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北侯 >

第44部分

北侯-第44部分

小说: 北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见李从年的话,崇祯却是满目沉思。是啊!辛苦操劳了这些年,可是天下局势却是越发的糜烂,根本没有半点回转的余地,想起这些他最为什么头疼。
银子!对就是银子。平叛要钱,救济灾民要钱,抗击鞑子要钱。如果说大明在和敌人作战,还不如说这些年来崇祯是在和银子作战。


、第六十八章 财源(1)

第六十八章财源
〃银子〃想到这里,崇祯不禁脱口而出道。
〃皇上英明,的确是银子,中原地区的流民作乱,关外鞑子杀出,这一切都是因为银子。〃
听见崇祯嘴里脱口而出的话,李从年知道他已经深深把崇祯吸引住了。〃百姓为什么造反,就因为吃不饱饭,活不下去,才不得不进行造反,如果国库有钱救济灾民,那百姓会不会跟着造反呢!〃
李从年自问自答道:〃不会,那么内乱已解,就算有些一小撮野心份子,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来。〃
李从年的这番分析却是让崇祯眼前一亮,以前头疼诸多纷乱事件渐渐透露事情的本质,要是国库充裕,就能救助灾民,就能训练更多的军队,抵抗后金的入侵,那天下局势还如此糜烂吗?
〃可是现今天下灾荒不断,要是在收税的话,百姓恐怕都得被逼反了。〃崇祯也知道银子的重要性,可是现如今天下百姓已经被严重的赋税压迫得喘不过气来,要是再加税的话,恐怕百姓纷纷会被逼反了。
对于崇祯的疑问,李从年却不答话,反而朝崇祯说道:〃既然我们知道平定天下,要银子,那我们就得知道收来的银子哪里去了。其实皇上不知道,百姓们上缴的赋税,早已够支持平定后金的战役,只是百姓们辛苦上缴来的赋税大部分进了□□污吏的手里了。〃
〃什么,你说的可是真的?〃对于李从年的话,崇祯感到十分的不相信,难道真的是那些□□污吏们在搞鬼。
〃是的!民间有一句俗语,不知道皇上听说过没。〃李从年却不说□□的恶行,反而绕到另一边,说起了俗语,个情况却是让崇祯感到面上一阵疑惑。
这个李从年到底在搞什么鬼,虽然心里十分的不解,崇祯还是顺着李从年的话答道:〃什么俗语?〃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李从年不紧不慢的解释道:〃也就说,当了三年的地方知府,能赚到十万两银子,这还称得上是清官,受到万民的称颂。〃
听见李从年的解释,崇祯皇帝的脸上顿时有些难看起来,观华夏的历史,对□□最厌恶的恐怕要数明朝了,无数恐怖的刑罚都阻挡不住□□的横行之路,黑暗之手。
这里虽然也有明朝官员俸禄极少的原因,可说到底的却是官员那种仗着权利为非作歹的心态,没有人能监督他们。
〃所以圣上要想平定天下,治贪却是首先要做的三件事之一。〃李从年砸了砸嘴巴,拿起桌面上的茶杯了口茶继续说道。
〃呼〃轻呼了口气的崇祯,平息着心里的怒火,脸色有些难看的望着李从年:〃行了,朕不是枉杀之君,你有什么方略都一一说出来。〃
崇祯的话,让李从年知道崇祯已经接受了自己的观点,他说的话,崇祯是听进去了。
〃微臣遵旨。〃李从年又拜了下道:〃万岁要想平定天下,首先要做的是,开海禁,练兵,治贪。〃


、第六十八章 财源(2)

