满目,刺得的他眼睛都快要真不开了。
“哈哈哈哈!”想到这里福王世子擦了擦嘴角的口水大笑起来。
“混账!”望着自己嫡长子一脸白痴笑容的摸样,福王忍不住扒了一下他的头吼道:“大白天,做什么白日梦?这件事情你可得给本王藏在肚子,可不要坏了侯爷的计划,知道吗?”福王脸色有些难看吼道。
“是是!孩儿一定会守口如瓶的!”福王世子突然觉得头上一疼,脸色大怒,谁敢打朕的头,真是活的不耐烦了。却没想到会过神来的他却看到自己父王那张难看的脸色,嘴里连忙改口保证道,这件事情他当然会守口如瓶,要是让其他几位兄弟知道了,他这个太子之位可就危险了,虽然他笨,可是福王世子却是不傻,这里其中的厉害关系他还是多少知道些的。
可是福王世子看了半天,却见福王的脸色憋得越来越红,好像在强忍些什么,这时候他心里一跳,莫不是父王发生什么隐疾了。“父王,你怎么了,你可别吓孩儿啊!”脸色一副着急,满头大汗的摸样让福王顿时有些感动,这孩子还是挺关心自己,不枉自己那么疼爱他。
“我,没事,快叫太医,刚才用力过猛,右手脱臼了!”只见满脸通红的福王举起右手说道。只见他肥腻的右手已经铁青了一块,看样子是骨头受伤了。看到这里,福王世子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这老家伙真是大惊小怪,老子还以为你突然要归西了呢!当然这些只不过是他心里的想法,此刻的福王世子脸上满是孝顺的摸样,一副忠厚老实的表情,只不过因为实在太胖了,这副表情怎么看都十分的变扭和搞笑。


、第一百七十二章 内相(1)

第一百七十二章内相
福王算计的不错,在以后的十几日里,河南之地十几个藩王都被崇祯的一道圣旨传召来了洛阳,而崇祯也不出面,都是李从年在外面招待。在这十几日里李从年把那日在福王府所做的事情对每一个藩王都一一做了一遍,很快他就筹集到了八百万石的粮食。
当看到这个恐怖的数字之后,崇祯这才知道,原来各藩王府竟然真得富可敌国,光是那这次捐献的粮食就足够这次河南赈灾之用了,照这样估计,那么些藩王家里的财富恐怕出乎人的预料之外啊!
“嘿嘿!没想到富可敌国,真的是富可敌国啊!”望着谍战司统计上来河南藩王的家底,崇祯却是靠在椅子上沉默不语,谁也没想到这些藩王的财富,竟然已经可以抵挡国家两年的国税。不,应该说国家都没有他们富裕。
“皇上不必忧虑,这些藩王都是以民之力养之,等河南大灾平息之后,只要海禁一开,百姓们的生活就会好很多了。”望着崇祯那黯然的摸样,旁边宋献策和牛金星都是面面相觑,只有李从年似乎知道崇祯心里想些什么似的,嘴里开解道:“等海禁成熟之后,就可以先迁出最苦难地方的藩王,皇上在这里发愁,还不如行动起来,为百姓多做些事。”
李从年的话让宋献策和牛金星不由得为李从年捏了一把汗,侯爷怎么能如此和皇上说话呢!可是崇祯的反应却是让他们两个下巴都差点掉到了地上,只见崇祯听见李从年劝诫,脸上却是满脸愧色,面上承认道:“李爱卿说得是,朕有些杞人忧天了,朕连那些鞑子都不怕,还怕这些藩王?”说到这里崇祯脸上顿时来了精神,然后拿起书桌上的奏折看了起来。
这个时候宋献策和牛金星在明白什么叫圣眷在握,怪不得李从年年纪轻轻就已经荣登了侯爷之位,掌握朝政大权,光是崇祯的这般无私的信任,就是其他人所不能比拟的,宋献策和牛金星只得满脸苦笑,可是心里却是还有一丝兴奋和激动。既然镇北侯被崇祯这么信任,那他们这些跟随李从年的人那可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在这朝局之中定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才尽其用了。
在看了半天的奏折纸糊,崇祯把一本奏折交给李从年道:“这是朕这几日来,朕草拟关于那些海外属国建国的计划爱卿给朕看看有什么遗漏的地方!”李从年接过这本奏折,望着上面崇祯这几日来和宋献策和牛金星商议的藩国计划书。只见上面关于藩国的种种办法,从军事到内政条条政令都有详细的解释。而旁边的牛金星和宋献望着李从年看着那封奏折摸样,两个人心里都有些紧张起来,毕竟这些东西都是他们两人这几日来,劳心劳肺,苦思冥想出来的。
很快李从年就放下手里的奏折,只见他脸上十分的满意道:“皇上这计划不错,也很全面。只是关于这内相一事臣却觉得大可不必。”在这封划书里,崇祯采取驻军和派遣内相的办法,准备控制海外藩国,可是在李从年看来,这大可不必如此。


、第一百七十二章 内相(2)

“哦?爱卿说说!”李从年的话,让崇祯眼前一亮,他想听听李从年有些什么好的主意。
“皇上派遣内相,首先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在这藩国之中,百姓和大臣们是听藩王的,还是听内相的。”派遣藩国内相,这本没有错,可是以后藩王属地都在海外,这内相一去就是好几年,不仅路途遥远,有什么事情也不好传递,当藩国出现意见相左的时候。藩国之内臣民到底应该听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