〃开海禁,练兵,治贪。〃崇祯细细品味着李从年说得这三件事情,后面两件事事情,崇祯还知道,可是这个开海禁,崇祯却是一脸糊涂了。
〃这个开海禁和平定天下有和联系?〃这不能怪崇祯,因为从小生活在北京的他,根本不知道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那就是大航海时代。
这个时候正是海外贸易兴起的时候,为了寻找传说遍地黄金之地,无数的西方商人开着商船来到大明,购买大明的丝绸陶器回到西方贩卖,赚取巨额的利润。
要想筹措军费,就必须开海禁,进行海外贸易,而且只要开放了海禁,西方威力巨大的火炮和刚刚兴起的科学技术之风,一定吹到大明,带动这封闭的大陆。
当听到李从年嘴里只要开放海禁之后,那巨大的税收,崇祯心里颇为心动:〃你说的这一切可都是真的?〃
〃万岁放心,臣觉无半点虚言。皇上想必知道南宋赵构定都杭州的史实,微臣请问皇上,当时南宋是靠什么养起了上百万的大军,是土地?不是,是海外贸易。〃
李从年知道崇祯已经心动了,是时候添上另一把火的时候了。〃只要开了海禁,有了银钱,朝廷就可以救助灾民,平定内乱,到时候休养三四年,储蓄民力,到时候何愁后金不灭,那时候皇上不禁恢复了□□的大明天下,甚至超越让大明超越汉唐雄风也不是什么问题。〃
〃真的吗?那朕马上下旨开放海禁,进行海外贸易。〃说做就做的崇祯,准备叫人下旨让人开放海禁。
可是冲动的崇祯,却被李从年制止了,这让崇祯十分的奇怪:〃李爱卿难道还有什么问题吗?〃
却见李从年满脸严肃的望着崇祯,嘴里不紧不慢说道:〃党争。〃
当从皇宫出来后,天色已经渐渐落下了黑幕。旁边的张春已经得到了旨意,将要回乡养老了。
临别前张春最不放心的就是这个,刚刚收了几天的学生:〃国忠啊!万事要小心谨慎,眼下你一跃侯爵之位,不知道有多少双嫉妒的眼睛在看着你,所以无论将来你想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啊!〃
〃放心吧!老师。学生知道怎么做,回乡路途遥远,希望老师你得多加保重啊!〃听见张春那关心的话语,李从年心里十分的感动道。
哎!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最后靠得只有你自己了。听见李从年的话,张春心里暗暗叹息着。
当日崇祯皇帝容光焕发的出现在张春和王承恩面前的时候,张春知道眼前这个自己的学生,将会掀起一个新的时代,这是他的为官多年所得来的经验。。
而现在他已经六十岁了,对于大明和崇祯来说张春已经尽到了自己的义务,现在他只能祈求上天,保佑李从年带领着大明,离开这黑暗深渊,还天下一个没有战争的天下。
李从年着在家丁搀扶下走进官轿张春,心里一阵感触,在大明这万分危险的尽头,像张春这样的老人们,撑起了大明的天下,然后大明是硬是撑了十七年,才被李自成所灭。
〃侯爷,咱们现在去哪里?〃李从年刚刚走出皇宫,亲卫营的李默却是满脸高兴的走上前来,脸上嬉皮笑脸道。
〃走!你也来调笑老子,现在去吴府。〃李从年上白了李默一眼,右脚轻轻踢了李默屁股一脚,这小家伙高兴个啥,这个侯爷是那么好当的吗?
〃嘿嘿!现在我可是北侯爷的侍卫统领了,这要是回到永城,岳澜和赖三他们还不得羡慕死我啊!〃对李从年的白眼,李默装着没看见,脸上兴奋说道。
对于李默那小孩子的态度,李从年也没有了办法,翻身上马抽着马臀,带着十几个亲卫朝吴襄在京师置办的府邸跑去。
李从年并不知道,当他和张春离开皇宫之后,脸上带着兴奋之色的崇祯转回内宫,来到一个皇宫里的道观前,朝等候在那里的一个五十多岁的道士说道:〃柳道长真是神人啊!〃
崇祯大手一挥,让那些随行的宫女太监都退了下去,就连王承恩也离开了。
对于出现的这个道士,王承恩心里满是疑惑,什么时候崇祯皇帝开始信道了。
虽然他很想留下来察看一番,可是崇祯皇帝的旨意他却又不得不尊崇,带着那些宫女太监在道观前等待着。
那个五十多的道士,白发飘然,只见手里长拂轻轻扫去半空中的灰尘,一副仙风道骨的朝崇祯恭贺道:〃这都是皇上的机缘而已,贫道只不过顺天应命而已。〃
〃我们进屋谈。〃崇祯迫不及待拉着这道士,走进道观的大殿里。〃这个李从年真的是我大明的救星?〃
这个道士柳怀真,是龙虎山的弟子,当初就是他提议让李从年进京的。只见这个仙风道骨的老道士,道了声无量天尊,然后反问崇祯道:〃那皇上认为呢!〃
〃我们道家讲究天人合一,顺天应命。何谓顺天,其实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抓住机缘而已。眼下我大明局势越发败坏,皇上认为还有比这更糟的局面吗?〃
柳怀真的话,一句一句的敲打着崇祯的心弦,让他不由有些心动起来:〃虽然这个李从年十分的聪明,而且看事情的方式也和其他大臣都不一样,只是贸然启用一个武将拉干涉朝政,恐怕那些文官不会答应的。〃
崇祯虽然知道李从年是一个人才,可是面对强大的文官势力,崇祯还是觉得有些害怕。
〃贫道乃身为化外之人,本因不该干涉俗世,可奈何见到汉家百姓惨死在鞑子的屠刀之下,这种悲伤的事情让贫道于心不忍,才有了走入俗世之举。〃
柳怀真心里暗自叹息了下,眼前的大明帝王对文官集团已经抱着深深惧怕,如果正面劝说的话,他怕崇祯不能接受。


、第六十九章 江山问道(1)

第六十九章江山问道
〃贫道只问陛下,这江山是谁的,这大明的百姓靠的是谁来守护?〃柳怀真的脸上一副淡然的对崇祯说道。
柳怀真的这番话然让崇祯顿时明白过来,国家的安定那是靠军权为基础的,要是军权不盛,谈何中兴大明。
而文官正事不做,为了一己之私,形成不同的党派互相倾轧,这已经让崇祯对文官和士大夫们感到了深深的失望。
〃日后王大明能够中兴,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道长之功,那可是功不可没啊!〃想通了关节的崇祯,突然朝柳怀真施了一拜,这一拜是崇祯心里感激柳怀真劝慰自己的话。
〃皇上折煞贫道了,这些都是贫道应该做的。〃崇祯这般高的之态,让崇祯皇帝似乎揭开了什么心结,吓得柳怀真脸上惶恐的把崇祯扶起身来。
这真是一个好皇帝啊!柳怀真心里不由的感叹,可是这事却是由不得半点差错的,只有更坚强,果断的帝王才能带领着大明走出困境。
崇祯带着满意的笑容里开,道观里留下柳怀真以个人面对着这空荡荡得大殿。
〃徐兄,我们心学门终于要大兴盛了。〃面对着已经变得有些微黑的天空,柳怀真心里不由得冒起一声发自内心的感慨。
得胜而回的□□大军,对北京城的老百姓来说,那是多年不从曾听见的天籁之音了。
放在兵部大门堆放着,用盐巴腌制的人头堆得像小山一样高,这些都是李从年用来报功的,由于人头太多,他只带了一千多颗人头进展示功勋。
可是就凭这点,顿时让整个北京城的百姓们都沸腾起来了,无数闻讯而来的百姓纷纷跑到兵部大院门前,围着那些鞑子的人头议论纷纷。
〃哇!这些都可是真鞑子啊!这可是定南侯和镇北侯立下的大功,我听人说这次鞑子可是死伤惨重啊!〃
〃那是,据说这些可恶的鞑子死伤几千人,就连鞑子皇帝差不多都被定南侯的关宁铁骑抓住了。〃
人群里围观的百姓纷纷对眼前,略有些干枯的人头谈论着。吴家一门两侯在大明的历史上真的是绝无仅有。
而且李从年从一个卫所千户一跃为侯爷之尊,这让大明上下无不看到了崇祯皇帝的大方,让他们明白了只要英勇杀敌,朝廷是不吝啬爵位的。
提起那些杀人不眨眼的鞑子,想起三年前鞑子大军入关的掠夺,千里狼烟,百年积淀的城市纷纷化为了灰烬,无数的亲人死在鞑子的屠刀之下。
北京城的百姓无不对鞑子充满了极度的仇恨,他们为没有抓住鞑子的皇帝而感到惋惜。
〃大人,这些人头,能不能卖给小人一个?〃正在这时,一个穿着普通衣衫的汉子,躬身来道守备在兵部的士卒道。
〃你要买这人头干什么?〃那个士兵意外的看了下这人,心里不禁有些好奇。
〃我全家都死鞑子的屠刀下,就小人一个人逃得命来,小人想买一个鞑子的人头,去拜祭他们。〃听到那些惨死的亲人,这人消瘦的脸上,顿时满脸泪痕,语气哽咽得有有些说不出话来。


、第六十九章 江山问道(2)

听见他的话,兵部衙门前一片寂静,每个人都望着那人,眼中满是泪痕,大家都经历过崇祯四年的那场浩劫,这个士兵的亲人也惨死在鞑子屠刀之下。
只见他左右看了看,低声对这人道:〃你放心吧,等今天展示过后,明天这些人头就要送送往郊外烧了。〃
〃你想要的话,晚上自己来拿吧。〃
〃多谢大兄弟了,小人代王死去的婆娘和孩子谢谢你了。〃听见这个士兵的话,那人顿时给这个士兵跪下磕了几个头,转身离开了。
而在场人的人们却是不发一语的望着他,那士兵强忍眼角泪的珠,环顾四周北京的父老乡亲缓缓道:〃诸位乡亲,想要的,等晚上来吧。〃听见他的话,那些百姓纷纷散去了。
当天第二天来临的时候,兵部衙门门前摆放的那些鞑子人头,不翼而飞,连一个人头都没有留下来。
这让兵部的官员们感到十分诧异,但是转念一想,反正这些人都要火化,现在不见了不正好省的麻烦吗?
所以那些鞑子的人头消失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